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4269-红碱草 >

第7部分

4269-红碱草-第7部分

小说: 4269-红碱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才溜走的那个“小土豆”又挤了回来,他用手指着我对那“光头”说:“就这小子。”    
    “就你这小白脸还敢起刺儿?”“光头”上来就是一拳,正砸在我的额头上。我只觉头嗡的一下,用手一摸,黏黏糊糊的一抹殷红。方怡玫刚拽住那“光头”的胳膊,“光头”胳膊一甩,方怡玫一个趔趄倒在座椅上,我用身体护住了方怡玫。“光头”怪叫着又扑向我。韦翠花急得直喊:“你们凭什么打人?”    
    我连的老知青见自己人吃亏了,一拥而上。另一方也不示弱,大叫着往上蹿,整个车厢顿时炸了锅。拳头挥舞,叫声连连,噼里啪啦的打斗声贯满车厢。    
    “光头”见我们人多,气得刷地从身后抽出一把枪刺大叫着“我操你妈”,直向我的胸口刺来。我一闪身,枪刺扑地扎到座椅的靠背上。    
    我倒吸了一口凉气。    
    “光头”眼冒凶光,拔出枪刺,大吼着:“谁他妈的敢上,我先给他放血。”    
    他握着枪刺又奔向我,我被挤得再也无法躲闪,惊得两眼一闭,心说:完了,今天算交代了。    
    “啪”,有人击中了“光头”的胳膊。我猛一睁眼,杜金彪已蹿到跟前。    
    我一激灵,这回倒好,又蹿出个杜金彪。看来我今天是凶多吉少。可杜金彪并未理我,他抓住“光头”的手腕喝道:“和尚,干啥动这么大的肝火?”    
    “谁?”“光头”一愣,扭头见是杜金彪,这才收住手中的枪刺。    
    “彪子,是你呀。这小子他妈的欺负咱连的人。”“光头”对杜金彪愤愤道。    
    “和尚,他是咱点的新知青,没眼力见儿,你看哥们儿的面子放他一马,回沈阳哥们儿请你喝酒。”杜金彪拍拍“和尚”的肩膀。    
    “今天要不是你来,哥们儿非废了这小子不可。”“光头”说着,又瞪了我一眼,放下了手中的枪刺。    
    “行了,小白脸你起来,让这哥儿几个坐这儿。”杜金彪对我说道,向“光头”显示出高姿态。    
    “光头”见杜金彪这样大方,态度缓和下来。他对自己的人说:“你们跟哥们儿到下节车厢去。”    
    “光头”冲着杜金彪说声“回头见”,便领着那帮人向另一节车厢挤去。    
    我摸着被打伤的额头,心里一阵后怕。要不是杜金彪赶来,今天我说不定咋样呢?这杜金彪关键时刻还挺英雄啊!    
    胡立仁挤了过来,好奇地问杜金彪:“你说的‘和尚’是哪儿的?看样在点里也是一霸。”    
    “这鸡巴货是八营的。平时好剃光头,大家都叫他‘和尚’。这家伙挺驴,点里的人都怕他。”杜金彪说,“有一次,我坐营里‘小蹦蹦’到大洼,正碰上他和一伙人打架,他被打得满脸是血,我让他爬上车,赶紧开车一阵狂颠,那伙人才没追上,要不然,他早就被放趴下了。”这真是一物降一物。我暗想,这两个点霸碰在一起还挺讲义气。    
    杜金彪盯着方怡玫问:“刚才,吓着你了吧?”    
    方怡玫抬头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没事儿。”    
    杜金彪说:“不行跟哥们儿到下节车厢去,那松快点儿,保准没人敢起刺儿。”    
    方怡玫不卑不亢地回道:“谢谢,我在这儿挺好。”    
    杜金彪色迷迷地盯着方怡玫,嘴唇贪婪地嚅动着,但见周围的目光齐聚过来,他“哼”了一声,便失望地走了。    
    列车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沈阳站。我扛起旅行包随潮涌的人流出了站台。    
    邱玉明追上来,冲我一挤小眼:“行啊,你今天可是英雄救美人。”    
    “你少拿我开涮。”我头也不回地应道。


第一部分你找谁呀?(1)

    第五章    
    我扛着沉甸甸的旅行包噔噔地踏进了家门。昏暗的灯光下,母亲见屋内突然出现一个人,不禁一愣,问道:“你找谁呀?”    
    我消瘦而疲倦的脸上沾满了尘土。更为特殊的是,我在大棉袄外的腰间系了一条麻绳子,活脱脱一个进城的老农。    
    “妈,是我,你儿子回来看你来啦。”我放下旅行袋对母亲说。    
    母亲疑惑地打量了好一会儿,才上前拉着我的手说:“孩子,这才离家几天哪,咋变成这样了?妈差点儿认不出来你了。”    
    母亲轻抚我额头上的血印,心疼地说:“孩子,你跟人家打架了?”    
    “没有,”我怕母亲伤心,故意说,“上火车人太多,头让车门磕破点皮儿。没事,妈。”    
    “唉,以后可得注意啊!”    
    母亲转身去厨房给我做饭。我打来一盆水,脱去棉衣痛痛快快地洗脸。转眼间,一盆清水变成了黑泥汤。    
    一会儿,母亲端上来一大碗热腾腾的手擀面条,我三下五除二扒拉进嘴里,片刻工夫,碗已空了。母亲又将锅内的面条全都盛到我的碗里。母亲默默地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她鼻子一酸,两行热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我吃完面条,抬头看着母亲问:“妈,你咋啦?”    
    母亲用手擦着眼泪问:“青年点是不是吃不饱?”    
    “哪能呢,我们知青一天一斤半定量,比城里还多呢。”我故意逗母亲,“城里每月供应那几斤陈大米像宝似的,我们那儿顿顿吃新大米。这次带回五十斤,让您尝尝咱盘锦大米,油汪汪,喷喷香。”    
    “行了,妈知道。”母亲说着,转身从衣柜里找出我的内衣、内裤,塞进了一个造革兜子,递给我说,“把这衣服带上,快去浴池洗个澡吧,去晚了该下班了。”    
    我急匆匆来到西华门附近的连奉堂浴池。我将身体浸入冒着热气的大池子里,只露出个头。浴室里蒸汽弥漫,棚顶的水珠不时滴落到我脸上。我闭上眼睛。下乡后一直没有洗澡,身上长了一层漆似的污垢。这回在热水里泡澡,真是舒服。若不是浴池有时间限制,我真想在这儿痛痛快快地泡上一宿。    
    回到家已半夜。我将换下的脏衣服扔在大盆里,钻进了被窝。    
    一觉醒来,太阳光已射进屋内。我长长地伸了一个懒腰,扭头一看桌上的闹钟,已经九点多了,这才起床。    
    母亲正用热水烫我脱下的那堆脏衣服。那上面的虱子挺顽强,用凉水洗不掉,只能用开水烫。回家没给家带点什么,却捎来一堆令人厌恶的寄生虫。母亲心疼得直掉眼泪。    
    下乡前,衣服都是母亲洗的,现在再让母亲洗,自己感觉也不得劲儿。    
    “妈,我自己洗吧。”我不好意思地望着母亲。    
    “你这身脏衣服,不用搓衣板还能洗干净?行了,还是妈给你洗吧。”母亲说着指着锅,“那是用你带的米焖的干饭,你赶快趁热吃吧。”    
    “妈,您也一块儿吃吧。”    
    “妈刚吃过。这盘锦大米是比城里供应的米油大,挺香的。”    
    喝惯了青年点的“军舰汤”,我冷丁吃着母亲用大油做的白菜炖豆腐,感觉胜过山珍海味。    
    母亲看着我说:“明天就是农历三十了,一会儿妈上街买点菜。”    
    “妈,这五元钱给你。”我从兜里掏出韦翠花给我的钱。    
    “怎么,队里结算了?”母亲感到意外,并没有接我的钱。    
    我说:“队里得过完春节才能结算完,这是我上苇塘挣的。”    
    “你还上苇塘了?”母亲眼里透着担忧,“听说割苇子那活可苦了,去的人都要脱层皮。”    
    “我没有割苇子,是跟着做饭。”我说得很轻松。想到苇塘里我从死亡线上挣脱过来的那一幕,至今仍心有余悸。可我不能对母亲讲,母亲知道了一定会受不了。    
    我将那五元钱硬塞给了母亲。    
    母亲拿出家里积攒的一斤肉票和一斤鸡蛋票,上街去了。临近春节,城里的副食供应很紧张,虽然凭票供应,商店里依然人头攒动,排起了长队。平时攒得可怜的副食票不一会儿就全都花光了,可餐桌上也仅仅能见到零星的肥肉片。    
    晚上,母亲开始拆她穿的那件毛背心。我不解地问:“妈,这毛背心没破,您拆了干啥?”    
    母亲指着床上的一团新毛线说:“妈用你的五块钱买了点毛线,加在我拆的毛背心上,我想重织个大点儿的。”    
    我说:“妈,那您不如织件毛衣,反正费一回事儿。”    
    母亲说:“妈自有打算。”    
    除夕之夜,外面静得出奇。我和母亲坐在一起吃年饭。一盘花生米、一大碗猪肉炖酸菜。小饭桌上摆着三双筷子,三只小碗。    
    父亲不在,屋内异常冷清。往年阖家团聚的那种温馨与祥和成了奢侈的回忆。    
    母亲打开桌上的一瓶二锅头,将三只小碗里浅浅地倒了一点儿。我一下又想起了父亲。    
    父亲被关进监狱后,我费尽心机打听到父亲的下落。那天我偷偷跑去看父亲。把门的人一听我是反革命的儿子,便厉声训斥道:“小狗崽子,胆儿不小哇,不躲远点儿,还敢上这儿来。”    
    “我咋不能来?”我疑惑地望着他。    
    “你老子是什么东西你不知道哇?他要当权,我们工人阶级就要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把门人瞪着我,“你还认他为父亲,还想当狗崽子?”    
    “大叔,我跑了这么远的路,好不容易找到这儿,您就让我见我爸一面吧。”    
    我带着哭腔,像个乞丐般地不住向他哀求:“我求您了,求求您了。”    
    把门人轻蔑地瞅着我:“你这小狗崽子,咋这么没脸没皮?亲不亲线上分,赶紧滚开。”随后将大门咣当一声关上。    
    我气得咣咣地拍打着大门,直拍得手肿起来。    
    一会儿,门又打开,突然一盆冷水泼到我头上。我激得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蹲在地上瑟瑟发抖。    
    “滚,快滚!”那人叫道,照着我就是一脚,随后扬长而去。    
    我丧气地跌坐在地上……    
    “妈,爸来过信吗?”想到父亲我忍不住问了母亲一句。话一出口,又感到后悔,这不又触到母亲的痛处吗?    
    “唉——”母亲重重地叹息着,“前些日子,你爸托人带回了一张字条,上面只写着:我在这儿挺好,不要挂念。”母亲直怔怔地望着桌上斟了酒的小碗,眼圈一红声音颤抖着,“你爸苦哇,他浑身净是病,可他不肯说,唉。”    
    母亲的眼泪扑簌簌地滚落到端起的小碗里。我一阵心酸,跟着端起了盛酒的小碗。    
    母亲抽泣着说:“你爸除了过节喝点儿,平时从不碰酒。这碗酒是你爸的。来,咱俩敬你爸一杯。”母亲和我端起小碗同父亲平时用的那只碗碰了一下,她扬脖将碗里的酒一饮而尽。    
    辛辣的酒呛得母亲咳嗽起来。母亲手捂着嘴脸涨得发红,可她仍端起父亲用过的那个小碗。    
    “妈,您别喝了,我替爸喝。”我抢过母亲手里的小碗,屏住气一口干了。    
    这酒足有六十多度,我感到嗓子像着火似的发热,呛得咳出了眼泪。    
    母亲心疼地轻轻拍着我的后背,随手从那大碗里夹起一片肥肉递到我的嘴边:“孩子呀,快吃块肉,压压酒。”    
    我贪婪地嚼着肉,止住了咳嗽。下乡后头一次尝到肉,哇,真香啊!我劝母亲也吃几块。这肉炖酸菜里只有薄薄几片肉,母亲全都夹到我的碗里。


第一部分你找谁呀?(2)

    “妈,你也吃块肉吧。”我给母亲夹起一块肉。母亲又将这块肉夹回到我的碗里说:“孩子,妈不爱吃肉,妈知道青年点伙食清淡,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你多吃点肉,妈才放心。”母亲瞅着我消瘦的脸颊,声音有些哽咽:“看你才去几天,就瘦成这个样子,妈心疼啊!你别惦记家里,这城里咋说也比你们青年点强啊!”    
    我一下怔住了,放下手中的筷子,仔细地瞧着母亲。    
    母亲怎么变得这样憔悴、苍老。才四十多岁,脸上已出现那么多皱纹,下巴颏儿尖尖的,颧骨明显地突出来,仿佛只有一层皮包着骨头。母亲脸色干黄,两腮深深凹陷,泪水不住地流淌着。    
    “妈……”我激动地喊着,再也说不出话来。    
    “我的天哪……这是怎么啦?”大年初一早晨,一位女人悲怆的哭声将我惊醒。    
    我走到院内,见西厢房那家的门大开着,屋内一位中年妇女披头散发地跪在地上,手拍打着地号啕大哭。母亲和几位邻居在她身旁劝着,陪着掉眼泪。    
    “孩儿他婶,人死不能复生,你可要想开呀,哭坏了身子可咋办?”我的老邻居韩大妈流泪劝着。    
    这哭得死去活来的女人不是我们院的尚大婶吗?难道尚大爷他……    
    我心里咯噔一下。从邻居的口中我得知尚大爷上吊死了。    
    在我们这个四合院,住西厢房的尚大爷一家与我家的关系挺近。尚大爷大脸盘短粗脖子,身体像个圆筒子。他脾气火暴,每晚必喝三两白酒。他爱下象棋,每到星期天晚上,便邀父亲杀上几盘。他老伴儿在街道工厂当勤杂工。家里只有三个丫头,又都下乡了。    
    尚大爷解放前被国民党抓过壮丁,在运输队中学会了开车,他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筐。一天,连长给他填好了一张表,让他按手印,他不知上面写的是什么,便稀里糊涂地按上了手印。后来他才听说按了手印就参加了国民党。    
    辽沈战役中,他们团投诚,他被留在部队开车。解放后就来到父亲的工厂当了司机。他曾向组织如实交代了那段历史。组织上经调查,认为他入国民党属于被人欺骗,便没做任何处理。    
    哪知“文革”开始后,清理阶级队伍。造反派将他揪了出来,说他是国民党安插的特务,让他交代历史问题。他生性倔强,不承认是自愿加入国民党,说自己并没有做对不起人民的事。造反派将他关押,打得他遍体鳞伤。今年的三十晚上才放他回家,并叫他初一的早晨回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