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8-原子弹演义-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待着。
霍尔请玻尔找来了工具和幻灯机。信息出现了。原来是詹姆斯·查德威克的一封亲笔信的缩影。玻尔认得查德威克的笔迹。一切疑云都散去了。
信是邀请玻尔去英国,查德威克告诉玻尔,他将在那里受到非常热烈的欢迎,在科学方面他将有完全的自由。查德威克提到,“在一些特殊问题上你的合作将会有很大的益处”。玻尔懂得,查德威克这是在暗示关于核裂变的工作。
玻尔通过霍尔对英国的善意做了回答。
玻尔无须要霍尔指明,盖世太保导演那出苦肉计,为的是在他的大厅里,还包括他们夫妇的卧室里安装窃听器。那个受伤者被玛格丽特引入的暗室,搜查者故意没有去搜查。无疑,那里也被装上了窃听器。玻尔的家成了一个不安全的场所。
玻尔复了信。他仍然怀疑原子能应用的可能性,复信中说,如果原子弹制造真有可能的话,他会离开到英国去,否则,他有非留下不可的理由留下来。
英国人明白,玻尔所讲的“非留下不可的理由”,是指抵抗对自由制度的威胁,保护来到丹麦避难的流亡科学家们。
玻尔继续留了下来。
现在,玻尔不再想被传讯的事了。
玻尔还通过霍尔向伦敦方面传递了有关海森堡那张图纸的信息。
盟国情报部门倾向于第二种可能,认为海森堡在玩弄手段,与纳粹合谋,制造假情报,麻痹英美。而实际上德国原子弹的制造比那张图所显示的水平走得要远得多。
这一判断的实际价值,是加快了盟国核研究的步伐。
第四部分:英美核开发的新进展英美核开发的新进展
在美国官僚主义者们对核能开发犹豫不决之时,英美的科学家们又有了重大发现。这势必把两国的原子弹研制事业推向前方。
英国的核科学家们抖擞精神德国进攻欧洲低地国家之后,张伯伦辞职,丘吉尔接替首相职务。英国人民抗击法西斯的热情更加高涨,科学家们也抖擞精神,投入了更加紧张的战斗,决心“为国家胜利使出全部的力量”。
这一年早些时候,弗里希和派尔斯开始讨论他们那个重要备忘录时,派尔斯就开始考虑同位素的大规模分离的问题,为此,他还去请教了弗朗兹·西蒙。弗朗兹·西蒙是一位卓越的化学家,是弗雷德里克·林德曼(后被封为彻韦尔爵士)1933年设法从德国弄到英国的。弗里希曾实验成功气体热扩散法,随后,人们又试过其他好几种方法。所以,派尔斯问西蒙时,他开玩笑说:你就是往地板上吐一口痰也能把同位素分离出来,问题在于分离后如何收集它们。
民族感情的高涨同样支撑了马克·奥利芬特,为了早日弄出适用于生产的分离法,他不顾禁令让人去找了西蒙,因为西蒙虽然已经归化入籍,但他依然是一位敌国人士。政府规定,这样的人是不能涉及科研机密的。
西蒙自己也“内外不分”,全力帮助马克·奥利芬特。
一个偶发的灵感使他发现了一个“筛子”,进而想到了筛选法。1940年6月份一天早晨,西蒙忙早饭时注意到了厨房墙上挂着的一个钢丝滤网。这时他产生了灵感,取下那个钢丝滤网,并找到铁板和锤子,一锤一锤地把钢丝砸扁,最后,网眼儿都变小了。他把这个“成品”带到实验室,叫来他的助手,向他们宣布说:“我想,现在我们能够分离同位素了。”
后来采用的筛选法,最基本的设备——滤网,就这样诞生了。西蒙所敲打的那个厨房用的钢丝滤网是荷兰产的。这样,筛选法的滤网便得了一个粗俗的名字——荷兰布。
第四部分:英美核开发的新进展路易斯·特纳的理论贡献
战争使保密问题突显了出来,齐拉特不但成了美国核科学界出了名的保密倡导者,而且成了鉴定保密级别的权威。1940年5月末,普林斯顿物理学家路易斯·特纳的一封短信投入了齐拉特的邮箱。那封短信就是由于在保密问题上产生了疑难而来让齐拉特做出判定的。
特纳写了一篇短文,题目是《来自轴238的原子能》。他不晓得这篇论文是否应该发表,于是写信请教齐拉特。他信中写道:“鉴于近来大量的关于同位素分离的报道,很难搞清楚到底对裂变研究保密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特纳的论文着重阐述的是利用被人慢待了的铀238的可能性。他说,由于强调慢中子对铀235裂变的效应,这就忽略了如下的事实:铀235在天然铀中只占1/140。如果只采用慢中子,那就只有铀的1/140的数量可以利用。特纳指出,“真实的情况可能并非如此”。他继续说,“大部分的铀238的裂变能量即使不能直接被利用,也可能有间接的利用价值”。
特纳明确讲:“用中子轰击铀,把铀238转变为铀后元素加以利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齐拉特一眼就看出了文章的重大理论意义,惊叫道:“当然要保密!”
他立即给特纳回了信,信中指出,在铀中繁殖出来的可裂变元素可以用化学方法分离出来,这种相对说来比较容易、比较便宜的化学分离法可以代替在难度上和费用上都令人生畏的同位素的物理分离法,以便来生产原子弹。2菲利浦·埃布尔森用实验证实了路易斯·特纳的理论,发现了第一种“铀后元素”——镎
实际上,齐拉特并不知道,就在特纳考虑到保密问题为他的文章能不能发表而犯愁的时候,在伯克利,已经有人把特纳的理论变成了现实。
这里所说的,就是伯克利的菲利浦·埃布尔森和埃德温·麦克米伦。
我们的读者对菲利浦·埃布尔森这个名字或许还有些记忆。1939年初,当原子核裂变的消息传到伯克利的时候,在伯克利的一家理发馆里一位年轻人正在理发,劳伦斯向他讲了玻尔从欧洲带来的原子裂变的消息。那个年轻人听后立即停止了理发,从理发椅上跳下来,跑回自己的实验室,查看自己正在进行的实验。那个年轻人就是菲利浦·埃布尔森。那时,他正进行着核裂变的实验,且差半步就成功了。
这一次他得了个第一。应麦克米伦之邀,他搞起了“铀后生成物”的实验,并成功地得到了一种新的元素。
实验中,他们发现了一种衰变期为23天的衰变物。通过测试发现,它的各种化学性质与已知的任何元素都不相同。从质量上判定,它比铀重。最后他们判定,它就是铀后的93号元素。
就这样,第一个“铀后元素”诞生了。
这个新的元素以海王星的名字被命了名——镎。我们知道,海王星是以罗马神话中的海神尼普顿(Neptune)命名的,镎的原文正是Neptunium 。格林·西博格发现第二种更为重要的“铀后元素”——钚
曾对着裂变消息失望的菲利浦·埃布尔森现在得了第一。无独有偶,1939年在同一天也曾对着裂变消息失望的格林·西博格,现在也得了一个第一。
我们不会忘记,当劳伦斯把裂变的消息告诉给了他的学生菲利浦·埃布尔森之后,又去找另外一名学生。当劳伦斯把消息告诉给他所找的人后,那人听后沮丧万分,在大街上,一连游荡了好几个小时。那个人就是格林·西博格。
这一次,他再也不想落于人后。但是,无论他怎样努力,第一步走完,他还是落在了菲利浦·埃布尔森后面——他迟菲利浦·埃布尔森一步而发现了镎。随后,他加快了步伐。1940年8月的一天,他终于得到了钚。这之后,他马不停蹄,继续奋战,于次年的3月,完成了钚的裂变。
94号元素不但被发现了,而且实现了它的裂变。这是核能开发史上的一件大事。钚是靠铀238的连续衰变而产生的人工元素。不经过这种衰变,铀238是没有用处的。这样,钚的获得,说明在铀中占99%的铀238可以利用了。还有一点极端重要:正像齐拉特所预言的那样,钚可以将天然铀置入反应堆中直接获得,生产容易,避免铀235分离时那些看来无法逾越的障碍。这就意味着,这一发现为核爆炸物的开发找到了一条新的、更为简捷的途径。事实上,美国制造的第二颗原子弹,即投到广岛的那颗原子弹,核材料用的就是钚。
94号元素被发现后,需要有一个名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长时间内并没有给它命名,因此,提到它时,还是称为“94号元素”。其实,起名的思路已经有了:92号元素铀(Uranium)是以天王星(Uranus)命名的,93号元素镎(Neptunium)是以海王星(Neptune)命名的,94号元素以冥王星(Pluto)命名是顺理成章的。这样,1942年,它的发现者格林·西博格便真的以冥王星的名字给它命了名——钚(Pluto nium)。
我们知道,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都是以希腊神话中神的名字命名的。冥王星被命名的神既是大地的生育之神,又是死亡之神。从实际意义上看上去,这倒十分符合这个94号元素。
第四部分:英美核开发的新进展发生在德国的一个小插曲
在美国,钚被推上科技舞台要大显身手的时候,在德国,一个高大、削瘦、受过战争摧残的奥地利人,却躲在物理研究机构里,企图把这种可裂变的新元素隐藏起来。他是奥托·弗里希的一位老朋友。对于自己的这个老朋友,弗里希有这样的记忆:弗里茨·霍特曼斯和我是在柏林认识的。此后我在伦敦同他仍有联系。他的整个长相,会让人想到老鹰。他有一半犹太血统,同时又是一个共产党人。他的父亲是荷兰人,母亲是一个犹太人——他为自己的犹太血统而感到自豪。对于反犹,他常常会如此反击:“当你们的祖先还生活在森林里的时候,我的祖先已经在制造假支票了!”他有一脑子的卓越想法。
霍特曼斯在哥廷根获得实验物理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但是他却精于理论。他的卓越的想法之一,表现在关于恒星的能量方面。那是他在20年代后期在柏林大学时,与一位来访问的英国天文学家罗伯特·阿特金森共同研究、发展了有关理论。后来,汉斯·贝蒂把这个理论描述为“在恒星内部的高温下,星球内的原子核可以进入另外的核而产生核反应,释放出能量”。当两个热的因而也是快速运动着的氢核具有足够的力量— —越过它们相互的电屏障进行撞击并熔成一体时,就产生氦核并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结合能。后来霍特曼斯和阿特金森同伽莫夫一起把这个事态命名为“热核反应”,因为反应是在那么高的温度下进行的。
1933年,霍德曼斯移民到苏联。斯大林清党运动使他受到了迫害,在监狱里呆了好几年。他的妻子和两个小孩设法逃出并到了美国。1939年希特勒和斯大林签订了暂时协议,协议中包括交换犯人,于是,霍特曼斯被作为“犯人”交还给了盖世太保。幸好,他碰上了马克斯·冯劳厄— —被称为“具有威望并敢于对抗纳粹的德国科学家”。马克斯·冯劳厄爱惜霍德曼斯的才能,设法使他摆脱了盖世太保的魔掌,并给他在一位富有的德国发明家曼弗雷德·冯阿登男爵那里找到一个工作职位。冯阿登曾学过物理学并在柏林郊外的利希特费尔德有一间私人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独立于海森堡和陆军部,自己从事铀的研究。研究经费从邮政部得到——邮政部拥有一笔很大而大部分未用的研究预算。邮政部长认为他自己是在为希特勒的重大秘密武器拨款,因而愿意资助。他们计划建造一台100万伏的范德格拉夫起电机和两台回旋加速器。1941年时,他们均在建造之中。在设备建成之前,霍特曼斯则进行理论研究。
到了8月份,霍特曼斯已经独立研究出制造一颗炸弹所需要的全部基本概念。他写成了一份39页的报告,题为《关于释放出链式反应的问题》。只是,这个报告是供自己研究思考用的,藏于密室,从不宣示于人。报告中考虑了快中子链式反应、临界质量、铀235、同位素分离和94号元素,等等。霍特曼斯特别强调94的生产。“每一粒不使铀235裂变的中子均为铀238所俘获,”他写道,“这样就产生一种可由热中子产生裂变的新核。”
在苏联他学会了为生存而合作,那时内务人民委员会,也就是当时的克格勃,曾打掉他的全部牙齿并将他抛入了监禁——单独关押。同在苏联一样,在德国他也在他的胆量允许的范围内尽量不把自己知道的东西说出来。
他个人对94的支持,也仅仅限于他个人——他把一个新元素深深地隐藏在了他的头脑里,或者让它躺在他的谁也看不到的39页的报告里。
第五部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愤怒的劳伦斯
核武器的开发遇到了新的情况。有人彷徨,有人则要奋进。
一、在英国:从汤姆生委员会到“莫德”汤姆生委员会的活动越来越多,所取得的成就越来越明显。这个委员会的领导人员开始觉得,一个“ 委员会”,定会引起德国谍报机关的注意,便思考是不是改一个隐蔽一些的名字。最后,它改名为“莫德”。
名字的来源是这样的:当时,德国人正在拼命地搜集铀。“铀被拿走了”几乎成了委员会成员们的心病。一天,委员会成员之一、詹姆斯·查德威克收到一封电报。电报是正在瑞典的莉泽·迈特纳发给英国的一位朋友的,她请查德威克带转。过去,为了省钱,人们起草电文时是不用标点的,这形成了一个习惯,所以,一般电报都省去标点。莉泽·迈特纳省去标点的电文是这样的:“近晤尼尔斯和玛格丽特两人均好但对事态发展深感不快请告科克罗夫特和莫德雷肯特。” 查德威克看了一眼电文,在浏览电文的最后部分时,忽然,脑子里出现了“铀被拿走”的字样。原来,把“莫德雷肯特”(MAUD RAY KENT)的某些字母移位,文字就成了:“镭被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