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情海 作者:(民国)曹绣君-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人把他送到书馆。
“华安”在书馆安下身后,便私下里打听先前看到的丫环的名字,终于得知那丫环名叫桂华,是华公平日最钟爱的侍女。
华安虽然极想见她,但总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住得久了,偶然看见华家大公子所作的文章有不妥之处,便私加删改,或代他作文。先生则以为公子的文章大有长进,便拿着公子的作文向华公夸耀。华公看了文章说:“这肯定不是我儿子作的,是请人代作的。”于是,就把儿子叫来盘问,儿子不敢隐瞒,道出了真实情况,原来是华安替他做的文章。华公想试试华安的真才实学到底怎样,便给他出了个题目,华安挥笔成章。文章做好后,拿起文章呈献给华学士,华学士见他手上比常人多出一个小指。华公阅完他的文章,深为文章词意兼美而喜欢,便把他留在自己身边,掌管文书之事。凡是往来书信,都令华安酌情回复,而他的文词都很使华公满意称心。不久,华府的管家请假回去奔丧,华公便让华安暂时主持家里内外之事。华安做事谨慎,出入帐目清清楚楚,华公很满意,遂想长期让他做下去,但又考虑到他还没有家室,难以重托,就叫媒婆为他挑选个妇人。华安听说后,便私下里拜访华公的好友,对他说:“承蒙华公厚爱,破格提拔我,又要为我操办妻室,恩同天地,我不敢有太大的奢望,只求许配给我一名侍女就行。您如果方便的话,拜托你把我的意思跟华公说一说。”华公知道了华安的想法以后,笑着说:“我的婢女众多,可让他随便挑一个。
”华安便透露出要娶桂华。华公听说后,还真有点舍不得,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也就只好忍痛割爱了。遂挑选黄道吉日,为他成婚。新房布置得很漂亮,床帷帐幕也都华丽奢侈。足见华公对华安与桂华的喜爱之情。
新婚之夜,相得甚欢。几天后,两人更是情投意和,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华安这才吐露了实情。他告诉桂华:“我是唐解元,只因倾慕你的姿容,才屈身做了仆役,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这真是缘分。然而此处不是你我久留之地,我们可以悄悄回到苏州。华公不知我们的去向,我们在那里可以白头偕老。
”桂华得知自己所嫁的人竟是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分外高兴,自然乐意随从。于是雇了一条小船,乘着夜深人静,悄悄离开了华府。
第二天一早,家人见华安门上落了锁,便开门进去察看,见屋里衣饰细软,都登记在册,毫无所龋华公沉思良久,也不知华安离去的缘故,令人到处查访,也杳无形迹。
一年后,华公偶然来到苏州阊门,见书坊中坐着一个人,样子很像华安。华公让随从进坊中看个究竟,此时,唐伯虎正在坊中拿着一本书在看,随从一见更为吃惊,这看书的人手上也多出一个手指。于是便问旁人:“那坊中看书的是谁?”回答说:“是唐伯虎。”随从回到华公身边,将所见所闻告诉了华公。华公遂拿着名片去上门谒见。唐伯虎将华公迎进屋去,坐下后,华公再三审视唐伯虎,果然酷似华安。等到唐伯虎为他递茶时,见其手上多出一指。华公确信无疑,唐伯虎就是华安。华公几次想问,都难以直言,踌躇再三,还是开不得口。
唐伯虎让人摆上酒菜,两人举杯对饮,酒至半酣,华公再也忍耐不住,便将华安来去始末讲给唐伯虎听,以试探他的反应。
唐伯虎只唯唯应答,什么也不说。华公又道:“他的相貌与手指很像您,不知是怎么回事?”唐伯虎听了之后,还是只频频点头,不肯承认。华公满腹狐疑,想起身告别。唐伯虎说:“请您稍留步,听我说说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于是,两人又坐下慢慢饮酒,酒过数巡,唐伯虎让童仆拿着蜡烛在前边带路,来到后堂。落坐后,唐伯虎让新娘出来参拜。新娘头戴珠洛,遮掩着娇容。拜罢,唐伯虎携娘子走到华公面前,让华公仔细看看她是谁。并笑着说:“您说我像华安一点也不假,不知她是否也是桂华?”华公看时,真是桂华,终于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两人相视大笑而别。华公回家后,又准备了丰厚的嫁妆送给桂华,两家遂缔结姻缘。
元顺帝
《元氏掖庭记》:顺帝乘着龙船在月池上游玩。月池上建有三座浮桥,每座浮桥分三个洞,洞上张灯结彩搭成飞楼,楼上有歌妓日夜唱歌跳舞。浮桥全用优质木材建造,饰以锦绣花纹,每座浮桥的桥洞都独立成一体,不与其他桥洞相连。每连三月初三,顺帝便让嫔妃们在内园迎祥亭漾碧池做祈祷。漾碧池是以纹石为底,用宝石镶嵌着奇花繁叶而建成的。池子的顶部,设有紫云九龙华盖,四周用蜀地所产锦帛相围。卧跨池上的三座浮桥,桥上结锦为亭。中间的为结鸾,左边的是凝霞,右边的作承霄。三亭雁行相望,又另建一座横桥与三亭相连接,以沟通往来。祈祷完后,便在池上设宴夜饮,称为爽心宴。月池旁有个深潭叫做“香泉”,到了这一天,便引香泉中的积水注入池中。池子里放置着温玉狻猊、白晶鹿、红石马等雕刻物,嫔妃们沐浴之后,就骑在上面戏耍。有的手持兰蕙香草,有的在水面打球击筑,顺帝称这种景象为迎祥之乐。这些戏耍的群妃之中,有个叫戈小娥的淑姬,体白而红,浸在水中,就像桃花含露,更为这景象增添美艳。顺帝称誉她为“夭桃女”,因而,妃嫔们称她为“蹇桃夫人”。顺帝对她格外宠爱。
丽嫔张阿玄,以机智敏慧著称。顺帝每天上朝处理政事之后,便到后宫与嫔妃们嬉笑游乐。他还常说:“百岁光阴,闪电即逝,即使日夜寻欢作乐,也不够十万个日夜。何况还不时地生病相耽搁,人哪能长生不老。我的生命犹如天上的白云,总是不能长存的,因此,天下的富贵也不会总归我所有,我何不及时行乐,免得虚度一生。于是终日长歌大舞,并美其名曰:“遣光”。嫔妃们见顺帝乐此不疲,自然都百般献媚,以求宠爱。阿玄取悦顺帝的方式别具一格。她暗中做了一条昆仑巾,顶上有三层,中间有机关转动,白底金枝,四周绣有彩色花朵,又绣制了一些蜜蜂、蝴蝶飞翔在花丛中。行走时,尖巾顶上的三层可以互相摩擦运动,由此显见百花摇曳,蜂蝶飞舞穿梭于花蕊之中的情态。她还做了一件飞琼流翠长袍,穿上它快步行走时,真是虚幻飘缈如月宫仙女。顺帝见了,高兴地对嫔妃们说:“张嫔气宇清越,穿上了仙女的云霓衣裳。”阿玄还特地为顺帝制作了一件绣丝绞布裘袍和雪叠三山鞋。顺帝穿上了那件裘袍和鞋,头上又扎上一条方士送给他的春阳一线巾。据方士说,这条头巾是东海长生公戴的,顺帝格外珍爱它,为它建造了一座宝光楼珍藏。此时,顺帝取出头巾戴上,对宫女们说:“朕穿上这套衣服,可以不吃不喝,遨游于仙山琼岛之间了,能够与金仙羽客为伴,放弃天下就像扔个土块一样。”内侍梁行进说:“皇上您穿上这身衣服,与神仙没什么两何样,宫内的湖池台榭,也和仙山琼岛没什么区别。您即使不能终日逍遥于仙山琼岛,也足以为乐,何必要仰慕那遥远的仙岛呢!”顺帝认为梁行进说得有道理,便自称为“玉辰馆佩琼花第一洞烟霞小仙”,封阿玄为“太素仙妃”,程一宁为“太真仙妃”。
在万岁山筑了一道墙,样子似天台赤城,号为“紫霓城”,又在里面建造了玉宸馆,叠石为琼花洞,然后住在里面。
宫女凝香儿,本是官妓出身,因为才艺超群而被选入宫中作为才人。她善于鼓瑟,通晓音律,其翻冠飞覆舞更是一绝。
跳舞时,她的鞋帽都能在空中飞舞,尔后,又恢复如故。一舞中屡飞屡覆,虽飞覆百次而无差错。顺帝曾于中秋之夜荡舟禁池,香儿身穿琐里缘蒙之衫(这件衣服的衣料是琐里的名产,撒哈刺蒙茸如毡袝,非常轻薄,宜于秋季穿着。有红绿两种颜色,至元年间琐里作为贡品献给了顺帝,顺帝命工匠饰金缀银,做成十件鸾凤形状的衣衫,赏赐给嫔妃才人,香儿得到一件。),又着玉荷花蕊之裳(其衣料是于阗国乌玉河中长得花蕊草,采集其花蕊纺织而成,也是作为贡品献给顺帝的。),乘着小船荡漾在湖中,舞着婆娑之队,唱着弄月之曲。其词道:蒙衫兮蕊裳,瑶环兮琼珰。泛予舟兮芳渚,击予揖兮倘佯。
明皎皎兮水如镜,弄蟾光兮捉娥影。露团团兮气清,风飕飕兮力劲。月一轮兮高且圆,华彩发兮鲜复妍。愿万古兮每如此,予同乐兮终年。
顺帝又在天香亭大摇酒宴,边赏月边饮酒,香儿又换了一套新衣来到天香亭前,跳起了昂鸾缩鹤舞。顺帝大加赞赏,认为古人的《霓裳羽衣》舞也无法与它相媲美。
在京城西北三十里的地方,有一座玉泉山,半山腰为吕公岩。夏季,顺帝常在这北山之下避暑。玉泉山下有个西湖,湖中盛产荷蒲菱芡。顺帝以文梓木做舟,用伽南木做桨,船头雕刻着飞鸾翔鷁。他乘坐在这个小船里,轻风荡漾在碧波之上。
顺帝又让工匠做了一艘采菱小船,船上搭有彩棚,用木兰做桨,让宫女坐在船里,以采菱为水戏。此时,香儿也在船上。顺帝命令乐工作《采菱曲》,让划船的人歌唱,于是,便唱起了《水面剪青》之调。其词云:伽南楫兮文梓舟,泛波光兮远夷犹。波摇摇兮舟不定,扬予袂兮金风竞。棹歌起兮纤手挥,青角脱兮水潆洄。归去来兮乐更谁。
划船人的歌声飘荡在湖面上。这时,天色微曛,山衔落日,顺帝便周游荷菱之间,摘取荷叶,或戏作衣裳,或戏做帽子,四顾自得,流连忘返。
你莫思量我
《古今词话》:谢希孟是南宋哲学家陆象山的弟子,年轻时豪放俊逸,与妓女陆氏狎戏。象山多次谴责他,希孟只是敬谢而已,照旧我行我素。后来,他又要为那个妓女建造鸳鸯楼,象山又严厉地批评了他,希孟不听,还说:“不但要造楼,还要为这鸳鸯楼作记。”象山喜欢他的文章,不觉问道:“这楼记打算怎样写?”希孟当即说了句开头:“自从陆逊、陆抗、陆机、陆云死后,天地英灵之气,不钟情于男子而钟情于女人。
”象山听了他的话,默然不语,知道他在嘲弄自己。
一天,谢希孟又到陆氏处所寻乐,恍然有悟,没有告辞就离开了妓馆,陆氏追到江边,悲恋而泣。希孟毅然摘下领巾在那上面写了一首词送给她,词中说:“双桨浪花平,夹岸青山锁。你自归家我自归,说着如何过。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将你从前与我心,付与他人可。
”
此词写得勇敢决断,真像象山的秉性。
苏媛媛
《清代声色志》:苏媛嫒的父亲是浦东人,苏家有三个女儿,媛媛是长女。她恣睢放浪,最初在上海鼎丰里做妓女,不久,搬到寿康弄。此人喜欢与少年男子及优伶相好,而且性情暴戾,放荡不羁,每当有客人召她,她总是昂着头,迈着大步而去,目无余人。因此,那些嫖客及同行姐妹都称她为“老英雄”。
秋容
《清代声色志》:无锡的薛通甫,是薛叔芸先生的弟弟。
甲申年,他来到京城,遇到了通州的戴某。通甫见戴某风雅可人,两人很谈得来,便把他请到家里,让他教授侄儿功课。戴某很认真,严格督促他的学生读书。一天,戴某正在上课,忽然接到四川盐茶道蔡某的一封公文。戴某很吃惊,仔细一看,则本来寄往通州,因询知他在无锡,就转寄到无锡。拆开一看,里面有一封密信。信中说:“我被人弹劾免官,将举家东还,家中有十九个小妾,大都是容颜俊秀的美女,我今已丢官,无心再料理照顾她们,便准备将那些没有子女的打发走,或让她们回家,或叫她们嫁意中人,或出家做尼姑,都悉听尊便。每个人给五千两银子,衣服首饰都可带走。只有第十八妾,名叫秋容的,本是燕台名妓,她说在北里时,所交客人虽多,但订白头偕老盟约的,只有你一个人。而且把你的踪迹说得很详细。
你倘若有意,我马上派仆人把秋容和那些钱财一并送给你。”
戴某看完信,呆若木鸡,便把薛某叫来,让他看信。薛某说:“蔡公这一举动,豪宕不减古人,佳人赠名士,从前常见,为什么不赶快回信答应下来,为后人再添一段佳话。”戴某觉得有道理,便给蔡公回了一封信,深表谢意。信去之后好久,也没任何回音。到了九月间,忽然有一船工拿着一封信跑来对戴某说:“船已停在西城门的码头上,请你速去!”薛某听到消息,也急忙来到书馆取信阅看。只见信中说:“承你相许,本想早点给你送来,但因洪水暴涨,船行甚险,所以迟迟至今。
又听说你是一位穷书生,因而在五千以外,再加赠二千,希望你用此经营事业,也够你温饱一世了。”薛某问戴某说:“你打算怎么办?”戴某想了好一会儿才说:“我很想去接她,可我这破破烂烂的衣服怎么去呢?”薛某笑着说:“这还不容易”。忙让人为他拿来一套新衣服,递给戴某说:“穿上它去见佳人,足为这衣服添色生辉。”戴某穿好新衣就走了。
戴某走后,多日不见消息,薛某放心不下,就到船上察看。
薛某到了船上,见戴某正跟小妾在那看一本画册,流盼笑语,好像极有兴致。他们见薛某到了,忙藏起画册迎接客人。秋容对薛某说:“贱妾初到,没有让他那么快离开我,因而没有到书馆告诉您,实在惭愧不安。”薛某谢了她,便询问其他的事。
戴某说:“所带的银两,与信中交代的差不多,加上珍珠首饰,大约有一万多两银子。我得到这么多财宝,实感惭愧,现在想买间房舍住在这里,希望你为我帮忙操持。”薛某答应下来,让人为他租了处宅院,又给他准备了一些生活用品。戴某遂带着秋容住进了屋子。第二天,戴某来到薛家,向薛某表示谢意,感谢他多方照顾。尔后,戴某又摆酒席招待薛某及朋友们。秋容出来拜见客人。大家见她容态流媚,都啧啧称道戴某艳福不浅。
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