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人-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引导向更广的图像和感情世界,一个“牛”字,——“牛啊,生活在草原,草原是什么样的呢?就是大片的草地望也望不到边,这里没有楼房,没有人家,长着绿茸茸的草,开着各色各样的野花,有红的、白的、紫的……花上有很多小蜜蜂在采蜜,草原上除了牛,还有马啊、羊啊……”一个好的教养孩子的妈妈,总要有孩童的好奇心,要以自己的好奇心引发孩子的好奇心,以自己的想像带动孩子的想像力。在一个相亲相爱的大自然的情境里,孩子的想像力更能得到松绑,得到协持,得到放飞。我的三个孩子的幼年都是在大草原上度过的。草原生活虽然艰苦,但也有幸福的一面。那里天地辽阔,人际融合,社会污染较少,非常有利于童心的发育和想像力的展开。我记得,每年端午,正是北方草长莺飞的好时节,我总是不忘带着她们到草甸子上采马兰、编花篮。中午时分,我从手绢包里取出点上胭脂点点的鸡蛋,分给孩子们。她们呼来跑去,惊飞了蝴蝶和小鸟,太阳温柔地照耀,雪白的羊儿和矫健的马匹悠然散步在周围。那真是人生的美好时刻。所有这些实实在在的安详的图画连同那时刻存于于心中的温柔情愫,在孩子们心中打开了无数道门,通向更远、更深、更广的空间。人生说到底是很现实、很残酷的。成年的过程从一定角度讲就是钝化的过程——想像力钝化、敏感柔软的心僵化的过程。这是不可避免的吗?人们忙于应付生存的种种麻烦,为了避免伤害,有时候是要这样的,是要稍稍麻木自己的;但是,童年是可以豁免的,让童年享受想像的乐趣、飞扬的乐趣、不现实的乐趣,是无比珍贵的。所以啊,妈妈们,请你也珍惜,在你的孩子还小的时候,请千方百计地保护这块想像的自留地吧,让它水草丰茂,让它与万物共同吐纳放松,让它这一阶段的幸福成为人生最美的回忆,成为长大后克服人生的种种龃龌的动力,这个任务多么艰巨,多么重要!
第一章 我是这样做妈妈的学习动力、习惯和兴趣爱好的养成
关于孩子童年期智力培养的部分,我就不想多●嗦了。总而言之,我能提出的建议还是前面一直在重复的话:要做个有心人!要让孩子在和煦丰富的环境下接受最早的智力刺激,不停不歇,不离不弃。下面我想说说当孩子开始上学,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养成的经验。
首先一条就是关于学习动力。对于每个孩子和家长来说,要想塑造自觉的人生,这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想得清清楚楚的问题。这个问题夯实了,努力的动力才会源源不绝。这个动力的形成,这个“为什么、靠什么”的问题,最好不是灌输,要形成自觉,要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分析得来。首先要让孩子对自己成长生活的小环境和大环境有正确清晰的认知,有危机感。关于大环境,而今大家的一句口头禅就是“现在是竞争社会”。在这一点上,我想每个家长都深有体会,关键是要把成人的认识以适合孩子的方式传达出去。现在社会各个领域的竞争到了什么程度?竞争是普遍的吗?有例外的吗?竞争的原则是什么?做妈妈的,可以引导,可以提供素材,可以协助分析。这方面的信息真是多得是。但要注意一点,不要让孩子只看到竞争残酷的一面,并因此灰心丧气,对外部世界产生退缩和畏惧情绪;要在这过程中,引导孩子看到竞争有利的一面——比如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带来普遍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看到竞争对于个人带来的乐趣、竞争优胜者的光荣和幸福。总之,要让孩子明白,这个激烈竞争的大环境,首先是没法避免的,不但是没法避免的,而且也是不需要避免的,是应当热烈响应,并积极参与其中的——要让孩子真心想望竞争。
关于小环境,也就是家庭环境,有一点需要提醒的:就是让孩子认清,家庭条件在决定一个人人生品质高低上,到底是个什么角色?家庭条件,好也罢,糟糕也罢,都是暂时的,可以改变的,不是你永久的依赖或者包袱。优越的,也不可能跟你一辈子;低微的,也不会影响到你做人的风采。这一点,多年当老师的经验让我深有体会。最近就有个典型的例子。一个女孩子,脑子不笨,成天乐哈哈地,很懂礼貌,具备不错的口才和组织能力,但初中时学习成绩奇差。开学一段时间,我就发现她们班上的同学都整天围着她转,开口闭口地提她,异常地有威望,当然成绩还是一如既往地差。后来这孩子越来越张狂起来,上课就睡觉,下课就呼朋唤友耀武扬威地胡闹。我了解了一下,原来全班同学,甚至其他班的同学,都很敬畏她的家庭!她的家庭怎么样呢?我查了一下档案,啊,原来她的祖父辈有个是省里的领导。后来我找这个孩子谈话,发现她真的以为,她祖父的高位就能支援她的高人一等,她家庭的优越就能保证她一辈子的坐享其成……也还有一个孩子,正好相反,成绩优异,但自身形象和为人上,总是不坦荡,就是走路也总是把着边,见人萎缩,不敢多言。原来她心里总脱不开她家里低微贫穷的影子,总对别人看自己的眼光没把握,总对未来没信心,对“诚实奋斗能过上好生活”的规则不信任……做家长的,一定要警惕孩子这样的依赖或者包袱心理。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他们今天(18岁以前)享有的一切便利不是无条件的,那是为了他们以后有能力不再依靠;他们今天承受的家庭的困窘和不平,不是他们的错,不是评价他们自身的依据,和他们将来的人生质量没有必然的联系。
好了,当孩子明白了环境的“凶险”,明白了时时有被淘汰的可能,明白了在人生的严峻面前,没有别的指望,没有长久的依仗,只有自己,只有努力,只有诚实的劳动,只有辛苦的自制,只有不懈的争取,才能自己成就自己。环境认清了,然后要让孩子明确在这样的环境里胜出规则是什么。做家长的,在引导孩子认识这个问题时,一定要有一个平和的、健康的心态。不管你个人目睹或者经历了多少不公和不平,请不要将那种没有任何收益的牢骚、不信任情绪,甚至是投机取巧、浑水摸鱼的不正当的经世观念,传染给你的孩子。社会一天天的改变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基本公正并且趋向越来越公正的社会”,而这个社会认可的人的普遍素质必须是:有智识、有意志、有德行!再落到实处,做学生的,那就先做好本分,把功课学好,把脑子发动起来,在首轮的筛选中,上到通向更广阔天地的路径上去!并且,现在,就开始,今天就开始,从今天的一道数学题、今天的一页英语单词,开始!……亲爱的妈妈们,引导你的孩子,构造一个结实润滑、启动速度快、运行起来少摩擦的学习动力系统,是非常紧要也是非常需要技巧的。我的提醒是,要让孩子有危机感,要有压力,要让他们对好的生活的想望不停留在白日梦的阶段,这就要让他们知道不好的前途有多么糟糕,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正走在这好与不好的边缘;但是这危机感又要适度,不能不让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感,有护佑,这护佑当然不是权势和金钱,不是父母的代替,而是父母与他一起的努力,一起的奔跑前进,是交流和鼓舞带来的信心。关于学习动力的问题彻底解决了,接下来就要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富有成效的学习习惯,也就是培育起一个日常积极、自觉的学习状态。这个状态的养成,在家庭教育方面,先就是一个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非常的简单——尤其是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给孩子一个独立的房间,一个写字桌,再买上一书架的参考书。其实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我的很多学生家长都当我抱怨,说,怎么回事啊,家里啥啥条件都尽着孩子,最好的房间、最好的家具,孩子一放学回家就赶紧给关上门,可是孩子要么就是呆不住,几分钟就跑出来东张西望,要么,就是老老实实呆在屋里了,可一晚上书本都没翻开。我想问的是,你给孩子关上门之后,你在向孩子大喊一声“学习”之后,你在做什么?你们家的其他人在做什么?如果你在打麻将、看电视,那么你就得有适当的理由说明,你此刻的“不学习”状态是正当的,像孩子此刻非要学习一样,是必须的。我当然不是说,让父母也陪着孩子苦行,成人有成人的生活,成人有成人的节奏;但是,最好的父母总是“有正事”的父母,不是混日子的父母,生活主题就是享乐的父母,对于自制力不强的孩子来说,有非常负面的影响。我的一个亲戚家就有这样的苦恼。夫妇二人只有一个宝贝女儿,寄望很高。对孩子要求非常严苛,孩子没到周岁就给买了学习机,三岁便开始学英语,五岁就开始上钢琴课,但至今吊儿郎当。我就发现我每次去他们家都烟雾笼罩,爸爸带领一群人吆五喝六地,在喝酒、打麻将;妈妈照例是在邻居家聊着家长里短。孩子的房门虽然是紧闭的,但是孩子在干什么,当大人的,就不细想了。
我的三个孩子都上学的时候,我和她们爸爸,我们从来没在家打过麻将。起初我们五口人住十平方米的时候没有,到后来搬三居室的时候也没有。我们都非常习惯,不以为异。后来,我大女儿的同学说非常愿意来我们家一起做功课,说我们家和别人家很不一样。说我们家很不一样,还不仅仅是没有打麻将,还包括很多无形的气质,我愿意骄傲地说,那就是整体爱读书、多思考的气质。我至今清楚地记得有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冬天,太阳特别好,我们一家都凑到西屋,孩子们停下手中的功课,她们爸爸拿回了新到的一本《诗刊》。我们一家挤在一起,轮流朗诵。遇到好的,就都沉默品位;遇到可笑的,就都大笑出来。那真是很难忘的美好时光。整个家庭读书学习的氛围建立起来了,做妈妈的,当然还要注意时时维护。因为毕竟是小孩子,性情还不稳固,自制能力也常常遇到挑战。这个维持纪律的工作,妈妈们也要多采取鼓励嘉许的方式,要调节好孩子学习、娱乐的比例和节奏。在这里,我想,提醒注意的是,建立起健康的家庭娱乐方式。要带孩子玩好。玩得身心舒展、怡情悦性。好的娱乐真地能构成生活的亮点,成为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也是人生美满的指标。
我们家在这一点上,做得不怎么样,孩子们都缺乏娱乐的能力。是的,娱乐也还是有个能力,有个高下之分的。我的三女儿的同学李月一家就非常值得称许。这一家,父母也都是知识分子,但是却非常爱玩。他们家每个星期都会搞一次户外活动,爬山、游泳、打乒乓球……并且全家参与,展开家庭竞赛。让孩子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增强体质,是非常积极的娱乐;相比之下,我觉得没事就带孩子去饭店,去商场,就不是特别有收效的休闲方式。此外,关于学习,还有一点补充,那就是对补课、培训班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做家长的,应当谨慎并尊重孩子的选择。关于这个题目,我只想提醒家长不要盲目,要有目的、有计划,不要有班就报,看人家孩子上了,觉得我不让孩子上,就是吃亏了。要了解好孩子在学校学习的负担轻重,要了解孩子的长短不足,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否则真能适得其反。关于兴趣爱好,我想一定要顺其自然,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在孩子不定性的时候,给他尽量多的选项,等一旦孩子定性,再从旁鞭策监督,令其坚持不懈。这里我还有个例子,也是我的一个亲戚。一个小女孩,才两岁的时候,父母就东拼西凑地借钱,给孩子买了钢琴,当时是80年代,5000多块钱,对都是普通工人的双亲来说,不是一般的数目。原因是孩子妈妈从小就梦想成为钢琴家。于是,请名师,无论寒暑,自行车接送孩子学琴,星期天不准孩子出门,在家练琴,甚至把孩子绑在琴凳上。本来孩子也不是全无兴趣的,可是家长越是这样,孩子越不自在,越要反叛,越是不要学琴,要学画画!有次甚至结了绳子,顺窗户从反锁的房间里爬出去。画画不被允许,就越想画画。到处画,甚至正经文化课也不上,自己出去拜师。然后,当妈妈的,就骂,就哭,就打,就讲自己童年不幸,讲抚育孩子的艰辛——但怎么讲都不管用。经过这样前后十来年的较劲,妈妈终于悲痛欲绝地投降了,女儿呢,女儿最终还是考取了中央美院,当上了画家;而那架令全家人反目伤心的钢琴,早就被遗忘在屋角,蒙着灰尘。所以妈妈们啊,一定要在这个问题上清醒,尊重孩子的意愿,避免吃力不讨好。
第一章 我是这样做妈妈的培养孩子的品质与情操(1)
在谈过对孩子智能和学习培育的一点微薄经验之后,我想应当涉及品质和情操的建设——对于我,这同样是母与子共同建设、共同提高的美好的成长经历。去年秋天,两个女儿天时和天昭回长春,和英华女子高中的新高一学生做了一次座谈。座谈的主题,基本上就是探讨“做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的问题。我开始还以为这个话题太深了,对刚上高一的孩子来说,但事实上,她们很感兴趣,已经开始懵懂地在思考了。做妈妈的,对这样不能回避的问题,当然不能灌输,也不是一蹴而就那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身教胜于言教。首先要培育孩子独立自觉、善于反省的人格。生活起居上自己打理自己的事务,这一步,随着孩子的长大,或早或晚,不难做到。我的三个孩子在上大学以前,生活能力都是比较差的,洗衣、做饭、采购一概是不大会的,但是,上了大学,离开了家,第一个寒假回家,我就发现她们很自然地都会做了。相比之下,为人和处世方面形成并坚持自己的信念,对很多人来说,到老了,还不具备呢。但这一向度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