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宇宙和生命 >

第430部分

宇宙和生命-第430部分

小说: 宇宙和生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我们曾经信守不渝的观点和意见,全都抛在脑后了。此时此刻,阅读这本书对你似乎鲜

  活真实,但是,即使是这一页也很快就变成记忆了。

  我们身上的细胞正在死亡,我们脑中的神经元正在衰败,甚至我们脸上的表情也随着情

  绪一直在改变。我们所谓的基本性格其实只不过是「心识的流动」而已。今天我们神清气

  爽,那是因为一切都很顺利;明天就垂头丧气了。那一分好的感觉哪里去啦?环境一改变,

  我们就心随境转了:我们是无常的,影响力是无常的,哪里也找不到坚实永恒的东西。

  比起我们的思想和情绪,有哪一样东西更不可测呢?你知道你的下一个念头或感觉是什

  么吗?事实上,我们的心就像梦那么空幻,那么无常,那么短暂。看看我们的念头:它来

  了,它停了,它又走了。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生起,即使是当下这一念,诚如我们

  所经验到的,也立刻变成过去了。

  我们唯一真正拥有的是「当下」,此时此地。

  有时,在我开示这些教法之后,有人会跑上来对我说:「这些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我早

  就知道了,说些新鲜的吧!」我就对他说:「你真正了解和体悟无常的真义吗?你已经将无

  常与每一个念头、呼吸与动作相结合,因而改变你的生活了吗?请你问自己这两个问题:我

  是否每一刻都记得我正在步向死亡,每个人、每一样东西也都正在步向死亡,因此时时刻刻

  都能够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我对于死亡和无常的认识,是否已经迫切到每一秒钟都在追

  求开悟?如果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你就算真正了解无常的真理了。」

  第三章反省与改变

  

  我小时候在西藏听过乔达弥(Krisha Gotami)的故事,她是位生长在佛陀时代的少

  妇;她的第一个儿子在一岁左右就病逝了,乔达弥伤心欲绝,抱着小尸体在街上奔走,碰到

  人就问是否有药可以让她的儿子复活。有些人不理会她,有些人嘲笑她,有些人认为她发疯

  了。最后她碰到一位智者告诉她,世界上只有佛陀一个人能够为她施行奇迹。

  因此,她就去找佛陀,把儿子的尸体放在佛陀的面前,说出整个过程。佛陀以无限的慈

  悲心听着,然后轻声说:「只有一个方法可以治疗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任何一户没有

  亲人死过的人家要回一粒芥菜子给我。」

  乔达弥很高兴,立刻动身往城里去。她对第一户人家说:「佛陀要我从一户没有死过亲

  人的人家拿回芥菜子。」

  「我们家已经有很多人过世了。」那个人如此回答。她于是又走向第二家,得到的回答

  是:「我们家已经有无数的人过世了。」她又走向第三家、第四家,向全城的人家去要芥菜

  子,最后终于了解佛陀的要求是无法办到的。

  她只好把儿子的尸体抱到坟场,做最后的道别,然后回到佛陀那儿。「你带回芥菜子

  吗?」他问。

  「不!」她说:「我开始了解您给我的教法,悲伤让我盲目,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受到

  死亡的折磨。」佛陀问:「你为什又回来呢?」

  她回答:「请您开示死亡和死后的真相,我身上是否有什么东西是不死的?」

  佛陀开始对她开示:「如果你想了解生死的真义,就必须经常如此反省:宇宙间只有一

  个永不改变的法则,那就是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是无常。令郎的死亡,帮助你了解我们所

  处的轮回世界是无法忍受的苦海。脱离生死轮回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解脱之道。因为痛

  苦而使你准备学习,你的心也已经打开大门迎向真理了,我将教你解脱之道。」

  乔达弥顶礼佛足,终其一生追随佛陀。据闻,她在临终前开悟。

  接受死亡

  在乔达弥的故事中,有一件值得我们再三察觉的事:接近死亡,可以带来真正的觉醒和

  生命观的改变。

  譬如说,濒死经验最重要的预示是:它彻底改变了曾有濒死经验者的生命。研究者注意

  到其影响和改变相当大:对于死亡的恐惧降低,也比较能接受死亡;增加对别人的关怀,更

  加肯定爱的重要性;追求物质的兴趣减低,更加相信生命的精神层面和精神意义;当然,也

  比较能接受来世的信仰。有一个人对肯尼斯·;瑞林说:

  过去我是一个行尸走肉,除了贪求物质享受之外,生命毫无目标。现在我完全改变了,

  我有强烈的动机、生命的目的、明确的方向、把握此生的坚强信念,我对于财富的兴趣和贪

  欲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了解精神层面的渴望,以及希望看到这个世界有所改善的热

  情。

  有一位妇女告诉研究濒死经验的英国学者玛格·;葛雷(Margot Grey)说:我慢慢感觉

  到我有一股强烈的爱心,有能力把爱传达给别人,有能力在我四周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找到

  喜悦和快乐。对于生病和临终的人,我有强大的慈悲心,我好希望他们多少能够知道,死亡

  的过程只不过是生命的延伸而已。

  大家都知道,像重病之类的致命危机,可以产生同样巨大的改变。死于癌症的弗瑞

  达·;妮洛(Freda Naylor)医师,勇敢地写下她死前的日记:

  我必须感谢癌症,让我有一些从未有过的经验。了解生命必死之后,让我变得谦卑,使

  我认识到自己惊人的心理力量,也重新发现自己,因为我必须在人生的跑道上停下来,重新

  衡量,然后再前进。

  如果我们确实能够谦卑而开放地「重新衡量,再前进」,以及真正接受我们的死亡,我

  们将发现很容易就可以接受精神的教导和修行。而这种接受极可能带来另一个惊人的结果:

  真正的治疗。

  记得一九七六年有一位中年的美国妇女,在纽约晋见敦珠仁波切。她对于佛教并不热

  衷,却听见说有一位大师来到了纽约。那时候,她病得很严重,绝望之余,什么事情都想尝

  试,甚至看看一位西藏上师!当时我担任她的翻译。

  她走入房间,坐在敦珠仁波切的面前。她因为自己的情况,加上见到仁波切便感动得掉

  下眼泪,她冲口而出:「我的医师说我只能再活几个月,您能帮助我吗?我快要死了。」

  出乎她的意料,敦珠仁波切温和而慈悲地咯咯笑了起来,然后安静地说:「你看,我们

  大家都正在死啊!死只是迟早的问题,有些人死得比别人早些罢了。」他以这几句话,帮助

  她了解凡是人都会死,也了解并不是只有她会死,纾解了她的焦虑。然后,他谈到了死亡的

  过程和对于死亡的接受,也谈到死亡里存有解脱的希望。最后,他教她治疗的修行法门,她

  就虔诚奉持不渝。

  她不仅接受了死亡,而且因为全心全力投入修行,因而获得痊愈。我听过许多类似的例

  子,有些人被诊断到了绝症的末期,只剩下几个月可活。当他们闭静潜修,真正面对自己和

  死亡的事实时,竟然治愈了。这告诉我们什么?接受死亡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并发现

  生死之间的基本关系,如此一来,就很可能产生戏剧化的治疗作用。

  西藏佛教徒相信,癌症之类的疾病其实是一种警讯,提醒我们生命中一直忽略的深层部

  分,比如精神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看待这个警讯,全盘改变生命的方向,不仅能治疗

  我们的身心,甚至整个生命。

  心灵深处的改变

  像乔达弥一般地深切反省无常,可以让你从内心的深处来体会无常的真义,当代上师纽

  舒堪布(Nyoshul Khenpo)写了一诗,道尽个中蕴味:

  一切万物都是虚幻短暂的,有分别心的人如刀上舔蜜,以苦为乐。坚持万物实有的人,

  多可怜啊!

  参道友们,往内观照。

  然而,往内观照是多么困难的事啊!我们多么容易被旧习气主宰啊!就像纽舒堪布的诗

  告诉我们的,即使它们带来痛苦,我们却以几近听天由命的态度接受它们,因为我们惯于屈

  从。我们自以为崇尚自由,但一碰到我们的习气,就完全成为它们的奴隶了。

  虽然如此,反省还是可以慢慢带给我们智慧。我们注意到自己一再掉入那不断重复的模

  式里,也开始希望跳出窠臼。当然,我们也许还会再掉入其中,但慢慢的,我们可以跳出

  来,有所改变。这首题为〈人生五章〉的诗,道出了全部讯息:

  1。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掉了进去。

  我迷失了……我绝望了。

  这不是我的错,

  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来。

  2。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假装没看到,

  还是掉了进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样的地方。

  但这不是我的错。

  还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爬出来。

  3。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儿,

  但还是掉了进去……

  这是一种习气。

  我的眼睛张开着,

  我知道我在那儿。

  这是我的错。

  我立刻爬了出来。

  4。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绕道而过。

  5。我走上另一条街。

  反省死亡,是为了在你的内心深处做一番真正的改变,并开始学习如何避免「人行道上

  的洞」和如何「走上另一条街」。通常这需要一段避静和深观的时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

  睁开眼睛,认清我们如何对待生命。

  观察死亡,并不见得就是恐怖或病态的事。当你真正受到启发,放松、舒适,躺在床

  上,或在假日欣赏悦耳的音乐时,为什么不对死亡做一番反省呢?当你快乐、健康、自信和

  充满幸福的感觉时,为什么不对死亡做一番反省呢?你没有注意到,某些时刻,你会自然地

  被引导去做内省的功夫吗?善用这些时刻,因为它能够让你有一种强烈的经验,迅速改变你

  的世界观。在这些时刻中,过去的信念自行崩溃,你可以发现自己的转变。

  观照死亡,可以加深你的「厌离」感,藏文称为ng?jung。。的意思是「走出」、「出

  头」或「出生」。时常深观死亡,可以让你发现自己从习气中「走出」,通常是带着厌恶的

  感觉。你才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准备放下它们,最后你将能够把自己从习气中解脱出来,诚如

  上师们所说的「好象从乳酪中挑出毛发」那么容易。

  你将产生的厌离感,既有忧伤也有喜悦:忧伤的是你知道过去的方式竟然一无是处,喜

  悦的是当你能够放下它们时,你的视野将越来越广。这种喜悦可以产生强大的新力量、信心

  和永恒的启示,因为你再也不受习气左右了,因为你已经真正从旧习气出头了,因为你已经

  能够改变,而越来越自在了。

  死亡的心跳

  如果死亡只出现一次,我们就没有机会认识它。但幸运的是,生命就是生死共舞,无常

  律动。每当我听到山溪奔腾、浪涛拍岸,或自己的心跳声,宛如听到无常的声音。这些改

  变,这些小死亡,都是我们活生生地在和死亡接触。它们都是死亡的脉搏、死亡的心跳,催

  促我们放下一切的执著。

  因此,让我们在生活中,当下就面对这些改变!这才是为死亡而准备的真正妙方。生命

  中也许充满着痛苦和难题,但这些都是成长的契机,可以帮助我们在情感上接受死亡。一旦

  我们相信一切万物都是恒常不变的,我们便无法从改变中学习。

  如果无法学习,我们就会变得封闭而执著。执著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因为无常让我们感

  到痛苦,即使一切都会改变,我们还是死命地执著。我们害怕放下,事实上是害怕生活,因

  为学习生活就是学习放下。这就是我们拼死拼活去执著的悲剧和嘲讽所在:执著不仅是做不

  到,反而会带给我们最想要避免的痛苦。

  执著背后的动机也许并不坏;希望快乐也并没有错,但我们所执著的东西,本质是执著

  不了的。西藏人说,「同一只脏手不可能在同样的流水中洗两次」,又说「不管你多么用

  力,沙中还是挤不出油来。」

  确实地体会无常,可以让我们慢慢解脱执著的观念,以及错误的恒常观、盲目的追逐。

  慢慢的,我们将恍然大悟,我们因为执著不可能执著的东西,而经验到一切痛苦,就其最深

  层的意义而言,都是没有必要的。开始体会无常,也许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这种经验是如

  此生疏。但只要我们不断反省,我们的心就会逐渐改变。「放下」变得越来越自然,越来越

  容易。也许要花上一段时间才能够让我们的的愚蠢沉没,但我们反省得越多,就越能够发展

  出放下的观点;那时候,我们看待一切事物的方式就会改变。

  观照无常本身还不够,你必须在生活中履践,如同医学研究必须兼顾理论与实务,生活

  也是如此。生活中的实际训练就在此时此地,就在「无常」的实验室中。改变发生的时候,

  我们学习以一种新的智慧来看待它们;虽然旧习依然发生,但我们本身却会有些不同。整个

  情况将变得比较轻松、不紧张、不痛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