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谁工作?-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配得到成功的人,每一个成功者都必须付出劳动的代价。没有止境的标准只有用没有止境的不断工作才能不断达到!
第二部分:先有专业精神,后有人专业精神决定工作品质
公司中有各种各样的人,但其中总有些人的存在是可有可无的,因为他们没有专业精神,他们无法被人所倚重,他们只是部门中的一些省略号,注定将要在只寻求结果的模式和程序中消失。
专业精神,就是服务本身,服务既是指为客户服务,又是指为自己周围的同事服务。
专业精神决定工作品质
专业精神就是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工作极其热爱和投入的品质,具有专业精神的人对工作有一种近乎疯狂的热爱,他们在工作的时候能够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喜剧大师周星驰,其电影以无厘头、轻松搞笑为特点,但是在电影的拍摄、制作过程中,周星驰却非常专业、严谨,从不以嘻嘻哈哈的态度来对待。
有记者问:“很多剧组同仁都很怕你,你是否过于严肃?”
周星驰回答:“我强调专业精神,要求很高,的确经常表现得很严肃,这可能是他们怕我的原因。”这一点实际上也是周星驰成为喜剧大师的根本原因。
专业精神对企业至关重要。《ENN》杂志编辑埃尔沙·克兰斯说:“专业精神就是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工作极其热爱和投入的品质,具有专业精神的人对工作有一种近乎疯狂的热爱,他们在工作的时候能够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专业精神分为硬软两个方面。硬的方面,是指在任何一个工作职位所必须履行的职业功能,软的方面包含了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奉献精神。
在不同的领域,专业精神的表现形式或许会不一样。比如营销员的专业精神,就是指营销员能以营销为业,在工作中不思其它,能够对公司分配的任务做到义无返顾,不断训练自己推销的技巧,不断吸收新知,不管工作如何细小,只要对公司的销售有利,他都会全力以赴,即使在销售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苦难和挫折,都能咬紧牙关,不断自我激励,即使内心呼喊着“不行了”、“不行了”,也要坚持到底。而研发人员的专业精神,就是能够一心扑在研发的岗位上,即使有时候废寝忘食也不在乎,为解决一个技术上的难题而绞尽脑汁,同时还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主动充电,自行提高业务能力。
专业精神是企业越来越青睐的品质。企业关注的是效益,企业考查员工的业绩也主要是看他能够为公司创造多少效益,而效益的取得直接由员工的专业精神决定。
企业需要有专业精神的员工,员工需要在工作中有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意味着: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精深的学习与孜孜不倦的研究;方方面面的精益求精;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不断地学习与创新,充满创造力;超越一般的技术水准;执着地追求顾客极高的满意度。
专业技能是专业精神的基础。如果把专业精神比作员工品质中的一座大厦,那么专业技能就是构筑这座大厦的根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的标准播音速度是每分钟120字,一般人的正常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字,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一般正常速度是每分钟300字。如果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员工从事文字方面的工作,但是他的阅读速度还达不到普通人的200字,那么他明显缺乏专业精神。要想成为一个公司欣赏的有专业精神的员工,首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技能惟一的选择就是学习,并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实践。决定工作品质的就是员工的业务水平、专业技能,以及对本专业的投入程度。
专业精神更表现为一种对工作的态度。以服务业来说,很多人都把服务等价于专业技能,认为服务好的就是专业技能强的。以前许多人认为胡同门口杂货店老板快速拨动的五指算盘、旧报纸包杂货的熟练动作就是高质量的服务,现在许多人认为营业员快速敲动的电脑键盘、送货员送货上门的行为就是高质量的服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脸始终没有一点表情,他们甚至没有看过顾客一眼,这仅仅只能算是一次交易,而不是他们提供的一次服务。有一个社会学教授认为:服务就是5%的技术和95% 的心理和态度,技术无论怎样有影响力,也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服务水平一流,在运送行李、安全和准时这几个方面保持着最高纪录,这归功于2万个工作在航线上的充满激情的人,他们是机组人员、乘务人员、驾驶员、会计师和机械师。当记者问乘务主管科琳·巴雷特:“你们招聘的原则是什么?”她立即答道:“我们所要的是倾听、关心、微笑、说谢谢和热情;即优质的服务。”首席执政官赫布说:“能开飞机的人很多,但是态度好、服务好的却不多。”真正的服务应该是一种专业态度,专业动作仅仅是服务的基础,动作加上态度才是服务的全部。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才算得上专业精神。
有些员工的业务水平、专业技能确实很高,但是他们在工作中缺乏专业精神。他们在工作中仅仅只是完成公司交待的工作,甚至经常心不在焉,他们的水平或者潜能往往才发挥三四成,这样的员工当然算不上有专业精神。具有专业精神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有强烈的热爱,会竭尽全力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在中国国家足球队里,郝海东的专业精神可谓感人至深。他不但踢球的技术好,而且他会为了整个队伍的胜利去拼、去抢,即使是受伤了也会支撑到不能支撑的那一刻。但是有些球队的球星却不行,他们的技术水平可能不低,但是要是在比赛中出场费稍低一点,他们就会耍脾气,在场上不尽力去拼抢。
深受大家喜爱和佩服的影星成龙,不仅功夫很高,而且据说无论多危险、多困难的镜头,他都不会用替身,完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他的专业精神在演艺圈内非常有名。
球队里如此,演艺圈里如此,在一个公司里同样也如此。员工仅仅业务水平高还不行,最重要的是要用全部的热情、全部的责任感将这些水平运用到工作中去。专业精神强调对工作的付出精神,对工作的奉献精神。
第二部分:先有专业精神,后有人专业、专注才能做大做强
专业、专注才能做大做强
分工的发展要求我们在某个领域有一技之长,当今企业里缺少的并不是那种空而全的管理型人才,而是那些在某个领域有特别高的专业技能的人才。
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说过:“一切价值都是由专业服务创造的。”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化。据统计,中国已经有了1838种职业,并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的首要观点就是讲分工,讲专业化分工如何发展。
分工的发展产生一个个新的产业,新的技术部门,这就必然要求专业的技术和各种专业技能。市场经济分工的发展决定了一个企业不能涉及过多的领域、到处插手、盲目多元化,而是要求企业能够专注于特定的领域,把工作做细、做足。做企业必须强调专业精神。
1981年,瑞士APPLES市成立的罗技电子公司依靠生产鼠标和键盘进入电脑周边设备行业。鼠标和键盘是电脑最基本、最不可缺少的外设配件,同时也是价格较低而且获利较少的配件,因此许多电脑巨头根本不感兴趣,认为只生产鼠标和键盘肯定没有前途。然而这恰恰给了罗技一个契机,罗技走上了鼠标和键盘生产的专业化道路。如今许多在电脑领域追求大而全的公司都已经烟消云散,然而罗技却利用它在鼠标和键盘技术上的优势而风光不减,成了全世界最知名的电脑设备供应商之一。
分工的发展要求我们在某个领域有一技之长,当今企业里缺少的并不是那种空而全的管理型人才,而是那些在某个领域有特别高的专业技能的人才。一家知名企业的厂长说:“我们厂子里花了60多万美元进口了两台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可是我们操作机器的人水平达不到,两台设备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现在许多企业都如此,由于缺少具有尖端专业技能的人才,有时候有了新机器没人能够正确操作,机器出了问题也没有人能够维修。
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机器某一次发生故障,各方人士检查了3个月,竟然束手无策,最后无奈请来了德国著名的工程师斯坦门茨。他经过研究和计算,用粉笔在电机上画了一条线,说:“打开电机,把画线处线圈减去16圈。”照此做了,一切恢复正常。福特公司问要多少酬金,他说要1000美元。人们惊呆了,———画一条线竟然这么高的价!他坦然地说:“画一条线值1美元,知道在哪个地方画线值999美元。”这就是专业精神的价值。
贵州医学院有一位李贵真教授,42年如一日地对跳蚤进行观察、描图、分类,为建立中国蚤类学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跳蚤专家”。专业、专心、业精于一,就能按住成功的“跳蚤”。
第二部分:先有专业精神,后有人专业精神决定发展前景
专业精神决定发展前景
一个人的立身处世、做事为人,小焉者关系家庭幸福,大焉者关系国家民族的兴亡,其对于企业之影响亦然。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个人所以能够生存是因为旁人给我服务,于是我也需要服务他人。
现代社会,要想成为优秀人才,就必须做到:以专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以生存为导向的职业心理素质,以价值为导向的职业观念,以及以服务为导向的职业态度。其核心在于过人的专业技能和服务精神。
公司存在的目的是赚钱,但赚钱的前提是公司能够满足人某些方面的需要,那么人需要的是什么呢?有人曾说:“企业必须记住,没有人再需要其他什么。服务、服务,服务才是关键。”公司无论给顾客的是产品还是直接的服务,归根结底就是为顾客提供服务,一个公司的专业精神,很多时候就体现在公司员工的服务精神上!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把服务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他在一次演讲中曾说:“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因素固然很多,但归根结底无非‘人’的问题,一个人的立身处世、做事为人,小焉者关系家庭幸福,大焉者关系国家民族的兴亡,其对于企业之影响亦然。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个人所以能够生存是因为旁人给我服务,于是我也需要服务他人。”
英国一公司总裁曾说:“提到为顾客服务,这是个最根本的问题。对此无人质疑,我也从未对此有过怀疑。但是,服务,显然是要精益求精地去为消费者服务。所有那些登上优质服务榜的公司———卡尔、哈布、赫布和凯瑟琳———都因专业精神的服务而生存。”美国著名企业家史迪夫·凯斯也曾说:“战胜竞争对手的奥秘就在于我们一直把焦点集中在消费市场上。如果消费者喜欢你的服务,你就会有新的发展,否则就免谈。”而公司的竞争力最终是要由一个个员工来体现的,如果每个员工都能提供优质的服务,那么公司肯定能够战胜竞争对手,一定会拥有越来越多的客户。
1993年,在IBM风雨飘摇之际,郭士纳接任公司董事长。郭士纳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将IBM转变成一个以提供专业服务为核心业务的企业,依靠这一转变,“蓝色巨人”已经起死回生,而且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郭士纳进行的是整个企业理念和文化的变革,每个员工也都变成了以专业精神做服务的高手。
一位餐饮业巨擘总结他的成功之道:在其连锁店中提供给顾客的,永远是17厘米厚的汉堡与4℃的可乐。这两个数据是经过反复的研究、调查、试验得来的。是的,连锁店当然也可以提供20厘米厚的汉堡和7℃的可乐,但那一定不是最佳口感———这就是专业精神的服务与普通服务的区别。
第二部分:先有专业精神,后有人敬业的最高标准
如果是老板想到的事情,让你去做的,你做完了,但这算不上是在前面,前面还有老板。如果老板还没想到的事情,你做完了,很棒!
同样地,比较对象还有主管、同事,看看自己的努力是在前面还是后面。面对一大摊子管理人员和同事,让人挑刺是很委屈很难受的,但要知道,做在前面就可以去挑别人的刺,如果你想改变局面的话。
敬业的最高标准
每个员工都想获得升迁,每个员工都想获得更多的薪水和奖金,与其说决定权在老板那里,还不如说掌握在自己手里,关键是:你要把事情做在前面。
什么是敬业?有人认为员工只要完成老板交待的任务就是敬业,有人认为员工只要热爱公司和工作就是敬业。当然这两种认识都没有错。敬业的真正标准就是你所做的事情是在别人之前,还是之后。有一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对敬业的标准做了一个量化:
10分=创造者或者把事情做在前面的人
5分=努力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1分=我已经超负荷工作了
由此可见,把事情做在前面是评价一个员工是否敬业的关键标准。
比尔是某学院的一名普通职员,他的老板主要负责管理学生和教职工。但当时他们的签到系统不仅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出现差错。极其糟糕的签到系统使学生还未上课就被点名,或者使许多班级拥挤不堪,而另一些班级却人数很少。比尔意识到这种情况,自告奋勇组织开发了一个新的签到系统,完美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老板非常高兴,不久在组织机构改组中,推荐比尔为副主任,直接协助老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