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势中原 >

第31部分

大势中原-第31部分

小说: 大势中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胖歪着头,一副认真考虑的样子:“好吧,就去8师,但你再提什么要求可就
过分了。”
    陈毅回转身子对坐在后排的粟裕说:“你看我们小胖,既民主又集中,很像样
的一个司令员呢。”
    第8师指挥所里,师长王吉文两只衣袖橹到胳膊根,屁股坐在桌上,正高声大嗓
地接电话,看见陈毅、粟裕走进来,连忙跳到地上,指着电话机兴奋地说:“司令
员,你们快听听吧,22团已经撕开突破口,打到围寨上了;24团正从东北角往里突,
西面和南面的6、8纵也发起了总攻,这’B面热闹得很哩!”
    陈毅接过电话:“毕庆堂吗?对,我是陈毅。你们22团十得很漂亮,情况我晓
得了,沙上集已经被你们搅得像狗肉锅喽!让粟裕同志和你说几句。”
    粟裕拿起电话,声调不高,语气却十分坚定:“请告诉同志们,这是我西兵团
外线出击的第一仗,小胜不行,必须全歼57师,不使一个敌人漏网!”
    电话机里“轰”地一声响,继而一片沉寂。
    陈毅赶忙抓过电话:“毕庆堂,出了什么情况?……哦?……好。好得很!”
    陈毅的神情渐渐舒展明朗起来,眼睛里重又流露出喜悦。
    “我来问一下,那个炸开北门的爆破英雄叫什么名字?……李士贵?好,请转
告李士贵同志,就说我陈毅向他致敬!你就说陈毅讲了,在战场上,一个优秀战士
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他就像一长串鞭炮中打头的那个炮仗,他的勇敢、智慧和由
此而产生的英雄行为会引导整串鞭炮爆响起来!”
    四个半小时之后,沙土集上空的烟云渐渐散去,四野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河沟里的青蛙没有鼓噪,树梢儿上的蝉儿尚未振呜,连红了脸的高粱都静静地伸着
头。
    一条条路上走着一队队俘虏,俘虏们全被“武装”起来,抬着重机枪、迫击炮,
背着卸掉枪栓的步枪,摩肩接踵,连续不断地走下战场。
    陈毅走出指挥所,来到大路上。一个押送俘虏的年青干部认出了他,跑着迎上
来,报告:“司令员,请您检阅吧!这是我们一个排搞到的!”
    陈毅开心地拍着他的肩膀:“哈!一个排搞了……怕有一个营吧。不简单,你
叫什么名字?’”
    “刘金锁。”
    师长王吉文向陈毅介绍,刘金锁是第22团7连的一个排长,别看他年纪小,老革
命了,能打也能发牢骚。前一阵日子艰苦,埋怨打不上仗,闹着要任务,他吵得最
凶。
    陈毅问道:“怎么样?老革命同志,这下不嘟囔‘只跑腿不打仗’了吧?”
    排长红着脸从队列中推出一个军官模样的俘虏,走到陈毅面前:“首长,让他
说吧,他比我回答的好。”
    俘虏一下子愣住,嗫嚅地问:“什……什么?”
    排长瞪眼:“忘了?把你刚才的话再说一遍!”
    俘虏终于明白:“是,别提啦,打这种仗还不如去受刑。天天跟着你们拖,追
又追不上,打又打不着,兵拖跑了,弹药拖光了,能碰上贵军缴了枪倒利落,省得
受洋罪了。”
    俘虏随着队伍走了,陈毅说:“你们听听,他在给我们上课哩。敌人怕我们拖,
可我们有些人自己倒怕拖。同志们,我们今后的任务就是要拖住敌人,要把它从大
别山拖出来,从陕北、山东拖出来。要想拖垮敌人,就不能怕走路!”
    华野西兵团首战告捷,歼敌9500余人,实现了战役预想的最好结果。用在沙土
集俘虏的敌第57师师长段霖茂的话讲,是“从师长到伙夫马夫,无一人漏网”。
    9月11日,陈毅、粟裕收到发自陕北的贺电:
        郓城沙土集歼灭57师全部之大胜利,对于整个南
    线战局之发展有极大意义,特向西兵团全体将士致庆贺
    与慰问之忧。……你们一定能完成在黄河、淮河、运
    河、平汉之间创造巩固根据地,协助刘、邓,陈、谢创
    造鄂豫皖与鄂豫陕两大根据地,协助饶、黎、谭保卫山
    东根据地,协助苏中、苏北恢复根据地之伟大任务,你
    们处在上述四大根据地之中间地带,你们的胜利有重大
    战略意义。
    电报是毛泽东起草的,字里行间充满喜悦与欣慰之情。但饶有意味的是这一次,
并且从这一次起,毛泽东给陈毅、粟裕的电报不再亲自署名了。
                  河南灵宝    函谷关    1947年9月12日
    听说陈赓要打函谷关,当地的山民老汉直摇头,吧喀着旱烟袋,一口一声“难”。
    函谷关东起秦岭崤山,西接潼津古渡,拱卫着晋豫陕三省,为历代军事要冲。
加之山势雄险,陡壁如立,谷深若函,自占便以难攻易守之峻势号称天下第一险关。
春秋战国,秦自置关函谷,日益称雄天下。公元前241年,楚、赵、魏、韩、卫五国
合纵攻秦,兵强将广,声势浩荡,横扫千里,一路皆捷,至此却大败而还。屈指千
年,真正攻下函谷以定天下者,唯刘邦一人。故古人论说晋陕形势,必谈崤函之险
固。
    “饿(我)把话先说下,敢发命令打函答关的,他不是草包,就是神人!”自
小装了一肚子古的老汉磕掉烟灰,下了定夺。
    山民们不知道,他们所预言的那个非“草包”即“神人”的人正是毛泽东。
    陈、谢集团8月22日突破黄河天险之后,迅速斩断陇海路;至对日,先后攻占新
安、渑池、宜阳、洛宁诸镇,歼敌4800余人,继尔主力东向,威逼洛阳,如同侧背
杀进的一把钢刀,割裂了顾祝同、胡宗南东西两大集团的联系,逼迫胡宗南主力第
1军、第29军由陕北南撤,减轻了陕北战场的压力,也使尾追刘邓大军主力中的整编
第15师以及青年军第206师第1旅、第41师第134旅匆忙西援,从战略上调动了敌人。
    蒋介石闻讯仰声长叹……
    1931年春,担任红12师师长的陈赓作战负伤,就医途中因叛徒告密被捕。蒋介
石闻讯亲赴南昌百花洲探视。刚一见面,蒋介石就紧握住陈赓的手,久久不忍丢开:
“陈赓啊,陈赓……”连声唤着,眼睛竞潮湿起来。
    蒋介石太喜爱陈赓了。自打黄埔初次相识,他就觉得这个不喝酒不吸烟也不吃
茶的俊秀青年是个好学生,将来一定能成为不可多得的将才。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
征,蒋介石落难身陷绝境,陈赓背着他逃出了横尸遍布的荒野,使他免于一死。那
一次,蒋介石真的落泪了,哽咽着反反复复地说:“陈赓啊,你是校长的好学生,
校长将来一定重用你!”
    那时,蒋介石也是这样握着陈赓的手。而这一次,无论他如何晓之以理、动之
以情,也无论是许愿第3军参谋长、南京卫戍司令之职,还是以校长、长辈身份甚至
拿出“父爱子情”劝之,都碰了钉子。蒋介石不相信共产党的“毒化”会如此之深,
他想用时间来证明自己。不料,陈赓竟在南京,在他眼皮底下的监狱里逃跑了。
    事至如今,为了对付陈赓的攻势,蒋介石不得不忍痛剜肉补疮,一面将被迫西
援的部队与洛阳守军组成第5兵团拱卫洛阳,一面将分布在陕县以东的四个半旅组成
陕东兵团,以图从东西两面夹击,打通陇海,阻住陈赓的进一步发展。
    陈赓兵临洛阳,士气正盛,恰收到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连续发来的电报。电报指
出:目前,洛阳附近地区敌所必争,不应使用主力;西面空虚易于攻取,主力应迅
速乘虚向西,抢占陕县、灵宝、阌乡、洛宁、芦氏诸城,广占敌区,多歼敌人。这
样,既可配合西北野战军歼灭胡宗南集团,又可打开陕南局面,对主力尔后南出汉
水或平汉,建立鄂西北和豫西根据地具有决定性作用。电报并指出:“对敌守备薄
弱之据点及城市则坚决攻取之,对敌有中等程度守备而义环境许可之据点及城市,
则相机攻取之,对敌守备强固之据点及城市则避开之,着重点放在调动敌人打运动
战,占领广大乡村,消灭反动武装,发动群众,必须准备经过一个困难时期,逐步
建立根据地。”
    陈赓拿着电报,时尔伫立地图前凝眸沉思,时尔跛着脚往返踱步。他的腿在东
征、南昌起义和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时先后三次负伤,落下了残疾。平日陈赓风
流倜傥,拿起精神挺身走路,倒也不显眼,而一旦陷入深思,精力转移,脚便跛得
厉害了,一踮一踮,好似踏出他内心揣摩利弊、权衡左右的节奏。但只要他胸脯挺
起,重又焕发出潇酒气度;熟悉他的部下们便知道:司令员定下决心了。
    陈赓的脚步渐渐平稳了:目前打洛阳,时机确不成熟,即使攻克,也不能巩固
持久;一旦敌第3师等主力赶到并与陕东兵团靠拢,形成东西夹击,我在夹缝中就难
于展开,难于在机动中大量歼敌,更无法广辟新区,完成配合彭德怀西北作战、刘
邓南下大别山的战略任务。
    远在陕北的毛泽东处于敌军追击之中,却对全国战局乃至战争每一细部观察得
如此精道,把握得如此准确,运筹帷幄,游刃有余,几乎将古今中外的战争艺术溶
为一体,独创发挥到极致。陈赓和毛泽东是同乡,他们曾一起漫步橘子洲头寄情怀
远,一起跃人湘江击水中流。作为陆军讲武学校和黄埔1期的高材生,陈赓被土生上
长的毛泽东深深折服了。
    当然,大军西向进击陕东兵团也非轻而易举之事。无论打陕县,还是打灵宝,
都必先攻克函谷关。毛泽东把一个难题交给了陈赓。
    陈赓的脚又有些破了。他在权衡先打陕县,还是光打灵宝。陕县有万余敌军防
守,背靠居高临下的函谷关,堪称“固若金汤”。这倒不是敌人的吹嘘,因为即便
陕县攻破,只要函谷关上一个团的火力压下来,顿时就会产生沸水倾人蚁穴的效果。
陈赓踱着踱着,突然大步走到地图前,用红铅笔重重画了个半弧形的箭头——主力
绕过陕县,直扑灵宝,攻占函谷关!
    然而出师不利。
    部队在崤山与敌不期而遇。给养断绝,大又霪雨连绵。整整三天,战士们露宿
山头,凭着野菜、野果充饥。上上下下,每个人都在焦灼中等待陈赓的命令。
    投人战斗的陈赓是从来不“跛’的、他组织部队全力出击,消灭当面之敌,又
派出第1l旅、第13旅利用北面的黄河,从东。南方向,围三阙一,攻打灵宝。他特
别规定一条:“灵宝战役由11旅旅长李成芳全权指挥,各参战部队,包括我陈赓在
内,任何人不准干预李成芳的决心,只管保证他的战斗需要!”
    这就是陈赓的用人之道。
    正因为如此,陈赓手下的将领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绝妙的传奇。
    李成芳带着营、团长们在函谷关厂的南卡庄察看地形。他的神情是淡漠的,脸
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这不是在做大战前的准备,而是到了一处要么太熟悉要么太
陌生的地方,熟悉与陌生的两极才会使人产生这种感官上的同一种反响——本然。
    这是一片缓坡的山地,再往上是一层接一层的土岩,士岩上敌碉堡密布,堑壕
纵横,阵地纵深很大,倘若用正面仰攻突破层层土岩上的坚固工事,部队要付的代
价是可以想象的。
    李成芳闷闷地点上支“炮弹”烟,抽了一口,说:“每个人都讲讲,这个仗怎
么打?”
    “旅长,我认为从开阔地迎着敌人的火力硬上,伤亡了太大。”
    “攻这种阵地,没有强大的炮火掩护,难办。”
    指挥员们七嘴八舌地议论。
    全是些信心不足的意见。李成芳脸上的表情依然如故。他偏过头问第31团团长
徐其孝:“你的意见呢?”
    第31团是战役的第一梯队,他们将从这里攻上山顶,扫清一路障碍。
    徐其孝从李成芳嘴里拔出“炮弹”,吸了一口又给李成芳插回上。半晌,才吐
出一个字:“难!”
    李成芳的嘴角歪了一下,没笑出来:“除了难,还有没有别的词儿?”
    接下去又是议论。
    “是不是用老办法?夜间偷袭。”
    “不行,偷袭只能拿下前沿阵地,纵深这么大……”
    “要不就另选主攻方向?从西边,从敌人屁股后边打。”
    “西边是函谷关险要地段,易守难攻。”
    方案提了一大堆,又被推翻了一大堆。
    问过徐其孝,李成芳依旧漠漠地吸着“炮弹”,漠漠地听,直到最后才漠漠地
说:“按原定方案,继续准备。”
    有罢,转身就走。
    这就是李成芳。不了解他的人会觉得这个人有些迂拙、呆板、木讷,一张胖胖
的脸上缺少感情的阴晴变化,看不出喜怒哀乐,然而熟悉他的部下们却这样形容他
们的旅长:“心如渊泉,形同处子。”说他貌似淡漠的眼神和面容并非没有表情,
也不是淡漠,而是感情蕴藏得太深、太深。
    跟随李成芳多年的警卫员知道旅长此刻最需要什么,一路手里不停地为旅长准
备充足的“炮弹”。回到指挥所,不待李成芳伸手,便一支接一支地递上来。
    参谋们见旅长不停地吸烟,知道他在紧张地思考,都屏声敛气避免干扰他。
    李成芳裹在烟海里。看地形时有人冒了一句“从西面打函谷关”,当时他没说
什么,内心里却很重视这个意见。他知道,历代战争打函谷关都是从南面进攻。现
在敌人也把南面作为防守的重点,构筑了完整的防御体系。或许它的脊背由于地势
险要,敌人会疏于戒备?但若从西面打,会不会有悖于陈赓司令员“围三阙一”的
方针?“围三阙一”的基本意图是逼迫敌人出城向西溃逃,而后在运动中歼灭之。
但如果不打痛敌人,它会乖乖弃城西窜吗?攻南山,表面上执行了上级的计划,但
不给敌人以足够的震慑,便实现不了战役目的。从西面打函谷关呢?能不能撼动敌
人?
    李成芳丢了一地“炮弹头”,决定去函谷关西面看看地形。
    “为什么函谷关在历史上很有名气?你们谁知道,给我讲一讲。”路上,李成
芳问随行的参谋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