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和生命-第5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那么有一次呢,他看到一个瑞士的大夫在给一个病人实施麦斯麦尔术。因为他知道麦斯麦尔术是一种骗术,所以他就想去看穿,揭穿这个谎言。所以他就非常专注地观察瑞士这个大夫给这个病人实施麦斯麦尔术,他究竟怎么欺骗的。从头到尾,在治疗的过程中,他没有发现一点破绽,但是病人的病症奇迹般地好了。这个对布雷德的触动非常大。
之后,布雷德作了一个亮点注视的实验。结果他发现,在长期注视亮点之后,人居然丧失了痛觉感,进入一种类似于沉睡的状态。
郑:1834年吧,他就发表了他的专著叫《神经睡眠的理论基础》这样一本书。在这本书里边,他第一次把麦斯麦尔术称之为叫做催眠,叫做催眠术。
至此,麦斯麦术才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这种特殊疗法当中所体现的身心关系才逐渐被科学界认同。
病症的消除非麦斯麦之前认为的那样,是由于人体磁气平衡的结果。而是麦斯麦在不自觉中使用了暗示催眠的原理改变了人体的生理状况。
水晶球,这个晶莹剔透的催眠物,正是在布雷德亮点凝视法的启发之下出现的。
马:事实上水晶球的一种光泽对我们视网膜的刺激可以使我们视力产生疲劳,这是第一点,另外在凝视的过程里面,有一些病人可以通过或者是结合一些想象,这个方法以后,在水晶球里面,就会同样地出现他各种想象性的一种画面或者一些内容。
马:我们在使用水晶球作为凝视物催眠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几种方法。一个,由高而低,由远而近。这样子呢,使产生一个自然的上眼皮的一种下垂。
马:催眠过程里面,我们发现她的面部肌肉已经松弛,眼睛已经不想睁开,手也已经不能动,而且呼吸很平静,心跳也开始比较缓和,感到有一种真正的一种轻松感,这就是浅催眠状态。
被催眠的莉莉看上去像是睡着了。那么这种所谓的催眠状态跟睡眠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催眠状态,8…13赫兹高频的α波大量出现,无疑证明了催眠是一种更接近清醒的状态。
郑:表面看起来好像催眠状态下的人也是属于一种沉睡状态,但是有一个特点:就是说她和催眠师之间是可以沟通的。而睡眠就不是了,睡眠是跟外界的所有的信息都断了,她的大脑皮层完全处于一种抑制状态。
人在清醒的状态下,脑电波通常呈现为频率相对较高的α波。而在睡眠状态中,脑电波则多为低频的θ波或δ波的情况。
马:进入催眠状态以后,恰恰所表现的类似清醒状态的α波还比较多,出现了α波的现象,而不是像在睡眠状态之中的θ或δ波的这种频繁的出现。
尽管如此,人一旦被催眠,首先会无法自如的控制自己的肌肉活动,这就是催眠状态下的动作支配期。而随着催眠的加深,大脑就能转向一个新的时期。
马:随着催眠的进一步加深,进入一种知觉支配期。
画外音:你体验一下,慢慢的就会感觉你自己逐渐的回到了童年,就像自己现在在芳香的花丛中,
画外音:你再体验一下,现在明媚的阳光还照射在你的脑门上,心特别的平静,人特别的轻松,就像走在松软的泥土上的感觉,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莉莉同期:有很多很多的花,花的香味,好香,香。
郑:在催眠的状态下,她闻到了不同的味道,只是她过去经历当中的一些感受或者一些记忆。我们可以通过催眠让它发生时间的改变,空间的改变,然后在一个我们让她假想的一个时间或者空间当中,来调动她过去的记忆,来带来一些特定的一些效果。
在马维祥的逐步引导之下,莉莉在知觉支配期中身临其境地进入了这块梦幻般的花地。
马:动作支配期,知觉支配期以后,使她再进一步加深的话,就会进入一种记忆的支配期。所谓记忆支配期,就是说可以把以前所谓被遗忘的或者说保留在潜意识里面的那些东西,让她逐渐地回忆起来。
马维祥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莉莉进入记忆支配期后,再也无法前进,记忆的提取似乎受到很大的阻力。
马:让她回忆的过程中间,她就出现了一种辗转不安的现象,显得内心很痛苦,当时这个症结不是一下子很容易就暴露出来,所以中间还有一个逐渐的去发掘的过程。
马维祥试图沿着莉莉回忆的足迹,找到引起她病症的那段回忆。然而,记忆提取进展并不顺利。找回丢失已久的记忆真的可能吗?记忆会不会已经从莉莉的脑海中消失了呢?
记忆在人脑中的存储状态至今还是个未解的谜题。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记忆是不会从大脑中消失的。
忘记的事情,其实并没有被大脑清除。只是我们能否找到合适的途径通向储存它们的那个神秘的空间。
面对眼前的困境,马维祥决心继续引导莉莉,细细追寻她记忆中的蛛丝马迹。
同期:现在你注意环视周围一下,你现在在什么地方
还碰到一些什么人。你可以告诉我吗?
好,慢慢的讲。
有好多同学在笑,她们在笑我,我的手出了很多汗。
同期:对,再继续地讲
我很热,我用书挡我的脸,接着我的笔掉地上了
记忆支配期里,莉莉脑中那段丢失记忆与马维祥之间似乎产生了一个奇特的通道。
同期:你旁边坐的是什么人
他,他是一个男同学,我不敢,我想吐口水
我用书挡着脸,怕他看到。
马:她终于说话了,而且提到了男同学这个问题
教室,男同学,书本。从莉莉口中不断吐出的只言片语引起了马维祥的注意。
莉莉似乎在一点一滴地拼凑这段久违的记忆。
马:往往很多人回忆的过程都是很散乱和片断的,因此就像我们要拼凑一个图形,把这些片断的东西怎么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最后找出她的症结。
抱着对莉莉症结的一些推测,马维祥顺着已有的线索引导莉莉。记忆的碎片逐渐拼凑,那段埋藏已久的心事慢慢浮现出来。
初二时,莉莉无意中听说,同班一个男同学喜欢她。此后,只要提到这个男同学,莉莉就感到心跳加速,嘴里不断有唾沫想吐。
她害怕别人发现,于是就装着看书来掩饰自己。几个月后,这件事情在她的脑海渐渐被淡忘。可是从这以后,她只要一拿起书本,就会马上条件反射,不断有唾沫想吐,根本无法控制。
马:回忆起这个过程以后,而且了解了引起疾病的症结,现在症状已经消除了。但是她的疾病还没有真正地彻底治愈,还需要一个调整的过程。
马维祥不断地告诉莉莉,有男同学喜欢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而同学们的讨论也许仅仅只是出于好奇。只要自己以正常的心态对待,不要用看书和吐唾沫来掩饰,自然就会摆脱目前的困境。
马:我们就从她的面部看出来,突然有一种轻松感,而且深深的吐了一口气,好像这些压力已经清除了。
马:当结束之前呢,她的呼吸相当平稳,眼睛呢也不转动,出现一种非常安静的感觉。这时我们就知道,她确实已经恢复。
接受催眠之后,莉莉终于找回了引起病症那段丢失的记忆,而且在马维祥的暗示治疗后第一次摆脱了一年多来吐口水怪病的困扰。
但是,要想完全消除长期的心灵阴影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调养。
每个人的一生都要接触无数信息,然而保存在意识中的记忆却往往只是冰山一角。许多记忆似乎已经丢失,永远无法找回。催眠却以它神奇的力量,激活人们脑海中沉寂已久的潜意识。找回遗失的记忆不再只是神话。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能被催眠,有很多人一生都没有机会进入催眠的世界,遗失的记忆也许就永远沉睡在脑海深处。(北京科影厂《发现之旅》栏目供稿)
神奇催眠术(图)
北京科技报
神奇催眠术是否能治病
“催眠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这种带有浓厚神秘主义和玄学色彩的治疗方法长期被与庸医巫术、神秘主义和伪科学联系在一起。催眠术是否真有其事?近几十年来,一些心理学界人士一直在进行研究。
毁誉参半的催眠术
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时进教授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催眠术博士,他毕业于哈佛大学客座教授曾性初先生门下,毕业论文即是“催眠术研究及实践”。他也一直关注“催眠术”是否真正存在,如果存在,又对临床具有何种意义。
孙时进介绍,最早提出“催眠术(hypnotism)”这个词汇的,是被称为“催眠术创始人”的詹姆士·;布雷德。布雷德开始也反对最早用“抚摸病人却不接触病人皮肤”的方法治病的催眠术———“麦斯麦术”。一次观看表演“麦斯麦术”时,他仔细观察并用针刺被催眠者,发现并不能引起被催眠者痛的反应,此类种种的现象使布雷德逐渐承认了这一事实。
他从生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是大脑额叶部位的疲劳产生了这些效果。他根据这一看法,采用了让被试者长久注视一个亮点的方法,也引起了这种现象。他的生理学的解释消除了麦斯麦术的神秘性。
布雷德摧毁了麦斯麦术,也赋予麦斯麦术以新的生命。从布雷德提出麦斯麦术的生理学解释后,催眠术逐渐被医学界接受,并且作为一个生理学和心理学问题开始引起科学界的重视。
由于人们长期将催眠与庸医巫术、神秘主义和伪科学联系在一起,很少有人愿意研究带有浓厚神秘主义和玄学色彩的催眠术。二十世纪早期,催眠术遭遇冷落,相关研究也处于停滞状态。据称在一些国家用于临床
孙时进介绍,资料记载,早在1845年,就有外科医生在手术中使用催眠进行麻醉;现在,一些国家的牙科、妇产科也曾使用催眠镇痛。“近年来的实验室研究表明,某些情况下,催眠镇痛的效果比吗啡、针麻更好。”
有种观点是,催眠之所以会诱发奇妙的幻觉效应,是因为“在催眠状态下,催眠师通过不同的暗示语可以让被催眠者产生正幻觉和负幻觉。”
孙时进解释,所谓正幻觉是指让被催眠者知觉到客观上并不存在的东西,如闻到并不存在的香味,听到并不存在的声音等;负幻觉则是指让被催眠者把本来实际存在的东西当作不存在。他说,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催眠暗示产生的知觉改变并非生理系统的改变,而只是一种现象的改变。
“如催眠时,被催眠者的视力得到改善,但其眼睛的折射率并未发生变化。”至于如何解释这一现象,他表示,仍是一个难题。
孙时进介绍,国外有医院在外科手术中还使用催眠麻醉,催眠也成功治疗了如气管炎、原发性高血压、厌食症、风湿病、焦虑症、健忘症等诸多的心身疾病,并经常被用于心理治疗和心理保健以调解人的情绪和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但是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医学界将催眠用于正规临床的还很少听说,这似乎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主流医学界对催眠的一种谨慎态度。
“并非所有人对催眠都有着相同的接受度,一个人是否容易进入催眠状态是由催眠感受性决定的。”孙教授强调。他解释,催眠感受性是指一个人进入催眠状态的难易程度。什么样的人容易被催眠,迄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青少年比老人和小孩易受催眠,女性比男性易受催眠,想象力丰富、相信催眠的人易受催眠;但这些说法并未得到完全证实。至今未能证实催眠术
催眠究竟是否有如此神奇的作用?长期以来,众多的学者一直进行着深入的探索,试图揭开催眠之谜。但是目前看,还不能给出一个科学的解释和圆满的答案。
孙教授介绍,“学者们为揭示催眠现象及其本质提出过各种不同的理论和学说。”
最早,麦斯麦认为催眠是由催眠师身上发出的磁流作用于被催眠者身上所引起的一种现象,但基本已被科学界否定。以后,有学者认为催眠状态实际上就是人为诱发的一种精神病,能被催眠的都是精神病者;这也被事实所否定。
还有不少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催眠。有的认为人们存在许多相互制约的观念,催眠就是通过暗示把其它观念都排除出去,只留下“单一的观念”,使这一“单一观念”整个控制被催眠者。有人认为催眠是由催眠师导演、被催眠者扮演角色的一种现象;但被催眠者并不是意识到这一点而有意装出某种角色去欺骗别人,而是自己深深进入角色以致自己意识不到。
“这些理论没有一个能圆满地解释所有的催眠现象并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接受。”孙教授表示。
他认为,要解释催眠的作用原理、揭开催眠之谜,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弄清楚身心关系以及意识的起源和意识的发生机制。“这是一个大难题之一,目前尚属谜团。这些问题没搞清楚,就很难揭开催眠之谜。”
4月15日,国际顶级催眠师徐明在桂林表演为青蛙、鸡、兔、鳄鱼等动物催眠。徐明介绍,“催眠术”既不属医学,也不属魔术,而是通过语言、肢体动作、表情等的引导,启动人体和动物体内本身就有的反应系统,让其达到完全放松状态。
孙时进教授告诉记者,早在十六世纪,瑞士化学家、医生、天文学家帕塞尔苏斯就提出天体和磁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可以对人的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另有观点认为,“动物磁性”能从一个人身上引到另一个人身上,并以此影响人的精神和肉体。
之后的一百多年里,欧洲许多人采用“抚摸病人却不接触病人皮肤”的方法治病,竟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和现象”。
十八世纪,奥地利医生、音乐家麦斯麦认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