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外国人怎样当农民 >

第2部分

外国人怎样当农民-第2部分

小说: 外国人怎样当农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当地气候比较干旱,雨水较少,有一年因为干旱而歉收,如今有了电脑,就可以未雨绸缪。    
    收获后,也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在电脑上,可浏览到期货市场每个月的行情。据他所知,方圆48公里内有四家国际型粮食出口公司,每天都对外公布大豆、玉米的收购价格,他家里的电脑都与之联网,一旦觉得价格合适,就可以向其出售。    
    


第一部分面对风险

    在美国经营农业的收益到底如何?这是我比较关心的问题。    
    哥斯特分析说,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在美国,农业的回报率通常可达20%,好收成的年头甚至超过这个数字。假如城里人在农村购买了一块耕地再转租,大概有5%的利润,算上通货膨胀,就有8%的赚头。对他来说,有了盈余还要考虑进一步投资,是多买地以扩大生产规模,还是多养猪以增加收益,也是颇伤脑筋的事情。    
    以前,在美国养猪的回报率高,盈利可达30%,是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如今,猪在市场上严重供过于求,每头生猪的价格低至25美元,相当于超市一只火腿的售价,为1972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    
    虽然专业人士为农人作预测、指导,他亦打算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期货市场来规避风险,但他认为养猪专业户在通常情况下,主要还是凭经验去决定产量,因为市场始终是靠人的感觉行事,也得碰运气。    
    美国政府并不干预市场供求。政府对农人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农业的保险项目上,由于农业保险属高风险险种,这些保险项目就由政府出资30%的补贴给保险公司。而农户每一英亩需缴纳保险费30美元。农户购买了农业保险,一旦土地收成比历史上的平均产量少得多,或者当年的整体收入锐减,就可以获得保险赔付。    
    哥斯特认为,即使在美国,农人有时依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宿命,由于当地降雨量变化较大,风险也相应增大。但是否购买保险,则要视该年的风险大小而定。    
    通常的做法是,哪个年头赚了钱,来年就更乐意接受风险了。他约略测算了一下,当年估计是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与天气好有很大关系。    
    竞争力取决于素质    
    在美国,像哥斯特经营的这种现代化小型农场比比皆是。而一些更有实力的大型农场,其趋向工厂化、自动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据介绍,这些大型农场在每次耕种之前,都由专人开车到每块土地上取土样。车上配有卫星定位接收器和笔记本电脑,可显示出每份土样提取时的准确位置。土样被送到一家专业的土壤测验室分析后,数据输入电脑,屏幕上对每块土地一年来的土质的肥力、酸碱度、有害残留物等变化及时做出修正。在此基础上,电脑可以进行多种方案计算,以定出本季度哪块地最适合种哪种作物,需要施何种肥料及土壤改良剂的数量。    
    然而,这个最大产出方案并不等于最大收益方案,它还需要做气候与市场两项重要修订,通过电脑与气象信息公司联系,直接接收到由该公司发布的卫星云图、当地短期天气预报与长期农业天气形势分析,据此可以决定是种植耐旱还是耐涝的作物,并安排播种的先后顺序及交叉收割的时间,同时据此选定不同日照、积温和生长期的最佳品种。将这些数据再次输入另一台电脑后,能计算出每块地的种植参数,并标出每块地的收获日期与预计产量。    
    决定最终方案,还要取决于市场行情与政府的农业补助政策。    
    有些特大型农场更是上了一个高台阶,已形成了“计算机集成自适应生产”的模式,即将市场信息、生产参数信息(气候、土壤、种子、农机、化肥、农药、能源等)、资金信息、劳力信息等集中在一起,经优化运算,选定最佳种植方案。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当地不同地块小气候的变化,进行自适应喷水、施肥、施药,以保持良好的生长条件,使农业生产形成良性循环,达到风险最小、利润最高的目的。    
    美国农业的竞争力更体现在劳动力的素质上。像哥斯特这样高学历的农人在美国并非凤毛麟角,估计约有20%的美国农民有大学学历。    
    中美农业的差距显然是巨大的。当我们作别哥斯特时,内心深处隐隐多了层忧虑。


第一部分明尼苏达农家采风

    刘亚东    
    领略美国中部风情,就像读一首美不胜收的田园诗。这不,刚刚驶入明尼苏达州,我就沉浸在祥和的温馨中。94号高速公路旁的访问者接待中心确实使人感到“宾至如归”,当在这儿工作的伊莫金太太问我需不需要帮忙时,我拿出记者证,表示想看看当地农民的生活。伊莫金略加思索,欣然拨通了她妹妹的乡村住宅电话。    
    玛吉没时间孤独    
    第二天上午,我从明尼阿波利斯市出发,驱车南行个把小时,没费什么周折就找到了伊莫金妹妹玛吉的家。这幢两层楼的房子坐落在一个坡地上,褐色的外墙与四周的土地浑然一体,显露出那种苍劲、粗犷的力量。    
    玛吉把我让进屋,没顾上寒暄,就跑回里面的房间,大呼小叫地继续打电话。原来,她正安排我这一整天的行程。不一会儿,玛吉满面春风地走来:“OK,全齐了!”她边说边在我肩上砸了砸拳。    
    比起伊莫金来,54岁的妹妹玛吉更像姐姐,常常风吹日晒,脸上当然会留下岁月的痕迹。玛吉告诉我,她老公是搞建筑的包工头儿,那些庞大的机械在城里没地儿放,所以他们才搬到乡下。    
    以美国农民的人均土地占有量而论,玛吉实在是“贫下中农”,她家只有42英亩土地,而收获的谷物大部分都用来饲养她那90多头肉牛。玛吉换了双脏兮兮的鞋子,带我来到牛棚。这里没有什么先进设备,基本上还在沿用传统的饲养方式,较之我在国内看过的一些饲养场并无太大不同。    
    玛吉说,养这么点儿牛赚不了什么钱,主要是乐趣。她每天早晨7点起床,一直要忙到半夜1点。我问,在乡下住久了会不会觉得孤独?玛吉瞪大眼睛:“孤独?我哪有时间孤独!”    
    可眼下,玛吉却打算用一整天工夫,义务陪个陌生人参观附近农家。玛吉豪爽地挥挥手,我便一步跨上那辆威风凛凛的福特轻型卡车。    
    杰里筒仓的妙用    
    卡车奔驰在明尼苏达州的乡间小路上。说小路倒也笔直,只不过是平时难得一见的土路。播种过的大地已经抽出新苗,春风徐来,田野上荡起道道绿色波纹。听玛吉说,这儿的农民都种玉米和大豆。现在农活儿少,他们可以多照料牲畜。    
    快到下一站时,玛吉忽然冲车窗外吼了一嗓子:“你是杰里吗?”迎面相遇的两辆卡车都应声停下。虽然住得不远,但玛吉并不认识杰里,只是刚才通了电话。    
    60岁的杰里有400英亩土地,其中240英亩种庄稼。在一间巨大的车库里,杰里向我展示了他那大功率的联合收割机、6条道的打草机以及播种机等机械。所有这些都由他一人来操作和维修,担子实在不轻。农闲时会不会去旅游?杰里摇摇头说,这么大个摊子,尤其是那些牲畜,一刻也离不开人照顾。真要腾出点儿空,也就是找朋友喝喝酒、打打牌而已。    
    玛吉忙,杰里也忙。生产力水平高点儿也不假,可毕竟是土里抠食,哪那么容易!即使是美国,城乡差别也还挺明显。看起来,国内有人曾谈美国普通农民如何潇洒,不少都是瞎掰。    
    我老早注意到,大多数美国农家的宅地上,都矗立着一些几十米高的圆形建筑。今儿个才得知,这是一种恒温、恒湿的筒仓,叫“赛楼”,用来储存饲料或粮食。杰里说,粮食收下来不一定马上卖掉,也许要放在“赛楼”里等个好价钱。他家有4座“赛楼”,每座造价约2万美元。    
    我们随杰里来到他的鹿场。小鹿们悠闲自得地吃草,一点不在意有客人来到。85只鹿,每年产不少鹿茸,每千克约卖200美元,全部销往韩国。杰里歪着脖儿问我,鹿茸到底有什么用?有玛吉在,我没跟她细说。


第一部分达尔文的“闭门造车”

    假如玛吉是“贫农”,杰里是“中农”的话,达尔文的“成分”起码是“富农”。且不说那850英亩土地,光看房前的各种运动和娱乐设施,就知道这家阔绰。可一见面,达尔文伸出的那双粗大、壮实的手又让我相信,他百分之百属于劳动人民。玛吉介绍我时,憨厚、质朴的达尔文和巴巴拉两口子好像还有点紧张。    
    达尔文的牛棚宽敞、豁亮,完全是规模化生产的架式。他养了300多头奶牛,现在已有160头开始产奶,另外80头也快了(长到两岁)。达尔文说,300多头牛各有各的名儿,他全叫得上来。看我不大相信,他果真挨个儿叫起来:白脸、大眼、彼得、史密斯……    
    工作间里有个容器像木桶。达尔文踹了它一脚说,这是牛的爹。看他从容器取出试管,我才恍然大悟:人工授精。达尔文家所有的牛都是用这种方式繁殖的,而且,他培育的一些优良品种还出口澳大利亚等地。    
    挤奶时间到了。价值10万美元的现代化挤奶设备,一次能招呼16头奶牛。奶牛们黑压压一片,却懂得排队上架。设备虽先进,但也少不了人工。先用喷枪清洗每头牛的4个奶头,再逐个按上取奶装置。在10多米长的作业槽里,达尔文连跑带颠儿,转着圈儿忙乎,活像舞台上转着几十只盘子的杂技演员。不一会儿,他那没剩几根白发的头顶上便渗出汗珠了。    
    巴巴拉端来了冰啤酒。她告诉我,每头奶牛每天产奶约45千克,达尔文干这活儿,每天两次,每次两个半小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来没有间断。他们有4个儿子。老大斯考特一家和他们住邻居,共同经营这份家业。    
    隔壁单间儿里,一头花母牛正在产仔儿。我不时过去拍照。巴巴拉打趣说,男人不能看。小牛犊出生后,花母牛在它身上舔个没完,那份深情好让人感动。可惜,小牛犊是公的,达尔文家不留。    
    加夫的老板特吝啬    
    我们的最后一站是火鸡饲养场。火鸡救过这块大陆的最早期移民,所以成了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光是每年的感恩节,美国人就要吃掉4500万只火鸡。    
    加夫是火鸡饲养场的管理员,也是玛吉的好朋友。他带我们看了三个大鸡圈,每个圈里都有七八千只火鸡,进食、喂水、通风、清洁全部都是自动化。火鸡依照年龄分圈,最大的已经22周,再经过两周就要送进屠宰场。我跟它们说“餐桌上见”,有几个家伙还直点头。    
    加夫独自照料这么大个饲养场,一干就是14年。他的老板在威斯康星州,居然从未来过。这位甩手掌柜还特吝啬,付给加夫的薪水只够维持最低生活。玛吉一直为他鸣不平,但生性乐观的加夫本人倒好像不太介意。    
    从饲养场出来,已是傍晚。站在中部大平原上,我才真正体悟到《美丽的亚美利亚》这首歌的意境。快分手时,我不知怎么感谢玛吉才好,她却一个劲儿地说自己今天收获大。多善良的美国乡村妇女!    
    


第一部分美国乡下人的自来水和抽水马桶

    '美'丁林    
    回国探亲,亲友们跟我们聊遍了美国上上下下的大事小事,就是没有问起过,在美国的农村,乡下人是怎么处理饮用水、垃圾和粪便的?大家居然都把它疏忽了。    
    先说自来水。美国农村的市镇通常很小,市镇上多有自来水的统一供应,采自附近的河水或深井水,所以市镇上也就有了高高的水塔,成为市镇的一个标志。这和我们的城市或单位的水塔是差不多的。不同的是,所有的自来水都达到可以直接饮用的标准,打开龙头就喝。美国人不习惯喝开水。有一年,一个地方由于发洪水而致水源污染,自来水没法喝了,喝了要拉肚子,那儿的中国人就教大家烧开了喝。我亲耳听到一个美国人为此对亚洲人的智慧赞不绝口。一般美国人没有这个知识。    
    然而,美国农村的大多数人不是住在市镇,而是一家一户分散住在自家的地上,没有统一的自来水供应。不过,你要是去做客,不会感觉到这一点。因为你看到他们龙头一拧,照样有冷、热“自来”水。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很简单,这个自来水还是来自每家自己的井水。老式的还是大口径开挖的井,新的则都是小口径的机钻深井。自来水的诀窍是,不管什么形式的井,井口都安有一个电动水泵。水泵的出口接通一个压力罐,样子有点像我们的燃气罐,一般家用的压力罐比一个篮球大不了多少。压力罐的内部构造是,一半是密封的空气,还有一半是来自水泵的水。压力罐的出口就是自来水了。在水泵和压力罐之间是一个压力开关,用以控制水泵的开和关。当住宅的水龙头打开放水,压力罐维持的水压下降,开关自动打开,水泵就工作供水,维护压力罐的压力,水就“自来”。当龙头关闭,压力罐的压力达到一定水平,压力开关自动关闭,水泵就停止工作。    
    这样的水井一般是在前院或后院,平时是封盖的,以保持清洁。考究一点的人家还把它的外部做成老式的井栏,装上轱辘水桶,纯做装饰,有时周围还种上一些花草。    
    从原理来讲,压力罐相当于高架水塔,功能是维持水压,压力开关就相当于水塔里的浮球阀。不过有了压力罐和水泵的组合,就不用一家一户都在房顶盖一个水塔了。这一套设备在哪个小镇的店里都有卖的,一般自己就可以安装。这就是美国的农户家家都有常流不断的自来水的小诀窍。    
    解决了水的供应,还有水的质量问题。现在的钻井公司在钻一口新井时,一般都钻到地下水,并且经过检验,达到饮用水标准才可以交付使用。至于老井,特别是老式的井,地方上有专门的服务商家,免费检验水质,检查从细菌到重金属的各项指标,如果达不到标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