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迷梦 >

第242部分

重生迷梦-第242部分

小说: 重生迷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鸿有些发愣,觉得自己脑子一片混乱。
    “这么说以后港漫风格和题材不准备做了吗?”阿衡很是紧张地问道。
    “保留一种风格也很好,但是阿衡,我不得不说。”沈正辉抿了抿嘴,“你所痴迷的港漫风格的市场太小,动画题材根本就做不起来。”他说道,“多年来能够改编的漫画也就那么寥寥几部,《风云》、《中华英雄》。”他摊开了手,“伴随着香港电影市场进一步下行,日后这种改编会越来越少的,而电影风格也不是你所钟爱的港漫风格,我觉得你应该接受现实。但是当然,我不强迫你,在公司内部保留多种风格作为参考也是很有意义的。”
    阿衡的表情非常难看,与其说是他被沈正辉揭露的残酷现实所震慑,不如说他为沈正辉高傲的态度感到激愤。
    这餐饭大家吃起来都没有什么心情,所有的人都在思考沈正辉对于未来的规划。这里面,李鸿的心情特别复杂,一方面她看到了处在发展的瓶颈阶段的金鸿漫画有可能获得新的发展的动力和发展方向,但是另一方面,她似乎也看到了国产漫画家们的地位进一步下降,沦为小说改编的画师。但是有时候不得不接受现实,国产漫画的发展收到的制约不仅仅是政策的,就行业来讲,国产漫画业也是一个看起来没有前途的行业。即使依托沈正辉树立了《金鸿漫画》这样一根标杆,但是赚钱的还是幼儿漫画,偏青年向和成人向的漫画家们依然过着艰苦的生活,在行业规模和政府扶植上,中国漫画家远远享受不到日本漫画家的水准,这就意味着整个行业的人才还是太少,和发展得如火如荼网络写手相比,漫画家们只能是可怜的一小撮。
    严开这些年在台湾是上蹿下跳,但是在和老朋友交流的时候也是直白地表示,光凭漫画的话,完全活不下去。必须建成和依靠动漫产业链,但是中国的动漫产业链,很大一部分就捏在沈正辉的手里,更重要的是,他还捏着对外出口的产业链。
    这基本上就是说,必须按照沈正辉的想法来做事。
    当然,他还摆出了某种姿态,对阿衡说可以保留一部分他的想法。但是对于心高气傲的阿衡来说,能不能接受这种施舍一样的态度,很成问题。
    李鸿自然非常担心地频频注视阿衡。
    但是似乎是长久以来的工作的艰苦,又或者是增长的年龄让他不再那么冲动了,在沈正辉讲述了他自己的想法之后,阿衡没有特别的反应。
    吃完了饭。沈正辉就回家去了,他父母在鹏城的房子依然保留着,并且还请了阿姨负责日常清理,所以沈正辉返回自己的家完全没有违和感,入目的也不是落满灰尘的房间。
    李鸿一行人在沈正辉走后,集体聚集在了一家夜宵店开会。对于鹏城来说。虽然它的居民大多不是岭南本地人,但是它依然沾染着岭南的风气,对于岭南人,或者说典型的羊城人来说,晚上8、9点钟正是夜生活开始的时间。
    这一帮动漫工作者,从来不把遵守作息时间当作自己的教条。他们自发地为自己的将来和利益,提前开会讨论对策。
    “其实这样也挺好的。”黄炜说道,“我做幼儿动画片都要做吐了,如果是《魔法学徒》这种级别的动画片的话。我倒是蛮感兴趣的。”
    “我担心的是,如果我们的定位就是把小说改编成漫画或者动画片的话,咱们自己不久丧失掉原创者的地位沦为某种工具了吗?”李鸿有想法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讲,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从未改变,绝对不因为沈正辉某种程度上帮助她实现了梦想就丧失掉自己的原则,“这对于培养我们自己的漫画家非常不利,日本的漫画家大多数也不是画小说故事的吧?”
    “他们有插画家。”另外一位叫苏青的高管接口道,“现在日本的小说都配插话。如果小说畅销的话,改编成漫画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啊?而且你说的那种漫画家不是有吗?小畑健不就是吗?”
    小畑健老师这位因为《棋魂》而大火的漫画家似乎确实缺乏某种创造力……实际上仔细想一想,日本acg界也不是截然分明的,如同《fate》等作品,游戏、小说流行之后动漫化的也不少。
    “所以我觉得你有些想多了,”苏青继续说道。“沈董不过是说有这么一个方向,并不是说以后就完全是这样一个方向了。”他停下来,看向了阿衡,“他不是还同意让阿衡继续画港漫风格的漫画和动画吗?”
    提到了这个阿衡的脸色看起来就有些吓人了。
    “他是不是就是想用我们的渠道,推销刘欣的作品啊?”另外一位叫做秦明的高管问道。
    “怎么可能?”苏青略带不屑的语气说道。“《魔法学徒》不是已经在欧洲大卖了吗?人家肯定有渠道的,这是人家带着我们玩。”
    “但是我们的渠道便宜啊!”秦明不甘示弱,“也许《魔法学徒》根本就没有赚到钱,他的渠道费用太高了,看到我们也有渠道,所以想合并两个渠道。”
    “不管怎么说都是好事,”黄炜看不下去了说道,“人家是董事长,刘欣也是董事,你们就不要当成别的公司想要坑我们。”
    秦明有些悻悻,“我觉得应该这样考虑,沈董这样做,实际上是把我们全盘至于刘董的公司之下了,”他扫视了一下周围的人,“这样更方便刘董的公司赚钱了,要知道,我们这些在中国的公司,人工费只有日本公司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李鸿有些受不了这些人只为自己地位利益想而不是为了工作着想了,“秦总,你觉得你制作得出来《浦海堡垒》、《悟空传》这种动画?”
    “也不是不可能啊!”秦明摊开了手,“我保证制作费用比日本制作低。”
    “那么怎么上映呢?”李鸿问道。
    秦明嘴硬,“国内也不是不能上映啊!”
    “但是票房大头在日本这种地方。”李鸿说道。
    秦明有些焉了,“沈董事长也不能老这样啊,”他说道,“我们都是有股份的。具体的事情也都是我们做出来的。”
    李鸿冷静地吸了几口气,“国内任何一家动画公司和漫画公司,中高层的待遇有比我们好的吗?”
    大家有些面面相觑了,李鸿是元老,在动漫公司这一块威望还颇高,她和刘欣关系最好,所以在场的人都以她为首。
    “我们也没有不干活啊!”有人嘟囔着。
    “那么你跳槽到其他公司,有条件比我们公司好的吗?”
    这不是废话吗?沈正辉的动漫公司基本上属于全国第一了,于是没有人说话。
    李鸿继续问,“你们想过出去干的话,能不能比在公司里做得更好?机会更多?”
    同样是沉默。
    黄炜一锤定音,“我觉得我们可以再看看,”他看了一下同事们的表情,“也许他要做的事情不一定是我们担心的那种情况。”
    “而且他显然没有多少时间盯着我们。”阿衡说出了一句诛心的实话,“做事情还是要靠我们。”
    李鸿点了点头,“我同意。”
    “我也同意。”杂七杂八的声音响起来。(未完待续。。)

第282章 主业
    沈正辉才没有心思去搞清楚自己属下心里面的那些弯弯绕绕,他的做法简单而又粗暴。在第二天正式的员工大会上,沈正辉画了一块相当大的饼。
    他详细阐述了未来娱乐业的上下游关系,直言不讳地表示,漫画和动画将会是电影的重要素材,而他本身在电影业的战绩已经不需要他再多说什么了。他做的已经够多了,例子就已经摆在面前了。如果说《喜羊羊和灰太狼》以及《熊出没》这类低龄幼儿动画让动漫从业人员看到的是能够养家糊口的希望的话,《浦海堡垒》、《悟空传》、《魔法学徒》让大家看到的就是更多更大的希望,譬如荣誉、名声等等。另一方面,那些小说原著作者的荣誉也让漫画家们眼红。
    其实严格说起来沈正辉这也不算是忽悠漫画家们,按照行业的发展,将来漫画确实会成为电影最重要的素材。关于这一点只需要看一看美国和日本就知道了,但是对于中国的漫画家来说,他们所受的束缚和环境实在是让人觉得他们的发展前途堪忧。
    于是沈正辉提到了第二点,就是他将如何扶植国内的漫画家们,实际上,他所说的东西是早就在做的,包括人员到日本培训进修,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中国大陆方面的漫画想办法向日本、台湾地区等市场输出,这方面不是没有效果,只能说在日本漫画一统天下的现实下,收效甚微。现在,有了新的方向,欧洲和美国,沈正辉在这次会议上对漫画家们提出来的疑问是你们的作品是不是有足够的特色能够吸引不同文化国家的读者的兴趣。然后再利用某种形式返销回来。
    这还不是最大的饼,他更想问的是。是不是存在这样优秀的作品,能够改编成电影,吸引无数多人的注意,形成某种稳定的良好的行业循环。
    这是一个大问题,也许只有这个行业从业者最顶层的老板才会考虑的问题,被沈正辉直接提出来布置给了自己所有的员工。这倒不是超出他们想象地画饼。而是有具体现实基础的,既然有人在网络小说写作上已经达成了这样的成就,那么没有道理漫画家们不能做到这一点啊?即使退一万步讲,漫画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及网络写手,那么在网络小说和电影之间,用图画填补这个空白也是一个极好的出路。
    沈正辉空口白牙地宣布,未来的中国漫画市场和动画市场也将是一个产值几十个亿的大市场,文化产业将是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他将紧密关注漫画和网络小说的经典作品成就。随时准备将不错的作品搬上大荧幕。
    不管管理层是怎么想的,基层的工作人员和参会的漫画家们大概是心潮澎湃。沈正辉对于工作的布置依然简单,只不过是把自己的要求通过高层和中层传递下去罢了,只需要树立一个模板起来,底下的人就知道该如何努力了。至少他是这样想的,这可苦了这一干中国目前动漫产业最顶尖的这批人,对于如何将现实和沈正辉的梦想对接,他们愁坏了脑筋。而就在给自己的属下找到了足够多的麻烦之后。沈正辉渡过了河,抵达了香港。
    杨守诚和向先生正处在某种患得患失之中。这种情绪也影响了杰克成,他们三个人甚至没有心情继续争夺续集的版权了。
    《新警察故事》之后,杰克成原本筹拍的原版的《新警察故事》流产。在沈正辉的《新警察故事》的映衬下,原来的《新警察故事》的缺陷异常明显地暴露出来,从逻辑性到火爆度,都不能和沈正辉的片子相提并论。杰克成在这部《新警察故事》里面好好威风了一把。也不想回到原来的故事里面受虐。杨守诚也觉得再开拍一部同名的电影也没有什么意思,自己旗下的演员在沈正辉调教下的精彩表演在其他片子里面很难复制出来,也熄掉了继续用杰克成圈票房的计划。杰克成在意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如果《新警察故事》在好莱坞表现非常好的话,那么自己能不能洗刷掉《环游地球八十天》的耻辱。重新回到自己的好莱坞一线地位?
    这个猜想伴随着《新警察故事》在好莱坞上映获得了更多的信心。《新警察故事》在好莱坞首映第一周的三天收获了3200万美元的票房,到了第二周七天上映的成绩达到了5400万元,票房眼睁睁地朝着一亿元以上,冲击两亿元的成绩去了,哥伦比亚笑得合不拢嘴。尽管在宣传上《新警察故事》一直被嘲弄为《飓风营救》的亚洲版,但是架不住美国的观众就是喜欢这种热闹的打斗电影,虽然杰克陈前一部电影让人失望,但是这一部的导演可是沈正辉。从某种意义上讲,炒作说《新警察故事》是亚洲版的《飓风营救》是一个很好的噱头,特别是沈正辉还是《飓风营救》的导演,这让哥伦比亚越发地重视《飓风营救》的续集起来,他们虽然不会马上启动续集的制作,但是他们肯定会重视这个项目,并且努力试图将这个系列片做好。
    当然,这些事情在沈正辉抵达香港的时候还没有发生,所以那个时候杰克成、杨守诚和向先生三个人还处在相当的患得患失的情绪之中。即便是亚洲的票房已经收回了投资,三个人还是忍不住期望北美的票房能够更高。
    “续集的制作要再等等,”沈正辉这样说道,“这样快就决定制作续集是不明智的,我们要让观众处于某种**之中。”他说道,“再说,十二月份就是周星星的《功夫》上映了,我觉得一切情况可以放在《新警察故事》在北美上映了以后再说,更何况,如果要制作续集,我们也需要和哥伦比亚方面协商好。虽然《新警察故事》和《飓风营救》表面上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两部片子实际上是绑在一起的,哥伦比亚肯定不希望我们这边先拍出来一个亚洲版。”
    这话让杰克成更加焦灼起来。
    电影的红利正陆续到账。各地的票房分成源源不断地汇入到投资人收钱的账户里。钱是最激发投资人心中**的东西,杰克成的表现同样激发了香港电影人的狂热激情,他们追在杰克成的身后,恨不得投出钱来让杰克成十部八部地拍下去。但是投资人并没有脑残,他们在投资的时候也同样提出要求,要求最好是还是沈正辉来导演。当然。投资人们不会直白地对杰克成说你导演不行,还是让沈正辉来导演吧,而是从各种角度绕着弯子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当然,杨守诚和杰克成此时手上并不缺钱,但是作为电影人,还是要保持必要的融资渠道,有些人的面子实在是不好拒绝。听多了这些人说的话,原本有些自高自大的杰克成又对自己怀疑起来——难道说我真的没有导演的天赋?当然,他在公开场合绝对不会接受这种说法。但是总的来说。杰出的商业导演某种程度上都是偏执狂,能够转型做导演的演员里面,似乎确实只有周星星做到了顶级导演的水准。
    所以,在沈正辉面前,除了合作的事情,杰克成还想问一问自己作为导演还缺了什么,但是碍于面子,大哥始终问不出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