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建国--1948-1949中国党派政治日志-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一条出路——我只身前来。”
安排访苏的同时,毛泽东致电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长刘仁,布置就召开政协会议问题征求民主人士意见。
29日,斯大林回电表示同意毛泽东计划,并指派两个苏联医生随行。
第二天,也就是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口号”。
可是,5月10日斯大林又发来一封电报,以中国战事离不开为由请毛泽东推迟访问。当日,毛泽东复电表示同意。毛泽东没有去西柏坡与中央前委会合,而是一直等在城南庄,因为从这里去苏联要近些。
5月18日,由于国民党空军轰炸城南庄毛泽东驻地,毛泽东才转移到西柏坡。
7月中旬,毛泽东收到潘汉年从香港发来的电报,详细得知香港民主党派对“五一口号”的反应。毛泽东开始布置迎接民主人士来解放区,要在秋天召开政协会议。
8月28日,苏联医生向斯大林发报汇报毛泽东访苏的讨论题目,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中,毛泽东要讨论的首先就是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问题。
9月28日,毛泽东又致电苏共:“务必就一系列问题当面向苏联共产党(布)和大老板亲自汇报。”——“大老板”,是斯大林的代号。
香港的第一批民主人士于八天前在朝鲜登岸,这时,快到哈尔滨了。
苏联医生向莫斯科描绘了毛泽东的出行决心:毛泽东的行李箱已经装放东西,箱子里有一件特意缝制的厚呢子大衣,还买了一双毛泽东从来不穿的皮鞋……
可是,斯大林还是不答应毛泽东访苏。
什么安全问题,什么战事离不开,什么苏联领导人要下去征粮,所有的借口统统难以服人。
合理的理由是,苏共要避免国家关系上的被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与中国联合抗日。战后,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蒋介石要求“苏联今后不再支持中共”,斯大林承诺:“中国只有一个政府,由国民党领导,但国民党不能单独应付此局面,如非国民党人士亦能参加政府,而仍由国民党分子领导,实甚有益。”1945年8月,斯大林致电中共中央:“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就有灭亡的危险!”斯大林要求中共“参加蒋介石的政府”。
1948年即将过去,中共已经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夺取整个华北也是指日可待。
第二批民主人士郭沫若等已经从香港出发,而李济深的第三批也将于12月底之前出行。
1949年1月14日,苏共政治局讨论决定:派米高扬去中国。
毛泽东只得同意,但要求米高扬不要去哈尔滨而是直接到西柏坡来。
米高扬的飞机在石家庄降落,在进山的路途中,米高扬不时下车与群众接触。当翻译师哲问他为什么不注意保密时,米高扬说:明天外国通讯社就会把我访问中共的消息传遍世界。
原来,苏共此前不愿把支持中共的立场张扬出去。怪不得毛泽东难以见到苏共领导人!
米高扬一到西柏坡就投入连续会谈。
据当时担任翻译的师哲回忆,正式会谈主要是毛泽东介绍情况。从军事进展到政权建设,毛泽东一连讲了三天。
毛泽东特别谈到:中国新政权的性质是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究其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但在中国,称为人民民主专政更为合适。其组成,也有各民主党派与社会人士参加。毛泽东介绍的这种政权形式,显然同苏联的苏维埃制度有所区别。毛泽东特意注明:国家的领导权是在共产党手里的。
米高扬一直耐心地听着,很少插话。
毛泽东讲到青年问题时说,除了青年团那种组织形式以外,恐怕还得建立其它类型的组织。如学生联合会或其它青年组织形式。
这时,米高扬插话说:成立几个不同的青年组织是否会分散,引起矛盾和摩擦?是否只要一个青年团就行了?
毛泽东反驳:中国青年人口总共有两亿多,怎么可以用一个组织把他们圈起来?
见毛泽东不悦,米高扬忙说:自己只是带耳朵来的,没有权力发表意见。后来,米高扬就再不插话了。
毛泽东全面介绍了中共在各方面的政策,包括外交政策。谈到解放战争向前发展时,毛泽东谈到,中共需要更多的朋友,当然,朋友是有真朋友假朋友之分的。米高扬听到毛泽东讲假朋友出坏主意的时候,有些忐忑不安。而毛泽东,也没有解释假朋友是指什么人。
后来,米高扬又与任弼时、周恩来单独会谈。周恩来还特别谈到新政府的组成,谈到中国有多党制存在……
有趣的是,米高扬后来的回忆文章说,中共当时与苏共的分歧之一是:中共认为,中国革命胜利之后,除了中共以外的党派都应退出历史舞台;而苏共认为民主党派应该长期存在。中共接受了苏共意见而改变了政策。
米高扬的这个记载,显然同事实相反。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恰恰是中共一向主张与民主党派合作,恰恰是苏共那里只有一个党。
确定的事实是:米高扬这次访问一直没有泄密。
五十年代,米高扬再次见到师哲时,抱歉地说,没有想到自己的访问能够完全保密,这在苏联做不到。米高扬说:这说明你们的党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
公元1949,年初大事实在多。
这些天,西柏坡到处洋溢着一派节日般的喜庆和忙碌。
1月31日中午,苏联贵宾米高扬到访。
当晚,就传来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第二天,解放军将浩浩荡荡开进北平!
周恩来急召李家庄统战部秘书长齐燕铭、总务科长周子健到西柏坡,当面布置接收任务。周恩来要统战部立即去北平,把城里的中南海和最好的饭店都接收过来,准备接待新政协代表。
周恩来还特意安排李家庄的民主人士一起进城接收。新政协的一切工作,从开始就是多党合作。
当晚,不,已经是2月1日凌晨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干部齐燕铭、周子健、金诚、申伯纯,与民主人士周建人、胡愈之、符定一、韩兆鹗、雷洁琼、沈兹九、何惧,大家一起乘大卡车向北平出发。
夜,黑沉沉的,可大家的心中却充满光明!
卡车飞驰,到达北平郊区后,由严景耀、雷洁琼安排,晚上暂住燕京大学教室,女士就住到雷洁琼家里。
2月3日一早,北平举行盛大的人民解放军入城式。
寒冬的古城沸腾了,市民们、学生们夹道欢迎,解放军部队兵马雄壮!
检阅台设在前门箭楼。
林彪、叶剑英、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刘仁等中共领导在城楼阅兵。
与中共干部并肩而立的,还有多位民主人士。
他们曾经在教室授课,他们曾经在讲台演说,但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他们的演讲多次被军警冲散……
今天,他们站在主席台阅兵!
他们看见,解放军入城部队特地绕道东交民巷使馆区——让外国人看看中国军队的威风!
他们有一种解放的感觉,他们有一种站起来的感觉,他们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
第七章 第四方面(1949。2。2—4。21)
周恩来月下追何人?
1.林彪入城那天的傅作义
2.柳亚子与庄子
3.“四老”、“三通”、“第四方面”
4.进京赶考,千古绝唱
5.毛泽东怎么打麻将
6.周恩来深夜飞车
7.李宗仁与傅作义、于右任与张治中
8.斯大林有没有反对中共过江
1949年2月3日,北平城沸腾了。
几年来,在国民党统治下忍气吞声,学生上街游行就会遇到军警镇压。今天,人们可以放声呼喊,放声歌唱,因为,人民自己的军队入城了!
然而,并非全城同此凉热……
1.林彪入城那天的傅作义
万人空巷,斯人独处。
西苑,重兵驻地,一位将领独自门坐。
就在几个小时前,傅作义将军还是“华北军政长官公署”司令长官,北平城无可置疑的主人。然而此刻,昨天的敌人变成主人,而昨天的司令长官,却成了最孤独的人。
他没有参加入城式。解放军没有邀请他,他呢,也没有主动报名。这种场合,没有他,大家方便。
全北平,似乎无人关心他的心情。
全国闻名的守城将军,不发一枪一弹就交出城池?
国军将领会不会骂自己是叛徒?
共军将领会不会嘲笑自己是败将?
傅作义沉闷地说:“读报!”
副官战战兢兢地朗读:“傅作义将军:贵将军接受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所谓剿匪勘乱之伪令,率领所部数十万反动军队向着绥远、察哈尔、河北、热河及山西北部解放区和人民解放军发动残酷的进攻……”
傅作义一把夺过报纸,这是1949年2月2日的中共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北平版创刊号。
头条——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关于时局的声明》。
二条——在人民解放军无敌威力下,古都北平宣告解放。
三条——林罗两将军曾致函傅作义:任何顽抗必遭覆没,和平解决可望折罪!
林彪、罗荣桓的信件一一列举傅作义攻占的解放区上百座名城、重镇、县治、乡村,谴责道:“贵将军军行所至,屠杀人民,奸淫妇女,焚毁村庄,掠夺财物,无所不用其极。在贵军管辖地区则压迫工、农、兵、学、商广大人民群众,出粮、出税、出力,敲骨吸髓,以供贵将军及贵属所谓‘勘乱剿匪’之用。在贵将军及贵属统治之下,取消人民的一切自由权利,压迫一切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使其丧失合法地位,压迫青年学生们的爱国运动。贵将军又复下令破坏保定公共建筑及公用物资,炸毁北宁路滦河铁桥,在北平城外平毁村庄,在北平城内逮捕无辜人民,斩伐风景林木,拆毁古迹材料。贵将军及贵属在天津城内外之措施,亦复如此。本军奉命征讨,全为吊民伐罪。”
傅作义看得出——共产党给自己记了一笔细账!
信件中还说:“贵将军不敢野战,率领数十万军队退入平津,据城抵抗,使两城人民受尽痛苦……”信中回顾,解放军曾提出和平缴械或出城改编两项办法,但是,“贵将军徒于最后时机,命令天津守军坚持匪首蒋介石伪令抵抗到底”,“现在,天津业已解放,人民重见天日,欢声雷动,迎接人民解放军。北平被围业已月余,人民痛苦日益增重,本军一再推迟攻击时间,希望和平解决,至今未获结果……”
想起边抵抗边谈判的那些日子,傅作义不禁紧张……
林、罗在信中以吊民伐罪的语气说:“贵将军身为战争罪犯,如果尚欲获得人民谅解,减轻由战犯身份所应得之罪责,即应在此最后时机,遵照本军指示,以求自赎。”信中在列举办法后说道:“如果贵将军及贵属竟敢悍然不顾本军的提议,欲以此文化古城及二百万市民生命财产为牺牲,坚决抵抗到底,则本军为挽救此古城免受贵将军及贵属毁灭起见,将实行攻城。攻城时,本军将用精确战术,使最重的打击落在敢于顽抗者身上;而对于不愿抵抗之贵属,则不给任何打击,并予以宽待。”
信件的结尾更是最后通牒:“城破之日,贵将军及贵属诸反动首领,必将从严惩办,决不姑宽,勿谓言之不预。”
“此公函系于一月十六日在平津前线司令部当面交给傅作义将军的代表邓宝珊将军和周北峰将军者。”这个注解表明此信写于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之前而且事先转交,但是,在大军入城之时公开发表,傅作义难以接受。
这是共产党要秋后算账了?傅作义扔掉报纸,飞笔写信:“林彪、罗荣桓将军:两年半勘乱战争的严重灾难,我愿担当错误责任,愿意接受任何惩处。请即指定战犯管理所……”
傅作义不知,这封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指挥部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名义发表的信件,原来是毛泽东起草的。
1月16日,关于平津前途的谈判正在进行第三轮会谈,固守孤城的傅作义仍在讨价还价……
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中,傅作义一向以善于守城著称。
1927年,山西军阀阎锡山背离奉系投向北伐军,率军进攻奉军大本营北平,晋军师长傅作义奇袭涿州得手。实力强盛的奉军立即反击,把晋军赶回山西,惟有傅作义固守琢州孤城。
重兵围困,援军不至,多方劝说议和,但傅作义仍坚守三月,遂至一战成名。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国共两军争夺西北要地,中共悍将贺龙率军进攻归绥、包头。傅作义调兵遣将,顽强固守,贺龙部一度攻入城池,但还是被打退。傅作义守城名声更响。
此后,傅作义纵横西北、华北,与聂荣臻作战也是旗鼓相当。傅作义成为国军中公认的能战将领,就连一向歧视杂牌军的蒋介石,也不得不把‘华北剿总”的大权交给傅作义。从绥远苦寒之地进入辽阔的华北平原,傅作义踌躇满志,有信心与共军决战,力挽狂澜!
然而,林彪入关,东北野战军与华北野战军联手,傅作义的实力就占了下风。毛泽东又巧妙布局,迫使傅作义被动挨打,使其处于固守孤城的境地。
别人害怕被包围,可是,傅作义是守城将军。虽然解放军兵临城下,傅作义仍坚持抵抗。1月14日,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向国民党提出和谈的八项条件,同时决定攻打天津。傅作义也搞两手政策,一方面派邓宝珊、周北峰出北平城和谈,一方面指示天津城陈长捷坚守。
不承想,固若金汤的天津,仅仅抗拒二十九个小时就被拿下!守城将军声望尽失……
1月16日,毛泽东起草中央军委给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电报,布置谈判与作战的策略:对傅作义要求军队出城不要太远、太分散,都可以同意,关于补给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