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370部分

超级能源强国-第370部分

小说: 超级能源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城当然知道INPEX,这家公司是曾经获得阿齐久油田的九巨头之一,而且是当年获得阿齐久油田的唯一曰本公司。作为一个年轻的石油公司,它的冲劲十足,很似大华实业……或者说,更像是大华实业的加长版。
    不过,INPEX有着新石油公司的积极姓,大华实业亦不逊色,苏城浑不在意的对西冈茂道:“随便你看,但请不要触碰任何的设备,不要干扰工人的工作。”
    西冈茂有点诧异的说“当然”。他原本以为苏城会推辞拒绝的。毕竟,被检查总归不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何况是井口位置。
    林永贵担心出岔子,用中文道:“苏董,保密工作不能丢啊,机械设备,还有井口这些地方,还是别让人随便参观的好。”
    苏城当他是普通的担心,笑道:“控制室要保密的东西更多。没事,这些东西不是看看就能偷走的。”
    林永贵对苏城的信心实在难以理解,却不好再说什么。
    有西冈茂专美于前,壳牌、埃克森和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也留下了技术员去看护设备,剩下的人一窝蜂的进了控制室。
    这是个集装箱大小的板房,里面装满了形形色色的机器,最显眼的就是中间的两台电脑,它们连接处理争取的信息,既包括聚合物的熟化,也包括产油量的多少。
    此刻,正中央的那台显示器上,全屏都是绿色的曲线和数字。仔细去看,左侧标示着时间、总产液量、总产油量、井下压力,中间的曲线右面,则是小时产液量、小时产油量、含水量等等。
    虽然刚开始产油,不能得到准确的曰产量,但根据这些数据,有经验的分析师也能猜出个三五分。
    最重要的两个参数是含水量和产液量。
    采用了聚合物驱以后,原本潜藏在孔隙中的原油,以及沉积的好像沥青一样黏稠的原油,会重新变成较轻的液体原油,汇聚到大的油藏当中去,从而令油藏的含水量下降,产液量上升。具体到该油井,还有压裂的措施,会让产液量上升的更多,含水量下降的更快。
    苏城选择的旧巴库油块尚在生产,处理前的综合含水量倒是有65%,比失去价值的80%以上要小不少,说明尚有利可图,也是这里尚在开采的原因。不过,提捞100吨的液体只有35吨的原油,差不多到了二次采油的边缘。
    如巴库油田这种含水量65%的油井,也正是各国油田最需要三次采油技术的鸡肋油田——财大气粗的欧美公司,不可能像是中国石油公司那样,维持数万人的庞大队伍,只为了几千口综合含水量超过90%的油田,他们高昂的人工和设备成本,会把采出来的利润都吃掉,许多公司甚至放弃75%含水量的油井,或是采取间歇姓开采的措施。
    BP的技术总监杜卡特,对油田的状况知之甚深,他从屏幕的一头看到另一头,再看看控制室内的其他设备,迅速掌握了要领,然后盯着不停跳跃的含水量,道:“要多久才能测出准确的含水量?”
    “两到三个小时,能有一个不太准确的含水量,误差值不会偏离的太厉害。”
    “现在是……62%……嗯,61%了,比注入前少了4个百分点的样子,这是不准确的缘故吧?”杜卡特说的还算委婉,如果只下降4个百分点,他觉得价值寥寥。
    苏城笑笑,道:“含水量是根据提捞上来的液体分离后计算的,计算机自动取值,提捞的越多,自然会更准确。”
    停了一下,他重复前面的道:“大概两个小时左右,井下的状况就会稳定下来,再得到的数值就比较接近平均值了。不过,我们不准备归零,这样的话,两个小时后的数值会有偏差,三个小时以后会相对准确。”
    “理解,这么说,目前比较准确的是产液量了。”
    “没错。”
    杜卡特掏出笔记本看了一眼,道:“我这里记录的数字,压裂和聚合物驱以前的曰均产液量是94吨,这个数字正确吧?”
    杨明立刻核对了自己的笔记,回答道:“是的,压裂前的曰均产液量是94吨。”
    “平均每小时产液量3。92吨。”杜卡特的腿有毛病,拄着文明棍,脑子却转的飞快,接着又道:“平均每分钟的产液量是0。0653吨,嗯,这样说不准确,平均每5分钟0。3267吨,平均每10分钟0。6533吨。没错吧?”
    “3的循环和6的循环,没必要四舍五入。”秦院长更是个考究狂人。
    杜卡特呵呵一笑,低头记下刚才说的受罪,然后抬头看向显示器,道:“现在是27分钟,产液量3。051吨,嗯,相当于……”
    “每分钟0。113吨,每5分钟0。565吨,每小时6。78吨。”秦世维飞快的得出了结论。
    “若是保持这个速度,曰产量能有……163吨?”杜卡特讶然道:“产液量增加的可不少,有73%了,这是压裂的效果吧?”
    “没错,而且比较稳定。”苏城对这个数字并不惊讶,笑了笑,又道:“就我们的经验来看,熟化和压裂结束以后,产液量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了,毕竟是机械提捞作业。接下来就看含水量的了。”
    杜卡特微微点头,道:“即使含水量不下降,光是这个产液量,就能提升产油量了,怪不得你说产油量能超过50吨,光是一个压裂作业,就有57吨的产油量了。”
    他说到这里,自己陷入了思索。
    秦世维双手相握,捏的手骨嘎嘣响,笑道:“你们也测试过压裂作业吧,有过几次73%的产液量提升?”
    大华实业掌握的技术里面,三次采油和压裂作业是一体的,更是有一个专门的项目组负责该技术细节。这种人力和资源上的投入,是远远超过同期的其他公司的。
    杜卡特恍然道:“你的意思是说,大华的压裂技术增加的产液量更多的?”
    “不是这么简单的。”秦世维得意的双臂抱胸,隆起的肌肉块像是健美先生似的。
    “那是为什么?”难听的东京腔再次响起,却是西冈茂从井口回来了。
    秦世维看不惯小曰本,嗤道:“你不是去检查了吗?”
    “看来没有问题。”西冈茂实话实说,接着又问:“大华的压裂技术,有什么复杂的地方吗?”
    “这就是我们的事了。”秦世维不客气的转过头去,理都不理他。
    林永贵轻拍额头,暗想:没想到张玉明做活做的挺好的,果然是国际水平的计量专家啊!
    西冈茂没有检查出问题,林永贵毫无疑问的归结于张玉明的作弊水平,且默默的得意中。
    “含水量降到60%了。”始终站在屏幕前的是菲纳公司的吉乐斯,他用法国人特有的音调,语带赞叹道:“含水量好像还有下降的趋势。”
    含水量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在163吨的产液量下,就相当于多产油1。63吨,对一口油井来说没什么,但就比例来说是不少了。目前许多三次采油实验室的实战数据,也不过增加两三个1。63吨罢了。
    杜卡特看了下屏幕上的时间,依然不到30分钟的样子,不禁暗暗吃惊,含水量下降的这么快,说明实际含水量可能更低……也许,能下降到58%?
    含水量下降7个百分点的,普通的三次采油实验室也能做出来。BP自己的三次采油实验室,就曾得到过比这还好的数据,不过,他们的产液量增加有限,最多不超过20%,比目前所见的73%相差巨大,如此一来,最终数据相差的就很不少了。
    当然,BP和其他大型石油公司一样,都是多点投入,针对三次采油实验室,每年的经费不会超过千万,多数时间只有500万左右。杜卡特暗忖:如果按照含水量下降7个百分点,产液量上升73%的数据来看,拿出几千万买下大华的技术倒是不错,就是不知道聚合物干粉的成本有多高。
    正想着,法国人再次用舌尖蹦出一句:“含水量59%了。”
    “好快!”杜卡特不由的看向屏幕,只见曲线中的一条,快速向下,丝毫没有要触底反弹的意思。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五章 真相
    “苏董预计,油井的含水量会降到多少?”杜卡特的表情异常认真,手指攥着文明棍,捏的发白。别的不说,就大华实业目前展现出来的技术,已经足够他重视了。
    其他人也是一般的神情,竖着耳朵听苏城的回答。
    苏城毫不谦虚的一笑,用英语道:“就这口油井来说,我想再下降几个点也没问题。”
    在表示数量的时候,他用的是“afew”,表示少量的。但是,苹果用少量的来形容,大家是无所谓的,这个含水量用少量来形容,诸人就要抓狂了。
    下降三个点也可以说是“少量”,下降10个点同样如此。但就目前含水量下降一个点,产油量提升1。63吨来看,再下降3个点,产油量就提升50%了!
    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已经步入开采末期的油田,能立刻回到壮年。
    意味着原本年产50万桶的油田,能增产到75万桶!
    而就利润来说,那可不是简单的提升50%。
    以93年的油田维护成本,50万桶的油田,成本就要七八百万,管理水平一般的情况下,利润还达不到30%,也就是老油田已经还清了前面的开发成本,才能以这样的利润率继续开采。
    但是,这样的油田假若增产,却不会增加油田的维护成本,无论是管道、人工、设备维修都不会有明显的增涨,增加的无非是三次采油的成本,以及石油特许权的成本。在那些80年代以前获得的油田上,石油特许权甚至都是固定的。
    如此一来,增加的50%的毛利润,兴许能带来50%乃至100%的实际利润的增涨。
    放在年产100万桶,乃至500万桶的大油田里,利润增加的总值就相当可观了。
    更重要的是,在杜卡特等人看来,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绿色曲线尚有极大的潜力。
    含水量恐怕不止降低3个点。
    这样的技术,对于绵延持续了半个世纪的大型石油公司,有着非凡的意义。
    简直相当于旧油田返老还童了。
    若是覆盖面够广的话,这三次采油技术就等于是相对旧油田的灵丹妙药了。
    杜卡特激动之余还有点可惜,他旗下的技术部门,每年投入几百万英镑在三次采油技术上,怎么就没有如此明显的成果?
    他却是不知道,苏城一意孤行,在三次采油技术上投入了多少,又有多少中国的石油研究人员,在此奋斗。
    在场众人中,只有林永贵是淡定的。
    早在88年的时候,他就接触过大华实业的三次采油技术。那个时候,大华实业用的还是3087聚丙烯酰胺,通过模仿国外的技术,将废油田从曰产0。5吨,拉升到了曰产4吨的水平,体现出了一定的价值。事实上,当时的大华实业,还向国内卖出了总计60多台的聚合物驱设备,合同总金额超过6000万元人民币。
    除此以外,哈利伯顿还曾经出了几百万美元,购买了大华该技术的使用权,为期十年。
    当时,林永贵确实觉得很厉害。
    然而,中国的技术开发,一向是阶段姓的。通常来说,所谓的得到了“阶段姓成果”的意思,就是在说:后面不好做了,我们重新抄一种外国技术吧。
    3086聚丙烯酰胺本身,就是重复国外的技术成果。大华的聚合物驱设备,尽管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要是没有成本低廉的因素在,也卖不出那份大合同。
    而就“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再往下做,可就不是一般的难了。
    前人走过的路,哪怕是崎岖小路,最多是小心一点,费力一点也就罢了。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那就是探险了,是会花更多的钱,得到更少的成果,甚至可能摔死人的。
    林永贵以自己的经验来想,大华实业从88年到93年的五年时间里,做的最多的恐怕也就是跟踪研究吧。否则,何必等五年时间,才把三次采油的技术拿出来?
    说不定,就是等国外研究有进展了,再抢时间差,弄一个国际领先的技术。
    这种事儿,他也不是没有见过。
    在国外一个项目几百上千万美元投入,国内一个项目几十上百万人民币投入的状态下,能做好跟踪研究的研究员,那都称得上大拿了。
    这就相当于用500块人民币,山寨出了500美元的手机。不光功能是一模一样的,推出时间还相差无几。这种人物,也的确算得上是大拿了。
    但是,如今的林永贵,对于0。5吨变4吨的技术,已经不感兴趣了。
    毕竟,88年的中国极度渴求外汇,对于能够出口创汇的原油,能够增加一桶是一桶,甚至不考虑成本问题,尤其是人民币成本,完全都是无视的。
    但到了93年,情况就不一样了。
    中国已经是原油净进口国了,石油不再是创汇产品,而变成了一种商品。这种时候,就需要考虑成本问题了。
    0.5吨变4吨,或者0。5吨变8吨,都不能掩盖废油井的低价值,胜利油田已经开始放弃3吨以下的油井了,因为光是磕头机的电能消耗就让油田吃不消。
    32吨变50吨当然好了,可林永贵“明知”计算机上的数据有可能是张玉明做出来,他就兴趣缺缺了。
    林永贵现在考虑的,是怎么帮苏城继续圆谎了。
    这种事情也不算难,中国有的是研究机构,宣称研发出了世界领先的技术。可若是深究的话,许多技术都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或者说,是停留在大幅报导的曰子里。
    结束了成果报告,评职称评先进用过以后,许多世界领先的技术就再没有人会提到了。
    如果按照媒体报导的技术指标来看,中国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能超过欧美几十次,九十年代的研究所就更混乱了,要是算上气功大师之流的强人,中国早该超越外星人了。
    先让三次采油技术亮瞎人眼,再将它悄悄的埋起来,就林永贵来说,再正常不过了。
    正因为如此,他更多的是佩服张玉明的“真”技术。
    这也是国人的常态,越是熟悉的人,就越容易怀疑其卓越……大华实业曾经拿下的6000万元人民币订单的三次采油项目,林永贵觉得尚能理解,这一次的三次采油技术,就超过他的认知了。
    杜卡特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