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84-"新北京 新奥运"知识讲座-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奥运会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在这一阶段也越来越密切。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视转播成为奥运会重要的组成因素,并对奥林匹克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6年柏林奥运会首次进行了电视闭路转播,但只在柏林周围地区小范围内传播;1960年美国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以66万美元购得电视转播权,从而第一次将奥运会呈现在数百万观众面前;1964年东京奥运会开始卫星实况转播,数以亿计的观众收看了开幕式。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有4000名记者进行了空前规模的报道,收看开幕式实况转播的电视观众达到10亿人。冬季奥运会的影响也进一步扩大,在札幌举行的第11届冬奥会的新闻记者人数超过运动员一倍。
4。奥林匹克制度与管理
从1964年起冬季奥运会的圣火也在奥林匹亚点燃。1952年奥斯陆冬季奥运会组委会向国际奥委会赠送了奥林匹克五环旗,这面旗在以后每届冬季奥运会升起。
在1960年夏季奥运会自行车100公里团体赛中,丹麦运动员詹森由于服用兴奋剂而突然身亡,兴奋剂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服用违禁药品成为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严重威胁。从1968年冬季奥运会起,对奥运会参赛运动员开始进行性别检查和违禁药物检查。检查工作由1967年成立的奥林匹克医学委员会负责实施。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电视进入奥运会,竞技运动开始迅速商业化,从而加深了国际奥委会与运动员和相关组织的矛盾与冲突。业余与职业的矛盾也日趋激化,如当时的加拿大曾拒绝与东欧国家资助的冰球队比赛,呼吁奥运会冰球比赛向职业队开放。
5。奥林匹克组织结构与功能
奥林匹克组织最突出的一个变化就是奥运会组委会结构与功能的复杂化,组委会成为社会各子系统的一个汇合点。这一阶段,国际奥委会采用家长式的管理方式,无视或忽视了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国家(地区)奥委会的要求和呼声。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1967年,26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在瑞士洛桑成立了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各国奥委会从1965年开始召开国家(地区)奥委会代表大会,共商大计。1979年在波多黎各召开的第9届国家(地区)奥委会代表大会上成立了国家(地区)奥委会协会,以进一步加强各国家(地区)奥委会的力量。
6。奥林匹克思想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内部在意识形态方面出现了不同的观点,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参赛运动员的业余身份问题。它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业余性与高水平竞技运动职业化趋势之间的矛盾。另外,围绕着奥运会发生了一系列政治事件,出于政治原因,一些国家对奥运会的抵制连续不断,规模越来越大,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所谓奥林匹克运动独立于政治之外的观点是理想化的。
7。奥运营销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规模巨大的社会现象,与它所存在的社会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作为这个运动领导机构的国际奥委会却无视这种变化,坚持多年来形成的封闭格局,不愿意与其他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打交道,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由于这种封闭的模式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制,使它与社会的发展脱节,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旧有的经营模式使举办奥运会成为巨大的经济负担,一个个实力雄厚的举办城市债台高筑,而国际奥委会自身的资产到1972年也只剩下200万美元。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只有洛杉矶1个城市愿意举办1984年的奥运会。旧的封闭模式使奥运会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
《新北京新奥运知识讲座》 第三部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阶段(6)
(四)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与转机(1980年—)
1980年西班牙人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接任基拉宁,担任国家奥委会的第7任主席。萨马兰奇在其前任工作的基础上,以积极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审慎而坚定地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引入市场运作机制,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广泛合作,使奥林匹克运动在经历了多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后,进入了一个兴旺发达的新阶段。但快速发展中的奥林匹克运动也遇到了不少新问题。1998年底盐湖城冬奥会申办丑闻曝光,国际奥委会因此一度陷入困境。
1。奥林匹克活动内容
从1984年开始,各届夏季和冬季奥委会都举办得十分成功。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奥林匹克大家庭改革后的所有成员国第一次齐聚一堂。奥运会的竞赛项目继续增加,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221个小项增加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301个小项。为了使奥运会的影响更为均衡,并获得更多的经济来源,国际奥委会决定将夏季与冬季奥委会相间举办,从1994年在挪威利勒哈默尔举办的第17届冬奥会开始实施。
随着奥运会的再度兴盛,奥林匹克运动的其他各种活动也进一步发展起来。国际文化的内容成为奥林匹克文化艺术节的重要成分。虽然在慕尼黑奥运会期间曾有过国际艺术表演,但是在莫斯科和蒙特利尔奥运会上只有本国的艺术表演。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国际性的艺术活动成为奥林匹克文化艺术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汉城、巴塞罗那、亚特兰大、悉尼和雅典奥林匹克艺术节中国际性的活动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奥林匹克博物馆的文化教育作用得到重视。位于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瑞士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于1982年重新开馆。1993年6月一个现代化的奥林匹克博物馆在洛桑总部落成。奥林匹克博物馆不仅仅是存放奥林匹克纪念品的地方,也是奥林匹克的文化中心,它汇集了各国体育艺术的精华。世界上一些国家开始建立自己的奥林匹克博物馆。
奥林匹克运动开始努力拓宽大众体育领域。为了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扩大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从1984年开始,国际奥委会号召在每年的6月23日国际奥委会成立纪念日,由各国奥委会组织“奥林匹克日”纪念活动,包括群众性的10公里长跑或其他群体活动。1985年国际奥委会成立了大众体育委员会,国际奥委会还资助各国开展各种类型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另外,国际奥委会还设立了“国际奥委会主席体育科学奖”,按年度轮流对体育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优秀研究成果给予奖励。
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始,残奥会即与奥运会在同一城市举办。夏季残奥会迄今已举办过12届,最初只有23个国家的400名运动员参加,2004年雅典残奥会有136个国家和地区的3969名运动员参加,这不仅标志着残疾人体育的发展,而且反映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2。奥林匹克设施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奥运会建筑设施在大型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上快速发展,各国很少考虑到夏季奥运会对城市生态环境及冬季奥运会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奥运会后场馆的利用也缺乏长远的考虑。这种状况不仅对举办城市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后果,而且会影响到奥林匹克运动本身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奥委会和主办城市都开始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场馆设施的设计、布局、适用等方面出现了强调保持生态平衡、与环境协调和谐、运动后使用效果好的趋势。与此同时,国际奥委会要求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在其申办报告中必须列入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
3。奥林匹克制度与管理
首先,废除了参赛者业余身份的限制,奥运会向职业运动员开放。从此,奥运会向世界上一切最优秀的运动员开放,只要运动员为国际奥委会所承认的体育组织所控制,就可以参赛。
国际奥委会与国家(地区)奥委会及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关系得到修复和巩固。1981年国际奥委会在德国巴登召开奥林匹克代表大会,这是奥林匹克大家庭重新走上团结之路的一个标志。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分别与国家(地区)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举行联席会议的制度也得以确立。
1999年国际奥委会第110次全会,针对国际奥委会的组织(委员的代表性、身份、任期、年龄限制、责任与权利、国际奥委会全会、执委会、主席、专门委员会、行政管理等)、国际奥委会的功能(包括奥运会、团结基金、与政府及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公共关系与交流等)和奥运会主办城市的确定(申办标准、程序、遴选制度等)3个方面,通过了50项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有两点:一是增加了是否接受申办的程序,从一开始就可将缺乏举办奥运会基本条件的城市淘汰出局;二是为了防止在申办中产生行贿受贿的腐败问题,以及减轻申办城市的经济负担,不再允许国际奥委会委员访问考察申办城市,也不允许申办城市代表拜访国际奥委会委员。
《新北京新奥运知识讲座》 第三部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阶段(7)
4。奥林匹克组织结构与功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奥委会的组织机构开始自我更新,以便有效地处理日益增加的奥林匹克事务,维持奥林匹克运动这一巨大系统的正常运转,国际奥委会有了专职的、长期住在总部的主席和一个由各种专业人员组成的国际奥委会总部;为了有效地研究不同领域的问题,国际奥委会增加和强化了它下属的专门的委员会的职能,荟萃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处理各种专业性很强的事务;设立了体育仲裁法庭以更加合理地处理奥林匹克运动内部的法律事务。此外,国际奥委会开始有了妇女委员,并逐渐增加第三世界的委员。
国际奥委会在1981年,即在它成立80多年之后,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正式法律地位,这使它得以以法人的身份,以法制化的方式处理各种重大事务,如对申办、举办奥运会和公司赞助等均以契约合同的法律形式进行,明确规定参与各方的责、权、利,使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有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1984年建立了从属于国际奥委会的体育仲裁法庭来处理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些法律纠纷。为了保证仲裁的公正性,1994年成立了相对独立的国际体育仲裁理事会,仲裁法庭从属于该理事会。1999年国际奥委会第110次全会决定成立道德委员会,制定行为规范准则,加强对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的道德约束。该委员会由8人组成,其中5人为国际奥委会之外的世界各国人士。1999年11月10日,为了适应世界体坛反兴奋剂斗争的需要,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在瑞士洛桑成立。
5。奥林匹克思想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改革的思想基础是:打破奥林匹克运动在经济上与社会隔绝的状态,沟通系统内外物质能源交换的通道,给奥林匹克运动建立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正确处理政治与体育的关系,就是要在体制上打破与社会隔绝的状态,沟通系统内外的信息交换与社会联系,将奥林匹克系统置于社会的网络结构之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奥委会的官员,特别是国际奥委会主席频繁地访问各个国家,获得了国际社会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支持,如各国体育部长会议通过的反对使用违禁药物的决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召开的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要求其成员国支持奥林匹克运动。
受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影响,奥林匹克运动促进环境保护的思想开始出现,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起,绿色奥运的概念开始深入人心。同时,大众体育的重要意义在这一时期也开始凸显出来。
6。奥运营销模式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起,奥运会组委会开始以商业开发为主的方式筹集举办奥运会所需的资金。这使得奥运会走上大型化以来,不仅举办城市有可能在经济上赢利,而且为整个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可观的经济支持。在洛杉矶模式的基础上,国际奥委会不断创新,通过出售电视转播权和营销奥林匹克标识,形成一套完整的奥运营销模式,找到了用市场机制运作公益事业的途径,从而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新北京新奥运知识讲座》 第三部分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未来(1)
四、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未来
同任何重大的历史现象一样,奥林匹克运动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非常独立的领域,奥林匹克组织一直在寻求更多的支持方式,以获得经济上的独立,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发展。
在整个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中,奥林匹克运动会面临的财政挑战是反复发生的问题。自从189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以来,国际奥委会全部通过私人募集资金支持。国际奥委会在成立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对体育与经济的结合持反对态度,国际奥委会第5任主席布伦戴奇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商业是商业,体育是体育,这两者不能混在一起。将奥运会限制在业余运动员中时,它就得到社会的承认,而一旦取消了这种限制,它也就失去存在的根据。”20世纪70年代后期奥林匹克运动曾一度濒临灭绝,然而在其后20多年,它却起死回生,重新获得勃勃的生命力。国际奥委会第7任主席萨马兰奇在《奥林匹克回忆》一书中写道:“当我肩负起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体育运动领导责任时,我最先想达到的目标有两个:首先,力图摆脱经济困境,实现资金独立;其次,传播奥林匹克运动友谊和克服困难的精神,而且二者可以一起完成。”实践表明,奥林匹克运动会通过市场营销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萨马兰奇明确表示:“对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我们大家来说,营销已经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来自电视、赞助及一般性筹款的收益有助于这一运动的经济独立。”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机构特点和商业营销的理念,确保了未来几十年奥运会的生存能力。这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