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淘宝人生 >

第213部分

淘宝人生-第213部分

小说: 淘宝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几十年可能就被李家收藏了,再过几十年李家经济出了问题,也许就会变卖到王家,这个过程当中的几经转手是不可能有记录的。
  就以清宫廷藏品为例来说吧,很大一部分都是得自明代的宫廷收藏,但是在明代之前呢,紫禁城建成使用是在一四二一年,从这个时间再往前是元代,距离历史上的宋代收藏盛世最少也有百年以上的时间,再距离隋唐或者秦汉就更久远了,当时所收藏的古董如何做到传承有序呢。
  那时候的古董收藏品是以什么方式进入到繁禁城的,原来在哪些人手里流传过,没有任何人能够说得清楚,也就是说,在它们有确切的资料记载和收藏证明之前,都是流散在民间各处的,想要做到传承有序基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认为,不论是已经立身于收藏圈的人,还是初识门径的收藏爱好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不断提高,从而告别靠着一句“传承有序,走遍天下的畸形发展。”
  以张辰今时今日在收藏界的地位,还不足以通过这一番话就打破现有的某些局面,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效果的。投石入水,不起浪huā也泛涟漪,何况张辰在收藏圈年青一代中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号召力,一些常常收看博古藏谈的观众也对这个年轻的鉴定专家十分信赖,他的话也算是能有些力度了。
  说完这段,张辰喝了一口水润润喉咙,又道:“这位来自意大利的记者朋友刚刚还提到了关于鉴定的问题“传承有序,就是相关于鉴定的,下面我再说几句吧。
  古董的鉴定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在所有的行业当中,古董鉴定这一行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最多,也最容易出错。每一件古董的鉴定都有可能用到历史、文学、艺术等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还会受鉴定师心理和身体状态的影响,没有任何一位鉴定师或者鉴定家能够保证一生都不会出现错误。
  我们现在的鉴定中,特别是陶瓷类的鉴定,用到最多的就是“标型学”也有叫做眼学或者器物形态学的,属于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学名叫做“考古类型学,。通过对一件标准器的研究,从其形态演变的过程中找出规律,作为鉴定的依据。
  但是在鉴定工作中,标型学也不是百试不爽的法宝,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或者研究机构,可以保证对历史上某一个时期的社会形态和相关文化做到完全了解如透明,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也一样无法做到。
  某一位工匠或者技师在制作某一件产品的时候,会受到个人心情、
  艺术造诣、对文化形态的不同理解等多方面的影响,所造的器物也会有相应的不同:又或者某些对文化和艺术有独特的见解或者有独特喜好的工匠,他们制造的器物就会有另类的特征,这类的工匠从责到今也有很多。
  这样的器物在鉴定的时候,标型学或者一贯使用的知识就不足以让鉴定者做出准确的判断了,往往会在一些细节上出现误判,导致鉴定结果和现实之间的偏差。
  所以说,在古董鉴定中,只有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能够做出最佳的判断结果。在你鉴定完最后一件之前,没有任何人能够保证自己不会出错,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进步。”
  “各位专家好,我是《华夏都市报》的记者,我想请问张先生,据说您从九岁开始就已经进入古玩行了,迄今为止,您在鉴定方面出过错吗,能不能列举一二呢?”这个提问的是和唐韵关系不错的媒体记者,这话可并不是要拆台,而是把现场记者的思路往正确的方向引导。
  张辰笑道:“只要是搞收藏的,就肯定会有出错的时候,我同样也不能幸免。不过我很幸运,我在童年的时候,就跟随我的父亲张百11
  先生学习收藏,还有我的同门师长们悉心教导,出错的几率比较小一些,也都在青少年时代,近年来还没有发现鉴定方面的错误。
  看走眼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如果要列举的话,年代都比较久了,我就说一件吧。我十三岁的时候,我父亲带回一幅石住山会长的墨宝,用古纸写的,装裱十分精美,我那时候已经学习书画类收藏差不多三年了,可还是当做了修复过的董其昌真迹,我父亲罚我摹董其昌《东方先生画赞碑》两百遍。”这话说完,记者席上又是一阵笑多,张辰的轻松对答和幽默诙谐影响着整个的会场。
  这件事不是编出来的,在张辰少年的时候真正发生过,石老在书画方面的造诣相当高,属于国内最顶级的书画家,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能够模仿苏、黄、米、蔡、颜、柳等多人的作品,几达乱真的地步。
  关系相近的同行之间相互抬捧是常有的事,石老是实干派的领袖之一,又是好友石磊的爷爷对张辰也颇有照顾,这时候适时地鼓吹一下很正常,虽然以石老的成就已经无需这种抬捧了,但是拍拍这位可敬的长辈小马屁也是不错的说来说去就是一乐而已。
  随后又有记者针对裴光灰的质疑问题进行提问:“各位专家好,我是收藏同的记者,我想请问一下,裴光灰先生的质疑中曾提到藏协的一位名誉会长麻先生,对于麻先生的评论,和裴光灰先生的质疑,唐韵做何态度?”这个问题是藏协的另一个理事郭崇仁来回答的:“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件事,那就是在鉴定一件古董的时候必须要说真话,这不是说朋友带来一件藏品或者在市场里见到一件东西,明知不对却只能说一些诸如“看不准,之类模棱两可的话你只要给出肯定的〖答〗案,就必须讲真话。
  关于麻先生,我来举一个例子,前段时间收藏界出了一个笑话,有人把汉府大酒店的餐具当做成化斗彩去拍卖,这件事的主人公就是麻先生。虽然那两只斗彩碗的确很精美,也做到了十足的仿真度,但是“汉府,两字的底款却足以说明问题了各位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连酒店的餐具都认不出来的人,还妄谈什么元青huā呢。
  至于裴光灰先生的质疑,那就更简单了,前边的时候田老师和幕老师都已经说过了他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太有限了,完全还做不到对一件古董进行鉴定的程度,他的质疑也只是一个笑话而已。我们不排除他的行为是为了拔高自己的身份,给他新成立的鉴定工作室做宣传的可能,对于他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能做的除了鄙视就只有无视了。
  而裴光灰先生本人一直以来就号称自己是国内第一位“不吃皇粮,的职业文物鉴定家,对此我很有疑问。他目前还兼着一些拿楠的职务,我想提醒他一下什么时候他把这些职务都辞去了,再说这种大话也不迟:再说到鉴定家这个称呼也从来没有得到过大多数人的认可,只是他和他的朋友在这么叫而已,有了这次的例子,还有谁会承认他的鉴定结果吗?
  从他的质疑文章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此人的修养确实很差劲。
  如果他是一个很有〖道〗德,很注重个人素质和修养的人,绝对不会用洗手间来作比喻,不同的文字,不同的物种,不同的sè彩等等,世间有无数相对立的东西都是可以借用的,难道他的意识里只有这一种吗?”关于裴光灰对唐韵馆藏文物真伪质疑的记者提问进行了一个多小
  时,唐韵方面以详实的证据和证明给出了一个〖答〗案,唐韵绝对没有任何一件藏品是鉴定失误的,更不可能有作伪的行为。
  接着进行的两项内容再次引起了业界的轰动,陈老等几位藏协的名誉会长代表藏协当场宣读并出示了藏协《关于撤销麻尚峰同志名誉会长职务的决定》,并且宣布藏协将和唐韵联合进行收藏品鉴定工作,不定期在唐韵文化园区免费对藏友所持的收藏品进行鉴定。
  第二项正如记者们会前猜测的,唐韵公布了文化园区新的建设计划细则,对即将建设的三座展馆做了详细的解说,并且宣布唐韵即将展开沉船打捞和水下考古业务,在不久的未来,唐韵文化园区的船舶资料中心也将对矢众开放参观。
  这个举动在记者们理解来,有几方面的意思:首先,唐韵要全面进入博物馆和美术馆领域,这就代表着近现代和当代的艺术品很可能或出现一轮新的价格上扬:其次,唐韵的汽车和机械展馆开展,会抢掉多少京城车展的市场,这里边对于汽车生产厂家来说又有什么样的商机:再次,影音展馆的出现,会不会改变现有的影视作品市场格局,以唐韵的实力和声望,又能带动起怎样一个浪潮。
  然后,唐韵进行水下考古业务,并且开放船舶资料中心,是不是一个博物展览领域的新课题,其他的博物馆院将如何应对:另外,唐韵打造出这样巨大的一个顶级文化圣地,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文化项目,接下来它会朝哪个方每发展,又会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


 第二九六章 宝石釉(上)

  世界的事形形sè煮,虽然情形各有不同,却也离不了一条主线,人们常说的“万变不离其宗”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 
  庞大的唐韵和一个小小的个人鉴定工作室相比,一个是投资近百亿,受军机处支持,在收藏界和博物馆界如日中天的巨无霸,一个是只有两间写字间,得罪了古玩行不少的名家,老板员工加起来也不过五六个人的小麻雀,孰优孰劣很容易就一判高下了。
  本来如果按照惯例的话,即便是唐韵真的出了问题,也是要保巨无霸而弃小麻雀的,只不过导演一出闹剧,让唐韵鉴定错误的藏品消失而已。更何况现在是唐韵占理,把对方所谓的质疑驳的体无完肤,雪中送炭的买卖做不成,大家也只好是痛打落水狗了。
  新闻类和生活类的媒体在鼓吹唐韵的雄厚实力,收藏类的刊物则是一水儿的贬低裴光灰,法院的传票也送到了“裴光灰文物鉴定工作室”马上风也钻出来了,在报纸上发表声明,说他从来没有说过裴光灰“借鉴…,的那些话,以澄清自己。
  偷鸡不成蚀把米的裴光灰大叹“世态炎凉…”他只不过是想出名而已,用得着这样把他逼在墙角里还要往死折腾吗。他也不想想,天下哪有不付费的午餐可吃,想要得到什么,就要有付出一些的准备。
  当然,如果是不慎失败,那悲剧的结果就要另说了。
  记者会之后,张辰就总在想,最近连续发生这么多事,到底是为什么,真的就没有一条可以宽松行走的道路吗?
  当初他得到吴世潘宝藏的时候,考虑过很多问题,最终决定开设一间古文化研究机构,借着海外引回文物的理由,断绝了某些人贪婪的主意,但却引来了军机一号的侧目,要他进行对外展览。
  对外展览也不是一件坏事,对于传播和发扬古文化精髓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有了军机处的保证,也不会在这个项目上亏损,能对古文化的传播做出一点贡献,张辰还是很乐意的。
  可是随着事情的一步步进展,唐韵的名气也跟着越来越大了,不得已也要在公众面前显lù出一些什么来,接着就有各种各样的牛鬼蛇神出来作怪。
  张奉栋穷凶极恶地想要用唐韵的藏品来给自己铺路,甚至sī人站有一部分:小〖日〗本的天皇为了自己的面子和后代的荣华富贵,也想尽了办法来搞事,甚至还制造了恐怖事件:这一桩桩一件件的,都是因为唐韵对外展出而引起的。
  好吧,张奉栋好歹是红二代,副部级的高官,而且从血缘上还和张辰有那么一点关系:〖日〗本天皇家族至少也是所谓的贵族,是〖日〗本人的精神寄托,也算得上是大人物了:可裴光灰呢,丫的只不过是一个小蚂蚱而已,在收藏界都轮不上他说话,也跑来拿唐韵当垫脚石。
  个人拥有大量的肘富不是好事,会被很多人或者什么的所窥觑,
  然后炮制很多的方法来进行盘刻,如果没有龙城张家的大背景,张辰相信自己手里的东西一旦出现,就会被很多人一一瓜分,能留在自己手里的少之又少。
  现在他也算明白一点了,为什么关家的老祖宗要把大量的顶级收藏都封闭在地下密室和墙壁的夹层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个人手里持有重宝就是灾啊。
  可是当你把摊子搞大了,名气也大幅度攀升之后,还是不得清净,有不少人都把“瓷玉不和砖瓦斗”当做至理名言,专挑肉大的下手,仗着你不屑于和他纠缠,不停地在一边聒噪,就像跳到脚背上的癞蛤蟆,总来膈应你。
  想来想去,张辰还是觉得这是社会形态和群体素质的问题,不是你做些什么努力就能改变了的,只要人还有sīyù在,这样的事情就避免不了。制止是不可能的,想要让自己安静一点,就只能是尽量完善自身,把这些事情都巧妙地避免掉。
  至此,他也就差不多能明白褚铁眼为什么这么多年来都不出现在公众视线里,自己有偌大的家业,有大量的收藏品,在瓷器方面还有出神入化的本事,却甘愿平平淡淡地过日子,就是不想找那么多麻烦。
  褚铁眼早期的时候不和外界做太多沟通,是因为他内心里的排斥,不愿意和官府等方面多打交道,潜心研究瓷器的同时用大把的时间来思念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到了后来,也许就真的琢磨通一些道理了,更加的喜欢那种闲云野鹤的感觉。
  褚铁眼和李天平是有些相同之处的,两人在古玩收藏上都有极高的造诣,李天平是专攻玉器,褚铁眼是专攻瓷器,两人的功力都是在业内顶尖,到达炉火纯青的那种,而两人也都是属于商业天才,都是在不借助任何外力援助的条件下,靠着自己的能力创下了偌大的家业,属于陈氏门下的两个异类。
  只不过李天平做生意是名声在外,到了后期更是和很多人进行商业上的合作,这些都是因为他追求陈要琳未果,想要用更多的事务把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开来,所以才会有了今天的局面。如果褚铁眼愿意站出来,展现自己的惊人才华,他的名声一定会超过李天平的。
  真是想谁谁来,张辰最近正琢磨褚铁眼行事风格以及个人xìng格的成因,也准备要去找这位太师叔探讨探讨,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