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材料帝国 >

第705部分

材料帝国-第705部分

小说: 材料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笃笃笃,笃笃笃。”有人轻轻地敲响了房门。
  刘汉松看了一下桌上的小闹钟,心里盘算着会是什么样的人,在这样的时间前来拜访。
  “刘师兄,还没睡吧?”外面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声音。
  “是小许吗?”刘汉松听出来了,这是弗大去年新来的中国留学生许晓琪的声音。这位京城大学来的小师妹心地善良,因为知道他们夫妇生活拮据,便经常会过来探望,每一次都以给孩子送东西的名义,带来一些食品和小孩衣服、玩具等等。
  他知道许晓琪家里也普通工薪阶层,自己也是靠打工补贴留学开支的,因此每次都劝许晓琪不要再给他这里送东西。可是许晓琪说自己很喜欢刘家的小孩子,只是过来和孩子玩,刘汉松夫妇也就难以拒绝了。在刘汉松的心里,觉得欠下许晓琪以及其他一些中国留学生太多了,等他博士毕业在美国找到工作之后,他一定会加倍地偿还这些人情债。
  轻轻拉开门,刘汉松看到门外站着三个人,一个是许晓琪,另外两个小伙子是他所不认识的,不过一看就知道都是中国人,互相之间有着一种亲近的感觉。
  “小许。这么晚你怎么来了?”刘汉松奇怪地问道。
  “咱们在院子里说话吧,别吵了小亮。”许晓琪说道。小亮是刘汉松夫妇的孩子,许晓琪知道,这个时候他肯定已经睡着了。
  刘汉松点点头,从屋里拿了几个塑料凳子,来到院子里。请许晓琪和两个小伙子坐下,自己则坐在了他们对面的地方。他用手指了指两个小伙子,对许晓琪问道:“小许,这是新来的留学生吗?我怎么从前没有见过。”
  “他们是从国内来美国做生意的,这是秦海,这是宁默,他们是金塘化工材料集团公司的业务员。”许晓琪指着两个人向刘汉松介绍道。
  “哦,你们好,我叫刘汉松。原来在京城工业大学工作。”刘汉松礼貌地向秦海和宁默二人说道,心里却在嘀咕着,不知道许晓琪把这样两个人带到他家来是什么意思。
  秦海笑着问道:“刘博士,您说您原来在京城工业大学工作,那么孙玉智老师,您认识吗?”
  “孙玉智?我当然认识。”刘汉松脸上浮出一些笑意,“我们在筒子楼里住斜对门,他是搞金属材料的。我是搞力学的,研究领域上有一些互补的地方。还有。他爱人王瑾和我爱人也是好朋友呢。”
  “哈哈,这就越说越近了。”秦海笑道,“孙老师和我也是好朋友,王瑾老师和我也很熟悉的。”
  “听说玉智调走了,调到安河省工作去了,你知道这件事吗?”刘汉松问道。孙玉智去安河材料学院的事情。他是从别人那里听说的,具体细节就不太清楚了。听说秦海与孙玉智是好朋友,他也就随口打听了一句。既然秦海一行不肯透露深夜来访的目的,他也只能是虚与委蛇,等着看对方最后如何开口。
  秦海答道:“孙老师去安河。是我安排的。”
  “是你安排的?”刘汉松一愣,他隐隐觉得,眼前这个秦海似乎真是有备而来的。一个能够帮助孙玉智调动到安河去的人,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这意味着什么呢?还有,孙玉智去安河是怎么回事,他也没有搞清楚。印象中安河并没有什么著名的大学,值得孙玉智这样的专家屈尊前往。
  在刘汉松面前,秦海不想隐瞒什么了,他说道:“我们公司在安河建设了一所材料学院,专门从事各种新材料的研究工作。孙老师在工业大学很不如意,因为缺乏经费,科研也做不下去,生活也十分清贫,因此我就劝他到我们材料学院工作去了。”
  “你说的安河材料学院,我怎么没有听说过?还有,玉智去了之后,待遇怎么样,科研有进展吗?”刘汉松急切地问道。
  “孙老师是我们学院重点引进的人才,基础工资是1000块钱一个月,根据科研成果的情况,还有额外的奖金。他在第三代永磁体材料上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有两篇文章这一两个月就会发表出来。他一家现在住的是三居室的房子,两口子都比过去胖了呢。”秦海如数家珍地对刘汉松说着。
  “那就好,那就好……”刘汉松讷讷地回答着,脸上虽然挂着笑意,却多少有些僵硬。昔日的好友能够拿高薪、出成果,他当然是高兴的。但联想到自己的艰难,他心里又像堵了一块疙瘩一样。所谓羡慕嫉妒恨,不外乎就是现在刘汉松的心理写照了。
  “秦……呃……”刘汉松想称呼一句秦海,一时又发现找不到合适的头衔了。他听许晓琪此前介绍说秦海是什么什么公司的业务员,想着秦海肯定是没什么头衔的,但要直呼其名,又显得有些生硬。更何况,许晓琪介绍这两个人名字的时候,刘汉松听得并不清楚,到底是秦寒,还是芹菜,他有些想不起来了。
  秦海连忙说道:“您和孙老师是同事,就叫小秦好了,孙老师也是这样叫我的。”
  “呃,好吧,那我就称你一声小秦吧。”刘汉松道,“你们这么晚到我这里来,有什么事情吗?”
  “我听晓琪说,刘博士因为忙着做论文,家庭生活上有些紧张。我们公司有意对在国外留学的学子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知道刘博士是否愿意接受。”秦海说道。
  “你们公司?”刘汉松警惕起来。一个硕大无比的馅饼从天而降,他的第一个感觉不是欣喜,而是怀疑,谁知道这个馅饼里装的是什么馅呢?在美国打拼了这几年,他也算是见惯了世态炎凉,对于送上门来的好处,他本能地会心存疑虑。
  “是的,我们公司。”秦海说道,“我们的设想是,对一部分在国外自费留学,生活存在一定困难的留学生,提供每月500美元的生活贷款,为期三年。留学生学成之后,如果留在美国工作,则需在5至10年时间内偿还这笔贷款。如果回国工作,可以采取同样的还款方式,也可以选择到我们公司来工作,以服务年限抵偿贷款。”
  “每月500美元!”刘汉松的眼睛里闪出了光芒。如果每月能够有500美元的进项,妻子就不需要每天打两份工了,可以换成一份相对轻省一点的工作。有三年的时间,也足够他完成学业,在美国找到一份薪水比较优厚的工作了。如果他的薪水能够达到3万美元,那么偿还这笔贷款也不是什么难事。只不过,这样好的条件,是否会附带着什么不可告人的条款呢?
  “那么,请问利息怎么计算?”刘汉松试探着问道。
  “我们提供的是无息贷款。”秦海回答道。
  “那……你们图什么呢?”刘汉松终于把心里所想问出来了。
  秦海笑了笑,说道:“刘博士,你们这些人都是咱们国家的人才,让你们为了读书而付出这样大的牺牲,是对人才的漠视。我们公司是一家科技主导的公司,一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设立这样一项贷款,就是我们为你们这些人才做的一点小小贡献。”
  “可是……我也许不会回国去工作。”刘汉松说道,他觉得秦海所说的公司也许是什么大型国企,没准这笔贷款也是国家变相拿出来的。只是,国家提供贷款的对象,应当只是针对于那些将来会回去工作的人,对于打算毕业后留在美国的留学生,国家怎么可能出钱来资助呢。
  秦海依然笑着,说道:“刘博士弄错了,我们提供这项贷款,并不考虑你们将来是否回国。说句大道理,不管你们呆在美国还是返回中国,你们是中国人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海外华人做得出色,不同样是国家的荣耀吗?”
  秦海越是这样说,刘汉松就越觉得其中有圈套,他摇着头说道:“我还是不理解,这件事对于你们企业有什么好呢?”
  许晓琪见刘汉松如此迟疑,不禁有些恼火。小丫头现在对宁默和秦海是全身心信任的,看到刘汉松居然会怀疑他们的人品,自然是很不高兴的。
  “刘师兄,秦哥就是一个热心人,他做这件事情,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好处,你就别犹豫了。有了这笔贷款,田姐也不必像现在这样辛苦了。”许晓琪说道。
  “这……”许晓琪这话,说到了刘汉松最软弱的地方。他何尝不想获得这笔贷款,以便让妻子能够不再像现在这样劳累。这一刹那,他思绪万千,一会觉得免费的午餐吃起来心里不踏实,一会又觉得即便是一个陷阱,自己也应当义无反顾地跳下去。左思右想之间,他真是难以抉择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章 知名人士

  秦海望着左右为难的刘汉松,微微地笑了。他知道刘汉松在想什么,也知道自己的这番举动让人生疑,但有些事,解释就是掩饰,索性还是留给对方去猜吧。
  打算设立一个留学贷款基金的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海上一世的时候了。那时候他与一些海归学者们聊起赴美留学经历,海归学者们都说,如果当年有人愿意给他们提供贷款,绝对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90年代初,国内外汇紧张,几乎所有出国留学的人都要面临打工挣钱的问题,都经历过一段非常艰苦的年代。而等到他们学成毕业,有些在国外留下来,混到了一定的位置,有些回到国内,更是被奉为权威,他们的经济状况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那时候想拿出一些钱来偿还贷款,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考虑到过去提供贷款的机构是雪中送炭,事后要求一些更高的回报,这些学者们也是能够接受的。
  当然,这种设想只能是事后的想象而已,90年代初,大多数的机构根本拿不出外汇来设置这样的贷款,偶尔有些暴发户也不会考虑这样做,因为谁都想不到日后中国经济会发展到何等繁荣的程度,谁敢把相当于当时国内职工几十倍年薪的钱贷给海外学子呢?
  阴差阳错的是,秦海居然成了一名穿越者,回到了这个时代,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先知先觉,淘到了第一桶金。这样一来,给留学生提供贷款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向刘汉松这样的人提供贷款,其实没什么风险。他们既然想在美国留下来,信用方面自然就会非常注意。如果这些人敢赖账。秦海有贷款合同在手,上法院打官司绝对是必胜无疑,所以不用担心出现赖账的情况。
  至于提供这种贷款的动机,则是多方面的。一来,秦海自己也是做学术出身,对于这些穷困潦倒的同行有一种天然的同情心。这自然是他愿意为刘汉松等人提供一些帮助的最主要的动机。
  除此之外,一家企业在海外建立留学贷款基金,绝对是一件能够轰动整个留学生群体的大事件,不管是享受到贷款帮助的人,还是没有享受这项帮助的人,都会对基金的设立者,也就是大秦集团产生良好的印象。秦海知道海外留学生群体的潜在价值,在这样一个人群中树立起自己的公益形象,其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
  至于刘汉松说的未来不会回国服务的事情。秦海并不在意。刘汉松留在国外,也同样可能成为大秦集团的助力,更何况,像他这样的人现在只是因为贪恋国外的生活条件,而不想回国。等中国经济全面好转,国内的生活条件和工作待遇不输于国外的时候,这些人估计也就呼朋引伴地回来了。新世纪的前十几年里,像这样回来的人并不在少数。
  这些想法。秦海是不会向刘汉松和盘托出的,也许未来会有一些留学生想到这一点。也会有mba案例大师之类将其归纳为一次成功的企业品牌营销,但这些话如果从秦海的嘴里说出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作秀就必须作得认真,穿帮了就不好看了。
  刘汉松正在犹豫之间,一位30出头的女子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院子里坐了几个人,她愣了一下。对刘汉松问道:“汉松,来客人了?”
  “如芝,你回来了。”刘汉松赶紧起身,上前替她接过随身的小包。原来此人正是刘汉松的妻子田如芝,她刚刚从打工的餐厅回来。一身疲惫不堪。
  “田姐,是我。”许晓琪起身向田如芝打着招呼。
  “哦,是田老师吧。”秦海也站起身来,向田如芝招呼道,他从许晓琪那里知道田如芝过去在工业大学当过团委干部,也算是学校老师序列了。
  “你们好。”田如芝向众人点了点头,然后用探询的目光看着刘汉松,意思是让刘汉松替她解释一句,她就不留下来与客人们寒暄了。累了一天,她现在只想回屋倒到床上去,实在没有精力招呼这些客人。
  刘汉松却一把拉住了她,说道:“如芝,你如果不累的话,也在这里坐一会吧。”
  “有事吗?”田如芝问道,心里隐隐有些烦躁。
  刘汉松道:“如芝,这两位年轻人是从国内来的,他们的单位是一家大型企业,刚才这位小秦跟我谈了一件事情,我拿不定主意,想请你一起参谋一下。这件事情也许会改变咱们现在的生活条件,以后你就不用这样辛苦了。”
  “什么事情?”田如芝果然有了一些兴趣,她在刘汉松身边坐下,看看众人,又看看刘汉松,等着他们说话。
  “田老师,我们的考虑是这样的……”秦海把刚才向刘汉松说过的事情,又向田如芝描述了一遍。
  听完秦海的叙述,田如芝的想法与刘汉松相同,既有一些兴奋,又充满了疑虑。她看看秦海,问道:“你刚才说,你们公司叫什么名字?”
  “我们现在的公司是金塘化工材料集团公司。不过,到6月份,我们会成立一家更大的集团,名叫大秦集团。金塘材料公司将是大秦集团的一个子公司,我们下属的企业还包括安河青锋农机厂、浦江海杰科技公司、曲武陶瓷工业集团等等。”秦海说道。
  “青锋农机厂……我怎么觉得这个名字这么熟悉啊?”田如芝皱着眉头说道,“汉松,你帮我回忆一下,我应该是在什么地方听说过这个名字?”
  “我没有印象。“刘汉松摇着头说道。
  “我忘了问了,你们两位怎么称呼?”田如芝一时想不起有关青锋农机厂的事情,便开始询问秦海二人的姓名,希望能够对自己有所启发。
  秦海指了指宁默说道:“他叫宁默,我叫秦海。”
  “秦海?”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