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石头记 密码 >

第23部分

石头记 密码-第23部分

小说: 石头记 密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已升了本府知府”——隐射皇太极升了清朝崇德皇帝了,天聪十年改为崇德元年。    
    “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不上一年”指天聪十年的当年即改元为崇德元年。“龙颜大怒,即批革职”——指革去天聪大汗,改为崇德名号了。“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隐射名为“清朝之国”,实为“虎狼之师”的强秦也。秦业、秦钟、秦可卿、秦鼎、秦显的名字,皆与皇太极的“虎狼之师”有关。皇太极的“皇”,进入《石头记》则为17世纪秦始皇也。    
    “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隐射皇太极与多尔衮五次派兵入关,到中原地区大肆掠夺,了解风俗民情,勘察地理形胜,然后将金银财物运回盛京的历史事实。    
    皇太极自行废除汉人极端仇视与畏惧的后金朝,停用后金传国金玺,然后改国号曰清朝,以玉质元玺为大清国玺,由汗位而即皇帝位,进而占领山海关内外。


第五章 崇德年间第2节 一僧,一道,一顽石

    《石头记》既然隐射元顺帝后裔与清朝开国女皇孝庄文皇后,而蒙满都是少数民族,属于所谓胡族、夷族、蛮族的范畴,为何要在开篇伊始就与汉族女神女娲氏联系在一起?而且说蒙满玉玺(石头)是汉族女神所炼的呢?这是作者的无奈,也是《石头记》伟大之所在。    
    我们说作者无奈,是指蒙满玉玺(石头)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传国玉玺。它可以追溯至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和氏璧”,中国第一帝秦始皇使用的玉玺,汉高祖刘邦使用的“汉玉”,孙坚与袁术获得过的汉玺,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清使用的神器。忽必烈统一中国,这块国宝从南宋皇帝手里,传到元朝皇帝的大都(北京)皇宫里。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但始终没有得到过这个国宝。因为元顺帝北逃将它丢失在察哈尔蒙古的大青山(“大荒山青埂峰”)下了。崇祯八年、天聪九年八月多尔衮从察哈尔蒙古获得汉玉,对当时的中国人包括作者的震动极大。明朝崇祯末年李自成起义,席卷西北半壁,民谣云:“朱家麦,李家磨,做成一个大馍馍,送给对巷赵大哥。”这首民谣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人心向背——朱明王朝气数已尽,李闯王不成气候,中原这个大馍馍,迟早要交给长城对面的“赵大哥”。为什么叫皇太极为赵大哥?为什么叫多尔衮为“赵国基”?因为皇太极沈阳改元,多尔衮入主北京,手里攥着赵宋汉族王朝的正统的传国玉玺,并非伪造的“短命玉玺”也。    
    我们说《石头记》伟大,是指记载了中国历史的一个部分,即明亡清兴部分,绝不是外国历史的一部分。作者认为清朝传国玉玺不是假的,是女娲氏炼石补天的真材料。而清朝的皇帝是假的满族人(贾宝玉),真的汉族人。“太虚幻境”不是假的,它是中华民族的“大观园”,将来会光复为“真如福地”。《石头记》作者对后代索隐派的“伪朝”论早就提前否定了。    
    《石头记》第一回原文:    
    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注解:    
    此乃《石头记》对孝庄化身大荒顽石从蒙古将要去盛京改元的写法。从表面看,似乎是挖苦蒙古族与满族“粗蠢”,但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文化相对落后,是历史与地理环境造成的不争的现实。落后而力求上进,比先进而贪婪腐败,不知要好多少倍。“质虽粗蠢,性却稍通”,不甘落后,后来居上,是中国历史的基本规律。如果没有这股民族势力,长城之南的农耕民族,沿袭窝里乱与窝里斗的恶习,多次濒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五千年的往事告诉我们,每当汉族人腐烂到混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有一股来自北方的风,摧枯拉朽,风卷残云,横扫千军如卷席,将中原的垃圾一扫而光,将日益萎缩的祖国版图恢复扩大,建立一个新的欣欣向荣的中华大帝国。    
    《石头记》第一回原文:    
    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注解:    
    此乃《石头记》对元玺从察哈尔蒙古到后金盛京的写法。八九年后(从崇德元年到顺治元年为八年余),“石头”从盛京来到北京。《石头记》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里,“门子忙上前请安,笑问:‘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雨村道:‘我看你十分眼熟,但一时总想不起来。’门子笑道:‘老爷怎么把出身之地竟忘了!老爷不记得当年葫芦庙里的事么?’雨村大惊,方想起往事。原来这门子本是葫芦庙里一个小沙弥,因被火之后无处安身,想这件生意倒还轻省,耐不得寺院凄凉,遂趁年纪轻,蓄了发,充当门子。雨村那里想得是他。便忙携手笑道:‘原来还是故人。’”    
    此处的“贾雨村”隐射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五月二日入主北京的摄政王多尔衮。“葫芦庙”指盛京的后金故宫。“门子”指从龙入关的满洲八旗部队。“出身之地”指关外后金本土。“葫芦案”指多尔衮的清朝八旗部队帮助吴三桂(薛蟠)击溃李自成(冯渊)的部众,并夺回了陈圆圆(甄英莲)。    
    总而言之,一僧、一道(皇太极与孔有德)“袖了这石”(刚改造成的清朝玉玺)先“投奔”到后金首都盛京去了。然后又随贾雨村(多尔衮)到了应天府(北京)。


第五章 崇德年间第3节 甄士隐入梦

    ——“一段风流公案”开场    
    明崇祯十一年、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孝庄在盛京永福宫产子福临,即清世祖顺治皇帝。    
    顺治皇帝福临就是“太虚幻境”的“神瑛侍者”。神瑛侍者于崇德三年被“一僧”皇太极(假父亲)与“一道”孔有德(真父亲)携带入世,化为宁荣二府(贾府)的贾珍、贾琏、贾珠、贾宝玉(假的珍珠宝玉),还有贾芸与柳湘莲,他们都隐射定南王孔有德的儿子顺治皇帝。    
    《石头记》第一回甄士隐入梦,就进入了崇祯时代的北京了,时在崇德三年,即顺治皇帝福临降生的那一年。本年度,皇太极对明朝发动了第一次入关掠夺的战争,从龙井关破关而入,直达北京城下。甄士隐(崇祯皇帝)在噩梦中听到了什么呢?    
    原文加注: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顺治皇帝)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孝庄皇太后)案前挂了号(怀了胎)。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董鄂氏灵魂)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后宫的女人),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注解:    
    “顽石”(孝庄)本来是“如此质蠢”、“只配垫脚”的元顺帝的废弃传国玉玺,被一僧(皇太极)的权利点化成了有效的清国传国玉玺——通灵宝玉。所谓点化,就是将元玺的蒙文磨去,再刻上满文而已。然后带到沈阳盛京。这是一僧一道(皇太极与孔有德)第一次出场——将孝庄的艺术化身大荒顽石,从蒙古带到沈阳。    
    “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那道人道:“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去不成?”——这是一僧一道(皇太极灵魂与孔有德灵魂)第二次出场,并到达北京,还见到了崇祯皇帝(的部众)——隐射皇太极与孔有德的部队第一次入关掠夺。时在崇德三年。    
    福临于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出生——“恰近日这神瑛侍者(顺治皇帝)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孝庄皇太后)案前挂了号(怀了胎)。”    
    “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董鄂氏灵魂)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后宫的女人),陪他们去了结此案。”——隐射顺治皇宫的女人也在此前后出生。首先是董鄂氏(绛珠草)。    
    所谓“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隐射“蠢物”(大荒顽石孝庄皇太后)与顺治皇帝一起,要到北京去“经历经历”——说明大荒顽石与神瑛侍者是母子两个人。    
    神瑛侍者“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说明顺治皇帝是孝庄文皇后亲生的孩子。绛珠草要追随下世去“以泪还债”,说明顺治皇帝与董鄂氏岁数差不多也。


第五章 崇德年间第4节 神瑛侍者与绛珠草

    崇德年间之后,“神瑛侍者”与“绛珠草一株”的“一段风流公案”,乃顺治皇帝与后妃们在北京清皇宫的隐史,是为期十八年的顺治时代。    
    第一男主角是贾宝玉(顺治皇帝)。    
    第一女主角是林黛玉(董鄂氏皇贵妃)。    
    第二女主角是薛宝钗(废皇后静妃博尔济吉特氏)。    
    第一女配角是袭人(新皇后小博尔济吉特氏,废皇后静妃的侄女)。    
    第二女配角是晴雯(董鄂氏皇贵妃的堂妹贞妃——顺治皇帝殉葬者)。    
    第三女配角是麝月(新皇后小博尔济吉特氏的妹妹淑惠妃,废皇后静妃的侄女)。    
    第四、第五女配角是秋纹与碧痕(恭妃与端妃,废皇后静妃的堂妹)。    
    贾宝玉(顺治皇帝)、袭人(新皇后小博尔济吉特氏)与林黛玉(董鄂氏皇贵妃)是个荣府大三角。    
    贾珍(顺治皇帝)、尤氏(新皇后小博尔济吉特氏)与秦可卿(董鄂氏皇贵妃)是个宁府大三角。    
    贾琏(顺治皇帝)、平儿(新皇后小博尔济吉特氏)与尤二姐(董鄂氏皇贵妃)是个东小院大三角。    
    三个大三角,三个大舞台,乃一个清后宫——从不同侧面表演顺治后宫的故事。    
    薛文龙(顺治)与香菱(庶妃巴氏)是一对儿——顺治八年春的性启蒙。薛文龙(顺治)与夏金桂(第一位皇后)是一对儿——顺治八年八月第一次大婚。贾芸(顺治)与林红玉(董鄂氏)是一对儿——顺治十一年二月南苑初次与弟媳妇偷情后。宝玉(顺治)与袭人(新皇后小博尔济吉特氏)是一对儿——顺治十一年六月第二次大婚。宝玉(顺治)与喜鸾四姐儿(董鄂氏)是一对儿——顺治十二年二月八日养心殿偷情后。潘又安(顺治)与司棋(董鄂氏)是一对儿——顺治十二年二月八日养心殿偷情后。贾琏(顺治)与尤二姐(董鄂氏)是一对儿——顺治十二年八月后入宫,不久流产一男胎。柳二郎(顺治)与尤三姐(董鄂氏)是一对儿——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鄂氏死。死了的贾珠(顺治)与活着的李纨(康妃佟佳氏)是一对儿——顺治十八年正月患天花死。宝玉(顺治)与晴雯(董鄂氏的堂妹贞妃)是一对儿——顺治十八年二月贞妃殉葬。宝玉(顺治)与林黛玉(董鄂氏)是一对儿——顺治十八年二月读《端敬皇后诔》。    
    薛宝钗与王熙凤都隐射顺治的废皇后静妃,成了三角外的主角。麝月与秋桐都隐射淑惠妃,成了三角外的配角。金钏儿隐射被孝庄赐死的谨贵人。玉钏儿隐射端妃与恭妃俩人(俩人“吃个双份儿”)。    
    总之,男演员很多,都演顺治。女演员不少,都演后妃。    
    上一代的人变成了配角。例如,皇太极死了——变成贾赦(假设)。孔有德死了,变成贾敬(假敬)。孝庄皇太后活着,变成了元春、王熙凤、王夫人、贾母。多尔衮活着,变成了贾政与贾琏。苏麻喇姑活着,变成了贾母的鸳鸯与王熙凤的平儿。    
    作者说,这种写法叫“天外书传天外事,两番人作一番人”。又云:“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    
    读者千万不要将两代人(两番人)弄混淆了,不要看到死人活人同台演出就认为是活见鬼。《石头记》的这种写法,现代人看了很不适应,其实在明末清初,白话小说都是《石头记》这种出神入化的写法。    
    顺治与康熙朝的文学作品以杂剧传奇最盛,主要为言情作品(李笠翁云:“传奇十部九相思。”),此乃明末言情文学的继承和发展。《西厢记》为元代言情作品之鼻祖,汤显祖的《牡丹亭》为明代言情作品之样板。《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在“白日梦”中竟然得到了真爱,由真爱去寻梦境,死后化为游魂,终于与柳梦梅连理枝头。流传后世的作品几乎全是类似的内容,写法也雷同。从《临川四梦》到《红楼梦》一梦,藕断丝连,一脉相承。    
    至康熙年间,文字狱迭起,著文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