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联邦调查局档案 >

第4部分

联邦调查局档案-第4部分

小说: 联邦调查局档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将此案视为罪犯对国家秩序的一大挑战。在公众的压力下,总统宣布,如果地方政府提出请求,他将指派几个部门参加对林白幼子绑架案的调查,这几个部门分别是特工局、禁酒事务组、华盛顿市警方和联邦调查局。他指定埃德加·胡佛担任联邦协调人,但同时又宣布,联邦政府不负有办理这个罪案的责任,它只是在帮助地方政府。只有在发现罪犯违犯联邦政府法令的情况下,它才负此责任。    
      胡佛拘泥于州与联邦权力的划分,希望能井水不犯河水。但是,公众却认为,由于犯罪已膨胀为全国性的网络,因此执法工作也必须全国统一。新泽西州的一份报纸表示:“这种犯罪表明,美国需要一个以华盛顿为中心的,像英国苏格兰场那样的执法体制。”费城的一家报纸强烈呼吁全国警察要联合成为“一个监督、领导全国打击有组织犯罪的中央机构。”既然犯罪问题已经被当成国家兴亡的一个象征,那么,只有联邦政府才能解决犯罪问题。    
      4年一度的大选很快来临。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面对绝望的形势,这位身患残疾的总统表现出极大的勇气。他告诫美国人民:“我们惟一恐惧的就是恐惧自身。”他要求大家立即行动起来,摆脱危机,美国应实行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来使美国度过难关。    
      当时国内不仅面临一场经济危机,更面临着一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人们普遍认为,执政的权力机构内部一片混乱,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使出铁腕,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执法机构。这与新政的目标恰好一致。新政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罗斯福上任后,首先任命霍默·斯蒂尔·卡明斯为司法部长。卡明斯是罗斯福总统的密友。上任后,他坚定地支持总统的各项政策,并四处活动,力图使自己成为这场反犯罪运动的领导人。    
      1933年春,卡明斯宣布:一场反抢劫、反诈骗的全民性战斗即将打响。为了打好这一仗,他准备组建一支超级警察组织。在他的推动下,1933年6月10日,罗斯福总统签署了总统令,把禁酒局、身份证局和调查局合并成一个新的联邦机构,由司法部负责,组建一支打击罪犯的联邦力量。至于说这个机构到底是叫美国国家警察,还是叫美国苏格兰场,卡明斯还没有考虑清楚。    
      出乎意料的是,身为调查局局长的埃德加·胡佛竟然拼命反对这个合并计划。摆在桌面上的理由是,禁酒局是一个管理混乱、腐败无能、缺乏训练的机构,它根本不能与调查局的公正、高效和完美相比。胡佛说,如果真要把这两个机构合并,那么调查局势必会被毁掉,以前的一切努力都将前功尽弃。当然,胡佛反对合并的真正理由是,禁酒局有1200名调查人员,而调查局只有区区320名而已。一旦合并,调查局势必将被禁酒局吞并掉。    
      总统的训令于6月10日颁布,可到8月10日,新机构的领导人选还没有确定下来。一周后,在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胡佛手下的特工与一帮匪徒展开了一场枪战。当时,4名特工押送抢劫银行的罪犯弗兰克·纳什前往莱文沃思,在勘萨斯城汽车站停车处,他们遭到了一帮匪徒的袭击。双方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枪战。枪战结束后,人们发现特工雷蒙德和其他3名警察牺牲了,有2名特工受了重伤,弗兰克·纳什被当场击毙。    
      这个案件后来被称为“勘萨斯城大屠杀”,在国内引起了很大反响。卡明斯以此说明建立一个超级特工组织的必要。他会见了新闻记者,告诉他们在受害者中有一名司法部特工人员,他已经下令让整个司法机关来调查本案。他说:“费恩·米勒及其同伙不再只是单独行动的罪犯了,他们是一个犯罪集团。牺牲的特工人员雷蒙德和受伤的特工代表着我们的国家、法律,枪杀雷蒙德就是黑社会反动组织向美利坚合众国的宣战。”    
      卡明斯公布了新的改组计划。禁酒局、调查局、身份证局正式合并成新的调查局,胡佛被任命为新的调查局局长。此时,胡佛也已经在全国建立起了自己的声望。    
      胡佛的第一个举措是建立调查局的技术实验室。他要求调查局的特工不仅要用勇气而且要用脑子去破案,特工人员要擅于发现罪犯的蛛丝马迹,然后通过仪器的精密分析,来抓住罪犯的尾巴。实验室就承担了这样的责任。刚成立的调查局实验室规模虽然很小,但得益于政府的拨款和胡佛的支持,很快就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武器、水印、打字机和汽车轮胎档案。这样,当特工们与罪犯做斗争的时候,这些东西都可以成为证据。    
      胡佛还致力于建立自己的特工训练机构——联邦调查局国家警察学院。1935年7月26日,他与司法部长卡明斯一起宣布学校成立,首批参加培训的学员有23名,他们大多是各州和地方的警察机构领导人。根据胡佛的计划,联邦调查局的技术实验室和其他科学设施将供地方警察机构使用,而国家警察学院则对地方警察机构特工进行技术培训。在胡佛的领导下,地方警察机构也纷纷组建起各种各样的培训学校,而胡佛则把联邦调查局的老师和专家送到这些培训学校去讲课。通过这种体制,胡佛在地方警察机构中培植了一帮支持者,而且也使联邦调查局奠定了在全国警察体系中的轴心地位。    
      胡府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高素质的特工在掌握了侦破技术后如虎添翼。联邦调查局一反过去在与犯罪集团作斗争时的被动状态,连战连捷,先后侦破了几个大案件,并将罪大恶极的“机关枪”凯利、“俊小子”弗洛伊德、“娃娃脸”纳尔逊等罪犯一举剿灭。    
      这时,又赶上了正在酝酿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了了解国内的共产党力量和法西斯势力的情况,罗斯福总统签署了一项秘密法令,授权联邦调查局调查国内的间谍破坏活动。至此,联邦调查局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它获得了拆开寄给轴心国外交官的信件、窃听可疑人员电话、进入住宅搜查等特权。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人员利用这些特权出没于全国各地的公众场所,打进各种进步组织了解情况,他们还通过窃听共产党政府驻华盛顿代表办公室的电话及其他一些渗透活动,获取密码和外国情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总统又将西半球情报搜集的任务交给联邦调查局,为此FBI成立了特别情报局,并在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等地招收了300余名特工来配合他们的工作。    
      胡佛对联邦调查局的体制进行了调整,他建立了检查和培训工作人员的严格制度,撤换了一大批被认为不称职的探员,重新挑选了一些年龄在25~41岁,并且具有法律或会计大学学历的年轻人才充实到联邦调查局中。利用特别情报处的特权,胡佛不断扩大FBI在情报领域里的权力,把整个作业推展到全世界。战后,联邦调查局彻底发展成为一个拥有4000名特工的情报机构。这一切,与胡佛是分不开的。


人物档案胡佛(2)

      终于又搞掉一个令人讨厌的肥猪    
      强制性自愿加班    
      胡佛对他手下的探员实行“强制性自愿加班”的政策。特工人员被迫早晨7时上班,比正式工作时间提前2小时。不管有事没事,这是雷打不动的规矩。这样,胡佛去国会山汇报工作时就可以不无自豪的说联邦调查局工作人员如何不辞辛劳。在联邦调查局任何称职的探员,如果确实工作需要,都会在凌晨2点钻出被窝去捕人,或者通宵加班。可是假如无所事事,谁也不愿闲坐在办公桌前虚掷时光,况且这种强制性自愿加班又得不到报酬,因此探员们都有一肚子的不满,但又不敢公开表现出来。为了把这百无聊赖的清早熬过去,FBI探员就到附近的咖啡厅去消磨时间。一些野心勃勃的特工为了加薪或者晋升,就给胡佛打小报告,说他们发现许多在总部签到上班的特工人员都在惠兰杂货铺里喝咖啡。胡佛担心人们知道在没有工作时他还迫使手下人加班,于是耍出“黑色星期五行动”一招。1958年的一天早晨,他派了一组检查人员去惠兰杂货铺,把每个在场者的名字统统抄录下来。从此,这些人在联邦调查局再也没有得到重用,并相继被以各种各样的借口给踢出门外。    
      胡佛常派他的得力助手到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校对联邦调查局进行大力宣传,并以高薪招聘的形式使联邦调查局的名字深入人心。60年代有人做过调查,所有在校大学生中,希望进入联邦调查局当特工的人占67%,更多的中小学生则把特工作为自己一生中的一个崇高理想去追求。    
      “不要给调查局抹黑”    
      “不要给调查局抹黑”是胡佛的座右铭。凡是对联邦调查局的形象有不利的地方,胡佛    
      一概掩盖事实真相并坚决予以否认。对报纸杂志、电视节目胡佛更是全力应对。在FBI最近揭密的档案中就披露了胡佛对色情杂志《花花公子》极度关注的事情。    
      《花花公子》1955年9月号有一篇特工上太空侦查的科幻故事,胡佛认为该故事内容讽刺了联邦调查局,但还不值得采取行动。    
      联邦调查局虽然一再声明不希望成为警察单位,胡佛仍然从联邦调查局国家警察学院特别训练班中抽调了一些人组成了秘密警察部队。这些特工关注着所有美国公民的资料,包括电视电影明星的动向、私人作家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意见等等。    
      胡佛命令秘密警察部队的特工对《花花公子》进行仔细审读,每期都不能错过,以发现杂志内容是否有侮辱嘲弄联邦调查局以及他本人的地方。    
      在1963年2月号中,杂志主编海纳夫写了一篇批评胡佛反色情读品的社论,这使局长十分气愤,立即下令特工去调查海纳夫的背景。    
      在海纳夫的调查档案上胡佛写到“此人提倡性自由,宣扬色情读品对青年人无害,值得注意。”1967年他还写了一篇批评《花花公子》漫画的报告,称杂志中有一篇连环画借故事之名讽刺了联邦调查局局长并诬陷了忠诚、爱国、道德、清白的联邦调查局的声誉。    
      探员是局长身上的一件衣服    
      胡佛觉得自己就是联邦调查局,而探员是他身上的一件衣服,是用来装饰他的。在与每一名新来的探员面谈过之后,胡佛都免不了要评判一番:这个探员站得不够直,个子太矮,还有些秃顶;或者那个探员有点招风耳,长了个鹰钩鼻,而且在听他讲话时总舔舌头。    
      每个特工人员,无论其职位高低,只要一踏入联邦调查局的门槛,就自觉地承担着为联邦调查局做宣传的重要任务。在胡佛看来,特工人员应该个个都是美男子,不仅要身材高大、五官端正、衣着得体,而且还必须举止优雅、谈吐不凡、富有教养,让人一看就乐于交往。若探员没有一个让他满意的相貌,比如说秃头,或者长有粉刺,等等,只要给他看到,他都坚决予以开除,不管其是否才华横溢,或者是否是他最最喜欢的海军陆战队队员等。    
      一天,胡佛乘电梯去办公室,一个穿红马甲的小伙子恰好与他同行。真是活该这家伙倒霉,胡佛最看不惯穿红衣服的人。这还不算,这个可怜虫碰巧那几天上火,内分泌失调,脸上粉刺丛生。胡佛一走进办公室,就即刻命令火速找到那家伙,马上开除。    
      因为胡佛的吹毛求疵,许多才华出众的有志之士被联邦调查局拒之门外。一个名叫兰德尔的青年怀着一腔热血报名加入联邦调查局。兰德尔模样英俊,聪明果敢,一见就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他的申请立刻就被否决了。因为接待他的人认为他乡土气息太重,不够文雅,眼神里缺少某种狂热的激情。兰德尔不服,就找到沙利文帮忙。沙利文另找了一个谈话人去面试他,结果他被录用了。    
      兰德尔在训练结束考核时各门课程均名列前茅,得到教官们的一致赞赏。随后他被分配到辛辛那提分局,将工作干得很出色。可是几年后,他却死活要离开。    
      “我想工作,想干出点成果,我不想使自己成为一个多余的人,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喝茶、聊天、看报纸上。可是,你看,我整天都在做些什么事情啊!”这位一心想进联邦调查局的兰德尔在推荐他的沙利文面前满腹牢骚。    
      沙利文没能留住兰德尔,正如他留不住许多象兰德尔一样不满于现实的年轻人。    
      秃子传奇    
      秃子在联邦调查局是没有好日子过的。内森·费里斯是个秃子,他的遭遇颇有点传奇色彩。    
      联邦调查局是坚决不会雇佣秃顶的人的,但是对进入联邦调查局之后头发才开始脱落的特工,胡佛倒会网开一面,但又绝不会让他与公众接触。内森·费里斯并不是天生秃顶,刚进入联邦调查局的时候他的头发还很浓密,但是随着工作越做越好,头发却变得越来越少,直至最后完全脱落。到60年代初的时候,内森是胡佛助理副局长威廉·沙利文的部下,主管所有驻外办事处的工作。一天,内森找到沙利文请求调动,他想到墨西哥办事处去度过余生,因为他曾在那里干过,非常喜欢那儿的风土人情,他原籍拉丁美洲的妻子也酷爱墨西哥,只要能让他回去,就是担任个小职位他也心甘情愿。    
      内森是沙利文的老部下,沙利文当然没什么话好讲,但问题是,驻外办事处的人员总是要抛头露面的,因为他们要发表演讲,会见客人,处理各种公共关系,内森的秃头就得时时亮相,而胡佛是绝对不会允许他手下的特工的“良好形象”遭到破坏的。无奈内森苦苦央求,沙利文只好批准了他的请求,并把申请书放在备忘录里呈送给当时局里的第三号人物艾尔·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