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6091-逝去的武林  :一段江湖往事的真实记录 >

第9部分

6091-逝去的武林  :一段江湖往事的真实记录-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炮拳有多种练法,还有一种炮拳,后手不是直的,而是斜着撇出去,要与曲线旋转的步法相配合,尚云祥给李仲轩矫正的就是这一炮拳。    
    李仲轩便问为何有如此不同,尚云祥觉得炮拳更能让人有劲力经过根节的感受。尚云祥随后又打了另外四拳,都很不同,看得出都是功在根节,然后尚云祥比划了更多的变化,略微一动,就是一种。    
    李存义传崩拳时说,崩拳自古有九种变化,再往深里说,变化又岂止有九种?炮拳也一样。    
    打炮拳时,后手不直线出击,而斜着撇出去,正是“遇敌好似火烧身”,就像往火堆里滴一滴油,不是一股火苗跳起,而是整簇大火都跳起,炮拳就是令全身劲力跳起,劲力不在最外的手上,而在内里的根节,手随着根节升腾起的劲力挥出。    
    尚云祥说:“你看过开炮没有?开炮的后作力很大,就是这个意思。”修习了尚云祥的根节炮拳后,尚云祥嘱咐李仲轩:“这种练法出拳劲快,等有了功夫,后手直着出去、撇出去,一样。”    
    李仲轩老人当年在尚云祥身边学艺,一次他碰到尚云祥别的徒弟来,说自己也收了徒弟,尚云祥说:“对那些小辈的人,刚开始要把五种拳法都教全了,练上一段时间后,就要总问他们对哪个拳架有感觉,问得多了,逼着他们去体会。如果有感觉,就集中在一个拳架上往深里教,一通方能百通。(注4)”


三、尚门忆旧三、把臂话山河(2)

    虽然尚云祥名声在外,但没有一个明确的拳路示人,因为学形意拳是要师傅教徒弟一个对一个地带出来的,就算写成文字全部公布,要没有实际练拳的体会,也难以明白,而且在教拳时有时做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就能让徒弟搞懂,而转化成文字则难度太大。    
    注释:    
    1、何为三节?举一身而言之,手臂为梢节,腰胯为中节,足腿为根节是也。分而言之,三节中又各有三节。    
    如梢节之三节,则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中节之三节,则胸为梢节,心为中节,丹田为根节;根节之三节,则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    
    皆不外起、随、追三字而已。盖梢节起,中节随,则根节要追,三节相应,不至有长短曲直之病,亦无参差俯仰之虞,所以三节贵乎明也。(摘自《曹继武十要》)    
    2、起落钻翻中的爆炸力:起似伏龙升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形,落无踪,去意好似卷地风。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低中望为高,高中望为低,起落如水中翻浪,不翻不钻,一寸为先。    
    3、起落钻翻中的弹力:起如钢剉,落如钩竿。起者去也,落者回也。未起如摘星,未落如坠月。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敌手还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齐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    
    4、李存义言:    
    一形不顺,不能练它形,一月不顺,下月再练,半年不顺一年练,练至身体合顺再练它形,非是形式不熟悉,亦是内中之气质未变化耳。一形通顺再练它形自易通顺,而其余各形皆然,一气贯通。拳经云:一通无不通也。    
    所以,练形意者勿求速效,勿生厌烦之心,务要有恒,作为自己一生始终修身之功课,不管效验不效验,如此练去,功夫自然而成。


三、尚门忆旧四、使我自惊惕(1)

    尚云祥有脚裂砖石的绝技,施展过几回,从此便落下“铁脚佛”的名号。但    
    尚云祥对这个称呼很不喜,认为是“年轻时得的,只能吓唬吓唬外行。”    
    李仲轩拜尚云祥时,尚已是个老人了,慈眉善目非常平和,他先教站桩,名“浑圆桩”,就是两脚平行站立,双手胸前一抱。    
    李仲轩随唐维禄学过更为复杂吃劲的桩功,往往一站就一两个小时,双手一抱就太过简单,以至于不知该在身体哪个部位吃劲。(注1)    
    没料到在尚云祥面前站了一会后,尚云祥说了一句非常奇怪的话:“你抱过女人没有?”但是这句令人大窘的话却使李仲轩隐隐约约有所感悟,浑身一松,尚云祥说:“对了。”    
    当时有许多形意拳师将五行、十二形的拳招拿来站桩,而尚云祥只让门人站“浑圆桩”,甚至连形意拳最基本的桩法“三体式”(就是劈拳的架势)都不让站,说过“动静有别”(注2)的话。    
    李仲轩在宁河时,青年里有一种游戏叫“踢地球”,就是将一个铁球在脚底下搓着玩,像杂技一样,十几个人围成一圈,传到谁,谁便来一段技巧。当时李仲轩也把铁球带到北京,一次尚云祥见到他玩“踢地球”,便说这游戏可以练身手,让他每天玩玩自有好处,然后又说可以将铁球握在手中,在胸前划圆,眼神要跟上,能调周身气血。    
    李仲轩从此一手一个铁球(右手18斤,左手17斤),先开始只是觉得手上会多一把力气,不料每次练完都觉得双腿柔腻腻的,不久后觉得两腿像双手一样敏感,整个躯体有种“通透感”。    
    后来知道这种功夫是形意拳内功之一,叫“圈手”,古传原本是空手的,只有尚云祥加上了两个铁球。    
    尚云祥还有一种训练叫“转七星”,就是在院子中按照北斗七星的曲线,钉上七个木桩,让人绕着桩子打拳,打什么拳他不管,就是让门人体会群斗时,四面八方来敌的处境,关键在步法。至于绕这七个桩子该用什么步法,他也不管,甚至还说插桩子也可以不按照北斗七星,随便什么形状都行。    
    “转七星”是形意拳自古就有的,李仲轩一次像练八卦掌似地将“七星”转得又圆又平,尚云祥就说:“练拳一惊一乍的不行,动手得一惊一乍,心里要有数。”(注3)    
    尚云祥青年时代结识了八卦掌名家程廷华,程很赞赏尚云祥的天资,为了共求武学真理,便将八卦掌的口诀传给了尚云祥,后来尚云祥将程派八卦掌传给了几个门人,程派八卦就在尚门中有了隐秘的一支。    
    尚云祥没有一招一式地教过李仲轩程派八卦掌,因为拳路毕竟和形意不同,所以也不鼓励李仲轩学,但常说起八卦掌。    
    尚云祥说八卦就是教人“送”,八卦像推磨,凡推过磨的人都知道,要想将谷物磨得细腻,直愣愣地推肯定不行,手上的那股劲得把磨杆“送”出去,送得“平、圆、悠、远”,还要送出一股向下的碾劲,这股另有的劲叫做“留”。    
    八卦掌便是有送有留,这不是靠站桩就能站出来的,所以八卦门人不站桩,都是在运动中求送、留。    
    尚云祥以腿功著称,但是对于腿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训练,或者像他人想象的有什么运气法。脚裂砖石的奇能,是功到自然成。    
    尚云祥教授腿击法时主要是传授“十字拐”,一种正面蹬踢的动作,还有就是燕形。燕形是一种腿击法,连环的侧踢,又名“二起脚”。有正有侧,尚云祥也就不多教了,除非门人有具体问题来问。    
    李仲轩当年对于腿法的用劲感到很困惑,总觉得腿一踢,浑身的劲便不“整”了,而且觉得腿击除了富有隐蔽性外,速度和灵活都比不上手,尚云祥回答:“腿击法是身法的发挥,所以练腿先练身。”    
    尚云祥说他师弟中,身法(注4)最好的是薛颠。当时武林中传说,薛颠有一次表演,抬了条长凳放在中央,打第一拳时他在条凳的左边,打第二拳时他已到了条凳的右边,他是以极快的速度在瞬间钻过条凳的,眼力稍差的人看不清他具体的动作。    
    观者皆震惊,这形同鬼魅的身法,交手时根本无法招架,有几个想跟他比武的人就退了。    
    薛颠的身高有一米八几,气质文静,很像教书先生,是当时支撑形意拳门庭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了师父李存义强调实战的作派,一生公开比武。由于李存义、薛颠两代实战的号召力,使得形意拳得到极大的推广,还在大城市中印书公开传授。    
    但由于公开的只是招法,形意拳的口诀是要面授口传的,又由于人们比武求胜的心理,许多人学形意拳都是在学格斗法,对于深一层的道理不求甚解。    
    当时武林有“练形意拳招邪”的说法,因为许多练形意拳的拳师,一上年纪,腿脚就不好,甚至短寿,还有年轻小伙子练了几个月形意拳,身体亏损得很厉害,神经衰弱、肾虚各种毛病都出来了。有人便认为是招邪了,但念经符咒都没用,身体仍一天天坏下去。    
    李仲轩当年曾问是何原因,尚云祥解释:“形意拳是内家拳,练的是精气神,练功的时候应该把精气神含住,但很多拳师都在练打人,将精气神提起来,一发劲都发出去了,还能不短命?不明白动静有别,身体当然出毛病。”    
    尚云祥还说过,俗活讲“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学形意拳的都在学打死人,最终把自己打死了。然后告诉李仲轩,打太极要带点形意的充沛,打形意要带点太极的含蓄。    
    李仲轩老人讲,形意拳的练法、打法、演法(表演)的口诀都是不一样的,但现在弄混乱了,用打法去练功,用演法去比武,这是当年形意拳公开传授后留下的弊病,但按照旧的武林规矩,许多东西又是不能公开的,所以是个左右为难的问题,有待后人去解决。    
    曾有一个徒弟难以克服比武时的心神慌乱,听到佛法中有“定力”之说,就向尚云祥问起,尚云祥说:“定力就是修养。”    
    并解释,练武先要神闲气定,能够心安,智慧自然升起,练拳贵在一个“灵”字,拳要越来越灵,心也要越来越灵。练功时不能有一丝的杀气,搏击的技能是临敌时自然勃发,造作杀心去练拳,人容易陷于愚昧。


三、尚门忆旧四、使我自惊惕(2)

    李仲轩老人对尚云祥的记忆是:尚云祥没有一般练武人身上逼人的气势,但双眼清亮,一举一动都显得悠然自得,令人自然升起崇敬之心。这种特殊的气质,是因为他的拳法能涵养身心。    
    注释:    
    1、李存义论站桩:    
    若是诚意练习,总要勿求速效。一日不和顺,明日再站,一月不和顺,下月再站。因三体式是变化人之气质之始,并非要求血气之力,是去自己之病耳(指拙气、拙力之病)。所以,站三体式者,有迟速不等,因人之气质禀赋不同也。    
    2、李存义言:    
    形意拳以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是化劲练神还虚之境。明暗二劲,是体用兼备。先将周身四肢松净,神气内敛,提肛实腹,气沉丹田;拳式中之刚柔曲直,纵横捭阖,起落进退之法,练则为体,较则为用。    
    3、李存义言:    
    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化劲练神还虚之用,暗劲之体用是将周身四肢松开,神气缩回则沉于丹田,内外合成一气,将两目视定彼之两目或四肢,自己不动而为体也。    
    若是发动刚柔、曲直、纵横、环研、虚实之劲,起落进退,闪展伸缩变化之法,此皆为用也。此是与人相较之时分析体用之意义也。    
    若论形意本旨之体用,是自己练蹚于为之体,与人相较之时按练之而用之为之用,虚实变化不自专用,因彼之所发之形式而生之也。     
    4、身法有八要,起落、进退、反侧、收纵是也。起落者,起为横,落为顺。进退者,进走低,退走高,反侧者,反身顾后,侧身顾左右也。收纵者,收如猫伏,纵如虎放也。大抵以中平为宜,以正直为要,与三节法相贯,不可不知。


三、尚门忆旧五、功成无所用(1)

    唐维禄文化程度不高,人却很文雅,平时总是懒洋洋的,拿着个茶壶一溜达能溜达一天,性子非常温和。    
    他教拳遵循古法,要在没人的地方教,树林里都不行,必须周围有墙,完全与外界隔离,不准第三双眼看。    
    这么一个没人的院子,不太好找。李仲轩想了半天,觉得只有母系家族的祠堂合适,平时无人去,便在祠堂里学拳。有一段时间,师徒二人吃住都在祠堂。练的时候只能一人,连师傅也不能看的,有疑问了,才演示给师傅求指点,而且只许在晚上练。    
    唐维禄说:“想在人前逞能,得在旮旯受罪。”后来唐维禄以前的徒弟总到祠堂来,李仲轩的家人便有了意见,唐维禄就不再来了。    
    唐维禄家在农村,离宁河镇有段距离,李仲轩便总是赶到唐维禄家学,有时十来里路一会儿便走到了,而且人越来越精神,觉得没走够。    
    他把这种感受对唐维禄讲了,唐维禄说:“形意拳又叫行意拳,有个行字,功夫正在两条腿上。”然后给李仲轩讲了个故事。    
    唐维禄的师傅是李存义,李存义当国术馆馆长时,一天有个人背着口大铁锅来了,将锅往地上—放,跳到锅沿上打了套拳。可想其换步该有多快,腿功了得。    
    他表演完后对李存义说:“不知李馆长能不能做到?”李存义说:“此种技能接近杂技,得专门练,你的腿功如果真好,跟我比比赛跑怎样?”    
    两人说好,相隔两丈远,一喊开始,那人就跑。如果他跑出十步,李存义仍未追上,就算输了。    
    不料那人一起步,就被李存义推倒,好像俩人紧挨着似的。连续几次都是如此,最终那人背着铁锅羞愧地走了。    
    此人没留下姓名,三十几岁,被国术馆学员们称为“老小伙子”——有了这件事,国术馆学员们知道了形意拳腿功厉害,就肯老老实实练功了。    
    唐维禄说:“你走远路来学拳,走路也是练功夫。”李仲轩去得就更频繁了,即便有时唐维禄不教什么,也觉得来回走一趟,很是舒服。    
    有时在宁河镇里突然就碰上唐维禄,原来是唐维禄来教徒弟了,两人在大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