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周泽雄三国作品集-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刘玄德〃手拿钢鞭将你打〃会是何等模样,就像他同样回避了刘备从尸堆里爬起这个细节一样。作为小说家,罗贯中有权将所谓人物性格的内在统一视做至高无上的目标,为此不惜让历史为自己让道。他处之泰然地把鞭子递到张飞手上,并一不做二不休,好事做到底,撒谎撒到西,干脆再让原来的鞭挞者成为阻止者、劝架者。好像没有读者对罗贯中的题材处理法不满,〃张益德怒鞭督邮〃,这太顺理成章了,刘备,怎么会呢?……然而打这以后,再要说清刘备是怎样的人,便成了一件格外费劲的事了。
美国人悉尼·胡克在《历史中的英雄》一书中写道:〃人们只有在抱着某些目的的时候,才能创造历史。〃如果这是一个规律,则反之亦能成理,即历史既经创造,就必然会抱有一个目的。那么,在刘备颠沛流离的生涯中,他究竟抱有何种目的呢?为什么当他日子刚刚好过一点,作为刘表的座上客在荆州一住就是十年,却会因为上厕所见到腿上多了几条赘肉,就突然抽抽噎噎起来呢?除了到处标榜、张扬自己的汉室宗亲身份外,他几乎从来不说大话(只有一次,而且是在酒后:〃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对这一次抽噎,他的解释也是模棱两可的。其中有对时光飞逝的感叹,但这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熟悉汉乐府(如著名的〃古诗十九首〃)的读者知道,感叹〃岁月忽已晚〃、〃人生忽如寄〃之类沮丧情绪,简直是这一派先生最烦人的滥调,即使〃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曹操常常也未能免俗。更能捕捉刘备哭泣缘由的,当是他后一个解释:〃唉,我好久没有骑战马了,我的功业在哪里呀……。〃他想念战马,想念战场。整日价与刘表座上的芸芸名士谈玄悟道,刘备既不感兴趣,想必也不是对手。这是刘备区别于曹操、袁绍乃至刘表、陶谦之处,正如这也是刘备为什么与公孙瓒、吕布倒比较谈得来的原因所在。〃刘备天下枭雄〃,枭雄,《辞海》释义为〃犹言雄长,魁首〃,倘如此,按三国时的标准,天下方失鹿,人人争为雄长、魁首,缘何唯独刘备被人称为〃枭雄〃呢?(刘备夫人死后被人称为〃枭姬〃,亦可见〃枭雄〃为刘备所独占)。枭,又通鸮,意即猫头鹰。看来为考察刘备的英雄气概和性格特征,我们还须将昼伏夜出的猫头鹰的特点一并纳入。(按:曹操曾被陈寅恪称为〃旷世之枭杰〃)。
面对三国,刘备在很多地方都颇为费解:当黄巾军起,群雄纷争之时,他也匆忙起兵加入战团,借助对黄巾军的剿杀,在战场上频繁摇动一面上书〃平原刘玄德〃的旗帜,奇怪的是却一直没有搞出什么名堂,以至颠簸了十多年,竟得到野心家袁术这样一份评价:〃术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想想也实在丧气。《三国演义》里有一仗打得极为精彩,先是关云长酒尚温时斩华雄,接着又是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刘关张在关东诸豪面前大大地露了一回脸。然而这一仗与其说打得精彩,不如说写得精彩,因为那完全是罗贯中让打的,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纸上谈兵。《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有一句话最能说明当时刘备的心情。当太史慈仗着一身孤胆杀出重围向刘备求援时,刘备〃敛容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焉'?〃这一〃敛容〃实有入木三分之效,为此,兴高采烈之际他完全不考虑好友公孙瓒〃曹操与君无仇,何苦与人出力〃的善意规劝,也不掂量掂量自己与曹操军事力量上的悬殊对比,冒冒失失地便准备助拳来了。人们老是强调刘备〃喜怒不形于色〃的一面,却往往忽视了他作为性情中人的另一面。这一次碰巧曹操后方有事,便送给刘备一个顺水人情,想必也使刘备非常过瘾,晚上躺在床上时他难免会进一步想:〃曹公亦知世间有刘备焉?〃然而,若说刘备自领一支军在中原往来驰突,就是想充当一个好事者,只要逢人求援,只要获得应有的尊重,他就悍然出兵,显然也把这位玄妙英雄看得过于简单了。他的雄心非常隐晦,甚至不惜藏匿在一片菜园子里,但就像越是怕人知道的奸情往往也越为强烈一样,越是隐晦的雄心,同样也越不容易遭到磨蚀。由于战局实在过于经常地与己不利,刘备便长期来不知何为〃笑傲江湖〃。我们发现沙场上的刘备狼狈之日多,舒心之时少,如〃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的情境,刘备体验颇多。为什么刘备手下大将总有出头露面的机会,我想这与足球比赛所谓〃弱队出门将〃的道理一样:如果你老在战场上吃败仗,当然就得一刻不停地劳驾手下拚命救场了,何况,侥天之幸,刘备手下又独多这类〃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的非常英雄。然而长坂坡上的英雄充其量只能改变一时的凶险形势,却无法左右战局,所以刘备在战场上东奔西窜的命运,便长年得不到改善。从初出江湖到赤壁大战,二十五年来刘备竟从来不曾觅得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难怪后来要从东吴处连蒙带骗地弄来荆州了。他虽然不像吕布那样喜欢寻衅闹事,但卷入战场的频率,却与吕布一般无二。吕布反复无常,轻于去就,刘备与他也正在伯仲之间,只不过刘备没有〃杀主〃的习惯罢了。除素来瞧不起他的袁术外,当时有点头脸的人物,刘备差不多一一投靠个遍:吕布、陶谦、曹操、袁绍、刘表……还有更不起眼的呢,就不说了。
是的,由于长期来他一直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刘备只能频繁地去偷、去借、去抢别人的领地。说刘备带领的更像一支自由雇佣军,还有一个佐证:他的兵士往往多为租借而来;他向人开口借兵借将(如向公孙瓒借赵子龙),比借钱还要方便。我们看曹操向他人开仗,总是抱着明确的战略意图:把对方全部消灭。但若说刘备与曹操、袁绍作对乃是想消灭这两位巨无霸,刘备自己都不敢相信。事实上当时世上那么多军阀豪强,没有一个是被刘备灭掉的。刘备正仿佛成语中那只躲在螳螂后面的黄雀,耐心地等待曹操挨个消灭异己力量,等待曹操与袁绍两家火星撞地球……奇怪的是,这样一个祸水型人物(他投奔谁,谁就要倒霉),居然每投一新主,都会受到极为隆重的待遇。甚至连最不会用人才的袁绍,官渡之战前听说刘备来投,都要出城二百里亲自迎接,更不必说一味要把地盘让给他的陶谦、刘表等人了。至于曹操,我们知道也曾给了刘备极大的脸面,竟至到了〃出则同舆,坐则同席〃的亲昵程度。至于〃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惊世评价,更是把刘备抬举到云端上了去。那么刘备到底有哪些不同寻常之处呢?
我们试着再向他凑近一点,我们可以先考察一下他的形象。
他的形象当然够奇怪的:史书上说他〃身长七尺五寸〃,根据吴承洛先生《中国度量衡史》提供的换算数据,我可以把刘备的身高精确为172。5厘米,几乎是最为标准的中国人身高。那么,〃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之类描述又是怎么回事呢?这显然是小说家罗贯中在参考了《三国志》后勾画出的一副典型的帝王之相。我请读者诸君仔细想想大作家罗贯中为我们献上的这副美妙殊相,如果你在生活中碰到一个两耳垂肩,双手下垂竟能超过膝盖的家伙,你会有何感想?〃目能自视其耳〃,我相信只有耳大如扇的猪八戒老兄才能做到,要么,刘备两眼的距离特别辽阔。我们知道,眼距开阔,这既非美相,通常亦与智力不及有关。反正,如果我们把陈寿和罗贯中的差劲形容当回事的话,我要说刘备实在奇丑无比。至于〃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云云,我们同样不能被字面美感所魅惑了,因为,撇开这八个字表面上的美感,难道那不是一副白无常的尊容吗?中国古人在形容人脸方面实在没啥长进,多喜欢用些滥调门。何况,三国时代〃面如冠玉〃的人也忒多了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到《三国演义》里去数数。至于娘娘腔十足的所谓〃唇若涂脂〃,不消说竟然也是关羽的相貌特征。附带提一下,说关羽〃面如重枣〃也失真得很,你且拿一枚山东大枣朝人脸上比划比划看,管保把人吓死。关羽的脸是有点红,也许有点像美国总统克林顿,英国浪荡球星加斯科因的形象也不妨参考斟酌。
我不成其结论的结论是:刘备的形象肯定有点不同寻常,但未必是小说家告诉我们的那副尊容。
刘备还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他有点武艺,小时曾靠〃勇力〃在乡里有点名气,但放在三国的大环境里,刘备这点功夫实在不值得挂齿,对付几个乡下泼皮还凑合,上阵取敌将之头则是难为他了。
刘备有一句让世上女权主义者气炸了肺的格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过去看过一部印度电影,其中一个大恶棍也曾把女人比做衬衫,〃脏了就可以扔掉。〃我们还是不要拿今天的标准去苛求古人了,须知刘备的魅力,相当程度上正和他这份独到的〃妻子观〃有关。事实上我发现刘备与兄弟们同床共寝的热情,并不亚于与妻子们缠绵,他与自己最钟爱的大将几乎都有过〃寝则同席〃的经历,他的英雄气概则尤其反映在不顾妻子死活上,刘备妻子失陷敌手的次数,我已懒得统计。先曾为吕布所虏,后又落入吕布部将高顺手中,后再为曹操所虏,再后又为赵子龙所拚命搭救……这标准若放在今天,我肯定刘备连竞选州长的资格都没有。
〃要认识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交什么朋友。〃我们且循着这句西洋谚语的指点,看看刘备的交游如何?这得先交代一下背景。
东汉末期,作为多年封建割据的自然结果,士族大姓在社会上的地位、影响也日见彰著,豪门阀阅可以轻易左右时势;与此同时,社会上盛行起品评人物的风习,任何想跻身主流社会的人士,都希望先赢得一块较好的口碑。就像今天社会生成了一种名叫〃股评家〃的奇怪行业一样,当时的社会也水到渠成地产生了一种专吃开口饭的家伙,他们的职业就是品评人物、月旦士林,在茶余饭后对社会中人指指点点,说这个该干什么,说那个不配干什么,便是他们的日常工作。他们的家也因此具有某种巴黎十九世纪贵妇沙龙的特征,成了各种流言蜚语的集散地,成为人才聚集、发布的园地。这类人中以桥玄、何颙、许劭为代表。曹操年轻时为了从许劭(字子将)口中讨到一句评价,不惜采取胁迫的态度。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这位许子将每月都要更改品评的主题(〃月旦〃二字即由此而得),有次去某郡任职,竟吓得当地有点头脸的人齐刷刷地〃改操饰行〃起来,唯恐被他的金口一喝斥,把个大好前程拗折了去。我们试着看看曹操手下的众多谋士,他们大多投靠曹操前已在这场声名竞争中有所斩获,如荀彧即被南阳何颙赞许为〃王佐才也〃,贾诩则被目为〃有(张)良、(陈)平之奇〃,钟繇少年时即被人看出〃有贵相〃。此外,曹操的众多武士大多也非出身泛泛,曹操在接纳他们的同时,往往也能将他们随身携带的千余名家将整编到队列中去。
现在可以试着摆摆刘备手下将士的谱,我们立刻就会发现,他们在投靠刘备之前,几乎没有一个有资格让别人说一声〃久仰〃。刘备青年时代结交的多为商贾布衣(后者即刘备自称的〃白身〃),考虑到两汉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如中山巨商张世平、苏双之类,即使家资累万,仍然位于社会阶层结构的底层。〃兵子〃张飞,不管是否屠夫出身,其为士大夫(如名士刘巴)所不屑,则毋庸置疑;关羽追随刘备前乃一亡命之徒,与刘备鞭挞督邮后的命运正相仿佛,显然还没有来得及在江湖扬名立万;赵云无疑也是一个下层武士,他的家乡常山真定处在袁绍所辖的冀州,在名士纷纷向袁府鱼贯而入的当时,赵云不依袁绍,反投向幽州粗人公孙瓒,难怪连公孙瓒本人都将信将疑,一直不敢重用。他如东海糜竺及简雍、孙乾诸人,在江湖上都无甚名头。说到公孙瓒,这位早年曾与刘备一起游学于大名士卢植的老友,实在也粗犷得狠。这人在今天也许会成为一个男高音歌唱家,他嗓门很好,也特会招摇,不仅自己好骑一匹无一丝杂毛的白马,所带兵士也一律骑白马。但这位白马将军显然与〃白马非马〃论的创立者、先秦形名大家公孙龙子没有任何瓜葛。公孙瓒实在可说是天下名士的头一号天敌,他手下不仅清一色全是武夫,结交的也多为社会闲杂人员,如卜师、缯贩和行商,而对所谓〃衣冠弟子〃则视若寇雠,甚至不惜将他们斩尽杀绝。公孙瓒常与下层人物拜把子,刘玄德同样与关羽、张飞义结金兰。公孙瓒与刘备最大的不同,看来倒是在乎运气,即虽然两人都热衷于结交下层人物,公孙瓒结交的都是些〃庸儿〃,刘备却鸿福齐天地一上来就找到两位堪称〃万人敌〃的铁杆兄弟。不然,真不知道像公孙瓒那样被袁绍逼得先杀尽妻儿、再引火自焚的悲惨命运,会不会同样落到刘备身上。毕竟,刘备除〃天下枭雄〃的名声外,他还曾被人称为〃老虏〃、〃雄人〃或〃老革。〃我们知道骂人话中一般总会夹杂些真情,比如三国第一号臭嘴祢衡当初骂荀彧〃可使吊丧问疾〃,毕竟也没有忽略荀彧长着一张美男子的脸。
刘备谈不上是个文化人,他在荆州呆了十年,几乎不曾和当地名士有过接触和交往,比如那个被曹操认为比荆州更重要的大名士蒯越,几乎始终与刘备话不投机半句多;号称〃南州士人冠冕〃的庞统,也曾长期遭到刘备的冷淡。刘备阵营里第一个勉强算得上名士的徐庶,说穿了也是个强蛮横暴的刚烈汉子,〃少好任侠击剑……尝为人报仇,白垩突面,被发而走,为吏所得,问其姓字,闭口不言。〃这算哪门子名士呀,瞧着倒与曹操手下猛将典韦有点相似了,典韦〃曾为友报仇杀人,提头直出闹市,数百人不敢近〃。好在徐庶的性格里还有神话中斩蛟者周处的一面,愿意幡然醒悟,从此做一个读书郎。他曾试图接近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