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势中原 >

第30部分

大势中原-第30部分

小说: 大势中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际春批评人总是这么柔声细语,批评之后必定再加上一句“是不是呀”。批
评还要“商量”着批评,其实这正是他的魁力所在。
    没人会,张际春就亲自教。他挽起袖管,操起擂米褪,一捶一捶把黄灿灿的稻
谷擂成白亮亮的大米,动作熟练得蛮像行家里手。
    刘邓大军的副政委和政治部主任由一人兼任,这在各野战军中独一无二。做政
治工作,他能一下子抓住关键。军队支部建在连上是毛泽东的创举,而营团以上设
立党委制度则是张际春的倡议与实践。毛泽东知道后,立即首肯,推广全军实行,
而后又专门写了一篇《关于健全党委制》,使之理论化、制度化。做思想工作,张
际春有句名言:讲大道理容易,说服人难。他的耐心细致出了名。日常生活,他扎
在人堆里,外人分不出哪个是首长,整个一个“老炊事员”。行军时,他知道大家
口渴,便常带着宣传队打前站,劈柴烧火煮上一大锅开水或稀粥,等部队一到,清
凉凉的马上就能喝。宿营时,他从不占老百姓的内房,总是在堂屋里打地铺,和政
治部的干部战士挤在一起。
    天突然阴下来,一阵大风刮得青枫叶纷纷落下。
    杨国宇连忙收拾起图纸,看见刘伯承、邓小平又朝他走过来。邓小平的眼睛还
在不时地打量那几匹骡子。
    杨国宇憋不住,迎上前说:“邓政委,你莫再打那几匹牲口的主意了。再减,
你和司令员都莫得骑喽。”
    刘伯承笑了:“杨国宇不简单,居然能猜出邓政委的心思。”
    正说着,李达带着柴成文急匆匆赶来。
    李达报告:“司令员、政委,敌情有些变化。”
    柴成文的情报处处长干得相当出色。长期的机要工作使他养成不留片纸只字的
习惯,所有的情报全装在他那并不硕大的脑袋里,只要一张嘴便口若悬河:“根据
侦察、截获和各部队提供的情报,敌罗广文兵团的10师已侵占宣化店,58师正由上
石桥向商城进犯中,46师主力已经到达立煌、六安附近,张淦兵团已渡过陵沙河,
向经扶方向推进……看来,敌人似已侦察到我野战军总部位置,正把三路重兵对准
我们。”
    刘伯承:“敌人这样做就对头了。他气势汹汹把兵力对准我们,这就给我们放
出去的麻雀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可以无忧无虑纵横发展,飞遍大别山。”
    “司令员分析得好。只要广占大别山区,我们实行宽大机动就有了广阔的回旋
余地。”邓小平点燃香烟,摇着火柴棍略思,义说:“为了进一步调动敌人,我们
有必要在这里打一仗。”
    刘伯承:“对头。这是我们进大别山后的第一仗,初战的成败将影响全局的发
展。因此,关键问题是要选好打击对象。杨国宇,你刚才不是在看地图吗?借来用
用。”
    杨国宇赶紧从兜里掏出油印地图。‘
    刘伯承接过来,歪着头看:“好家伙!杨国宇的地图像天书,上面尽是些天文
符号。”
    邓小平凑上去看,吸到嘴里的烟来不及吐出,呛得边咳边笑:“我们的杨大人
不愧机要工作出身。倘若把这张地图送到南京,蒋介石看了也不知所云。”
    笑了一阵,刘伯承指着地图说:“你们看,东线是桂系主力部队,他们在这里
经营多年,不易对付;西线的中央系部队行动迟缓,我们暂时够不到;唯独这个滇
军58师远道而来,人地两生,倒积极跑在前头。我看,咱们还是老办法,避强就弱,
避实就虚,就打他58师!”
    邓小平:“四川有句土话,叫吃柿了拣软的,吃辣椒挑尖的,哪个好吃吃哪个。
我同意司令员的想法,先打58师!”
    刘伯承:“参谋长,通知1纵、2纵和6纵16旅,立即向商城河风桥一带集结,围
歼58师。”
    邓小平:“告诉总部的同志们,准备转移。我们牵_上敌人兜风去。”
    言罢,邓小平的眼睛又盯住那几匹骡子:“杨大人,我晓得你舍不得,舍不得
也要轻装!”
    杨国宇还想解释,刘伯承制止说:“莫和政委磨嘴皮。大家能走,我和政委也
能走。从红军到现在,我们的胜利就是走出来的。告诉同志们,胜利就在我们脚下,
大家一定要挽紧鞋带,莫把鞋子跑掉喽!”
    
   -大势中原   大势中原
第10章 问鼎中原
                     鲁西南    沙土集    1947年9月8日
    沉寂多时的鲁西南骤然再爆枪炮,浓烈的硝烟再次遮盖刚刚挤出阴云的烈日。
    陈毅敞开杭纺绸小褂的胸襟,一只脚踏上吉普车,一只手呼哒着大蒲扇,招呼
粟裕:“同志哥儿,西兵团重打锣鼓另开张,一登场就敲得热闹。这叫作开张大吉。”
    身材瘦小的粟裕轻盈地钻进吉普车,回手带上车门,叹气叹得像他眼窝儿一样
深:“是哟。这一仗若再打不好,我粟裕将无法向中央交待。”
    陈毅知道粟裕此刻心情的沉重,但他更了解这个看似瘦弱的人内心底蕴的刚强
与坚毅,因此也不接下文,只吩咐司机:“开车!”
    阴雨连续经月,鲁西南大地一片泥泞。在孟良崮战役中缴获的敌第74师师长张
灵甫的这辆黑漆黑皮篷军用吉普,载着华东野战军两位巨头,犁开一路浊泥,飞舟
似的疾驶。
    一个多月以来,华野西兵团就是在这样的泥泞中跋涉,迎来了解放战争的第二
个雨季。
    华东野战军声名赫赫。1947年1月由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
时,陈毅、粟裕统帅的门个纵队连同军区武装总兵力达60万以上。短短的几个月,
华野纵横驰骋于鲁南和鲁中,连战连捷,仅鲁南、白塔埠、莱芜、泰蒙、孟良崮战
役就歼敌20个师,毙、伤、俘敌达19万之多。部队装备全新,蒋介石送来的美式卡
宾枪之类已算小意思;缴获了大量的山炮、野炮、榴弹炮,加上汽车、装甲车,已
经使野战军组建了一个特种兵纵队。
    那时的华野多牛啊!部队行军相遇互问:
    “哪部分的?”
    “七战七捷!你们呢?”
    “天下第一团!”
    蒋介石咽不下这口气。为了消灭华野共军,拿下山东,打通津浦与渤海通道,
他在南京军官训练团摔了帽子:“沂蒙山区之战,是我们革命军人生死存亡所关的
一战。挽回颓势,把握胜利,就要从这一战开始。我决定把全副精神用在这个战场
上!”
    6月25日,国民党军队以九个整编师共25个旅的兵力,在莱芜至蒙阴不及100华
里的正面摆成密集方阵,步炮协同,空地配合,再度发起凶猛险恶的重点进攻。
    一时间,鲁中山区陷于狼烟火海。
    这就是战争。它的无情与残酷骤然降临到陈毅、粟裕面前。
    恰在华野危急关头,刘邓大军突破黄河防线,鏖兵鲁西南,分兵外线作战的华
野陈、唐兵团和叶、陶纵队切断津浦路,以势如破竹的猛烈攻势迫敌改变部署,停
止东犯,从进攻鲁中的部队中调出七个整编师后撤西援,致使蒋介石在鲁中山区击
破华野主力的“重点进攻”计划破产。
    大量敌军西调,鲁中山区空虚,一个极为有利的形势展现出来。陈、粟在此胜
利形势鼓舞下,一方面为毛泽东的战略大势手笔拍案叫好,一方面为刘邓不失时机、
扭转战局的气魄所激励,决定向鲁中之敌展开猛烈进攻。
    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
    7月17日打南麻,连日阴雨,部队弹药受潮,难以发挥效力,五天五夜只消灭一
个团。
    7月24日攻临朐,时逢暴雨山洪,弥河泛滥,临胸城外水深数尺,又是一个五天
五夜,仅仅吃掉两个营……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打了八仗,却有五仗没有打好。部队伤亡巨大,然而比伤
广更令人焦灼的是部队士气受到重创。
    从临朐前线蹚着雨水、踩着淤泥撤下来,粟裕以沉重的心清起草了8月4日给中
央军委的电报,就南麻战役失利引咎自责。
    8月的阴霾压得人透不过气来。陈毅的蒲扇日夜持在手中,呼哒呼哒已成机械动
作。粟裕的电报既令他钦佩,更让他不安。他始终认为,几仗未打好,彼此有责,
不能让粟裕一人承担。当夜,部队长途转移到达郭店,处理了紧要公务,陈毅与粟
裕做了彻夜长谈……
    8月6日,陈毅亲笔写了份“指人译”的电稿,报告中央军委和华东局,除检讨
“最近几仗,事前我亦无预见,事中亦无匡救,事后应共同负责,故力取教训以便
再战”之外,特别谈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我党20多年来创造杰出军事家并不多。
最近粟裕、陈赓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
并肩迈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
    前后两封电报,彼此肝胆相照,使得华野两位统帅胸臆间的赤诚和那种深明事
理、知人克己的恢宏气度跃然纸上。
    电报发出,陈毅感到一阵轻松,对粟裕说:“一年来解放战争出现这样的规律
——此起彼落。先打几个胜仗,又碰了钉子,又打几个胜仗。胜利了,便轻敌,种
下栽跟头的因素,但失败又是胜利的因素。领导上主要是应考虑在部队栽跟头之后,
如何领导部队爬起来。”
    粟裕深有同感:“趴下是暂时的,华野能够站立起来,很快就能站起来。只是
在一段时间了内.我们的工作将十分艰苦。”
    陈毅大笑:“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不艰苦,还要你我做啥子哟。”
    陈毅一番豁达开朗的话语说得锁眉多日的粟裕第一次开怀大笑。
    古往今来,常胜将军只是人们的一种比喻,实际是不存在的。能从失败中站立
起来的统帅才具有无敌的意义。
    8月7日,刘邓挥师南下,陈粟决定遵照军委指示组织华野西兵团之第6纵队和特
种兵纵队北渡黄河,转赴鲁西南会合陈、唐、叶、陶的五个纵队箝制敌军,配合挺
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他们冒着酷暑一路走,一路开始了艰苦细致的“领导爬起来”
的工作。
    外线出击,困难陡然巨增,领导部队“爬起来”又要耗费极大的精力。这是双
重的困难、多方的压力。陈、粟二人嘴角燎出了紫亮亮的火泡。
    与此同时,毛泽东的心情地陈、粟更焦急,亲自署名督促西兵团外线出击的电
报一封接着一封发来,措辞一次更比一次严厉。用陈毅后来的话说:“当时的情景,
真是火烧屁股——迫得紧!”
    在毛泽东8月30日大发雷霆,用浮肿的手写下那封毫不留情面的电文时,陈毅正
在栽跟头最惨的第10纵队作报告,连批评带安慰,鼓励他们“爬起来”。接到粟裕
的电话,他知道事情严重,连忙收尾,抓起一块咸菜两个玉米面饼跳上汽车,坐到
驾驶员旁边。这时候的陈毅出现了少有的。狼狈”:帽檐转到了后脑勺,烟头对烟
尾一支一支地抽。
    回到华野指挥部,看罢电报,陈毅联想到上月底毛泽东说明“陕北甚为困难”
有“不能支持”的危险的电文,已经体现了中央领导的严重处境,而手中的电报更
使他感受到毛泽东万分焦急的心情。他挥拳砸在桌上,重重地说:
    “采取第二方案,争取早打!”
    “我也是这样考虑的。只有打,才能有力地配合刘邓,才能扭转现在的被动局
面。打好了,鲁西南根据地就能重新建立,野就能从根本上站起来!”
    事先已经做了许多准备和安排的粟裕,此刻见司令员与自已不谋而合,当即汇
报:
    “西字第1号命令已经下达了,各参战部队正在进行战斗备。”
    “干得好啊!老伙计。”
    陈毅的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望着长期以来配合默契的档。
    这一次,毛泽东没想到陈、粟的行动如此迅速;也许想了,但仍觉得还需再加
一码,于是9月3日又来了一封亲自署的电报:
    陈、粟:
        申东电悉。作战方向及任调地方工作人员均很对。
    但有一点,你们应从根本上改变依靠后方接济的思想。
    刘、邓已实行无后方作战。陈、谢亦决心深入敌区准备
    与后方隔断。……从你们自己起到全军一切将士,都应
    迅速建立无后方作战的思想。……准备打得剩下3千
    人4千人一个旅而战斗意志愈打愈强。……不要怕后
    方被敌切断,勇敢地向淮河以北、平汉以东进军。你们
    各纵过去依赖后方补给心理太重,你们自己亦反映了此
    种心理,望你们迅速转变适应新形势。军中要禁绝怕牺
    牲、怕吃苦,要带大部队,要求大休息,每日叫苦连天
    等等错误思想。
    收到电报时,陈粟已指挥数万大军南渡黄河,并迅速集结于沙土集南北地区,
完成了预定方案的战役部署。
    恰在此时,敌第57师被陈毅,粟裕的诱兵之计所惑,自成武、定陶地区尾随华
野第1、3纵队积极北犯,9月7日午后与第5军拉开了20公里的空隙,撞到憋了许久的
华野枪炮口上。陈毅、粟裕当即抓住战机,命令各纵发起总攻,合同第57师。
    华野西兵团南下的第一仗打响了。
    黑色吉普车飞速疾驰,枪炮声愈来愈近,空气中弥漫着冲鼻的火药味。已经能
够看到沙士集上空升腾的浓烟烈火,听到补天盖地的喊杀声。
    陈毅闻到火药味更兴奋起来,半个身子探出车窗向前倾着,回头对司机高声喊:
“再加一档,开快些!前头已经过年啦,去晚了,就吃不上热水饺喽。”
    司机小胖反而减低了车速,皱着鼻头嘟囔:“快,快,再快就冲进沙土集,把
我们也当饺子馅包了。”
    陈毅大笑:“好好好。现在你是司令员。请问,我们该去哪里?”
    小胖一打方向盘:“3纵司令部。”
    陈毅连忙拉住:“慢来慢来。可不可以商量一下,再往前开些,到8师指挥所?”
    小胖歪着头,一副认真考虑的样子:“好吧,就去8师,但你再提什么要求可就
过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