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重生红楼之林妹妹 作者:一枚桃子(晋江vip2014.2.18正文完结)-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都叹了几句,也都说起来,黛玉招来百灵:“你去问问哥哥,能不能安顿好她们,这样卖艺总是过于颠簸。”百灵应了,去找林珩,没多久,就回来回话:“大爷答应了,说让姑娘放心。”
黛玉这才笑开了,众人也丢开此事重新玩乐起来,因时间也晚了,不便再留晚饭,黛玉一一送出去后,换了衣服就去找林珩,两兄妹到底说什么,谁也不知道。
三日后,林珩带着黛玉一并十来个仆从和六个丫鬟,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去龙源寺。
黛玉几人走的是侧门,也是当年那个王爷修行住的院子,林珩先安顿好黛玉后,额外留下四个二等丫鬟和画眉百灵两个人,以及还有两位嬷嬷跟随着黛玉,余下的仆从都安排在几个殿外,预备着伺候。
黛玉戴着帷帽,因礼佛穿着雪缎红枫褙子和淡紫百褶裙,头上戴一翠玉珍珠钗,手上戴着一对羊脂玉芙蓉镯,腰间系着芙蓉宫绦平安紫玉牌,百灵手里拿着芙蓉绣披风,画眉扶着黛玉:“姑娘慢些走。”
“怎么了,今儿有人来?”
快到殿门前,就听到一少年的声音,处于变声期的声音极是难听。
黛玉拉住画眉的手:“我们不进去,嬷嬷去问问。”
王嬷嬷应了,便走了进去,没说几句就出来了,悄声在黛玉耳边道:“里面那位是景大人的侄子,前三品威严将军景晓旭之子,现袭三品威严将军,今儿偶来出来散散心,大爷并未与他相交,姑娘略等一等,他半刻钟后就从后门走,姑娘就可以进去了。”
黛玉蹙眉:“妈妈别说了,这并不是我们家的地,我也就是散散心,何必如此让那位躲开,我们换个偏殿去也就是了。”
黛玉的话刚落下,殿里就传来一句话。
“让了你就让了你,哪里来那么多的废话,爷走了,你们进来就是了。”
王嬷嬷和丫鬟们都吓了一大跳,这悄悄话也有人听得见,李嬷嬷大着胆子探头往里瞧了,发现少年不见了,便对黛玉点点头,黛玉只得道:“多谢。”
作者有话要说:
☆、第 29 章
黛玉低着头跨进这偏殿,平日里头这里是做达官贵人休息用的,处处极为干净,留在此处的皆是未满八岁的小沙弥,前面那位景大爷一进来,就已经全部叫到外处去了,现下并无人,黛玉摘下了帷帽,找了一张椅子坐了。
跟着出来的水仙带着小丫头到殿外寻一杯茶水,却见一名十三四岁的少年站在一棵松树下,仅瞧见少年身穿水蓝豹袍,头戴一紫金冠,旁边陪着几位随从,见她两个人出来,便十分不耐:“你不老实跟着你家小姐,出来做什么?”
水仙皱了眉头,这人好生无礼的很,她出来找茶水,跟他有何干系!
小丫头机灵的说:“殿里无茶水,我们姑娘口渴了,自然是要喝水的,平日这里总有些小师父在,今儿没瞧见,我们才出来的。”
少年哑口无言,他最不喜和尚,偏只得在这里躲清静,脸上一红,对着后厢房一指道:“他们都在哪里!”就拂袖走人,几位随从见了赶紧都跟上。
水仙和小丫头先行了谢礼,就往那后厢房去寻茶水。
没一会儿,水仙带着小丫头回来了,手里端着茶水与两样素点,黛玉用了茶和点心后,略做休息一番,烦闷的绞着手里的帕子,画眉知她想看些新鲜的,就道:“这边离后山也近,大爷说那边有一些奇松怪石的,也有点看头,姑娘要是不耐在院里坐,我们一起出去看看如何?”
李嬷嬷和王嬷嬷齐劝:“姑娘也不要担心,有老身和这几个丫鬟是不碍的,再叫上几个小沙弥或者是老师父就是了,出来多散散心。”
黛玉忍不住就应了,她现在并不是前世那个身边仅有一两个丫鬟的姑娘,后山又是清净的地方,就顺了她们的势,戴上帷帽,搭着画眉的手往后山去。
因为那位半路出家的王爷,几乎圈禁了整个后山,不仅有树林、竹林、各式花木外,还用石砖铺了弯弯曲曲的小路,那些奇松怪石从未动过,虽没什么人,但黛玉也只敢掀开帷帽上的纱,一面走,一面赞叹:“真真是宽阔,要是能够住上一些日子,坐在这树下读书,赏花,看月,真是人生一大美事。”
眼前的树林并不是密密麻麻长成参天大树,暗无天日,树木之间有极宽的距离,多数都是松、柏等树,透过稀稀疏疏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感觉,几条不同石子路蜿蜒向深处,树木旁边或有大圆石头,或有低低的草丛,开着一些杂乱的小花。
那名少年莫名其妙站在后面看着黛玉一行人的身影,剑眉下的眼睛泛着精光,嗓音这时候是最难听的时候,他并不想开口,他知道林黛玉这个人,是由于叔叔接了巡盐御史这个位置,唠叨过几句,他万幸长得不太像奶奶,不然真的想自己划上几刀,每每看到叔叔顶着那张脸逗弄太子爷,他只能有多远跑多远,这次,因为太子爷要南下,翻了京城要找他一起去,幸好一早得到消息就赶来这边,不成想,遇到了林家嫡女。
那林家嫡女倒也不大像听着说那般大家闺秀端庄,自有乐趣的感觉还不错啊,只是现在不能过去说话,少年皱皱眉头摸摸喉结,变声期什么时候能过去,黛玉又带了那么多人,但是偷偷的看一看应该没什么,说到做到,这位世袭小将军拎起下摆,咻的一下就跃上不高的树上,余下的随从无奈的也各自散开,总不能让少爷一个人上了树,没人陪。
黛玉满心喜悦的看着景色,并不知道上头还有人看着她,虽然只是看她一个背影,她放开画眉的手,慢慢的踱步,嗅着那些花儿,摸摸那些大大的原石,掉落的松果也捡起一两个包在手帕里,带着淡淡的松香,她很喜欢。几个丫鬟看着姑娘开心,也乐的在后面一个一个有样学样,两位嬷嬷就在身后一面说话一面留意姑娘的动静。
这厢黛玉游后山,宝钗和元春两位才人站在偏殿的一头,各自都带着两位小宫女,宝钗在家喜穿半旧衣服,在这宫里她更极为懂得如何取悦甄贤妃:头上仅戴两支珠钗和一只簪子,天然的娥眉并没再描画,只是嘴唇擦了淡粉色胭脂膏子,穿着新制的春色宫装,宫装袖口多绣了小枝花,不显山不显水。
元春就是头上戴了才人标示的双凤戏珠钗,一只点翠步摇,淡扫娥眉,脸上敷了粉,嘴唇上化了带着香气的玫红胭脂,新制的宫装袖口上绣了精致梅花,脚底的绣鞋同样绣了数朵红梅,昂首挺胸看着宝钗,嘴边冷笑:“薛表妹,今儿是给贤妃主子请安了来了?”
宝钗微微一笑,托了托自己手上的托盘:“还是贾才人通透些,娘娘胃口不好,我特做了好克化的糕点给娘娘,在宫里还是不要沾亲带故的叫比较好,想必贾才人做了这么多年的女史还是懂得的。”
元春脸色一变,贝齿咬着唇,侧身让道:“你倒一点也不落下!”
宝钗前身微微一欠,便带着两位小宫女直往钟粹宫的主殿去。
“哼!”元春整个脸变得狰狞无比,吓得两位小宫女,赶紧低下头。
元春回到自己的偏殿,说好听点是偏殿,其实也就是稍微大一点的三间厢房,气的一屁股坐在榻上,想要摔了手里的茶碗又不敢,她等级不高,屋里的东西不见了,内监府未必会让器皿房补过来,说不定还一纸报上扣她的月例!
狠狠的揉搓自己手里的帕子,上好的丝绢帕子面目全非,只能拿起当抹布使用。
元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专门伺候她的宫女都被赶出去,她在想有什么可以快速往上晋升,如今她已经二十一岁,得了雨露恩宠,再进一步就更难了,宫里贵人才人都数十人,九嫔现在有空缺,但必须由皇上御批,皇后盖章才可以,她现在虽然年华还好,可是再过两年没个子嗣,就再也没法子了,毕竟现在皇上已有千秋。
想到贾母的品级,眼里燃烧起希望,她连忙坐下来,研了墨,拿起笔写了一封家书,挥挥洒洒写了几行字,吹干墨痕,折两折放入信封里面,唤来外面的小宫女,打发她把信送到专门负责传信的传递监去,临前给了几颗银馃子。
小宫女熟门熟路把信递给了当值的太监,当值的太监放到一边的盒子里,同时也接过底下送的银馃子,等小宫女走了后,又坐着大半日,没人来了,才收拾着盒子送到行刑监去,由薛大太监一一拆开书信看了后,确定没有问题,才打发人第二天送掉这些信。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今天晚了。
我更文的时间一般都是晚上20:00,用的都是存稿箱,时间是,二四六这三天,其余的天数如果出现章节,那就是说明我的存货还是有的!
感谢大家一直都支持我~~~如果编辑通知入V,我也是会入的~毕竟是一种肯定啦!
☆、第 30 章
贾母收到这封信后,鸳鸯极有眼力见的先奉上荷包,小太监掂量着手中的重量,眉开眼笑的行了礼,脚不沾地的离开了。
贾母抽出了信件,只需一眼就知道元春想她进宫,到底何事呢?突现“入宫年月久矣”,她顿时知道了元春的意思,眉头深锁,先把信件搁置一边,鸳鸯见状扶起贾母:“老太太,今儿天气好,要不,走走?”
贾母摆摆手,叹口气:“没事,就在屋里转转。”鸳鸯就顺着贾母扶着她,贾母走到百宝阁前,拿起上面的古董玩意,一件一件的拿下来,眯着眼睛看了又看,突问道:“西府的敬儿可还在家庙里?”
鸳鸯不明白为啥贾母要问这个,依旧温温和和道:“西府的敬老爷还在家庙里面,老太太忘了?过年的时候敬老爷也就回来祭了祖,第二天连年酒都不得吃就回去了,为此,珍大爷还跟您抱怨来着?”
贾母笑眯眯的把手中的宋代汝窑八瓣荷花盏放回去:“是我年纪大了,没了这个记性,扶着我回去歇歇,午饭有了再叫我!”
“哎!”鸳鸯扶着贾母走到里间的榻上,找了一张绣着卍字花团锦簇薄被盖在贾母身上,唤来小丫头待着,以防贾母要茶水没个人支应。
贾母房里原本就有八个大丫鬟,鸳鸯随侍最多,也是最有分寸,一旦有事,贾母只会留下鸳鸯,其余人等都出去候着,这会鸳鸯出来了,琥珀珍珠等人都齐迎上来,纷纷问有何事,鸳鸯笑着捋捋发梢:“老太太乏了,要休息一会,没甚么事情,里面留了一个小丫头随应,大家要是乏了就去各处走走,饭前回来也就是了。”
众人知无事,省了伺候,就各自散了,鸳鸯瞧着这些丫鬟私下叹了口气,自己又进去在外间的椅子上歪一会。
月初六,贾母递牌子进宫,皇后允。
贾母先到了景仁宫拜见皇后,行了三拜九叩大礼后,皇后才唤身边的随侍扶起贾母,赐了座:“本宫许久未见贾老夫人,老夫人看着还是很硬朗!府里可好?”
贾母站起来道:“回娘娘,臣妇还可,借娘娘的福,府里都还好!”
皇后抿抿唇:“天色也不早,老夫人就跟着李嬷嬷过去就好了,回去的时候,也无需再过来。”
贾母忙道:“多谢娘娘体恤臣妇,臣妇不敢不顾礼法!”复跪下行礼,跟着李嬷嬷往景仁宫的偏殿小厢房里,坐着等元春过来。
等元春过来后,已是一个时辰以后了。
一时,贾母见到元春,看着那精心妆扮过的元春一身才人打扮,惊喜万分的起身,手里的帕子不由擦拭泪水,元春见了许久未见得贾母也不由拿着手帕子拭了拭,贾母先道:“才人一向可好?”
元春携了贾母往椅子上坐了,两位宫女过来倒茶,元春让她们先下去,她们这才走到门口去候着,元春这才开口道:“还好,不知老夫人一向可好?家里还好?宝玉可上学了?”
贾母笑道:“请才人放心,家里都好着,宝玉如今在家学,写得一手好字呢!”
元春这才点点头,欲言又止,贾母了然的小声道:“东府那边的蓉哥儿娶了个好媳妇,那房里可给了许多的御赐之物呢!臣妇倒是看到了几样都是太子赏赐过给东府的。”
元春眼睛都不眨一下,一字字句的又重复了一遍,府里还有一些御赐的东西可以摆上去的,因为那些都是造了册子的,要是有损坏那就是大罪!这东府里除了那个牌匾外,别的都是没有资格再放上御赐之物的,难道这个蓉儿媳妇来路不正,而且这些御赐之物还是之前太子赏赐过去的?元春的脸上笑容越来越大,手轻轻的颤抖,贾母握住元春的手语重心长:“才人在宫里过的好些,臣妇一家子才放心。”又从袖子里拿出一卷银票,顺着手塞进元春的袖口里,元春点点头。
两个人又说了几句,外面就有太监唱道:“时辰到!”
元春无法,只得紧紧又握了握贾母的手,头也不回的带着两个宫女离去,贾母这才跟着李嬷嬷出去,临前在景仁宫宫门前磕了头后,在指引太监带领下,出了宫。
靠着贾母给的那些银票子,元春在辗转几日后,终于又在偏殿里见到了皇帝。
皇帝见到这位贾才人,听了回禀后,也只是点点头,转了身出去后,就让锦衣卫查去了。
还不到一天,锦衣卫那边就来了报告:“秦氏并非太子血脉。”
皇帝笑而不语的看了一会,问龙案下的锦衣卫:“景晓临说了些什么?”
锦衣卫苦笑道:“回禀陛下,景大人问能不能让太子爷在扬州多待些日子?”
皇帝冷笑:“他还真是胆子大,你去跟景晓临说,太子最迟必须五月初回来,另外把整个江南的地区给朕弄好,要是朕听闻一丝丝的风声,他再想见太子,就等个两三年再说!”
锦衣卫赶紧磕头谢恩。
外头已经响起:“沈元帅,陛下有事呢!”
皇帝暴怒:“叫他给朕滚!”
林珩这日去国子学,发现学里多出了一位少年,跟他要好的钱子明对他勾勾手,他附过耳去:“那是锦衣卫副使景大人家的侄子景炜皓,身上可是袭了三品的威严将军,不过,这段时间他可不会说话!”
“为啥?”林珩不解。
“他变声期到了,说话有些嘶哑难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