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圣经的故事 >

第18部分

圣经的故事-第18部分

小说: 圣经的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一个人成为思乡病的牺牲者时,他拒绝新家中一切好的东西。他的新邻居远不如旧邻居(即使事实上他总是与旧邻居在争吵);新城市是一个差劲儿的、下等的小村庄(虽然比他从前的老村子大十倍,优异二十倍);而新的气候也只适合于野蛮人和原始人。    
    简言之,所有旧的东西突然都变成了好的,就像所有新的东西却正是不好的、恶劣的和要不得的。    
    一个世纪以后,当流亡者被允许返回耶路撒冷时,却很少有人利用这个机会。他们在巴比伦呆得时间越长,巴勒斯坦就越是成为他们失去的乐园,这种态度影响到他们口口相传及所记载下来的每一件事。    
    一般来说,犹太人这半个世纪的流亡生活是单调乏味、没有值得称作是重大事件的过程,流亡者每日处理他们的日常事物,同时他们也在等待。


第十四部分:覆灭与流放人类的统治者—耶和华

    开始时他们充满渴望地期待着突然发生些事情,因为伟大的耶利米关于末世的恐怖灾难的预言,还在他们的耳畔回响。    
    可是耶利米死了,而且一直没有人能够完全取代他的位置。    
    在前面的几章中,我们简单提到了关于犹太先知的天性,自从远古时代始,他们就是其人民的精神领袖,在某些时候他们就是民族道德的具体表现。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犹太人再也用不着依赖口口相传的方式而得到他们的宗教指导了,他们现在有了自己的文字,并且他们的语言也已经具有了正规的语法。    
    这种文字一开始时非常粗糙,它没有元音,在表意时给人们留下了广大的想像空间。    
    造句时决定句法结构的规则也是这样,完成时态与未完成时态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别,一个相同的动词可以表示过去完成时或将来时,我们得从句子间的相互联系中去猜其真正的含义。    
    这样的一种表达形式很适于写诗,所以他们有很多优美的赞美诗。但当作者不得不处理一些具体的思想或试图对过去的事情做出解释时,这种表述方式就不那么成功了。    
    使用这种语言记叙的历史,不能干脆告诉我们哪里是先知预言的结束或真正历史的开始。    
    直到犹太人从他们的邻居那里学会了当时通行的亚兰文,他们就能写得好一点儿了,虽然这种文字仍粗糙并不完善,但足以使表述相当出色了。    
    这为富于新思想的先知们得以影响无论是住在埃及、巴比伦还是爱琴海中的岛屿上的犹大国同胞们提供了条件。这还使得旧有含糊的礼拜仪式富于条理了;它还使得我们在《旧约》和《塔木德经》《塔木德经》(Talmud):关于犹太人生活、宗教、道德的口传律法集,为犹太教仅次于《圣经》的主要经典——译注。中所见到的法典和民法的庞大体系有可能建立;它也使先知们变得和以往确实大不相同了,他们开始为新一代的孩子们阐释祖先的著述,他们从身教者变成了一个终生钻在书堆里沉思的哲人。现在我们时而还能听说有在同胞间奔走,以通俗的语言布道的先知,但是随着培训先知学校的数目的增加,学校毕业的先知们的影响力在相应地减弱。    
    耶和华再也不是像风一样掠过平原和丘陵的耶和华了。    
    他变成了一整套戒律和规则。他不再在荒漠上震耳欲聋的雷声中亲与人们交谈,他的声音从现在起只能在幽静的图书馆里听到了。先知们变成了犹太教的祭司——成为神职人员,他们解释、详述、说明和阐明上帝的意志,并在此过程中一天天地把上帝意志的精髓渐渐埋葬在规模不断庞大的由学术性的注释和评论组成的哲学垃圾堆下。    
    这种新变化(像其他相同的变化)并非一夜之间,而且在流亡期间,产生了几位可与本种族已得到公认的先辈精神领袖相匹敌的人物。    
    其中有两个人在他们之间尤为突出。    
    其中一个就是以西结(Ezekiel)。    
    另一个(很不幸)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他是“先知中的福音传道者”。他讲一种全新的语言,在以色列和犹大都从未听到过类似的语言。你会发现他的著述被收存在《旧约》第二十三卷中的后半部分,被称作《以赛亚书》。    
    这本书有六十六章,前面的三十九章可能是先知以赛亚的著述。先知以赛亚生活在约坦,亚哈斯和西底家在位统治期间,并早在西拿基立和尼布甲尼撒时代之前就预言了两个犹太国家的命运。    
    后面的二十七章显而易见地是生活在几个世纪以后的人的著述,因为使用了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文体。    
    我们不会惊奇于把这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不加任何解释就放在一起的做法。《旧约》的编纂者(就像我们前面所反复说过的那样)并非编书的行家。他们能没有一丝我们现代人所谓的“编辑”痕迹地,把不管在哪儿发现的喜欢不喜欢的卷帙粘连在一起。    
    《以赛亚书》第二部分的真正作者就这样淹没在著述第一部分的先知的名下,但是这无所谓,因为这位“佚名的诗人”已经赢得了比在《旧约》中有冗长家谱的许多同时代人更高的声誉。    
    他全新并且独特的对于耶和华的力量与人格的洞察,使他的著述极具价值。耶和华,对他来讲,再也不是一个小小闪族部落的上帝,耶和华的名字被书写于大地上的高空。    
    他是全人类的统治者。


第十四部分:覆灭与流放耶和华描绘理想国

    甚至威严的巴比伦国王和最强大的波斯国王(犹太人似乎曾暗暗地把最终解放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也都不知不觉地成了惟一上帝的仆人,上帝的意志就是所有人的法律。    
    无论如何,这个上帝并非一个仇恨异教徒的凶暴的上帝。恰恰相反,他把他的爱与同情给予甚至生活在黑暗中、从未听说过他的名字的人。    
    不让人认为是身藏在自己完美的神秘莫测的云彩后面的人。凡是有眼的人都可看到他,凡是有耳朵的人都能清晰地听到他的话。他是所有人的慈父,他是设法把并不心甘情愿的羊群赶到和平与正义的安全的港湾的牧羊人。    
    这样的语言是远远超前于时代的。    
    故此一般的流亡者对之感到深深的不安。    
    因为上帝热爱所有生物的说法对流亡在巴比伦的犹太人的这样的一个小社团是无助的:他们的生存既赖于每日的面包,也赖于每日的仇恨,他们每日不停地祈祷着复仇,企图耶和华会消灭可恶的巴比伦掳掠者。    
    因此他们急切地转向寻求另外的某个代言人,这个人必须细心地信守旧日的严格教义;必须相信耶和华选定亚伯拉罕和雅各的后代作为他圣谕的(惟一)传达者:还要必须不停地预言所有其他民族匍匐在胜利的新耶路撒冷主人的脚下的日子。    
    在深得这样的流亡者欢心的先知中,以西结以岩石般的实力位居前列。    
    他生在故国。    
    他的父亲是祭司,他在耶路撒冷浓厚的宗教气氛中成长,在那儿他无疑曾听过耶利米的布道。    
    后来,他也成了一位先知。    
    在其聚居区内他似乎是个相当重要的年轻人,因为在大规模流亡开始的前几年,当巴比伦人刚刚征服犹大国时,他就在最先被赶出首都的人群当中。    
    他在(幼发拉底河南岸)的提勒亚毕村得到了耶路撒冷陷落的确实消息,他在那里安了家。    
    他一直住在那里,直到逝世。    
    他的著作的文学价值远在无名作者的《以赛亚书》以下。他的文风生硬。这个人缺少许多老犹太领袖吸引我们的那种人品,他太不审慎了。    
    他常常进入一种幻觉所致的真正的精神恍惚状态,此时他看到异象,听到神秘的声音。    
    但是总的说来,他还是一个具有大量现实感受的人。    
    他像耶利米一样,从未停止反驳那些误入歧途的狂热分子,这些人相信耶路撒冷恰恰是“上帝选民的首都”,是坚不可摧的。    
    他警告他们,告诉他们没有行动的信念永久不会拯救一个国家。    
    当耶路撒冷城被攻陷,许多信心不足的人对民族前途顿感绝望时,以西结以更好的未来的成功的辩护人的角色挺身而出。    
    他从未停止预言圣殿将重建,耶和华的祭坛上将再次洒上献祭的公牛血的欢快的那一天。    
    可是,(根据他的观点)重建的国家将不会存在下去,除非这个犹太人的国家真正愿意确实进行实际的改革,接下来以西结对这种改革做了大量的描述。    
    在这里,他暂时扮演了他的希腊邻居柏拉图的角色。    
    他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理想国”。他要加强和重建《摩西约法》中,以前得以夹杂在圣洁的礼拜耶和华的仪式中的几种异教的礼拜形式。    
    概括地讲,他主张大卫和所罗门王国的重建,圣殿不是宫廷,而必须成为国民生活和活动的中心。    
    按照这位先知的说法,圣殿是“耶和华之殿”,而宫廷只是君主的家。    
    这一区别应该被深印在人民心中。    
    此外,普通老百姓必须对上帝的神圣有深切的崇敬,并必须被教导懂得上帝是远离普通人生活的。    
    因此,在以西结的理想国里,圣殿应以两面半环形大墙相抱围绕,并应矗立在广阔的庭院之中,这样处于大墙入口处的群众便总能保持一个能对圣殿表示尊崇的距离了。    
    每件与圣殿有关的事都是神圣的。    
    外国人无论如何也是不能进入这个圈子的。    
    即使是犹太人,除了祭司以外,其他人也只能在少数情况下被准许进入。    
    祭司们组成联系紧密的联合会或协会。    
    只有撒督的后裔会向往这种尊荣。    
    就像已经被摩西计划的那样,祭司们的影响力被一天天扩大,直到有一天他们成为国家真正的统治者。    
    为了加强他们对百姓的控制,将大量增加祭日、节日的数量,并把重心放在赎罪的奉祭上。    
    要在国民的心目中牢固地树立人终生有罪的信念。    
    不鼓励设立私人的祭坛。    
    与“至圣所”的礼拜仪式有关的一切事情都应以全民的名义进行。    
    国王此时在礼拜仪式中是国家的象征。    
    此外国王只是一个摆设式的名义上的国王,没有任何实权。    
    在历史上,大卫和所罗门都曾被授予任命所有祭司的特权。    
    现在的国王(指“理想国”中的国王——译注)则被剥夺了这种授权的权力。    
    祭司阶层将成为一个自身永在的实体,对待国王如同自身的一个仆人,而再不意谓着是自己的主人。    
    最后,耶路撒冷周围乡村最好的土地将献给祭司们,以使他们有正当的像样收入,而不必通过向任何法律或法规提出申请而被准许的方式。    
    以上所述确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方案。    
    但是对于以西结同时代的人来讲却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得以成立。一旦圣殿被重建,流亡者被准许回到他们的故国,他们就设想建立这样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教会国家。    
    这个日子的到来比多数流亡者所预期的要早。    
    在距西部群山更远的地方,一个残暴的年轻首长正在训练他的骑士们,他将是将犹太人从束缚他们的外国枷锁下解救出来的大救星。    
    他的波斯臣民叫他库鲁(Kurus)。    
    而我们是从居鲁士(Cyrus)这个名字来了解他的。


第十五部分:重返家园居鲁士——波斯王

    与此同时,一个小小的波斯牧羊人部落踏上了征战的路途,并摧毁了西亚的强大帝国。居鲁士——波斯王允许犹太流亡者回到他们自己的故园。但是大部分的犹太人非常中意在舒适的巴比伦城的生活并留在了原地,只有极少数严肃对待自身的宗教责任的犹太人回到了耶路撒冷的废墟上,重建圣殿,并使之成为世界各地犹太人祭拜耶和华的绝对惟一的中心。    
    早在耶稣诞生前七世纪,有一个小小的闪族部落叫迦勒底迦勒底:Kaldi或Chaldeans——译注。,就已经离开了他们在阿拉伯沙漠上的家向北方迁移了。    
    经过几次试图入侵亚述领地冒险及不成功的尝试,迦勒底人最后与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部的山民达成共同协定。    
    他们一起打败了亚述的军队,并攻下且摧毁了尼尼微城。    
    在旧帝国的废墟上,迦勒底的首领那波帕拉萨尔建立了自己的王国,现在我们的一些历史学家称之为新巴比伦王国,也有叫迦勒底王国的。    
    他的儿子——尼布甲尼撒大大巩固了其所继承的边界,并使巴比伦成为(就像其三千年前一样)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    
    在与周边没完没了的征战中,尼布甲尼撒侵犯并征服了曾属犹大国的老犹太国家的残余,并把犹大(或犹太人)的几个殖民地从地中海边迁至幼发拉底河两岸。    
    好在他与其犹太臣民的关系倒还融洽,虽然有时也一般。    
    像所有其他严厉的君主一样,尼布甲尼撒对算命有着极大的兴趣,一个能完美地圆梦的人自然就会得到君主的青睐。    
    先知但以理看来就像这样的一个人。    
    按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本书(此书四百年后才写就)中所说,但以理是犹大国的一位年轻王子,他和其三个表亲被一起掠到巴比伦,在那里他们可能会在迦勒底宫廷中受教育。    
    这四个男孩是耶和华非常忠诚的仆人。    
    他们遵守神圣律条的一切细节。    
    例如,当有人给他们不符合教义的宫廷食物时,他们拒绝食用,并坚持为他们所准备的肉食及蔬菜,必须遵照那些古老的规则上所详加描述的细节——牛和羊该如何屠宰、蔬菜该如何烹调。    
    幸运的是,迦勒底人宽容随和,几个小俘虏得到了他们所要求的一切。    
    他们是勤奋和好学的孩子。    
    他们学会了巴比伦王国的学校能教给他们的一切东西,并发誓在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