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必读-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餍校酱辛耄笸稹⒖稻拥浇癜⒛泛由嫌危ò⒏缓咕衬冢┑拇笤率霞按笙模ò⒏缓贡辈浚4笤率显诖税簿佣嗄辏辉肝烧视胄倥徽剑还故怯押玫乜畲苏佩挂恍小U佩沟确祷爻ぐ玻揪倥直环灰荒旰蟪诵倥诼遥焉砘氐匠ぐ玻鍪13 年,回来时仅只他们两人。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 年),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行,准备联合乌孙对付匈奴。沿途顺利,未遇任何麻烦。当时乌孙正值内乱,故联盟未成,不过与乌孙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此外, 基派人到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地进行友好活动。汉元鼎二年(公元前115 年)张骞回国。从此友好的使团、商队不绝,形成了沟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四、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公元前145 年~约公元前90 年),龙门(今陕西韩城县北)人。太史令(皇室图书馆的官吏)司马谈之子,初任郎中,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司马迁从小随父到长安,有机会博览皇室藏书。自幼有继父之志,要写一部从古到汉的中国通吏,为此,他就到全国各地游历,甚
至深入到当时异常荒凉的四川、云南等地。他曾到长沙北面的汨罗江,凭吊诗人屈原自沉之处;到传说中的帝舜南巡之地九嶷山;又登临庐山观传说中的“禹疏九江”之处;到长江下游吴、越故都寻访遗迹;渡江北返,到汉大将韩信家乡淮阴采访;又到齐鲁考察,儒学的源渊。他了解各地风俗,采集传说,挖掘史料,考察了各个区域的不同自然条件和物产资源。多年的旅行见闻,和他所诵读的古文献相印证,使他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48 岁时, 他更发愤著书,因替李陵等人辩解,身受腐刑。终于在50 岁时借“江山之助” 而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记传体的通史。五、玄奘与《西游记》玄奘(公元602 年?一664 年),俗称唐僧,本姓陈名袆,唐时高僧, 玄奘是他的法名,后人称他为三藏法师。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县南)人。 13 岁在洛阳剃度为僧。贞观三年,一说贞观元年约公元629 年赴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地),求取佛经,游学17 年,名闻全印度。贞观十九年(公元645 年)回唐。著有《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及其周边各国和中亚地区历史、地理、交通的珍贵史料。吴承恩的《西游记》便是根据他的生平事迹及民间传说经艺术加工而创作的小说。六、七下西洋的郑和郑和(公元1371 年~1435 年),原名马三保。云南昆阳(今云南晋宁) 人,回族。 12 岁时到燕王朱棣处做小太监。燕王夺取帝位后,他也因战功卓著,赐姓郑,改名和。又因他信奉佛教,小名三保,佛教以佛、法、僧为三宝,所以又称他为“三宝太监”。明成祖朱棣为提高自己的威望,巩固其统治地位,就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因此派遣郑和出使西洋。所谓西洋, 就是指现在的南洋群岛和印度洋一带。从明成祖永乐三年(公元1405 年)到宣德八年(公元1433 年),郑和先后7 次出国,到过东南亚、南亚、中东,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出海远航,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 区域范围之广,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他是世界历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最有成就的海上旅行家和探险家。七、杰出的科学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名宏祖,字振之,霞客为号,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 年)生于今江苏江阴县郊40 里的南旸岐,卒于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 年),他自幼喜读地理、历史、山水游记之类书籍,喜山乐水,有志于名山大川的游历。19 岁时,父亲病逝,服丧3 年期满,因老母在堂不便远游。老母亲得知后, 鼓励他远游,并依古制,亲手缝制了远游冠,以壮行色。为免其后顾之忧, 这位贤母不顾76 岁的高龄还和儿子一道游历了善卷、张公两洞,每次都步行于前,以示筋骨康健,令儿子放心远游。徐霞吝北游泰山、嵩山、华山、恒山、五台山等名山;南游黄山、庐山、天台山、普陀山、雁荡山、武夷山和罗浮山等名山。他游览时表现出的探险
精神十分感人。历来传说雁荡著名的瀑布大小龙湫就发源于山顶雁湖。徐霞客为了探明是否确实,曾三上雁荡山。第一次登攀几乎葬身万丈深渊。几年后第二次登攀,探明了几个岩洞的奥秘,但未临绝顶。为了探明山顶真相, 再一次沿山径险坡,攀着藤条爬上绝顶,终於见到栖息的雁群,在山顶露宿5 天,探明了大龙湫的源头和雁湖的确切位置,纠正了以往书上的错误。51 岁以后,他进行了系统的科学考察,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尤其对中南、西南考察尤为详尽。在大西南,他考察了100 多个洞穴。以广西七星岩的考察为例,他所记述的目测步量的数据和15 个洞口位置,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实测的结果基本吻合。对溶洞石钟乳、石笋形成原因的解释也与近代科学的解释基本一致。他认为“盖因石膏日久凝结而成”。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对石灰岩地貌进行考察与研究,并作详细记录的人,他对地理学上的贡献,在世界科学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考察旅行家, 有《徐霞客游记》传世。
第三节古代的科技文化一、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和印刷术),驰誉中外的“万里长城”,人工开凿的世界最长运河等,都是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实际上,我国科技成就还有很多,都对人类文明作出过卓越贡献。世界上许多重要的农作物都是我国最早培育成功的。发掘出来的古遗址可以验证,我国的农业至少有七,八千年的历史,据传早在周朝,水稻技术己传到国外。西汉成帝(公元前32 年一前7 年)时,我国己有农业专著《汜胜之书》。汜胜之是曹县人(今山东曹县)。书中记载有耕田、种麦、种瓜等耕作技术, 内容非常丰富,是我国第一部农业科学著作。可惜原书已佚,现在看到的是从《齐民要术》、《太平御览》等古籍中辑录下来的。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集中国古典农学大成的专著,全书共16 卷,50 多万字。徐光启(公元1562—1633 年),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 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天津小站米,就是他南稻北植的伟大成果。他翻译过《几何原本》,《测量法义》,《泰西水法》等书。他死后葬于上海法华泾与肇家浜两水汇流处,其地被称为“徐家汇”。他的墓址在上海徐家汇光启公园内。我国古代的冶炼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早在夏代已知道了红铜的冷锻和铸造,掌握了青铜的合金规律。春秋时期已开始冶炼钢铁?杭州莫干山的山名就源于古代两位冶铁巨匠干将、莫邪夫妇。相传他俩铸的剑削铜断铁,锋利无比,楚王得知后,不借代价聘请他俩铸剑。干将、莫邪冶炼3 年而成,就飞瀑水淬火,故名剑池,旁有一巨石,以之磨剑,人称磨剑石。后人也称此山为莫干山以资纪念, 1926 年,在古楚国所辖的长沙,发现了一把春秋晚期的钢剑,经鉴定剑是含碳钢。这把剑,当然不会是干将、莫邪所造,但春秋晚期可造钢剑的传说得到了证实。我国古代的灌溉技术也高度地发展。闻名海内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科学的巨大成就。都江堰是公元前250 多年,秦蜀郡太守李冰在古代人民治水的基础上修建的。它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三项主要工程构成,具有灌溉、防洪和航运等多种功能。江心是人工筑成的分水堤,顶端回锥形,所以叫“鱼嘴”,把岷江划分为内外两江。外江力岷江主流,内江为别流,外江泄洪排沙,内江引水灌田。堤后开180 米左右的口子,用竹笼装卵石作堰。内江在此处是一弯道水量过大,流过这里产生强大的弯道环流,越堰进入外江且带走大量的泥沙, 故称“飞沙堰”。内江水量较少时,它拦水进入“宝瓶口”,灌溉农田。内江进水口位于“离堆”山脚下,人工劈山,凿就宽20 米,高40 米,长80 米的瓶颈口子,称“宝瓶口”。“离堆”是一岩石堆,堵在瓶口侧。江水涌来,离堆迎头顶上,迫使江水回旋,不能进入“宝瓶口”,起到节制作用, 确保成都平原的安全,致使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为“天府之国”。经历代维修、扩建、特别是建国之后,灌区建设更是突飞猛进。同时,都江堰也成了著名的游览胜地。古代劳动人民在同疾病作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建了中国
特有的医药学。针灸治疗疾病是我国医药上的一项独特发明,早在战国时名医扁鹊(秦越人),用针灸治疗虢国太子“尸厥”,被人誉为“起死回生” 的神医。战国时的《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书。除针灸外,我国的医药技术也对世界医药事业有过杰出的贡献。东汉末年,著名医生华佗就曾用中药“麻沸散”用以全身麻醉,动大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集2000 余年药物知识的伟大著作。李时珍(公元1518—1593 年)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县) 东门外人。世代务医,受父薰陶,对中草药有出奇的爱好。年轻时放弃仕途, 立志学医。在行医中发现古代的药书有很多错误,决心重修本草,利世济人。他跋山涉水,采集药物标本,收集民间单方、到各地考察。后人赞美他“远穷僻壤之产,险探仙麓之华”。公元1578 年,李时珍撰成《本草纲目》。共收集药物1892 种,其中374 种是过去未曾记载的;载入药方11096 个,绘制了1110 幅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各种药物的形态。全书共190 多万字。17 世纪以来,先后被译成多种外文,对世界医药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二、我国古代的文化艺术距今6000 多年的仰韶文化是分布于黄河中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因1920 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首先发现而得名。已发现的遗址有1000 多处,以画有彩色花纹的陶器物著称,所以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从已发现的彩陶上还发现22 种方块符号,据考证是中国文字的雏形。仰韶文化是我国黄河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期的典型文化,每个氏族村落即一个母系氏族公社,成为当时的基本的社会单位和生产单位。1976 年,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发现了与仰韶文化同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从中显示当时南方主要农作物不是粟而是水稻;还发现古书记载过的农具—— ,其住的是木屋,不同于仰韶文化的圆形、方形半地穴式土房, 而是用榫卯构件的木结构建筑,可能是北方宫殿建筑中木结构建筑之源,由此可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上古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是在没有文字表达时的口头创作,称之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女蜗补天等。《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当时各地的民歌,以及各国宫庭庙堂的典雅诗歌与祭祀诗等,即风、雅、颂305 篇。“楚辞”的代表作家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公元前340~前278 年)。当时楚、齐、秦三国最强,屈原主张联齐抗秦,被奸人中伤,楚王对他日渐疏远最终流放,他怀着满腔忧国优民的爱国激情,创作了很多光辉诗篇,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代表作为《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屈原创造了诗歌的新形式,由叙事进而抒情,开创了诗歌的新时代。秦灭楚,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汩罗江殉国。后人为了纪念他,每逢此日包粽子投于江中去祭他,划船去救他,这就是端午划龙船和吃粽子的来源。继《楚辞》之后,我国诗歌犹如长江大河,一浪激起一浪地向前发展, “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皆系一代之风骚。散文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秦以前的散文可分为两类: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历史散文成就最高的是《左传》,相传是左丘明所作。以鲁国为主体,
记述了军、政、外交等重大活动。记事准确,语言精炼,概括力很强,已能通过人物形象的刻划来表现历史事实。哲理散文,最早要数记录儒家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间言行的《论语》。文章中哲理与形象结合,虽是哲学书,但却有很多富于文艺性的语录。哲理散文成就最高的是《孟子》和《庄子》, 前者语言犀利,善用比喻;后者富于想象,擅长运用寓言,形象地论证哲理。汉代司马迁的《史记》,熔历史与文学于一炉,发扬“实录”精神,艺术地再现历史,可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不仅影响了后世的史学发展,而且也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时,辞赋成为主要文体。讲究对仗声韵,追求华丽辞藻,盛极一时, 几乎这到无文不骈的境界。唐时韩愈、柳宗元对骈文形式主义倾向,提倡奇句单行、行文自由、朴实的古文,到了宋代欧阳修继续推行古文。南宋时有人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的文章及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文章编纂成集, 作为范文,后人遂称之为“唐宋八大家”。他们对中国文学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明清两代古典小说已达全盛时期。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为“三言两拍”。“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为冯梦龙所作,《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是凌濛初所著。明代的章回小说以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为代表,流传百世。小说中的人物家喻户晓,清代小说的主要作品集中在康熙、乾隆年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以来,200 多年间享誉世界, 吸引了广大读者,出现了专门研究《红楼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