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36、[官场小说] 扶摇 作者:断刃天涯(起点vip2012-11-01完结) >

第130部分

036、[官场小说] 扶摇 作者:断刃天涯(起点vip2012-11-01完结)-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句很无情的话,但又很现实。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并且两年的时间内,把雄心壮志的林静塑造成了一个不管任何情况下,首先把自身的利益放第一位的官僚。没错,做事很难,但是没有了权利,做事的机会都没有。
    ……
    王国华和县长的第一天合作就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上任的第一天,汪来顺不是一个人去的,还带了两个客商。欢迎仪式之后,正式入主方栏县政府的汪来顺,把王国华请进办公室里,介绍了两位客商。一个姓白,一个姓迟。
    “国华同志,白老板和迟老板来带了一个项目,对***出口筷子的项目。方栏县有丰富的木材资源,这是个能够出口创汇的项目,我们一定要做好了。”汪来顺四十来岁,说话的时候不紧不慢的,一支手不停的舞动着,很有气势。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体制内出现这么一个怪现象,只要是能够出口创汇的项目,总能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欢迎,不管这个项目带来的长远后果如何,这些项目总能得到很多优惠的整车。
    汪来顺说的很兴奋,看意思他以为这个项目能够得到王国华的全力支持。意外的是,王国华冷冷的打断了他的话道:“我不同意上这个项目。”
    “你说什么?”汪来顺兴奋的表情瞬间凝固,两个客商的表情也变得诡异起来。
    “我不同意!”王国华重复了一遍,汪来顺回过神来,面色阴沉的低着头道:“说说理由。”
    “我们国家本来就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森林资源是匮乏。我搞不懂,***的森林覆盖面远远我国之上,他们自己为何不砍树,反而要从中国进口木材制品?如果仅仅是为了出口创汇为了政绩,我宁愿不要这样的政绩,也不要子孙后代戳我们这一代人的脊梁骨,骂我们是败家仔。”王国华不紧不慢的说完时,汪来顺的脸色已经处暴风雨的边缘。
    “你的意思,我是为自己么?”汪来顺说了这么一句,王国华依旧不紧不慢的回答:“这个,你自己清楚。”
    “王国华,你放肆!”汪来顺再也忍不住了,使劲的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王国华慢慢站起来,淡淡道:“我方栏县一天,这个项目就别想通过,不信的话你就试一试。你能做成这个项目,我主动辞职。”
    县长和副县长之间的第一次谈话,竟然如此的不合拍。汪来顺没料到,王国华也没料到。但王国华看来,作为一个有着超前眼光的穿越者,明知道是败家还去做,那就跟b没区别。 
        第二百零四章不凡
    第二百零四章不凡
    汪来顺也是农家子弟,父亲是个铁匠。可能是早年间外闯荡过,汪来顺的父亲认准了读书是改变孩子命运的唯一出路。汪来顺也算争气,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就考上了大专。从此鱼跃龙门,成为一个吃商品粮的城里人。
    完成了命运的华丽转身后,汪来顺开始仕途间跌跌撞撞的岁月。赶上八十年代的文凭热,汪来顺的大专文凭起了作用,从一个普通的市委文员,提拔为科长。四十出头成为县长,汪来顺的发展规矩比起很多人而言算是顺利的,也是幸运的。全国那么多公务员,多少人普通科员的位置上呆了一辈子。
    这一次来方栏县,汪来顺有点踌躇满志的意思,他的眼中王国华这个小年轻,无疑要听他的招呼。王国华也确实做好了配合他的工作,没曾想第一件事情两人的理念就产生了强烈的碰撞。
    如果汪来顺能够心平气和的跟王国华谈,王国华也会把其中的利弊解释清楚,会拿出一个方栏县经济发展的思路拱汪来顺参考。问题是,汪来顺正值春风得意的当口,王国华出口筷子的项目上泼冷水,汪来顺一下就忍不住拍了桌子。
    王国华很清楚,拿木材还外汇造成的后果,既然以后国家要花大力气保护生态植被,为何不现就开始呢?
    “王国华,你这是阻碍县里发展经济!这是对人民犯罪!”汪来顺扣了一定大帽子过来,王国华听着一声淡淡的叹息,带着可怜的表情看着汪来顺道:“汪县长,我要是跟你讲产业规划和可持续性发展,估计你也听不进去。因为你的心里,只看见出口创汇带来的短期效益。不管这个事情你是否出于私心,我都要劝你一句,这个项目对于方栏县而言是竭泽而渔,创汇越多,给方栏县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越大。好了,你正气头上,等你冷静下来了我们再谈。”
    说着王国华站起出门,汪来顺面对着两个客商脸上尴尬的红一阵白一阵。
    王国华刚进办公室,吴言就尾随而至,笑嘻嘻的问候道:“王***好。”说着做贼似地四下看看,低声问:“怎么刚来干起来了?楼下都听的清楚。”
    “领导的事情少打听,对了,准备一下,明天开始到各乡去看看,这天要是再不下雨,就真的启动抗旱了。”王国华心里一直挂着这个事情,老天爷也不知道怎么搞的,过了年一滴雨都没下,从市里回来的路上看见白沟的几条之流都快见底了。
    方栏县不是缺水的地方,很少遭遇旱情,倒是经常要防汛。
    王国华这边刚走,汪来顺这边两个客商就撺掇上了,白老板不阴不阳的说:“这个年轻的常务副县长,好大的脾气。”迟老板补了一句:“我觉得我们不是投资商,而像是要饭的。”
    汪来顺刚下去的火又着了,不过他是老机关了,当着客商脸上还是很平静。这两位客商是一个朋友介绍来的,以前别的省搞筷子出口,也不知道怎么搞的跑白沟市来了。白老板和迟老板的理由是白沟市有丰富的木材资源,人工还便宜,而是白沟矿业集团边上,铁路运输成本也很低。
    理由很充分,汪来顺起初也没往深处想,方才被王国华一通顶回来,倒是有点想过别的。这会被一点,一些冷静的苗头又下去了。
    “二位老板,先去宾馆住下吧,回头我跟孙***商量一下,拿到常委会上去说。王国华本事再大,也拦不住集体的决定。”眼下之意,这个事情要继续干下去。
    说完汪来顺打电话招呼办公室主任吴言,按说主任应该围着县长转悠,汪来顺上任之后吴言只是开始跟着跑了一会,这会也不知道忙啥去了。
    吴言来的很快,第一次遭遇这个女人的时候,汪来顺有点惊艳的心思。以前机关里夹着尾巴做人习惯了,下来当政一方的时候,一些心思就开始活络了。
    “吴主任,你安排一下,让两位老板休息好。”交代了一句,吴言答应后问:“县长,您的秘书是从市里调呢?还是政府办里挑选一个?”
    正处有配秘书的资格了,这一点汪来顺刚转变身份,一时没想起来。现吴言一提醒,汪来顺想了想道:“还是从政府办里挑选一个吧,不好搞特殊化。”
    吴言领着人下去了,汪来顺的目光好久才收回来。这个女人的背影透着一股妖娆,合身的短裙下***丝袜包裹出来的线条充满了成***人的风韵。
    汪来顺啧了一声,拿起电话拨了个号码,电话通了之后汪来顺恭敬的问候道:“尤***好!刚上任,给您汇报一下,没打扰您工作吧?”
    当人小弟的,有事没事勤汇报,这是汪来顺机关里掌握的立身精髓。这一次能提拔起来,尤晓敏是出了大力气的。市委常委会上,不是尤晓敏的***,汪来顺不会有这个机会。管方栏县风大雨大,但是从副处到正处的诱惑,是一个官员无法抗拒的。大不了上任之后混就是了。
    汪来顺来之前,是晓得方栏县谁说话算数的。当然汪来顺也很清楚,孙长青的靠山还省政协里,市里也有相当的领导对孙长青很看重。这一趟下来,尤晓敏就一再告诫他,不要翘尾巴,不要跟孙长青起大冲突。林***正谋求进步的事情,这天下也没有不透风的墙不是?方栏县的事情,市里几个副***开了会通报过的,后的处理结果自然是“集体”的决定。前提是这个决定,对集体有好处。
    寒暄了几句之后,汪来顺便提起跟王国华的纠纷:“尤***,小东介绍的两个客商的项目,常务副县长王国华那里遭遇了点阻碍。国华同志极力反对这个项目,还说了一通什么产业规划,什么可持续性发展的大道理。”
    尤向东也就是汪来顺口中的小东,市纪委***尤晓敏的公子。汪来顺之所以跟王国华拍桌子,很大的成分就是因为尤向东的关系。
    “搞什么名堂?这个臭小子,跟他说了多少次了,不要乱伸手。行了,这个事情我知道了,你等消息吧。”尤晓敏先批评了自己的儿子,然后才说等消息。这里头的意思很值得琢磨,汪来顺可是老机关了,不难听出里头的倾向性。
    县政府这边的争执,不过十几分钟就传到了孙长青的耳朵里。知道这个消息后,孙长青表情有点诧异,首先想到王国华为啥跟创汇项目过不去。能创汇的项目,走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作为政府的常务副,怎么会反对这种政绩上添光彩的好事?
    孙长青觉得有必要问一下王国华,拿起电话,翻出号码来打过去。王国华正看下面各乡镇的汇报材料,都是关于旱情的,这些材料的真假不好说,因为都哭着喊着要钱呢。王国华起家就是县委,跟着曾泽光的时候,这种事情见的多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下面的人心里都明镜似的。逮着这么一个县里重视的机会,还不使劲喊啊?
    电话铃声响起,王国华拿起便道:“你好,哪位?”
    “国华么,我是孙长青,听说你否了汪县长带来的一个项目?能请过来一趟么,说说理由。我听说,这个项目是创汇项目。”孙长青说的很客气,朱立国的事件之后,孙长青开始有意识的缓和跟王国华的关系。只要他不折腾,孙长青也就容忍他。甚至分内的工作上,还可以支持。这就是一个成熟***人物的选择,面对一个搬不动的下属,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井水不犯河水。
    孙长青是***管的是宏观不假,但是谁说***就不能插手政府事务的?当然孙***的语气很温和,用的也是请字。
    王国华自然不能拒绝,很快就感到了县委大院。办公室里,孙长青亲自给泡的茶,这一幕要是传出去,是很吓人的。王国华很坦然,端着茶杯谢了一声,便谈了谈自己的想法。
    “否决这个项目,首先不是我仇日,也不是反对出口创汇。我想说的是,现很多官员,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往往只看见眼前利益。筷子出口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方栏县的木材资源确实丰富,但是这些资源是有限的,我们用掉了,子孙后代就没了。就拿***来说吧,***国内的森林覆盖面,全世界都是处前列的。但是***却通过立法来保护森林植被,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些资源是有限的,过度的取用,对环境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作为方栏县政府的一员,我不能看着这样的悲剧上演,所以我否决了这个项目。接下来,我谈谈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王国华和孙长青的这一次谈话,很意外的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王国华以本地资源为依靠,大力发展绿色养殖业和绿色农业的产业规划,虽然只是草草的谈了一个大概,但是也让孙长青认识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的不凡。 
        第二百零五章转变
    第二百零五章转变
    自古以来官场内常见的就是有责任别人背,有好处往口袋里扒拉。王国华谈的这些,不外乎围绕着四个字,责任!发展!
    什么责任?为官一任为地方百姓要负责!不能为了自己升官发财,拿地方上的资源作为上进的本钱,糟蹋完了拍拍屁股走人。发展,这就很简单了,如何由政府出面,整合地方资源,拿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个发展,其实也是一种责任。
    孙长青认识到的不凡,正是基于责任。当官的没有不怕负责的,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正是因为这个现象的普遍,肯负责的官员才显得不凡。孙长青听完这一番话,突然觉得自己要是早五年听到这些就好了。现,多少有点迟了。
    为什么迟了?因为孙道累掌握的大大小小的私窑,根本就是破坏地方资源和环境的大凶手,方栏县一小半的山都是叫这些煤窑挖的千疮百孔,雨季一到北沟水都被染黑了。停了这些私窑么?想法很好,但就现阶段来说根本就是一个笑话。这里头牵扯到的利益链太长太深了,北沟矿业集团的专业,呼吁了好几年了,要把周围的私窑关掉,中央很重视,省里很重视,市里呢?一个字,拖!地方上呢?外甥打灯笼——照旧。
    “这个事,研究研究吧。”孙长青艰难的给出这么一个含混的答案,他倒不是担心汪来顺身后的那一位,而是担心面前的这一位。创汇项目,这要硬上的话,怕眼前这一位小祖宗能做出点惊人之举。
    既然说了研究研究,孙长青就准备和稀泥了。至于什么可持续性发展的规划,听了也就听了,具体怎么做那是政府的事情。让王国华跟汪来顺去打官司好了。
    孙长青的态度让王国华很无奈,不过这还是好的,没有站张来顺那边帮着说话,不枉自己浪费了两个小时的口水。
    人人都说当官好,为啥啊?因为可以享受权利带来的好处,还td不用担责任。所以说权利这个东西失去监督太可怕了。
    王国华也没啥想法,把这个事情拦下了再说。至于别的,只能等以后自己的权利大一些,再想办法推动了。明知道这是坏事,却一时不能纠正,就只能不让恶化加剧,这实是一个很讽刺的事情。
    当官就要有责任感,王国华的这种思维让他的无奈加剧,如果可以做到不负责的话,哪来的这么多烦心的事情?好吃好喝的日子,谁不想过?
    尤晓敏是准备干完这一届之前提前退居二线的,倒不是她风格高,而是还算理智,没有把权利霸一天算一天的念头。要紧的是,上级对于提前退居二线的同志,往往比较照顾,别说还有一份人情那,她提前让了,别人就能提前上。
    正是出于这种心态,对于唯一的儿子游向东搞的一些东西,尤晓敏近两年也不怎么去管。这都快下了,还不让孩子弄点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