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游戏和玩具,家长都要干预、支配。。两相比较,不难看出,外国的孩子的
个性、独立意识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性比我们中国的孩子要强得多,其原因
就不难理解了。
为了使我们的孩子减少依赖性,增强独立性,成为能自立于社会、有所
作为的一代,我劝我们的父母们:还是把怀里“抱着”的孩子放下来。
“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谈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这句话让人看了感到有点莫明其妙:这
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是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50 年前,针对父母对
儿童照料过度的现象,经常奉劝父母们的一句话。
时过50 年,今天做父母的对儿童过度照料的现象仍然相当普遍。特别是
在独生子女家庭,这种现象是有增无减,甚至出现完全“包办代替”的情形:
孩子已经会自己吃饭了,父母还要一口一口地像填鸭似地喂;孩子会走路了,
家长非要抱在怀里不可,从这个大人手里传到另一个大人手里,不让孩子双
脚着地、走路;孩子会自己拿东西了,不让他们自己动手拿,还要家长一件
一件地递到他们的手里;孩子会自己洗手、洗脸、洗脚了,还是家长给他们
打好水,代替他们洗;孩子会自己穿衣服了,不让他们自己动手穿,伸着胳
膊伸着腿由父母为他们穿;孩子上学了。尽管距离学校很近,也不经过大马
路,家长每天要给孩子背着书包接送;孩子写作业,家长要陪在旁边,替他
们削铅笔、灌墨水、用橡皮擦写错的字;写完作业,不是要孩子自己收拾书
包,还要家长替他们收拾;孩子自己会洗红领巾、手绢、袜子,家长不让他
们洗,由家长代劳。。现在,许多孩子什么事都不用他们自己动手,一切全
都由家长给“承包”了。孩子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难怪
有人称他们是“小皇帝”。
现代社会,人们不需要“皇帝”,即或是皇帝也要自立。孩子在家里是
“小皇帝”,到社会上谁都要成为“平民百姓”。平民百姓都要生活自理,
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己料理,就难以生存。孩子在小时候,爹妈还能心甘
情愿地侍候这些“小皇帝”,爹妈年轻力壮,还有精力侍候他们;他们从小
过惯了“小皇帝”的生活,没有学会生活自理,到他们长大了的时候,爹妈
也变老了,子女还要过“皇帝”的生活,还要爹妈侍候,恐怕到那时候,做
父母的就不那么情愿了。
当孩子还不能完全生活自理的时候,孩子需要父母在生活上给以照料,
做父母的也有这种责任和义务。但家长应当明白,照料孩子的目的,不仅仅
是为了使孩子生活得舒适、幸福,更重要的是在照料过程中;教孩子逐步学
会生活自理,迸而掌握自立的能力。如果做父母的把孩子的事情全都包办代
替,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脚、动脑,就等于把孩子的手、脚、脑都给束缚
起来,他们将什么事都不会做,成为无能无用的“废物”。孩子总要长大,
总要离开家庭、父母,进入社会,独立生活,若不具备生活自理的能力,不
仅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的不便,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或工作,甚至有可
能就是因为缺乏生活自理的能力,而葬送他们的锦绣前程。
某地有一位大学生从小就特别聪明,上小学时跳过级,中学没有毕业就
提前考入了大学,刚满19 岁就大学毕了业。紧接着,又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本
校的硕士研究生。学校领导看他有培养前途,决定送他到国外深造。应当说,
从小学到大学,他的人生道路是一帆风顺的。一般青年学生如遇上这样一个
出国学习的机会,会高兴得不得了。可这位研究生听到这个消息,却产生了
巨大的心理压力:一个人去异国他乡,远离父母家庭,谁来照顾我的生活呀?
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心理压力呢?因为他是独生子,从小就在家里过
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的生活问题全由母亲代劳,一点生活
自理能力都没有。就是在考上大学之后,他的母亲每周还要到学校替他整理
内务,帮他洗洗涮涮。离开母亲的照料,他简直是无法生存。因此,出国深
造的消息给他带来的不是万分欣喜,而是极大的烦恼和压力。
来到北京语言学院进行出国前的语言强化训练,他生活上遇到种种困
难,东西不会买,衣服不会洗。距离出国日期越近,他的心理压力就越大,
整天是心神不定,甚至愁得彻夜不眠。到后来,只要有人提到“出国”二字,
他便浑身发抖,手脚袖搐,口吐白沫,不省人事。他的身体和精神全部崩溃
了。送他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就是精神过度紧张。人们问他患的究竟是什么
病?医生说暂时就叫做“出国惧怕症”吧。
那个学生完全丧失了生活和学习的能力,不得不退学回家。他的前程就
这样被毁掉了,实在是令人惋惜!
当然,像他这种情况是极个别的,但却给我们做父母的以非常深刻的启
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它不仅关系到孩
子生活是否舒适,也关系到孩子有没有自信心。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
什么事情他都会做,什么事情都难不住他,他的自信心自然会很强。这种自
信心也会迁移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学习和工作都会富有成效。而缺乏生活自
理的能力,事事不会做,处处有困难,他不仅生活上会遭受许多的磨难,还
会逐步滋长自卑的心理,以至在学习和工作上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
凡是对孩子“包办代替”的父母,都以为自己是在爱孩子。其实,那不
是真正的爱。孩子小时候,父母那样侍候他,他可能感到很舒适、幸福,但
长大了就要经受许多的磨难和挫折。做父母的,要是真正爱自己的孩子的话,
在孩子小时候对他们进行照料,我觉得还是像陈鹤琴先生所说的那样:“最
好只有一只手。”只用一只手去帮助、照料,他们自己能做的,要尽量让孩
子自己动手做。在父母帮助、照料的过程中,教他们学会生活自理,逐步过
渡到父母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最好不要把两只手全都用上。
从“小少爷赶考”谈起——谈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从前,有个世代读书做官的人家。这家有一位小少爷,从小就特别聪明
伶俐,喜欢读书,还能写一手好文章。小少爷年龄不大,就显露出了非凡的
才能。父亲是读书人,看儿子这样有出息,自然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指
望儿子日后长大成材,光宗耀祖,显耀门楣。
有一年,县里举行童子考试。童子考试是封建社会学童取得秀才资格的
一种考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考”、“小试”。考生的年龄大小不限,
应考者无论年龄大小,均称儒童、文童。考试内容主要是写文章。望子成龙
心切的父亲,看儿子有点灵气,就决定让刚刚十几岁的少爷去应试。小少爷
满怀信心地去了。
考完后从县城回来,小少爷非常得意,似乎考中秀才是十拿九稳很有把
握。父亲不放心,把小少爷叫到跟前,让他把做的文章说一说,看究竟写得
怎么样。只听小少爷神气活现、滔滔不绝地复述着。语言流畅,条理清晰,
结构严谨,构思巧妙,紧扣主题。文章果然写得不错。父亲高兴地抚摸着小
儿子的头,连连称道:“好,好!的确写得不错。儿子啊,你真给父亲争了
光。这次你肯定名列榜首,一试中第!”
出榜那天,父亲一大早就兴冲冲地赶到县城去看榜。不料,他的小少爷
却榜上无名!父亲揉揉眼睛,生怕是看花了眼,未看清楚。可来回看了好几
遍,榜上仍不见小少爷的名字。父亲很奇怪:我儿子文章写得相当不错呀,
怎么。。莫非是主考官把姓名给搞错了?还是给漏掉了?
他急急忙忙地跑到主考官那里去查问。主考官还很认真负责,找到小少
爷那张考卷一看,在场的人全都愣住了:只见小少爷那张考卷上面,就像是
虚无缥缈地浮着一层薄薄的淡淡的云雾,字迹时隐时现,模模糊糊,谁也看
不清楚,不知小少爷究竟写了些什么。。主考官实在无法给小少爷的考卷判
分。
父亲越看越恼火。他真不明白,为什么儿子竞写了这样一篇连神仙都无
法辨认的“天书”呢?他急匆匆气冲冲地从县城赶回家,一进门就急不可耐
地把小少爷找来,当即命令他跪在屋前的台阶下,劈头盖脑地厉声责间道:
“我问你,你在考卷上究竟写了些什么,谁能看得清楚?你老实说,这是怎
么回事?”
小少爷一听吓坏了,他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偷偷地看了看父亲那气
急败坏、怒不可遏的样子,浑身直打哆嗦。他知道这回闯了大祸,看来瞒是
瞒不过了,只好低着头,哭丧着脸,战战惊惊而又有点儿委屈他说:“平时,
我在家里做文章,每次都是由书童给我磨墨。这次去县里参加考试,没有人
替我磨墨,我自己又不会。没办法,只好用毛笔在砚台上蘸点儿水写字,所
以写得太淡了。。”
父亲听宝贝儿子说完,直气得脸上青筋暴露,恨不得狠狠地揍他一顿。
可转念一想,这事也不能全赖儿子,自己也有责任。只好无可奈何地摇了摇
头,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唉。。”
这虽然是一则笑话,却很引人深思。这位小少爷很有才华,要只看写字
做文章,可以说完全有把握金榜题名,然而,就是因为不会磨墨而名落孙山,
实在令人惋惜。
“少爷”,这是旧社会封建官僚、地主和资产阶级家庭里的仆人对主人
儿子的称呼。现在,我国社会上没有这种人了,这种称呼人们自然也就不用
了。可现实生活中,像故事中小少爷那样读书学习的孩子,并没有完全绝迹。
有的小学生和中学生,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他一个人上学,要全家人待候:
每天上学,爸爸给整理书包,妈妈给准备文具;放学后写作业,妈妈给削铅
笔、灌墨水,写大字要爸爸涮笔、磨墨;写完作业,把课本、尺子摆满一桌
子,留给爸爸妈妈去收拾,等等。这些本应由自己动手做的事,全由父母代
劳,父母成了孩子的大“书童”。更有甚音,作业写完了,自己不检查、验
算、修改,极个别的学生,甚至懒得写作业,而让家长替他写。像这样读书
学习,不仅参加考试要失败,而且也很难学好功课。
有的家长认为,这样“侍候”、代替孩子学习,是在关心、帮助孩子,
其实这是在帮倒忙,是在害孩子。孩子入学以后,学习是他们的主要活动,
也是这些小公民们向社会应尽的义务,他们应当努力学好。读书学习是一种
个体劳动,应当独立地进行学习并完成学习任务。不仅要独立思考、独立学
习,而且有关学习方面的事情都应学会并自己承担。这样不但可以保证他们
有秩序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培养他们自理、自主、自立的意识
和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强心。孩子学习方面的事情,不让孩子自己
去做,而由家长包办代替,他们就永远学不会独立学习,并且在思想上产生
依赖性。一旦离开父母的帮助和代劳,他们便会手足无措,弄得一塌糊涂。
这样不仅会打乱他们的学习秩序,而且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和效
率。
至于那些代替孩子检查作业、写作业的家长,可以说是糊涂到家了。孩
子写的作业,他们自己不检查,不亲自修正,而是家长替他们检查、修正,
孩子自己不知道究竟错在哪里,为什么是错的,不知道怎样做才对。老师是
通过布置、检查作业,了解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哪些知识掌握
了,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或是有知识上的“缺漏”。对于这些真实情况,学
生自己不知道,教师也不知道,那怎么使老师教好、学生学好呢?
家长应当明白,读书学习是孩子自己应当独立完成的事。在孩子离开幼
儿园、刚刚入学读书的时候,由于他们从以游戏为主到以学习为主的转变,
需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完全学会独立学习、很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
活。在他们学习、生活自理能力还比较差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地进行帮助。
但是,这种帮助不应单纯是服务性的,也不是为了减少孩子的“麻烦”,而
应当是带有培养、教育和训练的帮助。一边帮助,一边指导、辅导、培养、
训练,在帮助的过程中,逐步教会孩子独立学习。如果家长的帮助,很快就
使孩子摆脱了你的帮助,这种帮助就是成功的;假如家长越帮助,孩子越是
依赖大,总不会独立学习,总也离不开家长的帮助,那么,这种帮助就是失
败的,就是在帮倒忙。
家长们绝不要轻视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当前孩子学好
功课的重要条件,而且也是今后自立于社会、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
在中小学生中,凡是功课学得好的,成绩优秀的,除了他们的聪慧与刻苦努
力外。一般都是具有很强的独立学习能力。而那些功课差、成绩不佳的学生,
并不都是因为他们不聪慧、不刻苦,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往往是一个重要
原因。在大学生中,这种情况尤为突出。进入社会生活之后,独立学习能力
强不强,能不能独立获取知识更为重要。不能独立获取知识,不能及时掌握
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自己的知识陈旧,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怎么能开拓
迸取,怎么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呢?
孩子独立学习的思想和能力宜及早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这是我们的先贤孔夫子说的,很有道理。及早培养,不仅比较容易,而且也
牢固。培养得太晚,难度会很大。因此,当孩子刚一进入小学的时候,家长
就要给他们灌输一个思想:学习是应该独立完成的事,一切都要自理,能自
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