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淘宝人生 >

第330部分

淘宝人生-第330部分

小说: 淘宝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为过。
  这幅《释迦降生图》的作者吴道子,和王维一起被封为画坛的祖师爷。这个祖师爷可不是那些理发业的祖师爷吕洞宾,卖槟榔的祖师爷韩愈,旅馆客栈行业的祖师爷关二哥。糕饼店的祖师爷诸葛亮,卖酸梅汤的祖师爷朱元璋之类的那样,都是来自于传说和神话故事。
  吴道子被称为画坛祖师爷,那可是有官方认证的,身上背着唐肃宗李亨御封的“画圣”称号。这个画圣的名号,多少年以来都列位在四圣之中,与圣王羲之、医圣张仲景和诗圣杜甫并称。
  之前只有rì本大阪有衣服传说宋代摹本的《释迦降生图》,而国内曾经盛传的那幅《八十七神仙图》并没有被认可。张辰也看过只不过是清代的画匠臆造的而已。完全和吴道子拉不上关系。
  吴道子的画意义之重大非比寻常,有了这幅长轴,张辰的心里就算是安稳下来了。这幅画代表的是古代画坛遂高荣誉获得者,时至今rì依然是所有画坛人物内心所向往的圣人,能有这样一幅画和王羲之的真迹在唐韵坐镇,那唐韵就可以成为画收藏者的圣地了。
  张辰在之前只是希望。并不敢确定会是一幅吴道子的大作,哪想到还真就被他给猜中了。而且还是这样一幅绝世佳作。
  当下不禁叹道:“真不愧是吴道子啊,画中的人物活灵活现。刻画的如此形象而逼真。尤其是这衣带飘飘的手笔,这应该就是最完美的“莼菜条”了,看起来还这就像是在随风摆动一样。最让人欣喜的是,这样的画作居然真的流传下来了,而且还保存的如此完整,这可是华夏画坛的大喜事啊,相信世博和太师叔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也一定会欣喜若狂的。
  这吴道子的画功的确不同凡响,传说他的画法中融入了张旭和贺知章的法,以及公孙大娘的剑法等众多当时名家的绝技,这才自成一派,开创了六法俱全,万象必尽,神人假手,穷极造化的‘疏体’画派。
  琳琅啊,咱们这下可是大有收获啊。之前有那些宣德炉,巨幅屏风,贡觉玛之歌等等的,已经够让人心跳加速的了,现在又冒出这样的宝贝来,我看这在往后边去,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惊喜,这一次真是抄上了。”
  心里放松了,接下来的轴子是不是像这幅一样,或者还有一些其它的惊喜,也就不是十分重要了,张辰一直以来也是抱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态度,这时候自然越发是了。
  还有两只盒子需要打开看一下,本来张辰的得了一幅吴道子的长轴已经很满足了,准备把这两幅留下来事后再看,不过看着两卷轴子衣服是横轴一幅是大轴,也就是看一眼的功夫,索xìng展开来看一下也好。
  第二幅画一展开,张辰的手已经握紧成了拳头,狠狠地想着空处挥舞了两下,嘴里仿佛喝叫一般的发出一声清脆“好”。
  有时候惊喜就在刹那之间,如果张辰没有打算在这里展开另外的两幅轴子,而是等到离开之后回到了酒店或者京城再看,当然也会因为看到了而欣喜,但却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惊喜,其中的喜悦之间的差别就是天上地下了。
  这一幅大轴的内容是十六罗汉前往听佛祖说禅的路上,从画风和笔力等方面来看,与前一幅《释迦降生图》如出一辙,边上还有宋徽宗和明宣宗的题跋,总总迹象都足以说明,这同样也是一幅吴道子的作品。
  只是这幅作品并没有在历史的记载中出现过,想要根据历史记载来考证基本是不可能了,如果放在别人的手里,这幅画很有可能就会是一个被埋没的下场,这个想想当初张辰那幅王维的《积雪图》在藏协受到的待遇就可见一斑了。
  但是放在唐韵却又不一样了,唐韵现在可是最顶级的博物馆之一。光是内部的一流专家就有上百人,张辰又已经是确定了未来收藏界第一人的地位。任何人想要在唐韵身上打主意,都要事先考虑一下。能否承受一百多名一流专家的质问,能不能扛得住唐韵背后的极为老爷子的攻击,是不是有能力和张辰这个未来的老大去拼一下,或者能不能抵挡得了庞然大物唐韵的打击。
  由于绢是最不容易保存的材质之一。所以能够从隋唐时期和更早时候传承下来的大师画作品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吴道子虽被称作“画圣”,却没有一件作品传承下来,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画界的遗憾。
  说隋唐之前的画作品很少有传承下来的,而完整传承下来的就更加稀有了。目前也就张辰因为机缘巧合手里有那么一批,其它个人和机构手里的可以说是屈指可数了。
  这次张辰又是在机缘巧合之下,再次大有所获,增加了九件隋唐之前的画作品收藏,而且其中就已经发现了两幅“画圣”的真迹。接下来还有第九只盒子里的一幅没有看过,里边是一卷横轴,表层也是有一层红sè的光芒,这个也是同时代的物件。很有可能也是一幅吴道子的作品。
  那个时代出现了很多的名家。除了和吴道子齐名的王维之外,还有韦无黍、陈闳、项容、张璪、杨庭光等很多出类拔萃的大家,这些人在绘画方面的才能并不比吴道子、王维差多少,缺的也许只是皇帝的一个封号而已。
  这么多的大家汇聚在同一个时代,这必定是那个时代画坛的骄傲,却也是绝大多数从业者的悲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够站在巅峰的只能是寥寥之数,不但要有最顶尖的技艺。还要有无可匹敌的运气。结果很显然很显然,吴道子是那个时代画坛中运气最好的。而以吴道子的实力。也的确配得上“画圣”这么一个地位。
  张辰之前在看到这边的三幅属于那个时代的轴子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吴道子,他很希望这三幅都是吴道子的作品。玩收藏到了张辰这个程度,虽然依旧是在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对于更多的项目开始关注,但是能够提起最大兴趣的,却都是属于上品范畴的了,甚至是一些极品范畴的。
  恰好的,这最后一幅展开的横轴,就是上品中的上品,说是极品也不为过。而且这是一幅极为难得的作品,放在华夏画坛历史上,也绝对算得上是一幅巅峰之作。
  这卷横轴先不用看画面,只是边上苏轼的题跋就足以说明一切问题了:“勒兵三十万,旌旗千里间。虽辅以陈、韦绝艳之笔,却无掩道玄之圣手。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另外也有一些题跋是称赞一同作画的陈闳和韦无黍的,最多的则是称赞吴道子。整幅画面上的空白之处,几乎已经被泠印占满了,连一些题跋上也用了印,甚至还有一些极小的印鉴,唯独没有被印鉴遮盖过的,就是王安石题写的卷名辞“玄宗封泰山辇过金桥图”。
  这幅画正是开元十三年李隆基前方泰山封禅,路过晋省潞府金桥的时候顿时生意,命吴道子、陈闳、韦无忝三人共同绘制了当时盛况的大作,也就是史称的《金桥图》。
  途中的李隆基和他的照夜白马是陈闳的手笔,其它骡马、牛羊等动物则是韦无忝的手笔。吴道子所负责的是画面中的其他人物和皇帝随行仪仗、车架、山水、花鸟等等。这三人在当时都是皇宫内的顶级画师,很是被唐玄宗看好,而这幅画也被人称作“三绝圣卷”。
  能够让同一时代的三位绝顶大家共同出手,绘制一幅帝王浩浩荡荡远行大作,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如果说非要评选出一幅华夏画坛有史以来最顶尖的作品,那就非这幅《金桥图》莫属,场面之宏大,画功之jīng美,意义之重大,全部都包含在这卷轴之上了。
  张辰和宁琳琅都是行内公认的俊杰,对于这一类的典故和只是再为熟知不过。看到苏轼的题跋和王安石的题名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幅画所代表的是什么了。
  宁琳琅很明白张辰这时候的心情,激动道:“师兄,我看这幅应该是真迹了,不会有误的。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这下可算是全部都收齐了。”(未完待续。。)


 第四三九章隋宫旧藏,第四四零章不全之书

  四三九、隋宫旧藏,四四零、不全之书
  宁琳琅是当真的高兴,张辰也是笑呵呵地符合着,心里却在为刚才自己一时之间的失态而后怕,真是差一点就露馅了啊。
  意念力的事情,一直以来是张辰最**的秘密,藏在心中没有对任何人说过。刚才只是因为急于找到这六十多幅轴子中有没有隋唐之前的物件,又迫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一一检验,只好用意念力来帮忙,用最快速的方法达到所需的目的。
  当时宁琳琅就已经有些疑惑了,只是出于对张辰的彻底崇拜,让她根本不可能生起那些稀奇古怪的念头,所以虽然想不通张辰为什么会那样,却也没有当下就开口发问。
  直到张辰看到那两幅卫瓘和索靖的书法长轴的时候两眼发亮,呼吸也有些急促起来,才觉得张辰有些不大对劲,怕张辰不舒服什么的,想到要问一下。
  也就是在那一刻,张辰要宁琳琅一起把那两幅长轴展开来看一下,宁琳琅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进去,再接着就是一长串的惊喜,把之前要问的事情也都全忘记了。
  而且张辰也没有再表现出不适的地方,在宁琳琅想来,也许就是因为求宝心切,面对如此数量的大家名作,却不知有没有心中所想的那件,心中焦急一些也是在所难免了。
  宁琳琅是不知道内情的,所以想法总是有些古怪,但张辰自己则是心内有鬼,只能是处处提防着不能露了馅,两个人就这么糊里糊涂地把这一段忽略过去了。
  现在事情已经过去了,可张辰想起来却是当真有些后怕,如果宁琳琅真的问出些什么来,在那个情况下,自己内心有鬼,还真就不一定能说出什么来了。一旦不能完美遮掩过去,不能有一个让人信服的回答。很可能就会让宁琳琅产生一种不信任的感觉,这对两个人的感情可是很有影响的。
  这心里有秘密不能对人说,还真是一个万分痛苦的事情。时时刻刻都要谨慎小心,不能露出丝毫的马脚给别人,一旦有什么异常的反应滞后,还得再第一时间想出最佳的解释语言。委实难做的很。
  张辰在拥有了意念力之后,在很多方面都受惠颇多,可以说他今rì的成就有意念力很大的功劳。但是有收获就得有付出,这些担心和谨慎,也许就是他应该付出的代价吧。
  张辰倒是没有为这些过于烦恼。只要自己多小心一点就好了,已经是这样的情况,难不成自己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吗,既来之则安之也就可以了。
  按下了内心的后怕,张辰还得继续张罗。这地下建筑里边存放的物件和整体建筑的体积容量虽然很不成正比,可以说是显得有些零落,但也是看起来而已,这里边的东西加起来。张辰估计很可能要在数十万只上。接近或者超过百万也不是不可能的。
  在眼下的这片区域中,靠着边上的箱子里和长案上摆放着的都是一些书画轴子,但后边那些大箱子里边的,可就完全不同了,那里边全是书籍,查验起来要比书画的难度大太多。所耗的时间也长出很久。
  虽然知道自己不能再这里待太久,必须加紧步骤搞定之后赶快回酒店去。可张辰还是想看看那些箱子里边的东西。之前用意念力透过箱子的红酸枝木外壁观察的时候,他已经清楚地看到。那些箱子里装着的是一只只雕工jīng美的黄花梨书函。所有的红酸枝木箱子里,都是同样的书函,这里一共是三百四十只同样的箱子,也就是说,书函多达一万三千六百只。
  而且张辰看得很清楚,书函每一面的面板都是整块的黄花梨料子,书函上的纹饰也并不是一般的花鸟虫兽,而是代表帝王权威的凌云飞龙,雕工也是明显的皇家内府工匠手法。最为重要的是这些所有的书函表面,都有三层绿sè的光芒在流动。
  此前的一百八十年到两百四十年间,能够动用如此大量的顶级木料,制作出如此大量的jīng美书函,还能被鬼子六如此重视的,思来想去也只有一种可能了。
  而另外的六十多只小箱子,同样也是以红酸枝木为材料打造的,里边的内容比那些黄花梨的书函更加让人心动,里边有一大部分古籍的表面都有三层红sè的光芒流动,另一部分也都有三层蓝sè的光芒到两层红sè的光芒不等。
  遇到这样的现象,张辰的好奇心早已经被高高吊起,所以他很想打开几只箱子来看一下,看看那些书函里边的东西到底和自己想想的是否相同,那些小箱子里边的古籍,又到底是些什么宝贝。
  先打开两只前面的小箱子,里边的书籍都是相同制式的,每行三册并列两行,装裱非常jīng致。看着最上层书衣上醒目的书名,《尔雅》、《说文解字》、《释名》、《chūn秋左氏传》、《冲虚真经》。
  这些书名倒是没什么,这些书现在到大的书店里都可以买到,还会有极其详尽的注解说明,如果愿意花钱的话,还能够买到带注评的版本。
  但是在意念力的观察下,这些书的表层都有三层红sè的光芒,这就很了不得了,这些书全部都是隋朝时候的。
  张辰再打开两只箱子,里边也是一样的古籍,《诗经》、《孟子》、《离sāo》、《山鬼》、《吕氏chūn秋》、《公羊传》、《天文星占》……
  然后拿起来一本一本翻开,连续看了近三十本,每一本的首页上都盖有一方“修文殿玺”的朱红大印。张辰索xìng释放出意念力,覆盖了所有的六十多只小箱子,穿透进去查看了里边的每一本古籍。
  只要都是同样这一种制式的古籍,表层全部都有三层红sè的光芒,也同样都有那一方朱红大印。
  这时候已经可以确定了,这里有五十二只小一些的红酸枝木箱子,里边所盛放的九千三百六十册古籍,全部都是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在东都修文殿的藏书。其它的十多只箱子里,则是一些唐宋元明清的古籍善本、固本之类的,张辰还看到一些在清中期已经禁绝过的毁禁本。
  宁琳琅也拿起几本来翻看,脸上的表情越看就越发难以置信。不禁开口道:“这奕䜣到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