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带着我去化妆品柜台 >

第11部分

带着我去化妆品柜台-第11部分

小说: 带着我去化妆品柜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妆品公司和时尚杂志一直流行这样一种说法,油性皮肤也“需要”保湿。换句话说,别人会告诉你油性皮肤也需要油脂来对抗潜在的皮肤干燥,但这并不是真实。皮肤油脂的合成和分泌是由体内激素来调控的(出处: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2001年10月,600…607页;Seminars in Cutaneous Medicine and Surgery,2001年9月,144…153页)。如果皮肤干燥会引起皮脂分泌,那么每一个干性皮肤的人都会慢慢渗出皮脂来,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皮肤的生理机制并不是这样的(这种观点之荒谬真是让我震惊)。各种肤质的皮肤都需要顶级成分的呵护,但未必是乳液、软膏(balm)或乳霜这几种剂型;凝胶(gels)、化妆水(liquids)和精华液(serums)同样也能实现这个目的。 
    虽然许多成分对皮肤具有不错的效果,但一无是处的也不少。从花粉到胸腺、肾脏、胎盘等“金牌”动植物提取物,其中某些成分会刺激皮肤,我在评价保湿产品时会一一指出。如果没有研究可以证实某些成分对皮肤有益,我会认为这些添加物纯粹是商业噱头,对皮肤不会有一点帮助。在本书第七章“化妆品成分辞典”我会做详细说明。
    此外还要关注保湿品外包装上有益成分的排列顺序。就像食品成分表一样,含量越高的成分位置越在前面。通常来说,很多最吸引人的或炫耀得最厉害的成分往往列在成分表的末尾,说明这些成分的含量微乎其微。因此消费者要注意,有些成分不一定达到了起效含量,所以发挥不了作用。 
    有的化妆品公司宣称自己的产品非常适合混合性皮肤使用,可以在干燥部位释放出保湿成分,在油性部位又释放出吸油成分。这完全是不可能的。护肤品怎么可能做到成分的“选择性”呢?如果你是混合性皮肤(也就是说干性部位的皮肤略微干燥,同时也有很油的部位),你只需要把保湿产品涂在干燥部位即可,包括眼部周围的皮肤(如果可以涂的话)。如果你是混合性皮肤,同时希望某种产品可以全脸使用,可以选购以水或硅树脂为基底的凝胶或精华液,这类保湿品不至于让油性部位的皮肤更糟糕。     针对油性皮肤的保湿产品:就算皮肤很油,擦一些保湿产品也会对皮肤有好处,前提是这些产品添加了保水剂、抗氧化物、抗刺激物、与皮肤结构相同的物质和细胞沟通因子。 
    如果某个产品(尤其是保湿产品)宣称是无油配方或不致粉刺(nonedogenic),这往往是在误导消费者认为它不会堵塞毛孔。可是这些宣传用语并不受FDA的监管,丝毫不负法律责任。化妆品公司可以随意采用这样的宣传,同时不添加支持这种说法的有效成分。连培根油(bacon grease)都可以被标为“不致粉刺”,其他会堵塞毛孔的产品当然也可以这样说。 
    “无油”这个词最容易误导消费者,许多成分听起来与油脂无关,却会恶化青春痘的症状。许多化妆品都含有会堵塞毛孔的蜡状稠化剂,这些成分可以“补充替代”皮肤的天然脂质(皮脂或油分),预防皮肤脱水,而且效果显著。但如果你的皮肤已经很油,那么这类产品只会让情况更糟糕。虽然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但许许多多号称无油的产品仍然添加了大量的这类成分。 
    有证据表明,一些特定的成分会引发青春痘,绝对不会引发青春痘的成分事实上并不存在。要是能找到不会造成皮肤问题的成分该有多好呀。 
    要找到一个理想的解决办法并不容易,这需要对50000多种化妆品成分进行分析、归类,在几乎无限多个成分组合中筛选出满意的组合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好在我们可以把握正确的大方向。质感厚实的产品更有可能含有有问题的成分,比方说相当柔润的产品,对中性至油性皮肤来说,选用凝胶类或精华液类产品就可以避免稠化剂造成的常见问题。对于油性皮肤使用的保湿产品,如果质感清爽,没有或者很少含有蜡质或柔润成分,这些产品的得分会比较高(理论上说柔润剂会堵塞毛孔)。 
    日霜与晚霜:除了防晒成分之外,白天使用的产品与晚上使用的并没有严格的区别。此外,这两类产品在配方上也没有绝对的优劣。如今许多保湿品都添加了很好的防晒成分,这是区分日用产品与夜用产品的唯一方式,而其他方面的夸大宣传都不值得重视。 
    眼部、咽喉、胸部、颈部或其他部位的专用乳霜、精华液或凝胶:购买面部或身体某个特定部位的专用产品,无论是乳霜、凝胶还是精华液,都是没有必要的。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专用产品的成分和配方与用于面部的乳霜、凝胶和精华液没有任何分别。当然这并不是说没有针对不同肤质使用的相当棒的专用产品,但既然你已经有了面部保湿产品,又何必再专门针对眼部去购买几乎完全相同的所谓专用产品呢? 
化妆品公司把人体分成许多不同的部位,然后分别兜售针对不同部位的产品,诱导消费者重复购买,从而挣足了钱。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更是推动了这种错误的观念,结果造成消费者认为眼部、咽喉、胸部、腿部和手部都有着不同的护肤要求。更糟糕的是,大多数所谓的专用产品分量都很少,价格却比分量多很多的面部使用的产品更贵,尽管两者之间的配方相差不多。此外,许多专用产品还不含防晒成分。如果面部保湿产品添加了防晒剂,但眼部产品却没有,要是你坚持使用专用眼部产品,那么眼部皮肤难免会遭受阳光损害。 
    防晒产品:研究已充分证实,皱纹、皮肤损害、多种皮肤色斑和多种皮肤癌主要是因为防晒不当造成的(出处: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07年7月,26…32页;Journal of Cutaneous Pathology,2007年5月,376…380页;Radiation and Environmental Biophysics,2007年3月,61…68页;Mechanisms of Ageing and Development,2002年4月,801…810页)。显然,防晒已经不仅仅与化妆品有关,还关系到身体健康。真正有效的抗皱产品就是配方良好且使用得当的防晒产品,这一点已经非常明确。我在我的网站cosmeticscop上详细介绍了防晒产品及其使用方法,提醒消费者注意防晒问题。 
    防晒产品的主要评判依据就是产品的防晒指数SPF值,SPF15为标准产品。防晒指数SPF为15或以上,是FDA、美国皮肤病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认可的基本防晒标准。SPF指数表示你可以在阳光下呆多长时间以免遭到紫外线UVB导致的晒伤,但这只是防晒的一个方面。大部分皮肤皱纹和有的皮肤癌,是因为没有有效防护紫外线UVA造成的。鉴于紫外线UVA与紫外线UVB不同,并且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紫外线UVA的防晒标准,为了获得足够的紫外线UVA防护,你的防晒产品必须含有以下五种UVA防护成分之一,即阿伏苯宗(也称Parsol 1789、butyl methoxydibenzoylmethane)、二氧化钛、氧化锌、Tinosorb、Mexoryl SX(ecamsule)(出处:Free Radical Research,2007年4月,461…468页;Mutation Research,2007年4月,71…78页;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Biology,2006年11月,781…792页;Photodermatology; Pbotoimmunology & Photomedicine,2000年12月,250…255页;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2000年3月,314…320页)。 
    只有选用了以上五种紫外线UVA防护成分之一,并且产品的防晒指数SPF为15或以上,防晒产品才会得到“笑脸”的好评。 
    美容建议之一:如果你打算使用多种有防晒功能的产品,比如某个SPF15的保湿品以及某个SPF6的粉底,那么SPF指数值高的产品必须含有紫外线UVA防护成分。你还要明白,如果同时使用两种防晒产品,你得到的防晒保护不等于SPF指数的简单叠加。比如合用SPF指数分别为6和10的两个产品,你得到的SPF并不等于16。虽然合用多种产品防晒保护会有所增强,但能增加多少就很难确定了。此外,合用防晒产品也不能保证各产品配方之间是不是互补,防晒成分能不能保持稳定。如果你想获得防晒指数SPF30的保护,就该选用SPF值达到30的单一产品。 
    不论产品怎样宣传,人工合成的防晒剂(只有二氧化钛和氧化锌属于矿物质,可以被认为是“天然”的)对皮肤都会造成刺激,购买之前你必须试用一下,确保产品适合使用。仅含有天然防晒剂的防晒产品一般被认为是没有刺激性的;但对于某些油性或长青春痘的皮肤还是可能会造成一些问题,因为这些成分敷裹在皮肤上会堵塞毛孔,使青春痘情况更严重。当然这不是说容易长青春痘的人就不应该选用这些产品,这只是提醒消费者注意,一定要经过试用后再确定最合适的防晒产品。 
    美容建议之二:恰当和“大方”的用量,是确保获得足够防晒的重要方面。防晒保护不仅取决于产品的防晒指数SPF值和紫外线UVA防护成分的种类,而且也与产品涂抹的厚度和均匀度密切相关。防晒产品的实际效果与期望效果并不一致(出处: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2001年11月,105…108页;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2002年,第3卷,第3期,185…191页)。要切记防晒产品要用量大方,每天在涂好之后20分钟才可以出门,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防晒保护。那么在日常护肤时,什么时候最适合涂抹防晒产品呢?如果你要用好几种护肤品,原则上是先抹爽肤水,再用抗痘和保湿产品,最后再用防晒产品。如果先涂防晒产品,再涂抹保湿或抗痘产品,就会稀释或破坏防晒产品的效果。如果你先涂抹具有防晒能力的保湿产品,再擦上彩妆产品(尤其是粉底),那么涂抹时动作一定要轻柔,不要把防晒产品擦掉。具有防晒能力的粉底能提供额外的防晒保护,但在涂抹之前最好再等几分钟,让保湿产品可以被皮肤多吸收一些。 
    防晒产品用量要足够是保持皮肤健康必不可少的,因此所有价格昂贵的防晒产品都存在着“风险”,这不是说这些产品没有恰当的防护能力,而是高价格会让消费者舍不得用。不妨想一想,一个50美元1盎司的防晒产品,与20美元2盎司、4盎司或6盎司的产品相比,哪一种你舍得多抹一些呢? 
    针对油性或混合性皮肤的防晒产品:对于油性或混合性皮肤的人来说,防晒就复杂得多了。当然你也要在试用之后再选择最合适的防晒产品,但问题在于,通常被认为有效的防晒成分不一定适合油性皮肤。一般我会建议油性或混合性皮肤的人选用具有防晒能力的粉底或粉饼,在擦这类化妆品之前,先在皮肤干燥部位涂上质感清爽的保湿产品,或者全部部位都涂上配方良好的爽肤水,给皮肤提供足够的“保湿力”就可以了。
    针对敏感性皮肤的防晒产品:敏感性皮肤的人应该选用二氧化钛或氧化锌作为防晒剂的防晒产品,因为这两种成分都有非刺激性的特点,不会造成皮肤刺激或过敏反应(出处:Cosmetics & Toiletries,2003年10月,73…78页;Cutis,2004年9月,13…16页、32…34页)。但矿物质防晒剂容易敷裹在皮肤上,有可能堵塞毛孔,让青春痘症状更严重。如果防晒成分的含量较低,就不用特别担心了(比如4%的氧化锌与10%的相比,堵塞毛孔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抗水的防晒产品:FDA在2002年规定,化妆品公司宣传防晒产品时不得使用“防水”(waterproof)字眼。其实防晒产品并没有所谓“防水”功能,一旦出汗或浸在水中一段时间,就必须及时再抹。防晒产品只能用“抗水”(water…resistant)或“极抗水”来形容。FDA的这个规定反映了事实,研究发现,当浸泡在水中或皮肤出汗时,防晒产品的附着力会受到影响。为确定防晒产品的抗水能力,首先在涂抹之后测量一次防晒指数SPF值,然后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后再测量一次。如果浸泡40分钟之后测量的SPF值与刚涂抹时测量的一致,这个产品才算得上是“抗水”的防晒产品;也就是说,这种产品的“抗水”时间长达40分钟,而“极抗水”的防晒产品,则可以在浸泡80分钟之后仍然保持SPF测量值不变(出处:fda。gov)。 
    如果你想去游泳或容易出汗,那绝对要选用标有“抗水”或“极抗水”的防晒产品,并且要经常补抹。这些产品与常规的防晒产品配方不同,添加了丙烯酸酯(acrylate)和硅树脂聚合物(silicone polymer),可以显著提高防晒产品在水中的附着力。丙烯酸酯类成分是类似发胶(hairspray)的固定剂(holding agent),这些塑化成分可以在皮肤上形成一层薄膜,具有较强的抗水和抗磨擦作用。 
    美黑仿晒产品:不管是Bain de Soleil、娇韵诗、Decleor Paris还是雅诗兰黛的产品,所有的美黑仿晒产品都差不多。这些产品的活性成分都是二羟丙酮,可以将肤色转变成褐色(brown)。二羟丙酮可以作用到皮肤细胞以及皮肤细胞的氨基酸,发生的化学反应能暂时能加深肤色。这个过程被认为是安全的(出处: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2002年,第3卷,第5期,317…318页)。 
    有些仿晒产品添加了颜料,可以观察到涂抹的部位,方便使用者更容易涂抹均匀。此外,一些产品除了含有二羟丙酮之外,还添加了赤藓酮糖(erythrulose),这种化学成分与二羟丙酮的作用机制类似,但需要更长的时间(通常是2到3天)才能够改变肤色。 
仿晒产品的效果与使用者的皮肤特质密切有关,仿晒剂引起的化学反应在更大程度上是由人体的生化过程控制的。这就是为什么即使你和别人用同样的产品,结果别人的仿晒效果非常好,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