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你的手机-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媚的,如果只关怀情感,何苦又要结婚?婚姻的床,只会把一个好男人变成一个神不守舍的老顽童。
好男人下了别人的床,剩下的都在艺术作品里了。我们爱慕白瑞德,爱慕周润发,爱慕杨过甚至黄药师,可是即便这样,小说电影里的节妇烈女一抓一大把,好男人却不是浪子回头,就是刻骨铭心地对不起过一个女人。好吧好吧,上天有眼,让你过把瘾,就算选择一个好男人,也是一场豪赌,谁知道他轰轰烈烈的后面,又有什么样的女人为他笑过、哭过、打扮过?然后呢,六十岁以前,你得一直小心防范着17到47岁的女人。这么一想,阿敏说,聪明的选择是离开,何况根本没有碰到过!
那么你到底要什么呢?我问,再看她那青色的衣裙,在暧昧的灯光里,竟似也同样守着一份执迷和疯狂。
“潘驴邓小闲”,她笑,“不能全的话,要其中两样总可以吧?”
才说完,即刻心虚地兀自笑起:“我知道我知道,就算只有两样的,也是不可多得的,不会这么幸运落到我的手里的。”
哈哈,好歹还算有自知之明。这世上女人也分两种:好女人和问题女,前者以牺牲自我为目标,后者没了自我等于是没了世界——这个问题在男人是潘驴邓小闲,在女人就是无家可归的末世繁华。
看到一篇文章,某电影学院在放一部年轻导演的片子,拍的是几个流浪儿的故事。孩子们沿着铁路线生活,小小年纪阅尽人间沧桑和黑暗,所及之处,几乎没有一点阳光和温暖。完全纪实的东西,更加令人心碎而震撼。当下就有一位女士(很不幸,作者用了三十来岁这个字眼来形容此位女士,我也纳闷三十多岁的人脑子应该还没有僵化,竟然会说出如此幼稚可笑的话来)站起来发问:中国有那么多幸福的少年儿童,作者为什么单拍如此阴暗丑陋的一面,而且还送到外国去参展?导演好脾气,耐心给她回答:中国同样有几十万流浪儿童,你总不能说他们都不是人或者他们都不存在吧?
这个片子我曾经有机会看到过,黑白的镜头,被生活折磨得变形了的孩子的脸,狡诈,无知,粗鲁,凶狠,你几乎不敢说那是孩子。每每悲愤到落泪的刹那,才会醒悟过来,这其实也是生活,你必须忍受和看见。回想到看片时的沉闷与压抑,突然明白了那个女士,也许她只是心理承受力太差,不能再看下去吧。
不想看也罢,退场或抹去眼泪逛商场去即可,可为什么要找借口让它不存在,或者给一个堂皇的意义出来,让它自己隐藏起来呢。比方她提出艺术要反映正面的东西,那么负面的消极的或者其他存在但看起来不那么舒服漂亮的东西呢,谁来反映?难道就当它不存在?
有意思的是,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男女关系上。有人写杂文,谈到时下流行的热吻大赛,说爱情那么高尚,但现在却用来换钱了,之后当然一长串有关风化的咯。其实这就犯了和上面那位女士一样的毛病,扯出爱情的虎皮来做大旗,本身已经和大赛的实质偷梁换柱了。
记得有个俄国人说过一句话,印象很深:“我感兴趣的是对环境的反应的评价,而不是对环境的评价。”这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永远都站在人性的边缘,站在没有任何退路的地方,他不会因为表面的东西而妥协而找出路,尤其是找出所谓“环境评价”的意义来。环境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是漠视这不如人意的环境甚至反过来甘之若饴,认为它就该这样,无比正常,那才是很可悲的了。
在情爱问题上,尤其是原欲问题上,人们总是希望能给自己一个合适的意义,似乎有了这个意义和评价,一切就都冠冕堂皇了。可是生活是什么?尤其对平凡的饮食男女来说,吃饭和做爱,不过就是一堆有机物变成无机物的过程,它天天发生,时时存在,和空气树木一样自由或自然,谁会为空气的存在而找伟大的理由呢?相同的道理,如果定要为男欢女爱而找出理想的高度,那就好像一定要为裆部做美容一样。也许,只有当意义消解为调情的时候,才会真正地进入爱和欲的境界。
第二部分:嘲笑爱情第12节:锵锵三人行
性爱学,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已经不是个陌生的领域了。曾经有专家论证过在性上面人们所能享受到的乐趣,是与学历的高低成正比的。事实是,时下连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都开始正视自己的生理要求了,难怪我国著名的性学专家潘绥铭教授会提出中国已经进入“性革命”阶段。而这场“性革命”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是“性与生殖相对分离”。
哈哈,国人总算赶上了一趟时髦班车。
和任何东西一样,革命这个词本身就代表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一条肉欲沉欢的救赎之路,带来了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记得美国曾经有个统计,45%的妇女有过婚外的性经历,而中国妇女在这个方面表现得名次比较靠后,除了观念的发展有其过程性、经济独立的程度也不尽如人意外,大概也和亚洲男人的性能力排名比较靠后有关系吧。
一个人究竟有多少个性伙伴才算是比较合适的呢?多个性伙伴是否会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很多性伙伴的交流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会有多少?除了爱产生性外,人们是否也可以通过性产生爱呢?
这里我们不多说多性伙伴的性爱现象,因为这些数据和事例在网上、报纸上都能很容易看到。很多人从这张床走向那张床,打发点时间,对付点失眠,积攒点激情,浪费点金钱。在城市生活中,这些东西已经根本不算是新鲜事情了。我们只能客观地认为,就人的天性来说,虽然婚姻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在本性上会要求稳定,可人的性爱却天然地倾向于变易。无论男女,如果是一个一生只希望有唯一的永久的性伙伴的人,我们除了向他表示敬佩,也必须承认,这个人的正常的性意识很有可能麻痹了。
但上帝毕竟只给亚当造了一个夏娃,没有再造更多的二奶。既然领受了神的旨意,这已足以证明,保持较干净的性关系其实是人类发展的一种自我保护和延续功能。即使是有很多性伙伴的人,比方网上情人搜集者、婚介所无限交友者等,在总是混乱的性交状态下,也会感到内心的恐慌和压抑。他们在心理上比一般的男女更渴望稳定而真诚的关系,但是因为他们总是碰到类似的人,就造成了对自己、对生活更加不可确定的感觉。一个比较好玩的现象会是这样的:很愿意和一个婚外性伙伴维持比较长时间关系的人,可能是已经厌烦了混乱的状态,想找点真实的爱情的感觉的人。
比较科学的结论是这样的:频繁交换性伴,会因体液的差异性不断变化,各种遗传信息的交互影响,使当事人出现一系列心理、生理紊乱的不适应症,人们不能控制情绪及生理需求,必然引致行为失常。
更有趣的说法是日前在德国汉堡召开的“性和健康学会”上,一位英国医生发表的报告表示,“如果与非配偶具有性关系,容易导致心脏病的发作”。说白了就是婚外恋会增大心脏的负担。他声称,“在性交过程中突然死亡案例的75%是发生在性伴侣为非婚姻关系的情况下。而且双方的年龄相差越大,发生突然死亡的比率也就越高”。
怎么办?
美国的《欲望城市》有一个情节,几个女人在一起讨论理想中最富有刺激性的性爱场景时,结果意外地发现,原来很多人的性幻想中都出现过相同的画面,而且,最要命的是做爱人数的数字,不是四个,也不是两个,而是刚刚三个!
相对于性伙伴的比拼,这的确是一个够保守的数字。就好像要了满满一桌的菜,却只吃了那么两盘一样,剩下的,却都浪费了。这样一算,就觉得上帝也有他失误的地方,当时一定是偷懒,忘了造一个阿二什么的。搞到如今,人人在为那个第三者而忙碌,结果疲于奔命,连艾滋都忙出来了。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难道锵锵三人行,才是正道?
第二部分:嘲笑爱情第13节:玩的就是心跳
已婚妇女
苏青写《结婚十年》,写到已婚女人的真实处境,钱,性,还有孩子,既要谋生也要谋爱,对男人,总没有对孩子好,因为“与其让人家占我的便宜,宁可让自己的小孩占自己的便宜。”如此干脆决绝,看到眼直。
女人到了婚嫁的年龄,就好像一道浇汁面,刚起锅的时候不错,又热又香,可要是不乘热吃掉,立刻就糊成一团,无法下嘴。虽然个个都怕嫁人,却紧赶慢赶,最迟也要到28岁之前完成婚姻,否则,嫁不掉比出嫁似更为可怕。婚姻的意义,对女人来说,就在于能被男人热呼呼地吃喽。
等嫁了,即刻就成了过去时。聪明人早已总结过:“女人嫁的是男人的未来,男人娶的是女人的现在。”婚姻,自是一道分水岭,进了这道门,无论是爱还是情,别再幻想石破天惊,能做到戏谑幽默,就是福气了。
别的不敢多说,至少在男欢女爱上,已婚妇女的处境的确是不那么有趣的。单说“已婚”这个词,就总和油渍麻花、蓬头垢面、张牙舞爪、深仇大恨紧紧相连。中国人常说“花信年华”,那是对女人的恭维,也更是诅咒。女人命长,好日子却不长,可能也是上帝的公平摆布吧?
张爱玲有句名言,是对驻颜有术的已婚妇女的总结:“一、身体相当好,二、生活安定,三、心里不安定。”因为不死心塌地,所以时刻注意到自己的容貌。可见,连这么一个内心丰富的女人,都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妇女只要已婚,再加心如死灰,就很难保持魅力。至少,对男人不再有什么吸引力了。就当他们是一个物种吧,自然界的古老物种。
悲观下隐藏着性别的死亡和无理的隐忍。已婚怎么了,已婚却也还是女人。豪宅华裳、香车宝马,有人追求,被人爱慕,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正好像男人心目中的江山美人,又怎是一个婚姻能了的?然而不知怎的,在这样的乱世,连女权主义者都会说,做旧式老婆与人与己都很实惠。
难怪已婚妇女个个无以为傲,境界低的,小心翼翼做了怨妇,修行高的,心惊胆战做了泼妇,再不甘心的,花枝招展当了狐狸精,可回头再看,真正意义上肯做朋友的异性,竟然尚未落入人世。
已婚,还是妇女,已是一道不登大雅的俗菜,活下去,还要称心,可真是难。此番滋味,正好像小说家看人生,即使是憎恶的东西,因为看明白了,也就只剩下了哀矜。
对世上男女来说,初期的交往多带有不明所以的惶惑,因为惶惑,而生出好奇和探究,又因为好奇,便会有些刁泼和调皮。那是一个试探的过程,带着人性最本质、最凌厉的部分在挣扎,可渐渐认识清楚,又陷入了平冗和僵持,人也变得畏怯、唠叨、琐碎起来,怀疑感情,不安分地摧毁,正好像人到中年,经历了不少事,却并不曾悟出什么道理来,因此着慌。
等到老了,一切却都完美了。男人女人都一样,迷惑因为扩大,却平静了下来,所以我们常能在老年夫妻身上看见男女关系中最温情、最细腻的部分。理想还是有的,可是吃过苦头后,发现已经所剩无多,又因为苦于人生的短促和荒凉,更要紧紧抓住,反而感觉醇厚可爱了许多。
我有一个朋友,有点想法的一个人。晚上的风不很大,排档式的桌椅靠在河边,几个人或茶或酒,仗着黑,也能说出一些心里话来。加上又是男人,炫耀情史天经地义,平凡的故事,心痛的感觉,此时的你默默地听着,看对面再凌厉的一个人,这个时候也会如稀饭一样的温柔,眼睛似乎都大了许多。
所有恋爱的感觉都是一样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浅薄,清晓,渺茫,他的痛苦与扩大的自我感觉,让我们似乎与他有了距离,但紧接着又说一句话,更让人骇然,可是这话萦绕我半年多,一直放不下来,再三翻回来看,却实在感到其中有很多含义。
他说经历过这样一次感情,体味了这样一次激越,现在如果谁能让他的妻子感觉到幸福和快乐,他内心是非常感激的。我端水的手停在空中,让他解释一下。他说,比方,妻子单位有个男人,对她就很好,常常献点小殷勤,今天给送一个袋子,明天给一张小贺卡,妻子为这个挺高兴的。然后他说:“我看见她高兴,我也开心。”
有点像小孩子扮家家,总与我们想像中的感情不太一样,但却也自有其悲哀和沉闷的觉悟。张爱玲曾经说过“正经女人虽痛恨荡妇,其实若有机会扮个妖妇的话,没有一个不跃跃欲试的”。我拿这话来改头换面,那就是:正经男女虽痛恨变化,但其实若有机会能心跳加速的话,没有一个不跃跃欲试的。
就算看见别人心跳也愿意!
毕竟,除了初期的惶惑和后期的平静,这一刻,最是有趣和迷茫的。
第二部分:嘲笑爱情第14节:孔子的爱情解释
毛主席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乱翻书时重温孔子“兴观群怨”的文艺理论,不由觉得其实它本来不过是大师对男女之情的经典概括。
先说兴。原意为“兴于诗,立于礼”,意思是说你要是想学好,得从读书开始。古人的笔墨纸砚有点类似今天的高级化妆品,轻易不好得,所以写书多分行,言简意赅,是为诗。诗又分为风雅颂,来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启发民智,免于混沌。从这个角度讲,古人对人心的丰富和敏锐是很看重的,也就是说对情商的要求要高。至于男女之事,一个“兴”字,谁都知道是春心萌动的意思,百业待兴嘛,所以为爱情的初级阶段。结合到诗,就怕“剃头担子一头热”,一方都“诗”了,可另一边还没“兴”。要是那女的说男的:“傻样!”你就该会知道,那男的至少还没读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