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必读-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0 米的连云峰凌空而下,“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是烟,次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随着季节的变换,阴晴晦雨的不同,风力水量的差异,瀑布时而如一匹白绢,时而如朵朵飘荡的白棉球,有时又象白色绉纱渐渐化为淡青色的烟雾。在翠峦秀峰环境的衬托下,这种景观形象的变幻,确实令人神往。瀑布的色彩,是岩石和光线对瀑布的反射和折射形成的。一般的瀑布, 水清色纯,白如素绢,相映周围青山,翠碧流长。但在岩石色彩丰富的风景区,瀑布也会显出多种颜色。江西玉山县的三清山,得天独厚,竟有多处彩瀑。如二桥墩红色瀑布,高30 米,水从朱红色岩壁流下,把瀑水映成朱红, 似一匹红锦高悬;川桥双色瀑从鸳鸯泉流出,一红一白泾渭分明,相映成趣。
另外还有云盖峰下鸳鸯潭瀑,同一水源流出黄白两色,更是奇妙。再如九寨沟风景,色彩绮丽,特别是秋天,沟中到处是五彩缤纷的世界,瀑布也映出了树林、花草,山峦的色彩,犹如轻轻抖动着的彩色缎带。选择观赏瀑布的位置,对把握这一动水景观的美至关重要。瀑布由溪流、跌水和深潭三部分组成。定位的观赏只能看到它的局部。要全面领略瀑布的美,就必须从远到近,从低到高,有一个选择和变动的观赏点的过程。如全国重点风景区黄果树瀑布,是白水河河床断落形成的,波浪滔滔的河水从60 多米高的悬崖上跌落下来,发出轰然巨响,气势极大。游览此景时,先从远处听到水的轰鸣声,转过一岭,便看见雾气上飘,至近处就可看见宽阔的河水泛着银光从崖上倾倒入潭,四周雾气蒸腾,飘忽不定;越近雾越浓,轰鸣声越大,雾气变成水珠泼洒下来。声响震撼着你的耳朵,水滴沐浴着你的肌肤,感官的愉悦上升力一种美的享受。随后,沿着崖边的小道,逐级攀登, 水平的动观改为垂直的动观,随着视点的升高,瀑布也在变换着它的美态。最后,爬上崖边的小山,观望从上游流来的河水,崖边湍急的跌水,以及脚下团团雾气,历历在目,使你从整体上把握了瀑布的美。三、植物及气候景的欣赏(一)植物景植物景观之美主要也在于形和色的多样变化。常见的松柏和青竹,虽然不开鲜花,不结果实,但形态和风韵却表现出多样的美,在全国各著名风景区,以奇松和各种形态竹子为观赏主题的景点相当多,它们各具雄姿美态,为山川壮色传神。植物景观还具有声和味的美。“客子山行不觉风,龙吟虎啸满山松”; 植物发出的天籁清音,是赏景空间不可少的声乐伴奏。“西湖八月足清游, 何处香通鼻观幽”,植物散发出的花香木香,是风景观赏中独有的嗅觉审美。春梨,夏槐,秋桂,冬梅,都是色香共赏的树种。杭州的满觉陇,因桂香而名闻全国,每到仲秋,金桂、银桂、丹桂齐开,香飘数里。植物景观在自然风景的欣赏空间中,形、色、声、味协同作用于人的审美感官,增加了游览者的赏景情趣,再加上日光的移动,阴影的变化,风摇雨打等气候景观的辅助,赋于了植物形式以多变的动态美,构成了“漏日松阴薄,摇风花影移”,以及“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迷人景色。植物景还是描绘大自然的四季色彩特征的画师,春天的山色,落叶树的枝头萌出了鹅黄色的新芽,满山遍野的红黄野花,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多彩图案;盛夏的植物处于最好的生长期,远远望去,山如翠浪,浓绿欲滴,令人心旷神怡;秋天是山色最美的时刻,映山横林的丹枫,真像胭脂蜀锦般的, 如痴如醉,欲跃欲燃;南方风景区在冬天也能现出迷人的山色,邓尉山上一片香雪海,杭州超山的红梅,春城昆明的茶花。。看上去灿烂似锦,瑰丽之极。植物景充分地表现出了自然风物的发展规律:春天嫩芽萌发,夏天茂密的浓绿,秋天成熟而落叶,冬天暂时枯萎;来年的春风一吹,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循环。它既是变化的,又是永恒的;欣赏植物景观给人以深刻的哲理启迪。(二)气候景观一般泛指非实体的风景形象,它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指自然本身有规律的天象变化,如太阳的升落带来的光线转换和阴影变化;
月亮的盈亏圆缺;四季时令的更替。一是指灵活多变的气候变化:空气中的水气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的云、雾、雨、雪,以及风、雷、霞光等,还有因空气密度的不同产生的折射幻影。这两者常常是共生而形成统一的可观赏的风景形象,例如,朝晖、晚霞、彩云,飘来忽去的薄雾,直至风雨雷电交加。气象气候之景是旅游观赏的主要对象,如黄山的云海,庐山的雾瀑,峨眉的佛光,普陀的宝光,蓬莱的海市蜃楼。一些山水景区能够吸引游人,也与气候风景密切相关;仅避暑山庄就有“烟波致爽”、“南山积雪”、“芝径云堤”、“西岭晨霞”、“万壑松风”、“云容水态”和“棒槌夕照”等景致。动,是气候景观最大的特点,它表现出来的动态美丰富了山水风景的情态和神采。宋代绘画美学家郭熙就提出了“山水以烟云为神彩”的观点,就是说自然风景只有得到烟云之辅助,才能动人,才有吸引力。气候景观的动态变幻如时晴时阴,朝晖晚霞,浓雾薄云,雨打风吹,溪泉的水气蒸腾,林木的浓绿欲滴,山石的云雾缔绕,奇峰的霞光照耀。。这些在风景点经常看到的景色,说明了气候景观,渲染了自然山水的整体气氛, 突出了和谐的美。气候景观还是风景美中天籁之声的演奏者。松涛阵阵,竹岗萧萧,是风吹引起的;哗啦啦的急雨,浙沥沥的细雨,是山水声美的来源。“竹声随雨至,花影送晴来”,“云归忽带几点雨,山渐瞑时生水烟”。古人的这些描写,点出了山水林泉的实景和气候变幻的虚景绝妙的配合。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风风雨雨是造成间隔化的好条件,一片烟水迷离之景是诗境,是画意。直观清晰的山水风景,很难产生诗情画意的境界,而含而不露的景能给欣赏者留下回味和思索,从而引起共鸣,达到审美的深化。旅游时应该学会从动静对比、虚实相济、变化和统一等方面去把握云气景色的美。
第四节旅游审美的方法我国有着悠久的风景审美传统,历代旅行家和好游历的文人雅士在他们的述著中,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最主要有以下各种一、旅游赏景的一般方法(一)游山先问。早在东晋,道教学者葛洪在《抱朴子》中专门撰写了“登涉”一章,介绍游山的注意事项,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游山先问”。先问,有生活方面的,安全方面的,但和欣赏最有关系的要预先了解山水的总体特征、历代文人的评价,以及恰当的游览方式。如九华山是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它的美主要表现在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结合上。如果对佛教一无所知,那么上九华山后不免有所失望。假如旅游者念过苏东坡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名句,那么即使是雨天游西湖也兴致勃勃了。(二)远望近观。欣赏山水风景也好,园林古迹也好,都带有连续的、一个套一个的空间形式的特点,因此看景犹如欣赏连续不断的立体风景画面。这些画面有大有小、有近有远;而要完整地欣赏它就需要远近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远望主要是把握山水的气势,山水风景宏观的美;而近观则主要是就近欣赏山水松石等风景形象的具体纹理、姿态、形式和颜色等细微精巧的美,这些都属于“质”的范围。欣赏风景的整体气势,一定要间隔较长的距离,譬如观云雾缭绕的峰峦,必定要在山下看,否则爬到山上,四处一片雾茫茫,看不出云雾缭绕的峰峦的美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的这一名句,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三)情景交融。我国传统的山水风景欣赏强调外在的景和自己内心感情的交混溶合。这是古代美学范畴“意境”说的核心。游览赏景如果不触动自己的情感,只是简单地一走了事,那只是停留在表面,是低层次的审美。以情悟物,以情悟景,才是高层次的审美。像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都是在风景欣赏之中寄托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我国的名山胜水风景区,那些刻在匾额或山石上的对联,常常是历代文人墨客赏景时留下的情景交融的杰作。二、赏景实例简析(一)黄山游览欣赏的音乐美。风景的审美欣赏离不开时间,它带有着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时间强化了山水风景的美,使风景呈现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黄山前山游览路线,在时间上现出很强的音乐性,这可作为指导游览的主要线索。从汤口入黄山,穿过刻有“黄山胜境”的大牌坊,沿山路蜿蜒而进,越走山谷越窄,山势愈陡,雾气流云时而扑面飞来,叮咚的泉声奏出欢快的歌。这一阶段的游赏空间是平缓的,舒展而渐渐向上的,可以说是自然美交响曲的引子或序曲。从温泉开始登山,经慈光阁、半山寺过天门坎直上文殊院(玉屏峰),一路上陡坡险卡接连不断,直上直下的空间序列使游赏者只有奋力攀登而别无出路,可说是行进速度的气势豪壮的第一乐章。玉屏峰是黄山前山观景最佳处(素有“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之说)。这里
左“天都”、古“莲花”,又有著名的迎客松等古树奇木,黄山特有的山峰、石松景观,到此才向人们显露出来。特别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在危岩陡道上的“拚搏”,视野顿时开阔,几乎人人都要在峰顶稍作休息,眺望静赏,很象乐曲抒情的展示部。然后,游览线路又急转直下,八百级莲花沟,再从沟底经阎王壁翻上莲花岭,直指黄山最高峰——海拔1840 米的莲花峰,这一组游览空间,上下转折急剧,收放多变,是变奏跳跃的小快板,继而来到天海、天平■一带,这里是黄山前后东西四海的中心,地势相对平坦,呈现出一派高山草甸风光:云雾从足底升起,云天一色,循着缓缓的坡道边游边赏,就上了光明顶。这一串风景空间的特点与玉屏楼看前海有不少相似之处,是自然交响曲主旋律的再现部。最后,到了黄山游览中心——北海景区,这里西有排云亭观西海,东有始信峰观云雾,还有散花坞的梦笔生花,狮子峰的曙光亭、清凉台、猴子观海等著名景点,景观内容丰富多样,游赏空间变化不已,前一段游山审美赏景的审美感受,似乎都在这一乐章里重现加强,多声部的齐鸣汇成了结束前的高潮。游黄山是这样,游其他风景区也是这样。要把握整个乐曲的主题,又要把握各个乐章的音符、小节和乐句,乃至于和声、装饰、变奏,都不可忽视。(二)华山的险峻之美表现在风景空间的对比中。西岳华山,以险著称,“自古华山一条道”,它主要的景致也就环绕着这一游览路线展开,它的山势之险要,风光之奇特,反映在其欣赏空间的形成边界和组合方式的对比之中。在进山游览之前,先到玉泉院,俯瞰关中平原无边的阡陌平畴。在进入狭隘的山屿之前先给游人一个旷达的空间观感,造成游赏空间大小、广窄强烈的对比。一进山峪,空间顿时变窄,顿望四周,危峰层压,砾石成堆,涧水潺潺,是很典型的幽谷景色,随着山势的转折、溪流的迂回,观赏空间是前后略带坡度的水平组接。两边大山夹峙不时经过一些形态高矮不等的自然洞穴,使这一系列风景空间在平缓的序进中不时出现跌宕起伏。从青柯坪、回心石处开始上山,就非得走惊险的干尺,仰望仅一线天开,仿佛天地之间以此石梯相连;俯视足下,深渊不见底,可观赏的景色仅是危岩石壁和不时围绕的云雾,千尺和百尺峡之间是以“天井”——个自然的石洞分隔; 百尺峡则有“惊心”巨石作顶面。在到达云台峰(北峰)之前,这些上下组接的空间也穿插有短暂的水平方向的段落作为调剂,如二仙桥等。但总的趋势是垂直方向的上下通过空间具有较强的奇、险个性。直到北峰,视线才豁然开朗,苍松翠柏间八百里秦川一收眼底。强烈的对比,令游客叹为观止。由此可见,风景空间因其联结方式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审美特征。以垂直联结为主的空间序列的较险峻,而水平组合的序列较为娴和、幽静。边界比较空透的,则空间的组接就平和自然,游人就能不在意的随步进入下一个空间。反之,边界比较封闭,其转接就急剧,容易产生新奇、出其不意的观赏效果。另外,游赏空间大小、广窄、明暗、高低的对比,组接方式的急缓起伏变化和跳跃,又形成了空间序列的节奏,直接影响着观赏者的审美活动。另外,就景观特征而言,如五台山是在方圆300 平方公里的自然景观范围内洒开了一长串人文景观——古寺——的珍珠,自然景观美的特点是雄旷、奇险(它的五座“台”是十分罕见的高山台地,海拔均在2800 米以上),人文景观的特点是古雅,浑朴,多名人题词,多历史故事。这两种美的交织使五台山风景在国内外独树一帜。
总之,对风景的审美欣赏要协同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要学会正确的赏景方法,以切身的体验,不断有所发现,才能真正领悟到山水之美。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审美是客观环境和人的主观情感的结合。对同一种风景不存在一种固定的美的解释。文化修养较高的追求意境和情调,文化修养一般的就追求象形和生动。如游览洞穴,对专家学者说什么石头象桃子,什么石头象仙女等等, 他们就很失望;而一般游客,就喜欢穿凿附会,听些民间传说来领略美。因此,把美看作是一种客观既定的不变形式,或是把自己的感受强加于人,都是不符合美学原理的。美学是门精细的艺术,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参加审美实践,才有可能真正挖掘和体会美的所在。思考题1。旅行游览要涉及哪些美学门类?结合具体风景举例说明之。2。自然风景美有哪些审美特征?试以这些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