材料帝国-第5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青锋厂的时候,这些待遇都是能够得到保障的。到了研究所,大家沿习惯例,于是就有一大堆餐费、零食费之类的要拿到财务去报销了。
为了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各个课题组的负责人都会想方设法给下属谋一些福利,比如什么加班费呀、交通补助啊、差旅补助啊,一个月算下来,每人都能分到二三十块钱。在当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外快了。
研究人员有外快,后勤的看着眼馋,于是也开始动歪脑子。自己拿不到钱的时候,就给课题组几个脸色看,有些课题组负责人懂得人情世故,往往会从课题组的福利里给后勤分上一点点。大家有样学样,慢慢就成了规矩,后勤、行政的那些人员光拿课题组分出来的残羹冷炙,也能吃得油光满面的。
韦宝林在地震局的时候,就听人说起材料研究所的福利好,这个费那个费拿得手抽筋。在缪永华面前,他曾痛斥这种浪费国家科研经费的行为,表示如果自己在位,肯定会进行严格控制。如今,韦宝林梦想成真,真的当上了研究所的所长,他的前三斧头,就奔着管理规范化而去了。
管理规范化,是韦宝林从书本上学到的管理知识之一,据说是来自于日本,还有什么丰田模式、松下模式之类。韦宝林在青锋厂的时候,也曾推行过这样的制度,后来由于自己下台而未能延续。现在他有了一个新的舞台,过去的那套东西,他又大刀阔斧地推行开了。
他做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狠抓劳动纪律。上班签到,下班再签一次,中间还要派人经常性地巡查,严打无故脱岗的行为。李林广向他解释说,有些研究人员因为通宵做实验。次日需要补觉,不能做到按时上班。韦宝林从善如流,加了一条补充规定,那就是课题组负责人要说明缺岗人员的缺岗原因,在第二天上班之前,以书面形式提交研究所办公室。过后补交一律无效。
这样一来,课题组负责人就苦了,大清早就必须跑来帮下属交假条,而且还要写出具体理由,说明某个实验必须是晚上做,不能挪到白天来做。而事实上,有些事情的确是可以白天做的,只是研究人员们觉得晚上干活更有效率,这才颠倒了黑白。像这样的事情。让这些课题负责人又如何能够说得清楚呢?
劳动纪律的事情,毕竟还好办,大家改一下工作习惯也就罢了。韦宝林第二个动作对准经费管理,这可就要了研究人员们的亲命了。
韦宝林上台伊始,就推出了一个科研经费预算管理规定,要求各个课题组重新申报本课题组的经费预算,说明每一笔钱的用处,同时还要确定花钱的标准。
比如说。晚上加班的确是可以有夜宵的,但夜宵不能超标。一份炒粉足矣,为什么还要加一个茶叶蛋呢?你家晚上还吃茶叶蛋?还有,吃夜宵的人,应当是与加班相关的人,总不能把你家的小三小四都叫来蹭饭吧?这里说的小三小四可不是指后世那种庸俗的概念,只是家里的三小子四姑娘而已。你还别说。把加班的夜宵打包带回家去给家里孩子吃的情况,在研究所还真不少见。
这条规定一出,整个研究所就炸了锅了。谁也不敢说自己的课题到底要做多少次实验,每次要用什么材料、费多少电、消耗多少试剂,如果这些都能事先确定。还要做什么实验,直接写生产工艺扔给车间去做就得了。而与生活福利相关的那些经费规定,就更是坑人,有些研究人员下班之后陪着同事一起做实验,最终连碗馄饨都没资格吃,这特莫算是哪家的规矩?
有几个课题组负责人因此就闹到李林广那里去了,直斥韦宝林不懂科研、搞瞎指挥。李林广把这个意见反映给韦宝林,韦宝林冷笑一声,问道:“这是哪个课题组提的意见?要不,我们把他们组过去的经费使用情况审一审,如果没问题,我可以对他们网开一面。”
韦宝林此言一出,李林广就哑了。他知道,研究所里这些研究人员,说起来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像是不食人间烟火一般。但作为有家有口的人,谁没点七情六欲?要找不从研究经费里捞点个人好处的,打着灯笼都找不出一个,而且大家拿着这些好处也都心安理得,觉得这是通行的规则。可这种规则毕竟只是潜规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韦宝林扬言要进行审计,这谁能经得起审呢?
“韦所长,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大家都不容易,多少有些不合规定的支出,也是能够理解的嘛。如果把这些都卡住了,大家就没有积极性了。”李林广只能从小道理上给韦宝林做工作,大道理他知道自己是说不通的。其实,即使是小道理,李林广也并不擅长。
韦宝林不以为然,说道:“不合理的支出,就是必须严格卡住,这叫防微杜渐。咱们研究所为什么现在出成果出得慢了,就是因为有很多研究人员没有把心思用在科研上,而是用在琢磨如何损公肥私上。这个风气不刹住,研究所迟早是要完蛋的。”
韦宝林说得如此大义凛然,李林广只能是彻底无语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八章 科研该怎么管
“我怎么觉得,韦宝林搞的这一套,倒也有点道理啊?”
在宁中英的办公室里,秦海笑呵呵地对宁中英和满脸怒色的李林广说道。他一回到平苑,就先来拜访宁中英,恰好碰上李林广也在宁中英的办公室里发牢骚,这倒省得秦海再去单独约见他了。
刚才,李林广把韦宝林当所长之后推行的政策一五一十向宁中英和秦海介绍了一遍,宁中英闷声不语,秦海倒是没心没肺地调侃了一句。
“要说起来吧,严格管理也是必要的。”李林广点头赞同道,“前一段时间研究所管理上完全放羊,我也是不赞成的。但是,韦宝林的这种管法,管得太死了,哪有用生产队里管社员的办法来管科研的。”
宁中英道:“李教授这个说法说到点子上了,研究所不是不该管,而是不能用韦宝林这种办法来管。科学研究是很讲究自由的,如果把人管死了,怎么能够出成果?”
秦海自己就是一个科学家出身,对于科研管理中的那些门道,多少是有些体会的。即便在后世,科研管理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监管部门觉得漏洞太多,防不胜防,而科研人员又抱怨管得太多太死,束缚了手脚。如今,他作为一个局外人,倒是颇有兴趣听听李林广心目中的科研管理应当如何做。
“李教授,你觉得韦宝林的管理方法不对,那么依你之见,研究所应该如何管呢?”秦海问道。
李林广思考了一下,说道:“我的想法是,科研课题的管理,应当看结果。而不是看过程。花多少钱,取得什么样的成果,这是管理者应当关注的。至于说科研人员几点睡觉,吃几块钱的夜宵,没必要去干涉。拿我自己来说吧,有时候必须喝点小酒。有点半醉的时候,思维反而是最活跃的,你说,这符合管理规定吗?”
“哈哈,古有李白斗酒诗百篇,今有李教授小酒助科研,都是佳话啊。”秦海笑着评论道。笑罢,他正色道:“李老师,你的意见。是不是说可以对课题组进行项目包干制,规定时间、经费,到时候只看成果,不问钱是怎么花的。如果谁有能耐,把做实验的钱都自己分了,但仍然能够拿出合格的成果,这也无所谓,是这样吗?”
“嗯……大致是这个意思吧。分钱嘛,好像有点不太合适。不过……”李林广咬文嚼字地,想换一个更好的说法,但又不知如何表述。作为一个受旧体制影响比较大的老一辈学者,他觉得把科研经费自己分掉是一件说不过去的事情。但如果真的要搞经费包干,却又应当允许研究人员这样做,否则何谈包干二字呢?
宁中英分析道:“这个东西就像有些工厂里搞车间、班组的承包一样。你能够把产品做出来,那么节省下来的工时、材料,都可以折成钱发给工人。其实生产中间可以挖潜力的地方是很多的,你把预算包干下去,工人能够得到实惠。工厂也没有吃亏,这个事情完全可行。”
李林广连连点头道:“没错,就是宁厂长的这个意思。其实,科研里的潜力就更大了,有些实验本身是可做可不做的,如果研究人员愿意多动动脑子,就能够少走弯路,这中间省下来的费用就十分可观。哪些地方能省,哪些地方不能省,外人是搞不清楚的,只有做研究的人自己才知道。如果非要用制度把经费固定下来,最终反而是造成浪费。”
“问题在于,如果搞这样的制度,就意味着你们的科研人员可以拿到几百、几千甚至更多的经费节余,这就不符合制度要求了。”宁中英一语道破了问题的关键。
中国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你把钱浪费掉了,别人无话可说。但如果你把钱省下来,然后自己拿了一点,哪怕只是一小部分,各级管理部门就该跟你没完了。
“我明白了。”秦海点了点头,他突然想到,自己现在正在建科研服务公司,未来涉及到的科研课题肯定不会少。李林广说的这种模式,可以用到自己的科研服务公司里去,一个研究课题,先匡算一个合理的预算,然后完全交给课题负责人去经营,省下来的钱,就作为课题组的奖金,何乐而不为呢?
秦海不动声色地在心里琢磨着自己的事情,想得差不多之后,他抬头对李林广问道:“李教授,那么现在研究所的情况如何,研究工作还能做下去吗?”
李林广道:“研究所有这么多研究员,都要从研究所领工资,当然不可能不干活。不过,我注意到大家的积极性都已经受到打击了,不少人跟我说,以后就是按时上下班,至于能不能出成果,已经不再关心了。这样下去,我觉得研究工作的效率肯定要受影响,不再是过去那个充满活力的氛围了。”
“可惜了。”秦海淡淡地一笑,说道。
看着自己付出了不少心血建起来的研究所走向衰败,秦海心里当然还是有些不舒服的。但从研究所剥离出来开始,它的命运就与秦海没有太大关系了。如果研究所还在青锋厂的名下,秦海可以通过宁中英对其施加影响,使之按照自己的意愿运行。但现在研究所是由北溪市政府直接管理的,秦海人微言轻,就算他有心插手,恐怕也没人会给他机会。
“李老师,听说你打算辞职了?”秦海问道。
李林广道:“你来之前,我刚跟宁厂长谈过,我想辞掉总工程师这个职务,一心回学校去教书了。我原来到研究所来,是因为这里能够做点事情。现在这个样子,想自己做点事也不容易,何不早点回学校去呢?”
“研究所聘了工学院不少老师,其他老师的想法如何呢?”秦海又问道。
李林广道:“大多数人的想法和我差不多,都觉得没什么意思了。不过,也有一些老师觉得呆在这边可以领一份科研津贴,学校里的收入也不会少,所以还打算继续留下,这就是人各有志的事情了,我干涉不了。”
秦海道:“李老师,你离开了研究所,有没有兴趣到我这里再兼一份职啊?”
“你这里?哪里?”李林广一时有点反应不过来。
“特钢厂啊。”秦海说道。
“嗯嗯,我倒把这事给忘了。”李林广不好意思地说道。他最初到平苑来,其实就是受秦海之邀,到平苑特钢厂去帮忙的。后来因为做汽车配件的事情,他的时间越来越多地转移到青锋厂的实验室那边,倒把特钢厂的事情给忘记了。不过这也难怪,秦海这一段时间跑到浦江去帮国产化办的忙,让人都忘了他还是平苑特钢厂的老板呢。
“特钢厂这边,有什么事情随时可以找我啊,我们一直都有学生要找实习单位的,就是不知道你们还接收不接收。”李林广稍尴尬了一下之后,便笑着说道。
秦海道:“学生来实习,我们永远都是欢迎的,李老师尽管安排就是。不过,我请李老师过来帮忙,可不是过去那些炉前指导的事情,而是想请李老师主持一个实验室,专门从事特种钢材的开发。”
“这个嘛……”李林广忽然有些迟疑了。
“怎么?李老师觉得我这里不合适?”秦海有些奇怪,他记得自己最早约李林广来帮忙的时候,李林广是非常痛快的。现在大家关系这么熟了,怎么态度反而变得犹豫了呢?
宁中英插话道:“小秦,你这样做也不太好。李教授刚刚辞掉材料研究所那边的职务,转身就到你这里来,还是做材料研究,这不明摆着是拆韦宝林的台吗?这样做,对于李教授和你,都不利,市里会有看法的。”
“原来是这样。”秦海恍然了,他笑着说道:“李老师,咱们可以变通一下。您先不用到平苑来,甚至以后也可以不到平苑来。我提供资金,你带一些老师和学生搞研究,研究出来的成果,咱们双方共享。这件事不需要告诉任何人,韦宝林拿不住什么把柄,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
“小秦这里的研究项目,我倒是挺感兴趣的。”李林广终于表态了,“小秦过去搞出来的几种特种钢材,设计思想非常巧妙,我正打算就这个思想写点东西呢。不过,你说的合作方式,到底是怎么样的,恐怕咱们还得商量一下。”
“没问题,回头咱们详细地商量一下。”秦海答应道。
宁中英听他们俩说完,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么说来,汽车材料研究所那边,你们俩都准备放弃了?”
秦海耸耸肩膀,说道:“不放弃还能如何?”
宁中英道:“你的也对,现在这种情况,咱们也没法插手。算了,我还是让冷玉明自己多费点心,有些技术就只能自己来做了。唉,咱们过去花这么多心血搞起一个材料实验室,现在又不得不重新开始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脸上露出了几分颓唐之色。(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九章 翅膀硬了可以飞了
李林广发完牢骚,便起身告辞了。临走前,他表示一回去就会把辞职报告交给韦宝林,从此之后材料研究所的事情就与他无关了。宁中英和秦海把他送出办公楼,然后也没再返回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