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223部分

超级能源强国-第223部分

小说: 超级能源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或者是40元人民币,你选哪个?”
    “4000卢布。”俄罗斯大妈将一卷卢布递了出去。这些钱在1年前,还能换到1万美元,能买几百双皮鞋,现在能买10双,已经令人感到很高兴了。
    这是大华给火车站职工的优惠,允许火车工人优先用批发价购买物资。由于中国货本来就便宜,再算上批发价的差额,很多火车工人抢到中国货,并不是给自己用,而是交给家人出去摆摊。
    大华中国方面,并不在乎这个,交给谁来摆摊不是摆摊。只要能把中国货销出去,那就可以了。而且,这招还能顺利得到苏联铁路工人的拥戴,令大华的货运渠道变的顺畅无比,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我要20双!”斯拉夫汉子也挤了进来。大冷的天,他脱掉外套,露出半截胳膊。
    大华聘来的俄罗斯留学生,不用等人数钱,就记下了他要的数量。俄罗斯人的操守还很不错,虚报或者短少金额的情况很少发生。
    “还有我的。”后面的人不停的喊。
    按照火车站的规矩,他们原本是不能这样拥塞在卸车区的。但是,苏联都解体了,这些规矩谁在乎呢。
    如果不是铁路部门仍然能够发出薪水,这些职员说不定都不会来了,就像是很多国企工厂的工人那样。
    不过,雅罗斯拉夫火车站的员工们很庆幸自己来了,或者说,是庆幸自己在雅罗斯拉夫火车站上班。
    苏联的铁路系统和其他国家的不一样,他们一个城市往往有多个火车站,开往不同方向的火车分别在不同的火车站内。仅仅莫斯科一个城市,就有9个火车站。雅罗斯弗拉火车站旁边就是列宁格勒火车站,有开往列宁格勒的快速列车——假如快速列车的司机来上班了的话。
    同样的,莫斯科开往喀山的火车线路,要在莫斯科的喀山站乘坐,开往白俄罗斯的火车线路,在莫斯科的白俄罗斯站乘坐,还有基辅站,库尔斯克站等等……苏联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占有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上苍给予他们无与伦比的资源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们的交通以无与伦比的压力。
    光是莫斯科前往15个加盟共和国的火车线路,就比欧洲15个国家的线路还要远,建设难度和资金需求,也高的令人难以置信。
    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自70年代以来,就进入了入不敷出的状态,依靠出售石油和天然气过活。如果说,赫鲁晓夫时代,苏联还可以和美国进行全面竞争,那么,勃列日涅夫时代,只能说是军事辉煌下的苟延残喘……那个时候,中苏之间的政治论战此起彼伏,两国关系正常化都无从谈起,开往中国的国际列车虽然还存在,其实只是出于政治利益,双向空跑而已。
    雅罗斯拉夫火车站的工人,也因此成为了最清闲的火车工人之一。
    但在最近几年,雅罗斯拉夫火车站工人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因为来自中国的列车总是很有油水,带着大批的轻工产品,全是莫斯科最紧俏的,这些企业,大都允许允许火车工人低价购买一些产品,令雅罗斯拉夫火车站的工人赚到了不少钱。
    虽然不能和苏联时代相提并论,但要是和邻居比起来的话,那好的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还有别的东西吗?”俄罗斯大妈忽然喊了起来,大概是看到皮鞋太多了。
    记账的会计看向后方。
    负责此事的五郎想了一下,命令道:“去把12号到16号车厢都打开。”
    二舅家的老七灵活的像是猴子似的,两下跳上了车厢,拉开厚重的铁门,露出里面的商品。
    老七读了大专以后,寻死觅活的不愿再读书了,老五没办法,就把他给带了出来,正好俄罗斯这边用人。
    不过,老七和家里人的形象有点不同。老四老五都是肩宽体厚的雄壮身材,老七却长的瘦巴巴的,脱掉衣服,都能看出肋骨来。只是在性格上,老七仍然有着荆山人的作风,一点不因为到乱糟糟的前苏联而害怕,反而兴奋的厉害,不仅与认识的俄罗斯人打成一片,还以纯粹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会了几十个俄语句子,比在学校里的精神头足的多。
    这边上,俄罗斯人都涌到了新打开的车厢处。
    只见12号和13号车厢里装满了鞋帽等衣物,14号车厢内则塞满了腊肠和熏肉,15号车厢里却是成箱的药品,16号车厢里是肥皂等日化产品……苏联经济虽然瘫痪了,总算还是依着惯性在运行。以高价销售的产品,比卖到西方国家都划算。
    有好几个铁路工人丢下皮鞋去选购其他产品,五郎也不在乎,只是让人收拾起来。
    火车运输对他们的出口工作无比重要,因为苏联是一个大陆国家,港口和大城市的距离非常远,没有火车的话,物资根本无法运抵。因此,协调列车,保证这些车辆的安全和稳定,就成了五郎考虑的重要事情。为了让中苏火车能够加开列车,且正常运行,大华投入了相当的精力,甚至免费派遣技术人员来帮忙维护,优先挑选商品又算得了什么,这个价钱卖给火车工人,大华已经赚的钵满了。
    混乱持续了30分钟,铁路工人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卸货区。大型机械开始入场,四郎也把精力放在了早等在外面的小商贩身上。
    此时的莫斯科,有实力的批发商,财产也不超过1万美元,能拥有1000美元的商户就算是不小的了。这并不是说莫斯科没有有钱人了,只不过,俄罗斯本国的有钱人,宁愿捏着外汇等着物品降价,或者去低价购买工厂,却不会来做这些小买卖。
    大量的购买者和少少的资金,就是中国商品买主的特色。有些商贩购买的数量甚至比不上铁路工人,但大华还是公平的接待他们。
    一辆火车的物资,要用一天的时间,才能全部分发完。少说有数千人买到了中国商品。
    大华的翻译们也没闲着,每记下一笔帐,就会用俄语告诉对方:“欢迎你们贷款购买大华的产品,如果使用人民币的话,我们还会优惠三成。”
    说的多了,总有人去银行,要求贷款人民币。
    别看俄罗斯的金融崩溃了,但银行的业务并没有停止,尤其是贷款业务,做的更多了。因为银行也存着卢布呢。尤其是那些私人银行,他们的存款准备金也在贬值,那虽然也算是储户的钱,但是,如果储户的卢布都贬值了,银行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另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银行存款的利息也增加了。他们如果不想关门大吉,或者赔钱给储户,就必须想尽办法把钱贷出去,同时收取高额的利息,如今的年息已经涨到了100%,而且随着通货膨胀的比率还在上涨。
    这种时间,贷款却是比平时更容易。
    同样的一幕,几年前其实就在中国上演过。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也陷入了恶性通货膨胀中,银行给出了20%以上的高息,结果许多人不顾通货膨胀的影响,宁愿存钱到银行,并幻想,如果我有1万块钱,以后啥都不用干了,每年光吃利息就行了……至于本该划算的贷款,也因为银行的四处奔波,变的好像是不划算了,那个时间,想要贷款实在简单,而且是被银行求着贷款……新生的俄罗斯,似乎在重演这些,所不同的是,他们的通货膨胀更严重,以至于令人绝望。
    只有贩卖中国商品,或者有其他来钱方式的人,才会去银行贷款。这些未来的俄罗斯富豪们,在用实践证明眼光的重要性的同时,也令俄罗斯银行陷入两难境地。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章 游行
    “我们要面包!”
    “我们要衣服!”
    “我们要自由!”
    科里亚站在红场附近的一条大道上,用大喇叭对工业区的群众喊着口号。这又是一次自发的聚会,同样的情景,每天都在莫斯科上演数十场,所不同的是,今天由他科里亚在主持。
    远远的,可以听到靠近红场的地方,也有口号的声音。科里亚不禁有些羡慕,越是靠近红场,听众就越多,主持者的声望就越高。他猜想,自己再用一个月的时间,也许就能道毗邻红场的地方开坛喊口号了。
    对于有益于政治的俄罗斯人来说,再没有比1992年初更好的时间了。尤其是那些未曾担任过公职的人,组织群众游行集会是上位的最佳手段。如果做的好的话,立刻就能混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新总统叶利钦给俄罗斯人竖立了一个典范,他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攫取了俄罗斯国家权力,成功登顶并以群众集会的方式,阻止了苏共中央的反扑,成功的将苏联肢解。当然,叶利钦以前就是苏共的重要人士,但对这一点,现在的俄罗斯人是不会宣传的,也没有人愿意深究。
    科里亚站在一个没有花的花坛上,面对工业区的家属们,吼的声嘶力竭:“我们要私有化!我们要面包!我们要热水!我们要做工厂的主人。”
    在心里,他想的却是“我要权力”四个字。
    花坛下,陪科里亚吼的最起劲的还有七八个人。他们以前都是莫斯科郊外第三轴承厂的工人,专门生产轴承给军工厂,自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轴承厂的开工率就一天比一天低,后来干脆停产了。大家并不奇怪,军队都在贩卖武器装备了,军工厂还生产它们做什么。
    于是,科里亚他们就成了最早失去工作的苏联人之一。
    这七八个人在下面死命的帮忙,自然不是心地善良,而是因为科里亚许诺得到公职以后,会帮忙给他们一份工作,至少会帮他们组织群众集会。对此时的他们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指望了,因此一个个卖力的想嘶吼着,力图让集会看起来热闹非凡,从而吸引到政府的注意。
    参加集会的群众,也是一片斗志昂扬。物质的匮乏让莫斯科人很受伤,最近几年过的很苦,但都没有现在苦。缺衣少食的窘况,让他们将精力集中在了精神生活上,参加政治机会,听演讲和游行,就成了人们发泄的最好途径。
    科里亚能组织起几千人的规模,也得益于社会的大环境。
    丢掉了工作的斯拉夫男人们,不能在家大声呵骂女人了,于是只好到街道上来大喊大叫。
    买不到面包和鸡蛋的母亲也不愿呆在家里,厨房内空空如也,只能边喝水边怒骂政府。骂他们的自由不到位,骂他们许诺的美好未出现,骂他们的腐败和不作为……一场集会搞的热闹翻天,科里亚面露喜色,喊的更开心了:“我们要面包!我们要热水!我们要做工厂的主人!”
    就在此时,一名工人模样的中年大叔突然跳上了花坛,举起拳头,用和科里亚相同的语气,喊:“我们要卢布!我们要买东西!”
    科里亚吓了一跳,没事喊什么卢布?
    群众集会也不是想喊什么就能喊什么的,你可以“要民主”,“要自由”,也可以“要面包”,“要牛奶”……但是,你不能要真实存在的东西啊。
    用卢布买东西?
    这是政府能解决的事吗?政府自己都不能用卢布买东西了。
    科里亚使了个脸色,就让人把喊话的中年工人给拉下了花坛。
    然而,群众已经自发的喊了出来:“我们要卢布,我们要买东西!”
    在莫斯科的工人家庭,存款总额四五万卢布的不在少数。如果没有通货膨胀的话,这笔钱能用来购买好几辆汽车,吃喝10年不愁。假如银行允许兑换外汇的话,可以换出10多万美元。
    然而,现在的五万卢布,也就只够几个月的勉强生活了。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说出货币购买力这种词语,但自己的损失,每个人心里都有数。
    要用卢布买东西!
    这个口号喊出来,立刻颤动了群众的心,大家用数倍的热情,一边喊,一边激动的在周围转圈。
    渐渐的,有人开始向外走去。
    口号仍然是“我们要买东西!”的口号。
    科里亚脸都白了,他大叫着什么,但没人听得到。
    人群继续向外,很快走上了马路,堵塞了交通,然后自然而然的向红场的方向去了。
    这就是游行了!
    游行并不可怕,这时候的莫斯科,每天都在游行。
    关键在于指挥游行的是谁,游行的目的是什么。
    在科里亚的幻想中,他有一天也会带着几万人的队伍,高呼着“自由和平”冲进红场。然后,自己就能因为出色的组织能力,得到一个公职。
    然而,高呼着“我们要买东西”冲进红场,那就是反政府游行了。
    科里亚忍不住伸手去抓前面的人,对方看都不看一眼,胳膊一甩,就脱开了。
    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感染,加入了游行队伍。
    这场游行持续了两天时间,毫无疑问的惊动了俄罗斯上层。
    整整两天,电视台和收音机里,都在报道此事。
    对于卢布的贬值,俄罗斯人的意见大的很,这也不是第一次游行示威了,但是,媒体的推波助澜,以及来自各阶层的小商贩的参与,令这次的游行时间,变长了许多。
    莫斯科市政府焦头烂额的处理此事。好在他们处理焦头烂额的事儿多了,尽管忙乱的厉害,总算没有出什么大乱子。
    但是,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光有金融改革,没有物资供应,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许多人都有了相同的认识。
    1月10日,俄罗斯国家银行终于派人来到了中国大使馆,要求与中国银行团见面。
    司空冠等人,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大使馆参赞则显的紧张忙碌,一早就收拾屋子,打扫院落。
    苏城看见了,满腹惊讶的道:“不就是一个俄罗斯银行吗?”
    “外交无小事。”参赞语重心长的道:“一会儿俄罗斯人来了,你也要认真对待,出国的时候,部里有没有对你们做培训?”
    同来的几个银行人,全都点头。
    苏城左看看,右看看,只有古洪军没有动作,不由笑道:“看来就咱们两个难兄难弟了。”
    古洪军一愣:“也问我了?我学过。”
    “学过什么?”
    “外交礼仪,怎么吃饭了,怎么握手了,怎么说话了,怎么了?”古洪军见苏城眼睛都要鼓起来了。
    参赞并不意外的道:“这么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