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古今情海 作者:(民国)曹绣君 >

第75部分

古今情海 作者:(民国)曹绣君-第75部分

小说: 古今情海 作者:(民国)曹绣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捷,这样你才可以与其他英杰并驾齐驱。”郑公子由此更加勤奋苦学,名声更高。那一年,正值举行乡试,皇帝下诏征召各方人才,郑公子应召直言极谏科,结果,名列榜首,被授予成都府参军之职,三师以下的官吏,都是他的学友。
  郑公子临上任前,李娃对他说:“到今天我已没什么对不住您的地方了,我愿以己残年之力。回去侍养老母;您当另去寻找一位名门贵族的佳偶,来为您传宗接代。但不管你是娶皇室家族公主,还是一般官宦之女,都要慎重从事,勉思自爱。
  我从此离开你了。”郑公子听了李娃的一番话,流着泪说:“你若抛弃我的话,我就自刭而死。”李娃不管公子怎样恳求,就是不同意留下来。可是郑公子还是一个劲儿地挽留。李娃无奈,便说:“这样吧,我送你过江,到了剑门,你再让我回来。
  ”郑公子答应了。
  一个月后,他们来到剑门,还没等离开剑门,授官的诏令到了,公子的父亲郑公由常州诏人升为成都尹,兼任剑南采访使。不久,郑公来到剑门,郑公子到驿官递上名片拜见父亲。
  郑公不敢相信是他的儿子,但看到他祖父的名字时,才吃惊地让他进屋。父子久别重逢,抱头痛哭,又和好如初。郑公问儿子事情的因由,郑公子便把事情的原委详细说了一遍。父亲很赞赏李娃,便问她在何处。儿子说:“她送我到这里,当让她回去了。”父亲说:“不能让她走。”第二天,郑公便和儿子先去了成都,让李娃暂留在剑门。随后,就让媒人备置六礼来娶她。此时正值岁末。
  李娃与郑公子结婚后,极重妇道,严整治家,很受公婆喜欢。几年后,郑公夫妇相继亡故,儿子极尽孝礼,儿媳也是一样。至诚孝心带来祥瑞之异,服丧期满后,郑公子屡升清贵之官,十年间至数郡。李娃被封为汧国夫人,她有了四个儿子,都作了大官,那个官最小的,还是太原尹。
  呼嫂之报
  张某、瞿某,幼年时是同学,成年后也很要好。瞿某与人打官司,张某接受了别人的贿赂,便村用瞿某对他的信任,刺探到瞿某的阴谋,随后把阴谋泄露给瞿某的敌手,使瞿某在打官司时受尽了窘辱。瞿某知道了张某的伎俩后,对他恨之入骨,但因为张某把事情做得很周密,瞿某没有证据,也就无可奈何。
  不久,张某死了,瞿某想方设法娶了他的妻子。婚后,瞿某虽然事事做得周道有礼,但在家里说话时,仍旧称她为“张几嫂”。妇人生性质朴,以为瞿某同情爱怜她,跟她开玩笑,也就不计较。一天,瞿某和妇人相对吃饭,忽然跳起来叫着自己的名字说:“瞿某,你也太不像话了,我的确对不起你,但我的妻子归了你,也足够偿还我所欠你的债了,你干吗还要称她嫂子呢?妇人再嫁是常事,娶再嫁的妇人也是常事。我已经死了,不能禁止我的妻子再嫁,也不能禁止你娶她。我已经失掉了朋友间的信义,也不能责备你娶朋友妻。可是,现在你不把她当作你的妻子,而仍叫她姓我的姓,称她为嫂,你这不是娶我的妻子,而是奸淫我的妻子,我要是抓到你,一定把你杀了。”
  随后,瞿某便疯疯颠颠的,几天后,竟死了。唉!以直报怨,圣人不禁。张某本来就是个小人,他做的事也不是不共戴天之仇。设计娶了他的妻子就可以了,又视她为倚门妇,玷污张家的名声,这实在是太过分了,难怪张某那么愤激以至于作祟。
  碧霞犀手串
  《池上草堂笔记》:吴地有个姓金的媒婆,专门往来于豪门贵族之家。晚年时,家中特富有,邻里称他为金太婆。这金太婆伶牙利齿,能说会道,与人做珠翠的买卖,没有不成的,而且她要垄断其利润,狡猾得跟牙侩一样。一天晚上,她独自提着竹丝灯笼,从葑泾回家。鞋泾离她家很远,不巧,那天又下着小雨,她没着泥泞的小路一步一滑地朝前走着。突然,黑暗中闪出一个人来,抓住她的衣襟说:“金太婆还我碧霞犀手串来。”金太婆被吓坏了,忙举起灯笼照看,可怎么也认不出他是谁,只见那人面黄肌瘦,双眼落窠,相对凛凛,肌生寒粟。
  金太婆问他:“你是什么人,我从来没见过你,我什么时候拿你的碧霞西、碧霞东了?”那人一听,非常愤怒,抢起胳膊就朝金太婆打去,灯也被扑灭了,金太婆大声呼喊:“强盗杀人,快来人救命!”那人遂拿起土块把她的嘴塞上了,金太婆声音嘶哑发不出声,便披头散发拼命挣扎,可是她越挣扎,那人打得越欢。过了好久,才有人前来劝道:“算了,你的妻子要是不想嫁人,她也不会拿你的东西。”原来,某个豪强的少妇守寡达五年之久,金太婆为她做媒再嫁,她便拿碧霞犀手串酬谢金太婆。听了这话,金太婆才知道这人是鬼,便跪到地上磕头求他宽恕,饶她一命。不久,来了位巡更的人,他见金太婆伏在地上像疯了似的哀告,便把她弄醒了,送她回了家。从此之后,她再也不敢为寡妇提亲作媒,图谋好处了。年轻的寡妇,如果不是衣食无着的话,都应该保持贞节,抚育遗孤,而那些再嫁失身的十之四五是被贪财的媒婆诱惑上当的,所以古人设立家诫,不许三姑六婆进屋,是很有高见的。
  刘自然
  何光远《鉴诫录》:唐朝天祐年间,秦州的刘自然主管义军事宜。因四川战乱不止,连帅李继宗奉朝廷之命征调乡兵去守卫四川。秦州所属的成纪县有个名叫黄知感的百姓当在应征之列,但他的妻子有一头美发,刘自然很想得到它,便对黄知感说:“你如果能把你妻子的头发剪下来送给我,我就免除你的兵役。”知感把刘自然的话告诉了妻子,妻子说:“我以虚弱的身体嫁给你,便想靠你托付终生。头发剪掉了,可以再长,要是人死了,就是永别了。你若是南征而不回,我即使有一头漂亮的头发又有什么用。”说完,拢好头发用剪子把它剪掉了。
  知感深感痛惜,但为了不去服役,也只能忍痛割爱,把它献给了刘自然。岂料刘自然只是说说而已,他得到了头发,而黄知感还得照样去服兵役,而且在这次南征中战死疆常得知丈夫战死的消息,黄妻悲痛万分,昼夜向天祈祷哭诉这件事,让上天惩罚刘自然。说来也巧,黄知感战死不久,刘自然就命归黄泉了。后来,黄家的母驴下了一头小驴崽,在那小驴崽的左肋下长有“刘自然”三个字,乡里人知道这件事后,争相传说这件奇闻怪事,并报告了郡太守。郡太守叫来刘自然的妻子,让她去辨认,刘自然的大儿子说:“我父亲平生好喝酒吃肉;如果这头小驴能这样,就是我父亲的化身。”于是,太守让人拿来酒肉喂这条小驴,它竟喝了几升酒,吃了几盘肉,吃完之后,伸着脖子高叫了几声,流下了几行泪。刘自然的大儿子想出千百钱买下这头小驴,黄妻不同意,每天用鞭子抽打这头驴,还边打边说:“这样也不足以为我丈夫报仇。”后经战乱,这头驴下落不明,刘自然的儿子竟因惭愧遗憾而抑郁成疾,以致亡故。
  李公子
  蒋防《霍小玉传》:唐代宗大历年间,陕西的李益年方二十,他已进士及第,尔后到尚书省等候明年“拔萃”(唐制,选官有一定年限,期限未满,试判三条,合格入官的称为拔萃。
  ——译者注。)这年六月,他来到了京城长安,居住在新昌里。
  李益出身于名门世家,少有才气,丽词佳句,一挥即来,时人无与伦比,贤达文人也极为叹服。他自持有风度才识,希望找到一位称心的伴侣,但遍求名妓,也没有中意之人。
  长安有个叫鲍十一娘的媒婆,本是薛驸马家的青衣,后赎身从良,已经十几年了。她性格怪僻,能言善辩,交游广泛,即使是豪强贵宦之家,也来去随便。保媒牵线,堪称好手。要了益曾花费巨金,托她帮忙,她见李益出手阔绰,便对李益很有好感,表示鼎力相助。
  几个月后的一天,李益正在客舍南亭闲坐,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自称是鲍十一娘。李益急忙披衣迎出来问:“鲍卿,今天什么风把你突然吹到这里?”十一娘说:“薛姑子做好梦了。有一仙女,被贬下界,下计较财货,只仰慕风流,她的面貌,配你太合适了。”李益一听,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觉得神魂飞荡,浑身轻飘飘的,拉着十一娘的人拜谢道:“你要给我办成这件事,我就是一生做奴仆,也死而无憾。”接着便急不可耐地询问这位仙女的姓名住址。鲍十一娘告诉他:“她是已故霍王之女,字小玉,霍王生前很喜欢她。她的母亲叫净持,是霍王的宠婢。霍王死时,诸弟兄认为小玉是婢女所生,不肯让她留在家中,便分给她一点财产,把她赶出了霍府,小玉离开霍府后,便改姓郑。人们不知道她是霍王的女儿。小玉姿质秾艳,是我见到的最美的漂亮姑娘;她情趣高雅,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晓。昨天她托我给找一个与她品貌才气相当的好公子。我听她一说,便想到了你,就把你的情况跟她说了一遍,没料她竟久闻你的大名,对你十分倾慕。她住在胜业坊古寺胡同南,上东间宅就是。我已和她约好,明天中午你到胡同口寻找桂子,就能找到她。
  鲍十一娘走后,李益便准备去约会的事。她让家童秋鸿到他堂兄京兆参军尚公那儿借了一匹青骊驹,黄金鞍。晚上,他又沐浴更衣,修饰容仪,激动得她一晚上也没睡她觉。第二天,他早早地起了床,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唯恐有不妥当的地方。好不容易挨到中午,便急急忙忙乘马驰往古寺胡同。到了约会的地方,只有位青衣在那等候,见了李益的坐骑,便问:“莫不是李十郎吗?”李益点头下马,让人把马牵到马厩,自己随着青衣走进宅院。进院后,鲍十一娘从屋里走出来,跟人开玩笑说:“哪来的公子,胆敢到这里?”
  李益也以诮语回答她。两人边戏谑边来到中门,进了内庭,内庭院中有四棵樱桃树,西北方向的那棵树上挂着一个鹦鹉笼子,鹦鹉见有生人来,高声叫道:“有人来了,快放门帘!”
  李益生性雅淡,本来到这里就心怀疑惧,现在听鸟这样一叫,更惊愕不已,不敢再往前走。正犹豫间,鲍十一娘带着小玉的母亲净持走下台阶来迎接他,让她进屋休息。净持大约四十几岁,长得很美,绰约多姿,谈笑甚媚。她对李益说:“素间公子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果然名不虚传。我有个女儿,有得不太难看,如果您不廉弃的话,可以许配给您。鲍十一娘昨天已经把您的意思跟我说了,我今天就可以做主让她永远服事您。
  ”李益说:“我天性愚笨,本以为高攀不上,不料承您厚爱,得到贵小姐,这真是我一生引为荣兴的事!”净持听了李益的话,也很高兴,便让人安排酒席,准备畅饮。这时,小玉从厅堂东面的阁子里走了出来,李益忙迎上前去拜见。只觉得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耀,转盼精彩射人。小玉缓缓走到母亲身旁坐下。母亲对她说:“你平时总愿吟诵“开帘风动竹,疑是故来人”的诗句,这诗就是十郎的杰作。你终日想要见他一面,现在他这不是来了吗?还不快拜见公子!”小玉低着头,微笑着说:“见面虽然看得真切,但不如闻名,才子岂能无容貌?”李益一听,忙站起来拜了两拜说:“小娘子爱才,我重貌,我两好相映,才貌相兼,岂不很好吗?”母女相视而笑。
  于是,就举杯饮酒,边喝边谈。酒过数巡,李益站起来请小玉唱歌,开始小玉不同意,后来架不住母亲一个劲儿地劝,她才放声唱了起来。其歌声悠扬清亮,让人一听就觉心醉。酒宴之后,已是夜深人静,鲍十一娘带着李益到西院休息,只见庭院深邃,帘幕华丽。鲍十一娘让婢女桂子、浣纱为李益解开衣裳,脱了鞋子。不久,小玉来了,但见他言辞温和婉媚,脱衣之际,娇态已令人神魂颠倒。两人放下床帷,同枕共卧,极尽欢爱。
  李益喜不自胜,自以为巫山之梦,洛浦之雨也不过如此。两人欢爱之后,小玉忽然流着眼泪对李益说:“我本是倡家之女,自知不能与人匹配,今天只是因姿色而受到你的喜爱,托身于你;我担心自己一旦姿色减退,您情移别处,我便无处托身,就会像一件无用的东西被人扔掉。因而,极欢之际,不觉生悲。
  ”李益听了之后,不胜感叹,便伸出胳臂替代小玉头下的枕头,慢慢地对小玉说:“平生志愿,今天才得以实现,就是粉身碎骨,我也不会舍弃你,夫人何必说得这样悲观,你要是不相信的话,拿块白绸子来,我在上面写下盟约。”小玉听了这话,便收住眼泪,让一个名叫樱桃的侍郎撩起帷帐,拿着红烛,递给李益笔砚。小玉除精通音律管弦之外,也酷爱作诗读书,那成筐成箱的笔砚,都是霍王家的旧物。小玉从香囊中取出三尺越姬乌丝兰素缎,交给李益。李益素来才思敏捷,遂援笔成章,文中以山河为喻,用日月作比,句句说得恳切动人。写完这海誓山盟,便让小玉把它藏在宝匣子里。自此以后,两人情胶如漆,就像翡翠在云路上。如此两年,日夜相伴。
  第三年春,李益考试合格,被授为郑县主簿。到了四月,李益要到郑县上任,临行之际,在东洛宴请亲朋好友,长安的亲戚多去饯行。此时正是春末夏初之际,景色宜人。酒宴散后,亲朋们陆续回家,小玉不仅倍生离别萦怀思绪,对李益说:“以你的才能名望,肯定仰慕者很多;愿意与你结为婚姻的,也一定为数不少,况且你家有父母,室无贤妇,你这一去,必定选娶佳偶,先头的盟约,不过是说说而已。尽管如此,我还是有几句心里话,想说给你听听,希望你能记在心里,不知你是否有兴趣听?”李益惊异地问:“我有什么过错,引得你说出这样一段话。请你畅所欲言,我一定永记在心。”小玉说:“我刚十八岁,你也才二十二,到你而立之年还有八年的时光。
  一生欢爱,都在这段时间里,等你过了这段光阴,再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