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盾与剑 作者:[苏] 瓦季姆·科热夫尼柯夫 >

第15部分

盾与剑 作者:[苏] 瓦季姆·科热夫尼柯夫-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几天,迪特默尔太太高兴地告诉魏斯,扎里茨上校根据安格利卡的请求,同施瓦茨科普夫家通了电话,后者对魏斯的评价很好。魏斯的全部档案已经从中央移民站转到了军事情报局。只要盖世太保方面没有异议,魏斯就会被录用为军事情报局总部的司机。但是还要等盖世太保批下来。
  魏斯心神不定地等了好几个星期。
  魏斯很清楚,他这是自投罗网,把脑袋伸进了盖世太保的虎口,只要在档案里发现丝毫不符,或者他在这里有什么疏失,都可能使他遭受百般审问和拷打,然后被判处死刑。
  他把全部情况报告了总部。
  但是一切都很顺利。这一天魏斯跟平常一样,黎明时来到车库,做出车前的准备工作。
  克勒尔走到他跟前,没好气地嘟哝道:“哼,你倒挺机灵!找到高枝儿了!”他用眼睛示意一辆刚出厂不久、行李舱上面放着两个备用轮胎的崭新的灰色“贝姆”牌小轿车,忌妒地说:“估计你的主人是一位后方官员……”
  但是,克勒尔错了。
第十一章
 
  阿克塞尔·施泰因格里茨少校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开始了间谍生涯。他是一个并不富有的农民的儿子,并为自己的卑微出身感到羞耻,因此他就一个劲地想在军官团体里占一个适当的位置。当时尽管参谋本部对特务部门的代表人物特别垂青,但特务这一行在军官当中是不受尊重的。
  有一次,施泰因格里茨在军官俱乐部里被人侮辱了,他向那人提出决斗。对方却拒不接受他的挑战,说是跟一个从未公开拿过武器的人厮杀,有失普鲁士军官的尊严。
  战争时期,特别是战后年代,情况就不同了。特务职业被大肆渲染,带上了种种浪漫主义的英雄色彩。描写“黑衣骑士”的作品大批涌现,对他们颂扬备至,还有很多关于他们的传奇故事等等,这一切都是为了用秘密战争的丰功伟绩来吸引那“丢掉了的一代”的代表人物。
  帝国政府让人把那班公开的特务吹捧得神乎其神。施泰因格里茨却不属于那样的特务。他在完成各项秘密使命方面表现很好。由于职务特殊,他只得多年不穿戎装。只有现在,当希特勒开始进军欧洲的时候,施泰因格里茨才重新穿上军装,晋升军衔,担任军职。这个职务使他得到某些自主权,拥有大量经费,并为他开辟了锦绣前程。
  军事情报局局长卡纳里斯对施泰因格里茨及其优缺点都非常了解。
  施泰因格里茨的缺点是渴慕虚荣,竭力要取得高级军官团体的承认。他的优点是为此不惜干任何卑劣勾当。此外他经验丰富,敢作敢为,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这些手段独出心裁,屡试不爽,曾经使好多人在十分神秘的情况下失踪。
  魏斯刚给少校开了几天车就肯定了一点:这个长着夜猫子眼睛、很少眨眼、脸孔干瘪得几乎看不到嘴唇、动作利索、打扮得十分考究的人,现在对他来说既是一个很大的危险,也是一个很大的希望。
  施泰因格里茨学卡纳里斯的样子,说起话来轻声慢语,甜嘴蜜舌,竭力遵循他长官所喜爱的一句格言:“只有你不激怒别人,别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才会通情达理。”施泰因格里茨不能独自形成什么观点。他的信念之所以有力,就在于他没有任何信仰。他那职业特务的生平证明了,干部他这一行的人在德国任何历史时期都属于特殊阶层,不管国家有什么政治变故,不管谁来统治这个国家,霍亨佐伦王朝也好,兴登堡也好,希特勒也好,军事将领和职业情报人员是不会给碰掉一根毫毛的。
  施泰因格里茨每次接到任务后,总是运用他在刑警档案里仔细研究过的计划分类法,一丝不苟地细细琢磨。他从本领高超的职业罪犯的作案活动中,学得了工作的方式方法。
  阿克塞尔·施泰因格里茨得心应手地完成了几次暗杀。但他不知道这些暗杀的目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被害者是何人。他不关心这方面的事。他当时官卑职小;只晓得按上级指示规规矩矩地完成任务。他努力要爬上发号施令的地位。他果然取得了这种地位,不过他的年岁已经相当大了。他的前程也并不美妙,因为有些情况表明,要想在特务工作中一帆风顺,光靠埋头苦干毕竟是不够的。
  座落在柏林铁比茨菲尔大街、挂着
  74-76号门牌的那幢阴森森的四层大楼,就是军事情报局所在地。它在施泰因格里茨心目中成了至高无上的神宇,帝国特务活动统治者的殿堂。他认为这个统治者就是杀害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的凶手的暗中庇护人卡纳里斯,不是没有道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卡纳里斯以德国间谍罪在意大利被捕,他机敏地掐死了狱中神父,换上他的衣服逃跑了。卡纳里斯鹤发童颜,体格健壮,喜交游,善谈吐,搜集艺十品,爱好音乐,象个养尊处优的地主老爷。他喜欢炫耀自己的古怪脾气,显示他如何疼爱家言。他是一位温存的家长,慈父般地、十分姻熟地向他手下特务传授杀人的艺术。他很器重受过严格职业训练的特务,而不大喜欢那种自作主张的人,——不管他们的做法是出于什么原因。
  除了军事情报局,还有盖世太保、党卫队保安局和里宾特洛甫办事处,也都在国外加紧进行特务活动。
  希特勒鼓励他们之间的相互竞争,但是特别偏袒盖世太保。
  施泰因格里茨从卡纳里斯那里接受了一项任务:前往英国窃取英国外交部信使的公文皮包。这一行动要在信使离开带保缥的汽车,进入外交部大楼时完成。信使的皮包用钢圈子固定在左腕上。
  施泰日格里茨在研究现场时,发现有个面熟的人也在从事同一活动。他想了想,记起来了;他在秘密刑警处的一张卡片上见过此人照片。沙尔曼——一个因为惨杀自己的姘妇而名噪一时的卑劣骗子。
  上司竟然派这样一个鼠辈来当他的B角,这种不信任态度深深刺痛了他。
  他从大英图书馆的一册《人民观察家报》旧合订本中,把载有审判沙尔曼的报导和他的照片那一页撕下来,装进信封,附上一纸短笺,告知这个德国刑事犯就潜藏在伦敦,然后将信投寄伦敦警察厅。
  施泰因格里茨后来完成了任务。
  他等候在外交部的前厅里,信使一到就尾随其后进入公务人员用的电梯,顺手砰的三声将保嫖关在门外。他在电梯内用戴着手盔的拳头猛击信使太阳穴,将其击毙,掏出特制的尖嘴钳剪断钢链——皮包就用这条链子连结着信使手腕上的钢——然后平安无事地出了外交部。
  他当天就返回了柏林铁比茨菲尔街74/76号。
  施泰因格里茨满以为这一下能够升官发财了。但是事与愿违:圆满成功变成一场惨重失败。
  还在当普鲁士秘密警察头子的时候,赖因哈德·海德里希就跟英国警方建立了牢固的联系。当上党卫队保安局长之后,他不仅没有丢掉这些联系,而且还在新的基础上有所加强。
  原来,沙尔曼是个担负着盖世太保使命的间谍,这次任务是希姆莱本人交给他的。英国人把沙尔曼出事的消息通知了海德里希,后者立即猜到是谁从中捣的鬼。
  海德里希兴高采烈地想:哼,这下子卡纳里斯落到他手里了!如果势焰熏天的希姆莱得知他派往英国的间谍被卡纳里斯的人搞掉了,卡纳里斯决不会有好下场。只要海德里希对此事秘而不宣,他就可以任意向卡纳里斯索取报酬,甚至是极高的报酬。这还不算:卡纳里斯现在不敢把谍报局在伦敦取得的成功报告给希特勒,他也就得不到奖赏。希姆莱也得不到奖赏。要不是间谍出了事,希姆莱是决不会忘记在希特勒面前把盖世太保的功劳吹嘘一番的。海德里希处于明显有利的地位,因为他的两个竞争者都是两手空空。
  卡纳里斯和海德里希是邻居,都住在柏林近郊的多伦大街。海德里希经常在星期天去探望邻居,同他的妻子及两个女儿玩玩槌球。
  在一次通常的拜访中,海德里希把施泰因格里茨干的事情告诉了卡纳里斯。军事情报局长立即明白了这件事对他构成的威胁。他决定采取行动。
  他可以处决施泰因格里茨,不声不响地把他干掉,——他有的是这种机会。但是他留下了这个特务的性命。这决不是他怜悯施泰因格里茨,也不是看重后者的功劳。卡纳里斯同英国警方的关系,比海德里希更为密切。他通过自己的关系,迫使沙尔曼在英国刑警厅的种种审讯手段下答应同英国情报处合作。英国情报处就把有关证据奉送给卡纳里斯。卡纳里斯先把这些证据拿给海德里希看,以摆脱自己同这件事的株连,然后再送给希姆莱过目,并向他担保说,关于盖世太保间谍叛变的事只有两个人知情:希姆莱和卡纳里斯。没有也不可能有第三者。卡纳里斯这一招甚至博得了希姆莱的某些好感。
  至于施泰因格里茨,卡纳里斯提升了他的军衔,这分明在告诉海德里希,自己的部下是无可指摘的。但是施泰因格里茨从此失去了长官的信任,他领着军事情报局少校的军衔,也只能打打杂而已。
  他在波兰占领区的使命是微不足道的。身为失宠的工作人员而得以苟全性命,仅仅是因为卡纳里斯在同希姆莱、海德里希的危险赌博中把他当作一个车子保留了下来,——象这样的人难道还会被委以重任吗?
  但是,施泰因格里茨自己却不打算就此放弃他毕生追求的目标。军事情报局第二处——破坏和恐怖行动处还会在它的史册中记下施泰困格里茨的名字。少校足以自恃的,是他那丰富的职业经验。他已习惯于用美元来估定这种经验的价值,因为美元在希特勒军队征服欧洲时期币值最为稳定。
  少校那没有生气的、故意显得呆板的目光,他在开车时那懒洋洋的一声吩咐,在停车时用马鞭子捅桶司机脖子的动作,——魏斯从这些细节中,已经看出了他面临的那些困难的端倪。因此,他显然不仅需要有忘我的忍耐精神和汽车司机的技艺,而且需要有苏联侦察人员的高超本领,这样他才能顺利地在少校身边任职。魏斯把自己新任的工作报告给总部。总部立即通知他说,施泰因格里茨是个老牌德国间谍。
  据各方面可靠情报,总部获悉:希特勒德国还在一九四0年底就公然把它的一些集团军部署在靠近苏联边境的地方。这些情况立即报告了斯大林。
  法西斯德国一贯奉行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提出的军国主义纲领。“我们国家社会党人,”希特勒预言道,“有意识地在战前德国外交政策下面划一条分界线。我们……正在向未来的政策——夺取领上的政策过渡。但是当我们现在谈论欧洲新领土的时候,我们首先指的是俄国及其所控制的邻国。命运本身似乎指出了这条道路。”
  一九三九年九月间,施泰因格里茨少校在波兰的德国居民当中建立了破坏恐怖小组,颇著劳绩,但是并没有受到重视。他在训练恐怖分子时脚上受了一点轻伤,便以此为借口,到山区疗养所去长期休养。但是他的打算落空了:没有任何人想起他来。他只好毛遂自荐,结果捞到一个挂名的职务——侦察破坏学校视察员。这些学校分布在过去波兰的领土上,是针对苏联而设的。少校是个西方通,他不懂俄语,对苏联的情况一窍不通。他心里明白,如今他一旦出了差错,他就会被降职,调往前线。
  施泰因格里茨利用在罗兹逗留的机会,死乞白赖地走访那些达官贵人,想靠他们的提携谋得一个比较稳固的职位。
  施泰因格里茨并不是空手登门,他来找查抄物资管理处的鉴定专家赫伯特先生帮忙。关于赫伯特搞人造奶油投机买卖的事,他早已从刑警厅的卡片档案里了解清楚了。
  赫伯特知道少校不学无术,没有鉴赏能力,便拿出一些粗糙的艺术仿制品搪塞他。
  魏斯曾经往管理处仓库运送过从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没收来的绘画珍品。他把仓库存放没收品的分档情况看在眼里了。
  魏斯随少校进入仓库,准备往车上搬运后者挑选好的东西。他看见赫伯特毫不难为情地把一些不值钱的赝品塞给少校,马上识破了赫伯特的诡计。可是赫伯特把这些东西说成无价之宝,引得少校垂涎三尺。
  这时,魏斯为了在某种程度上博得施泰因格里茨少校的重视,跨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而在这之前,只要看看少校那带着睡意的呆板目光就可以知道,坐在方向盘后面的魏斯即使换成了另一个士兵,他也不会发现有什么两样的。
  魏斯果断地朝仓库黑暗的一角走去,用手电照亮了陈物架。一些古典大师的绘画、古代高脚酒杯和稀有毛皮故意用破布遮盖着,杂乱地堆放在架子上。
  魏斯有意大声地说:“少校先生,您来看,这儿的东西才值得您注意呢!”
  这个司机,开了这些天车,今天才第一次听见他说话,可是施泰因格里茨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
  魏斯知道,少校可能不喜欢他这个大胆举动。
  少校走过来了,他是为了不提高嗓门,来训斥魏斯不该多管闲事。
  可是,这个士兵一只手拿着一幅嵌在大框子里的油画,另一只手打着电筒,清清楚楚地说:“让·埃迪勒·里奥达,十八世纪画家,这是原作!”
  赫伯特脸色发白了。
  “少校先生!这可不行!这是送给元帅收藏的……”
  魏斯用纸把画包起来,满不在乎地回头对他说:“不过,先得看党卫队将军先生要不要,”说着把画往腋下一挟,笔直地站在少校面前。
  少校把手套一挥:“拿走!”说完慢慢地、若有所思地向门口踱去。
  魏斯毫不客气地用肩膀推开赫伯特,给少校打开仓库大门,抢先跑出去,拉开车门,把画往后座上一放,又是一个立正,将右手贴在船形帽上,用左手扶住车门。
  随后两天内,施泰因格里茨呆板而茫然的目光依旧从不在魏斯脸上停留,好象没有看见他似的。魏斯也一声不吭地执行着命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