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们都是些花样的女子,馥郁芬芳地盛放,在那片同样繁花似锦的“海”上。 1905年,中国的第一部电影诞生在京城。那时的上海戏院里,还在放映外国人拍的杂耍片断。然而,就在短短的八年之后,上海不仅成立 了中国境内的第一家电影公司,拍摄了真正具有故事情节的电影短片,还在日后的不断发展中逐渐成为了中国早期电影的中心。 在那时的上海,电影如梦般变化莫测,仿佛一个中国的“好莱坞”。豪华气派的电影院拔地而起,数以万计的观众蜂拥而至。而就在这时 ,在这如梦似幻的光影之中,人们不约而同地看到了她们。 她们在上个世纪初的二三十年代先后踏入银海,或羞涩清纯,或妖娆妩媚,但无疑哪一个都是倾国倾城的美人。其实,单看眉眼,她们并 非各个都有花容月貌,甚至有些是根本谈不上漂亮的。而她们的气质也是千差万别,并不是哪个都那么讨巧。然而,她们却都成为了那时羡煞 旁人的女子,万众瞩目的明星。 那么,她们的红极一时一定是跟什么有着绝对的关系吧——其实,一切都因为她们身在那时的上海。因为那时的时局与风尚,因为上海的 开放与包容。 胡蝶的雍容华贵,阮玲玉的楚楚可怜; 周璇的秀美纯真,王人美的泼辣奔放; 上官云珠的八面玲珑,王汉伦的端庄持重; 杨耐梅的放浪嚣艳,宣景琳的善良娇媚。 彼时的上海就这样包容下了她们所有的美,而她们也真的就像花朵;在那个有着女人般万种风情的城市中婉丽而开了,带着传奇的味道。 然而,面对生活,她们其实又都是些平凡如常的女人,会经历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有时因为她们的声名显赫,她们甚至遭遇了比常人更深 重的艰难和痛苦。 于是,她们纤弱的根茎所要承受的,原来是来自整整一个时代的辉煌与沉落。 事过境迁,今天,她们已经成为了那个特殊年代的象征。恰如老上海浓浓的浮世悲欢,浸润在她们的每一部电影里,每一首歌曲中。
蝶舞人生——胡蝶梦生蝶(图)
长大成人后的胡蝶与家人的合影。父亲对她的教育,使她受用了终身。中排左三是父亲,左四是母亲,后排右三是胡蝶。
她,人如其名,飘逸飞扬;她,经过近一个世纪,我们仍旧对她念念不忘——她就是那个曾经让整个上海滩为之疯狂的“电影皇后”,她 就是那只翩翩起舞的影中“蝴蝶”。 在那个黑漆漆、亮闪闪、烟烘烘、闹嚷嚷的旧上海,到处都是挨挨挤挤的弄堂房子,上个世纪初,它们被叫做“坊”。这些十来幢二十幢 相连的房子,若是阔人家住,便是独门独户,但若是穷人住在里面,就是几家公用一幢。胡蝶就诞生在提篮桥怡和码头附近的这样一个的“坊 ”里。 她的父亲胡少贡是广东鹤山县人,这样一来,他家本与上海没有任何瓜葛。不想他的姐姐嫁给了当时段祺瑞政府总理唐绍仪的弟弟,于是 一家人北上,来到了这个日后和他家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欲望城市。 1908年,对于当时的中国,一个时代正在土崩瓦解——那一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驾崩”,与此同时,胡蝶也在这一年降生人世。 以致后来,每每谈到她的出生,母亲便说:“这丫头就是老佛爷和皇上驾崩那年生的。” 父母是本想要个男孩的,但即便这样,看到女儿平安降生,他们还是十分欣慰,并给她取名宝娟。比起同时代的许多女孩子,胡蝶的童年 生活幸福无比,没有寄人篱下,没有食不果腹,没有沿街乞讨——有的只是父母对她的疼护有佳,宠爱备至。 一家人的生活虽没有大富大贵,但至少衣食无忧。然而父亲为了使家里的生活更加富足,经提携出任了当时京奉铁路的总稽查。这份工作 为胡蝶一家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与此同时,全家也不得不离开上海,继续北上,辗转于京奉铁路沿线。一家人先后在天津、东北、北京等地居 住过。八岁那年,胡蝶随家里搬到天津时,进入了天主教会创办的圣功学堂念书,改名为胡瑞华。 胡蝶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奔波中度过的。这些奔波游走的经历让她接触到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上海大都会的喧闹浮华,北平古 都的厚重尊贵,天津市井的闲适自在,都令幼年的胡蝶印象深刻。各色各样的人生百态也成为了她后来塑造角色时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胡蝶的父亲“为人宽厚,性格开朗,爱开玩笑,很有幽默感”。她继承了父亲的开朗幽默和随遇而安的性格。于是,在她后来遭遇到重大 挫折和变故的时候,也能处之泰然。除去性格的遗传,她人生观的养成还得益于父亲对她的启蒙教育——父亲经常绘声绘色地给她讲一些历史 典故和人物传奇哄她吃饭。胡蝶从小体弱多病,食欲不佳。为了让女儿安心吃饭,胡少贡就买来绘有历史人物传奇的瓷制碗盘,一边让女儿吃 饭,一边给她讲碗盘上的故事。这其中,既有黑白善恶的大是大非,也有世态炎凉的为人之道。所有这些都深深地植根于胡蝶幼小的心中。母 亲“出生在大家庭,她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却很懂得处世为人,慈爱而严格”。从母亲那儿,她懂得了要与人为善,相敬如宾。这使她在日后 风云变幻的演艺生涯中始终保持着宽厚谦和的作风。父亲的循循善诱和母亲的朴素平实,都成了她受用终生的宝贵财富。这些丰富的知识和处 世哲学帮助她一次次渡过了生命中艰难的关口。 胡蝶的少年时代始终在辗转奔波,虽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但不免孤独寂寞。因为久无定居,所以她没有什么少年时代的好友。每次 刚跟当地的孩子混熟,就又要搬走了,为此她经常苦恼。再加上父亲的工作繁忙,不能常常在家陪伴她,身为独生女的她更加孤单。于是在她9 岁那年,父亲辞去了这个京官,举家回到广东,在广州安了家,这是她生平第一次回到家乡;因此虽身为广东人,却对这里的生活风俗、语言习 惯非常陌生。但是,这种种的不适应反倒让从小生活在北方的她感到十分新鲜。于是她进入了广州培道学校读书,很快便融入了家乡的崭新生 活中。 胡蝶从小就跟着父亲“跑铁路”,远离城市生活,娱乐很少。但是有一种娱乐是她最热衷的——看“戏”。一到逢年过节,父亲就会带她 去看皮影戏和木偶戏。这时,她一定会聚精会神地盯着幕布,看得津津有味。从光线中透出的皮影朦胧不清,但那个虚幻的世界却使这个小女 孩儿沉醉得不能自拔。她幻想着自己变成了小小的皮影人,在幕布前摇来摆去,奇妙非凡。皮影戏承载了她童年时代瑰丽的幻想。从此以后, 她就一直惦念着那一方被灯光照亮的幕布和那些带给她无限欢乐的皮影人。直到十四岁那年,她惊异地发现了一种新娱乐。 1896年8月11日,一种叫“西洋影戏”的新娱乐在上海徐园的“游艺村”首次放映,几年之内,“西洋影戏”便在中国生根发芽了。这“西 洋影戏”就是电影。 1905年,中国人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短片——当时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为著名京剧演员“谭派”创始人谭鑫培先生拍摄了 一段《定军山》。进入民国以后,中国的电影事业真正发展起来,此后逐渐出现了中国人自己的电影公司。 1922年,十四岁的胡蝶在广州的一家电影院里看到了平生第一部电影《海誓》。影片结束时,她早已潸然泪下,看着眼前发光的幕布,儿 时的梦想被出其不意地神化了——原来幕布上的皮影玩偶竟能变成活生生的真人。他们跟自己一样会哭会笑,生动异常——她欢喜得不得了。 然而,这时她一定不会想到,仅仅在几年之后,她自己的身影也会出现在那块被照得通亮的白色幕布上,正如儿时的梦一样。 终于,1924年,当胡蝶再一次从广东老家回到上海的时候,这个烟花般的城市成就了她,而她也成就了这个城市一段烟花般的传奇。
蝶舞人生——胡蝶蝶儿蹁跹(1)(图)
这时,胡蝶16岁了,她报考了中华电影学校。
重返故地的这一年,胡蝶已是亭亭玉立的十六岁少女了。庶母的孩子纷纷降生,生活的担子变得越发沉重,孝顺的胡蝶不愿看到父亲独自 承担,便暗自辍学,打算帮父亲挣钱养家。 一天,她无意间在报纸上发现了一则招聘启事:“中华电影学校收起招生”。启事上说:该校专为训练电影演员而办,以发掘人才,培养 人才,提高电影演员素质为宗旨,由上海大戏院经理曾焕堂投资创建,设于爱多亚路,已聘请留洋归国著名戏剧家洪深等先生主持,凡有志参 与电影业者,不分性别年龄,均可报名应试。看到这里,胡蝶眼前一亮,“电影”是一个两年中始终让她魂牵梦绕的名词。虽一直无缘接触, 但她却已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它。此时正逢中华电影学校招生,胡蝶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想去试试。 电影演员总是要有个让人过目不忘,叫得响亮的名字的。可一想到自己的名字,她觉得实在太过一般,无法引人注意,于是想着给自己起 个艺名。她原本打算取名“胡琴”的,可左思右想,总觉得不够响亮。最后不知哪儿来的灵感——也许是她发现了“胡”与“蝴”的同音,又 或是因为她从小就喜欢蝴蝶的轻盈飘逸、自由自在——她为自己取名“胡蝶”。它是这样的朗朗上口,优美悦耳,让人印象深刻。她用“胡蝶 ”给自己报了名,去参加了考试。没想到,从此以后的半个多世纪,这个美丽的名字就一直陪伴她左右,被人们永远地记住了。 那时中国还处于默片时代,编导只要拟定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就可以进行拍摄。台词没有固定编写,演出时全凭导演在片场进行调度,演 员只要把剧中人物的故事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神态表现出来就行了。所以在那时,对于演员的外形外貌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是女演员。她们通 常都要体态婀娜,容貌俊美,而胡蝶正是这样一个标致的女孩。 面试那天,她为了让自己显得更加成熟妩媚,就特意将自己打扮成少妇模样——梳横S头,戴了一朵大花在左襟,长坠耳环,穿长裙圆角短 袄。当她徐徐步入考场时,在场的所有人都为眼前这位“小少妇”的一颦一笑所打动。其实,胡蝶不仅天生丽质,而且对表演也颇有天赋,她 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考官的考题。令各位考官大加赞赏。就这样,十六岁的胡蝶顺利考取了中华电影学校,并开始与电影结缘。
蝶舞人生——胡蝶蝶儿蹁跹(2)(图)
加盟“明星”后的胡蝶,真正开始换发她生命的华彩。
中华电影学校是由当时从海外归来的一群志在发展中国电影事业的留洋学生创建的一所演员短期培训学校。在这群风华正茂,又明显一脸 稚气的年轻人当中,有许多名字在日后的中国电影史上熠熠闪光。 在校期间,教师大多是业余的兼职授课,学生也大多是业余电影爱好者。虽然仅有半年学业,但因为“教”者认真负责,“学”者勤奋好 学,所以授课效果十分理想。在中华电影学校,胡蝶对电影有了基本而全面的了解。几十年以后,当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的时候,谈到那 段求学生涯,她仍不无感激地说:“在中华电影学校的时间虽然很短,却是我从事电影工作的开始,从这里我走向了这个万花筒式的银色世界 ……”正如她所说的,从电影学校毕业后的第二年,她正式加盟了大中华影片公司,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
蝶舞人生——胡蝶蝶儿蹁跹(3)(图)
胡蝶因主演了《火烧红莲寺》(1928年)中的“红姑”(左一),红遍大江南北。
胡蝶进入“大中华”后的处女作,是参演由徐欣夫导演,张织云、王元龙主演的影片《战功》。在这部影片里,她仅仅饰演一个游艺大会 中卖糖果的女郎,只有几个短镜头。但此后不久,她经同窗好友徐琴芳的介绍,转到了“友联”影片公司,主演了影片《秋扇怨》。这是“友 联”历史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成功影片,胡蝶也是凭着这部影片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当时,上海三大电影公司之一的“天一”影片公司,在电影的商业运作方面已经走在了同行前面,而且它的创始人邵醉翁很有商业头脑— —他发现了胡蝶的商业价值,并聘请她做“天一”的基本演员。此时的胡蝶还是个新人,很需要舞台锻炼的机会,况且在“友联”,她只能出 演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因此为了争取更多的演出机会,她加入了“天一”。 在“天一”,她主演了《夫妻的秘密》、《白蛇传》、《梁祝痛史》、《孟姜女》等十几部影片,票房都不错,她的声誉也与日俱增。然 而渐渐地,她却发现,“天一”所拍摄的电影都是些迎合小市民阶层观看趣味的悲情古装片,艺术水准不高。虽然经济效益很好,可作为演员 ,发展空间却不大。 为此,斟酌之后,她最终没有长期留在“天一”,而是借公司改组的当儿,离开“天一”,另谋发展。
蝶舞人生——胡蝶蝶儿蹁跹(4)(图)
电影《歌女红牡丹》(1931年)是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的有声电影。
离开“天一”的胡蝶一直没有找到自己施展才艺的舞台,直到1928年,她进入明星影片公司。公司的编导郑正秋、张石川十分赏识她的条 件和才华,对胡蝶的到来十分欢迎。正是因为这次不同寻常的加盟,胡蝶为“明星”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业绩,“明星”也将胡蝶推上了她事 业上的顶峰。 在“明星”出演的第一部影片实在值得一提,那就是由胡蝶和阮玲玉联袂出演的影片《白云塔》。当时这部由张石川导演的新片《白云塔 》里需要一位美丽端庄、仪态大方的女演员,这时胡蝶被一眼相中,出任主角。在那时,胡蝶和阮玲玉一样还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可即 便如此,在这部电影中人们也已经能够看出她们的演技正在日趋成熟,她们作为明星的潜质也已经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