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淘宝人生 >

第329部分

淘宝人生-第329部分

小说: 淘宝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辰也在想,是不是换个方向从后向前看一下,也许是按照年代的远近摆放的呢。想想之后还是按下了这个念头,怎么看不是看呢,半途变卦是最要不得的,还是照着自己之前的顺序继续向后观察。
  就在张辰越来越觉得可能会失望,也越来越觉得自己应该在刚才就改变战略的时候,已经只剩下最后的八幅了,其中有五幅大轴和三幅长轴。
  宁琳琅易已经能够从张辰打开一只只花盒时候的眉眼之间看到一丝的不舍,张辰之前已经和她说过自己在找什么。顺着师兄的步子看过去,已经剩下最后的八件了,宁琳琅的心要比张辰还紧张,不知不觉的应经手心出汗了。
  已经挂了一百多年的鬼子六果然还是没有让张辰这个找到他宝藏的家伙失望,就在倒数第八幅的时候,张辰从意念力中看到了一层淡红sè的光芒在流动。
  这下没错了,终于是找到一件唐代的东西,这以后应该都不会太晚了。继续再看下去,接着又是两副一层红sè光芒的,都是同一时代的作品了。那个时代可是有不少的名家,最最牛气的,就是那位当之无愧的华夏古今画坛第一人了。
  有了这三幅唐代的,张辰更加有兴趣往下看了,再往下一定会有更加让人兴奋的东西。以顺利起来,果然是越来越顺,经历了一层红sè的光芒之后,直接跳级来到了三层和四层各一件,接着又是四层。
  张辰已经完全兴奋了,这可是很了不得的啊,都是南北朝后期到隋代的物件,哪怕是随便一张名人写了字的纸片,也都是超级的存在了。而张辰对于这个时代的画作品也很感兴趣,他手里已经有不少了,更是不介意能够把这时代的大家作品收罗个齐全,虽然这个想法很疯狂,也很飘渺。
  张辰鼓励自己继续看下去,看看还会有什么让人惊喜的东西。接着又是一件有一层红sè光芒的,这件或许更加的有名气一些,或许是其它的什么原因,所以要放在最后这一块。
  再接下来就是最后一只画盒了,盒子的样式也有些古怪,比装正常大轴的盒子短一点,又比一般正常长轴的盒子长了不少,而且厚度和宽度也很不一样,都要比一般的盒子超出来一截。
  张辰缓步走过去打开黄花梨木的盖子,里边装着两幅长轴,差不多都是五六米的样子,在意念力的观察下,两幅长轴便曾都流动着八层红sè的光芒。果然在最后的都是了不得的东西,这可不仅仅是从年代上说的,能够被后世人这么善意珍藏的(鬼子六比起两晋人物来说,算得上是后世的人了),又用了这么好的盒子,必定不是俗物。
  这两幅长轴一出现,张辰的脑子里自然地就闪现出了两个人的名字,在那个时代,能够并列在一起的,又在画方面人如其名的,也只有那两位了。
  宁琳琅一直跟着张辰,早就看到了他脸上越来越浓的笑容,正想问张辰为什么不一一展开看看,只是打开盒子看一下就好。
  正好这时候张辰开口叫她一起把这两幅长轴拿到一边已经清空了的一方长案上,展开来看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大家之作,能够让鬼子六珍而重之地放在最后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两个人各拿一幅长轴,在同一边开始展开。因为张辰之前已经用意念力修复过的原因,这两幅长轴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破损的地方,明晚期的装裱和西晋时候的文字纸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两幅绝世法名品。
  有了这两幅长轴的吸引,宁琳琅也忘记刚才要问张辰什么的,只顾着眼巴巴盯着眼前的长轴,越看越觉得眼熟。
  还没有完全展开,小嘴巴里就已经惊呼出四个字:“瓘靖二妙”(未完待续。。)


 第四三八章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感谢:宇宙的影子、魔刀小子杀同学的月票支持!
  宁琳琅说的没错,眼前的两幅长轴的确是西晋时候被称作“瓘靖二妙”的卫瓘和索靖的真迹,当世只此两幅,除此之外张辰都没有听说谁还见过这两人的大作。
  卫瓘,字伯玉,历史上著名的**家之一,法世家出身,三国魏和西晋时的人物,官至大司空和征东大将军。他的父亲卫觊就是三国时候著名的文学家和法家,他同族的侄女卫铄名气更大一些,是王羲之的法老师。
  说起卫瓘来,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邓艾父子、钟会、姜维,这些人全都是死在他手上的,但是最后他也没有善果,在八王之乱中被贾氏设计杀死。
  另外一个索靖和卫瓘也算是很有些渊源,索靖字幼安,也是三国时期魏国人,后来在西晋做官,后来和卫瓘同在尚台一个衙门共事,被时人称为“一台二妙”。而索靖的舅老爷,东汉的**家张芝,正是卫瓘的授业恩师。
  卫瓘、索靖,包括卫瓘的儿子卫恒,都是师从张芝,并且各自从张芝的法中衍生出了自己的特点。按照卫瓘的说法,就是“卫瓘学到了张芝的筋腱,卫恒学到了张芝的风骨,索靖学到了张芝的血肉。”
  卫瓘和索靖两个人都擅长章草,也就是草化后的隶。卫瓘的法娟秀流美,抛却了当时隶中的波折笔画,已经出现了后世草的雏形。索靖的法质朴而厚重,下笔深浅有度,转展出稳健而轻灵,被历朝历代的法家所称赞。
  这两人在西晋时期的法界和官场,都是大行其道,尤其是他们在法上的造诣,足以影响到整个两晋时期的法走势。后世的官场和画界也多以二人为效仿,甚至有人用他们来和诸葛亮、周瑜相比。说如果瑜亮同朝,未必不成为第二个“一台二妙”。
  对于宁琳琅能够认出这瓘靖二妙的真迹,张辰也是有些诧异。在今天之前这两人已经被认为没有作品传世。唯独能够鉴于纸上的就是北宋的《淳化阁帖》中收录的卫瓘《顿首州民帖》,但是这《顿首州民帖》的笔体和笔法跟今天这幅卫瓘的字之间差别可以说是好大啊,真不知道这丫头是怎么认出来的了。
  宁琳琅也看到了张辰诧异的眼神,“嘻嘻”笑了笑。道:“这点师兄你就不如我了,我在几年前的时候,曾经在德国的童汝超童爷爷那里见过一份叫做《往圣贤学铭》的残缺拓片,就是卫瓘的字,和这幅卫瓘的字完全一样。
  之所以我恩能够够说出‘瓘靖二妙’来。这就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了,能够写出不逊于卫瓘的章草,又能够被人和卫瓘并列放在一起的,除了同时代的索靖之外,应该就没有别人了。”
  “呵呵,丫头你不错,通过几年前见过的一份残缺拓片,就能够断定一幅这样的字。别的不说。首先你这份细心和自信就很了不得了,眼力那可就更是没话可说了,师兄为你骄傲。”宁琳琅的表现实在是没话说,张辰当然要为她高兴。
  收起了这两幅长轴,在打开倒数第二的那幅长轴,能被鬼子六单独放在这里。这幅同样也不是凡品。刚刚展开的时候,两个人的眼睛里就删除了异样的光芒。直到后半部分展开,看到了边上的名款。两人差啊点就跳起来了。
  跃然纸上的“张旭”两字,的确值得让人欢欣鼓舞。唐代的法能够达到一个历史的高峰,狂草在其中的作用那个是不可忽略掉,而张旭和另外一个狂草大师怀素就是狂草最为代表的人物,素来有“张颠怀狂”之称,以赞誉两人在狂草上的杰出成就。
  要说这幅大轴,并不像之前两人的作品那样,不属于是绝世孤品,但也是当世独二的真迹之一。且不说其珍贵和稀有xìng,单单说它对于唐韵来说,能够弥补这一项上的空白这个好处,就足以让张辰和宁琳琅兴奋了。
  另外一幅张旭的狂草作品,正是在辽博馆藏的《古诗四贴》,在此之前是唯一传世的张旭作品。不过很多业内的老爷子们都觉得,那幅作品虽然的确是真迹,可却没有完全体现出张旭那种狂到疯癫的草意境。
  相信这幅大轴出现在唐韵之后,不但弥补了唐韵在张旭作品上的空白,也能用更加完美和巅峰的狂草,来弥补一下几位老爷子的遗憾。
  单独放在外边长案上的轴子中,只有最后的八只盒子里边有符合张辰要求的,这只是相对而言,有些宋明时代画家,其艺术造诣和作品都不在前人之下,还有很多人远超于前代。张辰选择更早之前的隋唐两晋的作品,相对比较重视,只是因为这些作品的年代之久远,存世之稀少。
  相比宋明或者更晚一些时期的作品,这些前代的作品中,有更多张辰所不知道的信息,可以提供更多值得研究的东西,例如早起的装裱技术、纸、墨、笔等等的问题都很值得探讨和研究,包括早期的其它玉雕、青铜、漆器等等的文玩,都有区别于相对后世的作品的地方,同样这也是几乎所有人都对早起的物件更为重视和关注的原因。
  这八只盒子里一共是九幅轴子,张辰已经看过了其中的三幅,虽然都是法轴子,可每一幅都可以称得上美不胜收,想来除了唐玉馆藏的王羲之那两幅轴子能高过一筹,也就只有那幅不是很完美的《古诗四贴》勉强能凑个近乎,其余的还真没有其它能够相提并论的了。
  按照之前的排列顺序,张辰也能够看出个大概,这最后的三幅式法,前边的应该都是画作了。留出来的这些里边一共是六十四幅轴子,只有三幅字画被单独拿出来放在了最后,看来这鬼子六爱画胜过爱字,满人那种盲目骄傲而又在文化上自卑的畸形心理始终都在作祟。
  其余的六只盒子中,有三卷长轴、一卷横轴和莲两卷大轴,张辰同样对这几只轴子充满了期待。他一直忍着没有用意念力去透过纸张观察,就是希望能够给自己一个惊喜。之前他已经有了六朝四大家和董展的作品,在两晋南北朝和隋末唐初这个时代里,最为顶尖的画坛高手里。也只有两位的作品他现在还没有了。
  一卷长轴打开来,是倒数第三只盒子里边的,是一幅两米多长的仕女图,纸面宽约三十二公分左右。画面上共有八位女子的画像,依次都有题诗在侧。
  画上仕女的表情带着一丝异域风情的味道,穿着却是一水的汉家服饰,作者用刚劲稠叠的手法进行表现,画上的侍女们身着罗纱。紧贴在身上,像是刚刚落水被捞上来一样,显得躯体更加婀娜多姿,倒是别有一番味道。
  这幅画作上并没有见到款识,只是在卷首题有“浑若天成”四字,其后是颜真卿的题诗一首,以及一种藏家的题跋和泠印。
  再接下来又是一副近两米的长轴,画面是校尉轻骑出营。同样没有款识。只是在画作的一角有明显就是后续的“武骑图”三字,再有其它的除了一首欧阳修的题诗和卷首鬼子六的“曹衣出水”四字之外,也就是一些题跋和泠印了。
  第三幅则是一卷大轴,近一米的长度,宽达六十厘米左右,画面内容是佛陀正身像。运笔风格和前两幅毫无二致,带有很明显的西域风格。显然不是正统的中原画法。
  这幅画最为夸张,整个画面上几乎已经没有再能下印的地方了。光是乾隆的鉴赏印和题跋,一共就有四处之多,其它的一些历代名家也有不少留了印记的。如果这以后想要再用印,怕是就要用在题跋上,或者改用很小的泠印了。
  一口气看完了这三幅画,张辰也是颇为感慨,道:“这曹仲达一个乌兹别克斯坦人的后裔,在南北朝以画技为进身之阶,也能够官至大夫,这可不是小能耐就能成就了的。琳琅你看他的这些下笔,几乎可以用流水线来形容,永远都是一般的整齐和统一,丝毫没有除了框的,哪怕是一点尖头都没有。
  个人又在画技中融合了西域画法和他师从袁倩学来的陆氏画法,再带入一些当时社会环境必要的因素,这样的作品虽然只是单一的墨本作品,却也足以称得上艳若群芳了。”
  张辰想象中希望出现的已经实现一半了,剩下的一般就要看接下来的三幅画作,这三幅画也是最为关键的。如果真的如张辰所想,唐韵的画展厅必然能够再上一个台阶;如果不能,张辰倒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却难免会由一些失落。
  伴着张辰的担心和希望,一幅长卷缓缓展开。这算是一幅比较长的卷轴了,加上装裱的卷首、题跋等等,足有五米多长。看着越来越长的画面,张辰的呼吸都有些急促了,内心的兴奋让他忍不住地就像喊出声来。
  展开以后的长卷看起来没有什么十分奇特的地方,只是一副年代久远的绢本白描手卷,长卷的内容也很容易辨认,rì本的大阪市立美术馆里就有一副极为相似的,那幅和这幅的名字甚至都一样,叫做《释迦降生图》。
  讲的是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时候的场面,天王双手按膝,后边是神态安详的侍女和凛凛威然的武将。净饭王小心翼翼地怀抱着初生的婴儿释迦牟尼,王后一脸紧张的神sè跟在后面。
  画面中所有的一干人物、鬼神、禽兽等等俱都惟妙惟肖,或威严,或端庄,或慈祥,货谦卑,或张牙舞爪,或轻舞飞扬,每一笔都显出了作者在作画时做投入的无尽想象力。
  这个画面一改之前传统的铁线画法,采用衍生而来的兰叶线代为勾勒,不论画中人物的衣饰,还是鸟兽的羽尾,又或者是鬼怪的须发,俱都活灵活现。尤其是画中人物身上飞舞的衣带,仿佛有清风吹过,随之翩然跃起,全无半点娇柔之感。
  虽然rì本也有一幅类似的,但是要论起辈分来,那可就不能只是按照相似来说了。这幅作品在意念力之下有一层红sè的光芒流动,那可是距今一千两百六十年到一千三百二十年之间的的东西,那时候可是唐朝。
  而rì本的那幅呢。据传说也都只是宋朝的物件了,这也只是传说而已,是不是清中期或者清晚期的也都不好说。也只有某些rì本人当做唐朝的来看。
  即便是按照传说的宋朝来说,那也是晚了几百年之后的东西了,不论从作者来讲,还是从画作本身来讲。所处的时代都是营养的差别巨大,这幅画说成是rì本那幅的老祖宗也都一点不为过。
  这幅《释迦降生图》的作者吴道子,和王维一起被封为画坛的祖师爷。这个祖师爷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