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旅游必读 >

第34部分

中国旅游必读-第34部分

小说: 中国旅游必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端部的景物;这种使左右两侧隐蔽而突出前景的构景方法叫夹景。实际上,夹景是运用透视线,轴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它起着障丑显美的作用,还可增加景观的深远感。漏景:漏景是由框景发展而来的。框景景色清楚,漏景即所框的景色被窗格或疏枝遮蔽一些,有点若隐若现,比较含蓄,给人以“犹抱琵琶半遮面” 的感觉。漏景不仅从漏窗取景,还可以从花墙、漏屏风、漏隔扇等取景,也可从树干、疏林和飘拂的柳丝中取景。添景:有时为了使主景或对景有丰富的层次感,在缺乏近景的情况下可作添景处理。如在小瀛洲堤岸上北向远眺保俶塔,则要以就近的一棵残杨老柳作添景,则可得一幅层次丰富的优美画图。七、对比与衬托对比和衬托是艺术创作中的传统手法。如园林入口处,都做对比处理。苏州留园以入口处的长而狭曲,与园内开阔明晰的山水景色形成对比;狮子林入口处则用方正对称的庭院,排列整齐的银杏、松柏,气氛严肃的祠堂,来与园内千姿百态的假山、自由活泼的曲池相对比。利用衬托手法突出主题,如以低衬高,则原来的景物显得更宏伟,以淡衬深或深衬淡,可使景物轮廓格外鲜明;以暗衬明,则明处益发瑰丽灿烂。苏州古典园林常见的衬托法有:用建筑物和白墙来衬托花木、石峰;用干净深碧的池水衬托峥嵘的石山;用低浅曲折的池岸、平直简洁的桥梁和空灵小巧的亭树衬托水面的开阔。在处理对比和衬托关系中,尺度的掌握是很重要的,尤其在小面积园林中,掌握尺度更为重要。厅堂虽是园内的主要建筑,但也不能喧宾夺主,与山池失去应有的比例。如拙政园西部“三十六鸳鸯馆”,就因体形过大和山池尺度不相衬,产生整个园的空间有局促僵化的缺点。山上的亭子尤其要小巧玲珑,否则假山就失去了山的形象,变成亭子的基座了。八、叠石掇山古代不论皇家宫苑,还是私人园林,造园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身居城市而有林泉之乐的要求。如同享受盆景艺术之乐一样“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咫尺之内能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能辨千寻之峻”。人们把园林里人工堆迭出来的山称为“假山”,其实园林中的湖泊、濠涧、瀑布、渊泽、溪流等、有的也是假的,可称“假水”。但这种假山假水, 可以给人真实的感染。唐、南宋造园普遍用石叠山,这是由于唐宋文人着重   
意境和情趣的渲染,少讲形似多讲神似,因此就缩小尺度,甚至有以拳石代替名山巨岳来满足爱好山林泉石之癖。唐宋以来许多文人雅士都爱欣赏单块奇石,以玩石为风雅,爱石成癖。如世上有“米颠拜石”的美谈。”米颠” 即米芾,是宋代著名书画家,任太守时,“获异石峰峦,岩有如真山,呼为石兄,具袍笏拜之”。南朝有皇帝封南京同泰寺前四块丑石为三品官,俗称三品石。宋徽宗为了玩赏太湖石,竟不择手段,巧取豪夺,派朱在江浙一带大肆搜罗,千里运河,载运花石的船只首尾相接,终岁络绎不绝,广大人民深受其苦,史称“花石纲”。其中有块太湖石高4 丈,周围2 丈,玲珑剔透,窍穴千百,为古今所知最大湖石。朱用巨船运往开封,放在御花园“民岳”中,名为“神运石”。如今横卧在颐和园乐寿堂内的“青芝岫” 是乾隆当年收集的,也是一块名石,产于北京房山,明代被太仆米万钟发现。米有石癖,见之大喜,雇佣了数百人,数十匹马拉车运石,但终因财尽力竭, 半途而止,巨石搁置道旁,米因此而败家,故人呼为“败家石”。后被乾隆发现,破宫墙将此石运置于宫中。古来论石,最受推崇的莫过于太湖石。太湖石是一种经水溶蚀的石灰岩, 主要产于太湖,其实江南凡是有石灰岩的湖泽中都有出产。太湖石的评价标准,一直以米芾论石所说的四个字“瘦、皱、漏、透”为准。兼备这四个标准为上品,所谓透,即玲珑多孔。光线能透过;瘦即秀,形态挺拔秀丽;皱, 即石面外形起伏不平,有明暗变化;漏,即石峰上石孔穴上下左右窍窍相通。有的还要加上四个字叫“清、丑、顽、拙”。清者,阴柔;丑者,奇突;顽者,阳刚;拙者,浑朴。上海豫园的天工奇石“玉玲珑”,高4 米,宽2 米,重1 万多斤。秀润多孔,玲珑剔透。据说有孔七十二,曾以一炉香置其底,孔孔出烟。以盆水灌顶,则洞洞流泉。“玉玲珑”加之杭州花圃的绉云峰,苏州原织造局现第十中学的瑞云峰,称为“江南三奇石”。此外,尚有苏州留园的冠云峰,南京瞻园的“倚云峰”。黄石,也为江南园林普遍采用的石料。虽在玲珑秀丽方面不及湖石,但浑厚朴拙,具雄伟气质,许多园林均以此掇山。如上海豫园的黄石假山,石壁、深谷、幽壑、磴道、山麓、岩洞等皆用大小形状不同的无数黄石以最巧妙的手法叠成的。山的高度虽不过12 米,但一入其境,宛如在万山丛中。这座黄石假山是明代著名叠石专家上海人张南阳所作,化时数年之久,为江南现存最大的黄石山。江南用湖石掇山最杰出者,要数苏州的环秀山庄,出自乾嘉年间常州戈裕良之手。他能以少量山石叠出体大腹空,中构洞壑、涧谷的大型假山。其法,以大块竖石为骨,用劈斧法出之;以挑、吊、压为主,叠挂嵌镶为辅, 洞顶用钩带法。骨架确立,以小石掇补。正如画家大胆落墨,小心收拾,卷云自如,峻自峰出,悉符画本,其笔意兼宋元山水之长。他还师承石涛之对缝拼镶叠法,故纹理统一,宛转多姿,浑若天成。山在园林之中是一种重要的空间组织手段,它不仅可以用来分割景象空间,而且可提供较高的观赏点,拓展景象空间。山涧和隧道是园林造山中最富有表现力的空间了。山中上下左右迂回盘旋的游览路线增加赏景面,延长了游览时间,还起了障景的作用,如掩蔽园林界墙以造成开阔空间,增加进深的错觉。   
九、水系处理水对造园构景也至关重要。山因水而活,即有水相衬,山可由静景变动景,具动态之美。建筑或花木也然,如傍水则更媚;因水面倒影可供虚实相映,产生扩大空间的幻觉。园林中水的处理有两种:分散带状和集中湖面。带状水系屈曲环回,狭宽交替,时开时合,又把沿水景点连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序列,且有强烈的节奏感。集中水面有宁静开朗的特点,江南一般中小型园林都采用此种处理方法,整个园林以一水池为中心,环池设置建筑,间以花木假山,形成向心内聚的格局。主建筑坐北朝南,穿水面山。不论分散或集中,其艺术效果皆给人以辽阔野趣的感觉。处理的要领为: ①水岸弯曲低平,设滩头、水湾、港叉,岸边植深柳疏芦,似隔非隔地遮挡前面一部分水面,远处望去时暗时明,辽阔浩瀚,源远流长,野趣自生。② 水上交通的桥宜低贴水。人行其上自生凌波之感,宜无栏、少栏或低栏,可亲近水面,减少隔阂;用步石代桥更佳。小园忌造大型石拱桥,造则小型, 用作远景背景的衬托,如苏州网师园中的三步石拱桥。③临水建筑或水中建筑与水面的比例要恰当。如网师园中部的看松读画轩建筑,不仅体态小巧, 而且位置后退,隐蔽于松柏树丛之间,如此则轩前的池水有辽阔感。又如颐和园的昆明湖,则以十七孔长桥和湖堤分割水面形成景趣不同的昆明湖、南湖、上西湖和下西湖等景区。综上所述,掇山理水是造园构景的主要内容。就总体布局论,有以下几种:以水为全园构景的主题,贯以小桥,绕以游廊,间列亭台楼阁,大则中列岛屿。如拙政园之中部。以山石为主题的,因无水源可得,也无洼地可利用,故以掇山为主。如苏州环秀山庄以山为主仅以泉水相衬。扬州个园,堆叠春夏秋冬四季假山, 笼罩全园,水面极小。还有山水并重,或前水后山,造厅堂于水前,坐堂中穿水遥对山石,或中列山水,四周环建楼阁廊屋,高低错落,透迤相续。十、花木配植花木配植在园林构景中作用很大。(一)以花木的色彩、形态来润饰园景。北方皇家园林建筑雕梁画栋、五彩斑烂、金碧辉煌,而江南私家园林建筑,则秸栏黑槛、粉墙黛瓦,色调淡雅;所以绚丽多彩的花木对江南园林的润饰作用更为重要。就以树木的色彩而言,墨绿色的黑松、马尾松、五针松,翠绿色的龙柏、圆头柏、地柏、翠柏、罗汉松,红色的枫、械、黄栌、乌桕,紫红色的红叶李,牙黄色的银杏等。当然,有的树叶颜色还随时令而变,如香樟树冠先红后黄再转绿,械、枫、乌桕先绿后黄再转红,也有一种枫树先红后黄再转绿,显得丰富多采。所以造园者将色彩纷繁的树木结合建筑、山石的色调相调配,就能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苏州留园有三块灰白色的著名太湖石,冠云峰、瑞云峰、岫云峰矗立于栗褐色的冠云楼前,楼石之间植着几棵罗汉松;如值深秋,岫云峰峰顶石侗内一棵枸杞挂下一串串殷红殷红的枸杞子,如在初夏,湖石脚   
旁围着一簇簇绯红绯红的杜鹃花,色彩十分和谐。还有以各种形态的树木组成不同情趣的空间。初春垂挂的柳丝,或疏疏朗朗典雅的白皮松。可构成似隔非隔的空间,有朦胧美;夏天高大乔木绿荫张盖可构成个凉爽空间,或驻足在小院墙角芭蕉树下,绿荫蔽日,成为清凉世界。盘槐树冠枝条盘曲垂挂,有庄严肃穆之感,故常植于陵寝寺庙官邸之前。(二)花木配植能显示季节时令,好的园林一年四季花卉不绝,见花知时令,且许多园林建筑也以花命名。如问梅阁、玉兰堂、桃花坞、荷风四面亭、藕香榭、小山丛桂轩、芦雪庭等。(三)寓情花木,以人格化的花木创造意境。自古以来,人们不仅观赏花木的外在美,还寓之以情,借之传情,甚至赋予人格化品质,在园林构景中创造出典雅深邃的意境,如红豆表示爱情相思,所谓“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诗句)。常熟有几家明代园林如碧梧山庄、曾园,均植有红豆树,园虽废,但红豆树至今犹存,偶尔开花结果,实为稀珍。青干碧叶的梧桐为伉俪深情的象征,相传梧为雄性,桐为雌性,梧与桐同生同老同死。梅花有凌严寒而独放的高风亮节;松树于风雪之中屹然挺拔;竹“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总虚心”,故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杭州西泠印社园内植有“三友”,以示印社文人的高尚品质。菊花于深秋傲霜怒放,兰花幽谷清芬更显高雅,人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有的园主常以某花木自喻高洁品格,扬州个园主人大盐商黄应泰以竹自喻有君子风度,园内遍种竹, 园名个园,以示半个“竹”字。《红楼梦》中描写大观园怡红院内植西府海棠及芭蕉,以此表现宝玉身上突出的二气:脂粉气和书卷气。西府海棠为海棠中极品,色艳形娇,曾呼作“女儿花”;芭蕉叶阔,叶面阔,古人在叶上题诗作文,故有书卷气。十一、题咏——匾额、楹联园林建筑内的匾额、楹联,经过文学、书法、雕刻等艺术润饰了园景, 凭添了雅趣,并给人以启示和熏陶。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里挂着一副楹联: “曾三颜四,禹寸陶分”。为郑板桥所撰,用隶书阴刻在古铜色的柚木板上, 嵌以石绿。一望就有雅趣,与濯缨水阁周围景物极为相称。这寥寥八字,引出四个典故——曾参“吾日三省吾身”和颜渊“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动”的名言,以及陶渊明曾祖父陶侃所说的,大禹尚且惜寸阴, 一般人该惜分阴——纪事励德、发人深省,又如上海豫园黄石假山旁游廊里有块匾,曰“渐入佳境”。意为循着游廊即将进入崇山峻岭的大假山。此语出自东晋大画家顾恺子之口,具有更深逐的内涵。原来他爱吃甘蔗,先从梢头吃起,慢慢吃到根头,愈吃愈甜。平淡的四个字饱含着深奥的哲理。匾额, 楹联,有明显的点景作用;游客可借以领悟和联想。如拙政园西部有座小建筑“与谁同坐轩”,俗称扇亭。上有楹联:“江山如有待,华柳更无私”。匾额“与谁同坐”,匾额之语出自苏东坡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这一联一匾,亲切地道出了园主欢迎客人到此观赏江山华柳,且富有意境和哲理。   
第四节 我国古典园林的欣赏一个园林是一件空间性与时间性的综合艺术品,含蓄多变,面面生景, 处处有情;历史文物,书法绘画,趣闻轶事更是丰富多彩。所以清代旅行家孙嘉淦曾说:“游亦有术矣。” 一、总体特征的把握一个园林不论大小,必定有一个总体上的特征,游园时一定要了解,导游要及时介绍。颐和园最大特色是昆明湖与万寿山。苏州园林各有千秋。拙政园以曲折的水面为特色,狮子林以嶙峋峻拔、重峦叠翠的假山为特色,总体特征当然要抓住,但是园林的某些细节也应留神欣赏。园中许多造园者精心设计的小境界,如窗外墙隅的竹石小景,河口溪边的芦苇石矶等,都是细笔工描耐人寻味的。二、赏景点和导游路线的选择赏景必须选择好的观赏位置和视距。观赏点与景点之间的视线,叫做风景视线,园中许多的风景视线组成许多的风景画面,把这些景物的空间,用一定的导游路线串起来,使游览得更好,这就是游览的路线,或叫游览欣赏线,通常分为起景、高潮、结尾。高潮就是园林的主景,“起”和“结”不过是陪衬和烘托。掌握一条符合造园者布局意图的导游路线是欣赏好古典园林的关键。苏州古典园林的导游路线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和山池对应的走廊、道路;一是登山越水的山径洞壑和桥梁等,较大的园林都是两者兼而有之。其布置形式多采用环形路线,最简单的是绕山池一圈。但是,绝大部分园林都在环行路线中间再加若干条登山越水的小径,以求从各个角度去观赏园景。三、静观与动观依照造园者精心设计的观赏点和游览路线来游园,其中必有动观与静观之分。循着较长的游览路线游览叫动观,驻足观赏品味叫静观。大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