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谁工作?-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湾塑料大王王永庆,16岁时开米店起家。他的米店价格和别人一样,但是,王永庆把糠、沙、小石子淘洗得干干净净。王永庆还送米上门,并且记下顾客发薪时间、买米时间,到了时候主动送上门。就凭着这些附加服务,王永庆打败了隔壁的日本米店。
美国的超市刚开始时营业时间为早8点到晚10点,后来又调整为早7点到晚11点,有些超市还无论节假日全天候24小时营业。吸引更多的顾客,卖出更多的产品,等于节省了营业成本。在卖场成本固定的情况下,更多的码货,更好的选购通路,都是节约成本的手段。
根据2002年的统计,中国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10%…15%。很多习惯于粗放经营的企业觉得太低了,而国外大企业则怦然心动。
北京各种类型的超市、连锁店已经遍地开花,但外资还是不断进入。一位主管商业的官员说:“在本地超市已觉得竞争相当激烈的时候,外资却还是认为市场空间巨大。”
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管理模式能让员工们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服务。
随着入世后的开放进程,国内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每一位员工都必须绷紧成本这根弦,在每一个细节上,找到节省成本的方法,这是微利时代公司对员工的必然要求。
第三部分:开源节流,绷紧成本意识李嘉诚的学习之道
知识经济中的一切都与学习相关,所以生存的第一要诀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懒于学习的人,实际是在选择落后,也就是在选择离开。
李嘉诚的学习之道
学习的能力比学历更重要,比已获得的能力、经验更重要。如果你一旦停止学习,你就永远地留级了。企业也一样。在激烈的竞争下,活下来的往往不是最强壮、最聪明的企业,而是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企业。
希望集团总经理刘永美说“我们所说的学习的能力,就是要随时随地,在任何地方,看到对你有用的,对你的企业和团队有用的,都要向他们学习。”
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且是应该在工作和生活中真正身体力行的。只有能够在工作中将学习身体力行的人才能够最终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否则,就必将被时代淘汰。
李嘉诚能够成为世界华人商业领袖,绝不是偶然的。他的一生,是“学习改变命运”最佳的写照。
李嘉诚因为家境贫寒,上到初中就被迫失学。15岁时父亲去世,他以此负担起整个家庭的生计。尽管他工作非常辛苦,但他知道,如果没有知识,没有学问,他将来就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足。他白天当推销员,晚上上夜校。他到废品收购站去买别人废弃的旧教材,用旧报纸练字,利用各种方式疯狂地学习知识。
李嘉诚回忆说:“当时我住在合群男子公寓,就是现在铜锣湾金堡大厦。每晚12时就会熄灯。我因为上夜学和到工厂跟单,每晚回来要摸黑走楼梯,一步步数楼梯数,够数就知道回到宿舍了。”
李嘉诚青年时基本没受过正式教育,尤其是英语,连26个英文字母都没学全,可是他深知在香港做生意,不学好英语,永远没有出息。经过极为刻苦的学习,他的英语水平甚至比普通的大学生还要高。50年代他做塑胶花生意时,订阅了好几种全世界最新的塑胶杂志,以便能够掌握最新形势。在外国杂志中,他留意到一部制造塑胶樽的机器,但从外国订制太贵了,于是他凭着自学的英文研制了这部机器,这成为他早年非常得意的事情之一。他又靠着自己当时还很不流利的英文,和外国人做生意,打开了国际市场。短短几年的时间,他就成了享誉东南亚的“塑胶大王”了。
此后,他不断挑战自我,永不放弃学习,在每个时代,都能成为引领风潮的杰出人物。60年代,地产低潮,李嘉诚大举入市,从塑胶大王变为地产大王。70年代,他的公司上市,成为资本市场纵横捭阖的王者。在新经济时代,他又一举进入电信和网络行业。1999年,他以140亿美元的价格卖掉英国Orange电信公司,然后大举进入欧洲的3G业务。他旗下的Tom公司,以网络为核心,整合传媒产业;建立庞大的传媒帝国。他以70岁的高龄,仍然坚持学习,当别人向他请教如何决策时,他说:“你自己应该知识面广,同时一定要虚心,多听专家的意见。自己作为一家公司的最后决策者,一定要对行业有相当深的了解,不然的话,你的判断力一定会出错。”
从一个街头推销员到今天举足轻重的商业领袖,李嘉诚热爱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效法。
现代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一个公司都在绞尽脑汁不断做出技术、管理上的更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市场情况、新的竞争。作为公司组成分子的员工,也必须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断更新自己,而不断更新自我的方式便是不断地学习。
有人总结了成功的5项规则,分别是:
不满足于一知半解,求索、求索、再求索;
不懂的事不听任不懂,设法弄懂;
不会的事不甘愿永远不会,设法学会;
自己一旦取得成果,不据为己有,给周围的人分享;
对自己所求,付出正当的代价。
在这5项规则中,有3项是关于学习的,由此可以看出学习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不满足于一知半解。有这样一句话:“了解事物的人仅仅获得了真理的一半。”的确,“了解”很多事物是非常重要的自我启迪。但是,更要紧的不只是了解,而是进一步探索已知的事物,求索、再求索,采取实际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不懂的不听任不懂,设法弄懂。世界中充满了无限的未知事物和各种各样的变化。在实际工作中,各种新的工作形式、新的工作方法层出不穷,对于这些东西,没有一个人可以无师自通。如果不注意学习,仅仅用自己拥有的那一套东西来应付工作,那么面对很多不了解的东西,就会手足无措。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便成为连接你和世界之间的一道桥梁。
有这样一句格言:“问则一时耻,不问则一生耻。”不懂的事,不为耻,应该勇于问。作为员工,不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你都应该放下自己短视的羞耻心,对新的工作上的无知必须用不断学习、询问来达到“有知”。一个员工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便是一个从旧我到新我的转变。
所有要求上进、学习的员工应该考虑这个建议:随时在身边携带好笔记本,碰到不明白的事马上记下来,之后立即去弄清楚。
当你做到了上面这些事情之后,你会发现,渐渐地你已经学会了很多东西。
第三部分:开源节流,绷紧成本意识拒绝学习就是选择失败
拒绝学习就是选择失败
学习不仅仅是指一种对新知识、新的书本的学习,而且包括了对各种新的经验、新的观念的接受。对这些新事物的接受是避免失败的前提。
1995年12月,比尔·盖茨召开微软最高级别工作会议,在会上,他公开宣称:“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这并不是耸人听闻,即使是作为世界上名声最显赫的高科技企业,如果不能顺应时代潮流,可能也会在顷刻间烟消云散。
这是微软自成立以来所面临的最大危机。这样一家天才公司,居然忽视了互联网的力量,险些成为新经济的弃儿。在1994年,比尔·盖茨在各种公开场合,指责互联网不可能具有经济价值,他总是说,互联网是免费的,在上面赚不到钱,怎么可能会是有意思的生意?
可是,一切征兆越来越明显了,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比尔·盖茨终于认清了这个问题,他选择1995年12月7日作为破釜沉舟的日子,要求手下十几个主管经理必须在这一天之前上交公司的互联网战略报告。公司的战略进行了彻底的改变,所有的工作都必须以互联网为核心展开。微软要和已经在浏览器市场上先行一步的网景公司拼个你死我活。微软以前习惯于创立它自己的标准,现在也放弃了对它的ActiveX文件连接技术标准的控制,这是他们花了1亿多美元和7年多时间才开发成功的。
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够生存,不学习就意味着死亡。
我们处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又处于一个全球化的市场中,也许每过几秒钟便会有一种新的事物产生。每一个新事物的产生便连带着一种新的经验和运作方式。面对这些新的事物和新的经验,如果一个员工和企业拒绝学习,那么他便不可能适应崭新的社会与工作,面对这个企业和员工的就将是工作上的失败。所以拒绝学习就是选择失败。
我们所说的学习不仅仅是指一种对新知识、新的书本的学习,而且包括了对各种新的经验、新的观念的接受。对这些新事物的接受是避免失败的前提。没有新的经验,面对新的工作项目,你便没有直觉的感受,你会绕很大的圈子才能获得些微的成功,而更大的可能是,在你获得这些小小的成功之前,你便已经因为缺少经验又不愿学习而在工作中招致了失败。而没有新的观念,你面对新的形势时,便没有思想上的准备。没有思想上的准备,你便不可能有创造性的行动。不愿学习而最终导致失败的例子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比比皆是。
第三部分:开源节流,绷紧成本意识寻找自己的良师
寻找自己的良师
想去追求成功,追求对公司团队的最大贡献,学习、模仿、赶超样板人物是员工学习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最有效的环节之一。
只要你用心去观察,就可以发现任何一位员工身边都有一批能人巧匠,或者说有一批成功的样板。要想去追求成功,追求对公司团队的最大贡献,学习、模仿、赶超样板人物是员工学习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最有效的环节之一。
成为一流人物或业内顶级人物的人都具有前瞻性,而且掌握关键信息。他们身边聚集了很多优秀的人,他会向这些人学习,获得众多的信息与机会。反之,学习不努力是成功的一大障碍。加快学习、模仿、赶超,就要求克服这一障碍。真正行动起来努力学习才能有所作为。
对员工来说,得益于良师、逢源于益友,这是取得成功的条件。获得成功的人离不开良师、益友的恩泽。要想结识他们,应该积极参加讲座、讲演等活动。尽可能地增加伙伴,更多地结识能够指点和影响自己的师长及互相鼓励的朋友。能够做到这些的员工才有可能不断进步,获得成就。
诺基亚现在是全球手机市场的巨头,占据了全球手机份额的29%。2003年,它在全球拥有20000名员工从事研发活动,占员工总额的40%左右。在如此众多的研发员工之中,要想获得突出成就,必须拥有特别的过人之处。德塔克·马兰就非常善于从自己周围的优秀人物身上学习、模仿、赶超,利用这一优点,他最终从众多员工中脱颖而出,成为诺基亚的法国研发中心主任,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公司创造了巨大价值。在德塔克刚进入诺基亚法国研发中心的时候,他同所有周围的员工一样,刚从理工类大学毕业,没有多少实际的工作经验,面对公司复杂而繁重的研发任务甚至有些手忙脚乱。这一切都让希望成为一名真正优秀员工的德塔克深深地苦恼。
就在成为正式员工后不久,中心调来了一位新的主任,他便是有名的研发大师卡梅雷尔,在他的研发活动中,他为诺基亚手机的稳定、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具有典型的德国人的严谨、精确,同时经验丰富、知识渊博。这一切都正是急切希望学习的德塔克所需要的。在经过思索和几次犹豫之后,德塔克鼓起勇气敲开了卡梅雷尔办公室的门,向这位大师说明自己希望能够做他的助手,向他学习。没有想到卡梅雷尔为他的勇气和努力学习的精神所感动,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从此,在这位名师的指导和自己不断的学习、模仿下,德塔克获得了巨大、迅速的进步。一年后,卡梅雷尔离任,德塔克因其突出的研发能力和学习能力顺利地成为新一任研发中心主任,从而达到了他员工生涯的新起点。
第三部分:开源节流,绷紧成本意识失败也宝贵:从失败中学习
失败也宝贵:从失败中学习
“失败是成功之母”并不是一句空话。一个真正善于学习的人,不仅仅要学习正面的成功事例,还必须懂得从失败中学习。如果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就能转败为胜,由失败走向成功。
失败是每一个向优秀迈进的员工必须面对的事情,养成从失败中学习的习惯至关重要。
道斯·洛厄尔现在是毕马威公司美国加州分公司的“超级员工”之一。在他的岗位上他创造了自己的工作辉煌:连续5年工作无丝毫误差,获得过超过500位客户的极力称赞,并在公司中获得了同事与主管的一致认同。但是这一切的获得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失败后,自己不断总结学习而最终成功的。
洛厄尔刚加入公司时,对公司的运作情况还不是很清楚。刚开始他想得很美好,认为不过就是算算账而已,然而接下来的一系列失败让他认识到绝不是这么简单。在他开始上班的第一个月,他交给部门经理的一张报表就出现了一个相当大的失败:原来在一项金融计算中,存在一个他没有使用过的计算公式,错用了这个计算公式让他的结果出现了很大误差。部门经理让重新做这张报表。洛厄尔对这第一张报表的失败非常重视,他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上还有很多的欠缺。于是他从这个计算公式入手全面系统地重新学习了相关知识,并成为了这方面知识的专家。但是并不是说从这以后他就再没有遇到过失败,恰恰相反,他仍然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