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抗战正向战场作战记 >

第164部分

中国抗战正向战场作战记-第164部分

小说: 中国抗战正向战场作战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师亦伤亡甚众。    
    12月1日,常德城内巷战益形炽烈,守军仅凭少数残破碉堡奋力支撑。日军以随伴步兵炮直接瞄准射击,逐个击毁各碉堡。守军乃依托断垣残壁拼死抗击。尽管战区一再通知其援军已至常德附近、已占德山,但浴血苦撑的守军直至2日晚亦未见援军到来,而核心阵地愈缩愈小,各团仅存一两个班、排,全师不过数百人,弹药也即将告罄。迄2日深夜,援军仍未到来,余程万深感大局已难挽回,于3日凌晨2时召集少数几个能到达的团长开会,决定突围。于是翻越南城墙,乘小船渡过沅江突出重围,于12月7日在毛湾(德山西南约4公里)附近与第58军新11师会合。担任掩护师突围的第169团柴意新团长及留城内掩护的人员全部牺牲。经过12昼夜的血战后,常德于12月3日晨被日军占领。    
    此时,常德外线各兵团在日军阻击下进展困难,仍停留在澧水以北,夏家港、漆家河以西和沅江以南。其具体位置为:第10集团军,第66军的第185师在石门以北,军主力因损耗重大,退守仁和坪以西;第79军的暂6师在临澧以西,军主力仍在五通市以西。第29集团军,第44军的第161师在兴化港,第162、第150师残部仍在太阳山、太浮山;第73军在热水坑以西。王耀武指挥的第74军(欠第57师,配属第19师)在漆家河、河?以西;第100军当日占领桃源;江防军第18军在澧水以北。第九战区来援的第10军第3师在德山被日军围攻中,军主力在兴隆街、赵家桥一带。    
    军事委员会于2日与常德失去联系,于3日电令第六、第九战区:“无论常德状况有无变化,决依既定计划围攻敌人。第九战区速肃清沅江南岸之敌,并准备以有力部队进出沅江北岸,策应第六战区之作战。第六战区之第74军、第100军、第79军,应以必要一部肃清各当面之敌,以主力围攻常德附近之敌。以上各军暂由王副总司令耀武指挥。18军继续南下截击敌人。”〔18〕    
    


第八部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抗战常德会战 8

    第六、第九战区接到命令后,转令所部加紧对常德日军的围攻。自12月5日起,各部队对当面日军发起进攻。迄9日,第18军收复新安、合口,渡过澧水,进至临澧以北;第79军仍在五通市以西,但其暂6师在临澧附近遭日军围攻,退至盘龙桥。第73军仍在热水坑以西,第74军仍在漆家河附近,第100军收复河?、陬市,第66军仍在仁和坪以西。第九战区的第10军于7日攻占石门桥,但德山已于5日为日军攻占,第3师第9团团长张惠民阵亡,师长周庆祥率残部向西南突围而出。第九战区为加强增援常德的兵力,临时调第58军3个团、第72军3个团及暂2军的暂7师,合编为“欧震兵团”。该兵团于11月下旬分由分宜、修水、衡山向常德以南前进,12月6日在第10军左翼加入战斗,9日进占德山,后发现常德日军开始向北撤退,当即向常德急进,于当夜收复了常德城。    
    (四) 追 击 战 斗    
    日军发动常德会战时,原预定“作战目的一经完成即恢复原态势”,但由于驻华美国空军于11月25日轰炸了台湾新竹,加以太平洋战场日军舰船损失严重,日本大本营与“中国派遣军”研究了打通大陆交通线、联络印度支那铁路,“以确保南方交通”和“摧毁美国驻华空军基地”的作战问题。俊六认为“有必要确保常德”,遂在攻占常德的当天电告第11军:“从常德返还时机暂时待命”,并派参谋传达了军的意图。第11军“由于兵力所限及其他原因,对确保常德缺乏信心,不希望确保常德”。派遣军于6日同意了第11军的意见,“命令在适当时机开始从常德返还”。第11军遂于7日令各部队“迅速在沅江以北整顿态势,准备返还”。9日下达于11日返还的命令,要求12日到达石门、合口、澧县附近澧水南岸一线。当日各部即开始调整部署,适当集结。11日夜开始后撤。各部撤退路线:第13师团由五通市、热水坑、羊毛滩一带向石门、新安附近;第3师团由马头山、河?附近向新安、合口附近;第116师团由太阳山南麓石板滩、渣口城附近向澧县附近;第68师团由缸市附近向津市附近的澧水南岸一带。12日全部到达指定位置,第13师团进至澧水北岸。    
    原已进至澧水以南、临澧以北的第18军,在日军向北撤退时又从东洋渡转移至澧水以北河口附近。    
    12月9日,军事委员会即令第六战区及第九战区:“常德之敌已动摇退却,仰捕捉好机截击猛追,以收歼敌之效”,规定“两战区之追击目标,为长江沿岸之线”。但各部队行动迟缓不力,致日军在未受大的追击情况下到达澧水之线。13日,第六战区重新下达追击命令。其主要内容为:“1. 第29集团军:(1) 44军进出新洲、津市、澧县(不含)间,肃清该地残敌后,应迅速向石首(不含)、黄家渡场(郝穴西岸)之线追击,恢复原阵地。(2) 王副总司令(王耀武)指挥74及100军肃清当面之敌后,即在常德、临澧间集结待命。(3) 73军肃清热水坑、太浮山一带残敌后,在原地待命。2. 第10集团军:(1) 79军进出澧县、新安间肃清该地区残敌后,即在澧县、新安、大堰间地区集结待命。(2) 18军俟79军进出澧县、新安后,即紧接向黄家渡场(不含)、宛市之线追击。(3) 66军(附13师)除185师攻占石门后归制外,主力扫荡当面之敌,迅向宛市、宜都之线追击,恢复原阵地。3. 江防军仍以一部协同66军收复宜都、枝江。4. 26及33集团军停止攻击,守备原阵地。”    
    12月13日,日军派遣军又指示第11军停止撤退,准备再次攻占常德,并确保该地。第11军致电派遣军,要求“取消这次作战,待明春再进行进攻常德的作战”;又由于中国军队正向其采取合围行动,所以还报告派遣军:“目前态势不宜长期保持,望火速下达指示。”派遣军研究后虽然同意了放弃常德,但不同意恢复原态势,要第11军“停留在澧水附近山区”。第11军于14日再次致电派遣军,建议尽快恢复原态势,并提出“如果长期停留在目前的战线上,将不利于保持今后作战的机动兵力”。派遣军总参谋长松井太久郎于16日至11军指挥所了解情况,看到部队已“减员一万”,“战力已显著下降,急需整顿”,且要守住澧水之线“至少需要3个师团”,而当前兵力也严重不足,因而决定收回成命,于18日下令:“第11军自今日起,选择适当时机,从澧水附近现在战线撤离,恢复原态势。”〔19〕    
    第六战区各部队13日接到追击命令后,发现日军停止于澧水之线不再撤退,转为守势,于是向日军发起进攻,但在日军抗击和反击下无大进展,双方暂时形成对峙。    
    日军第11军接到派遣军恢复原态势的命令后,下达命令(包括对在渔洋河以东仁和坪、暖水街一带的第39师团、古贺支队及宫胁支队等部队):“军于19日夜开始行动,准备向松滋河右岸地区转进。”日军于22日分别到达松滋河右岸地区,在第13师团掩护下,于23、24日先后渡过长江,分别返回原驻地。第六战区及第九战区部队紧随日军之后实施跟踪追击,仅与日军后卫掩护部队发生小的战斗,至12月25日,全部收复了失去的阵地,恢复了会战前的态势。常德会战至此结束。    
    


第八部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抗战常德会战 9

    常德会战时,中国空军及援华美军的第14航空队在中国战场上已开始由防御向反攻逐渐转移,经常主动出击,寻找日军航空兵主力战斗,并对日军航空兵基地的机场及设备进行广泛的轰炸,有时还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9月9日(常德会战开始前不久),日军第3飞行师团师团长中菌盛孝中将在黄埔附近上空遭中、美空军袭击,机坠身亡。11月25日,美军第14航空队第308轰炸机大队(有B25式轰炸机12架)和第23战斗机大队(有P38式和P51式战斗机15架)从桂林起飞,在江西遂川加油后轰炸了台湾新竹机场,炸毁地面飞机30余架,击落升空飞机4架,从而引起日本大本营、“中国派遣军”和第11军在是否长期占领常德问题上的矛盾。常德会战期间,日军第3飞行师团以第44、 第25、 第90和第16战队参战。中国方面使用了第2、第4、第11大队以及中美混合团参战,美军第14航空队亦参加了战斗,总计使用飞机约200架,共出动216批,使用战斗机1467架次、轰炸机280架次,重点是打击常德、石首、藕池口、华容等地的日军地面部队。11月25日在常德阵亡的日军第6联队联队长中护一就是由中国空军2架P40战斗机击毙的。据统计,在空战中共击落日机25架,击伤19架,炸毁地面飞机12架。〔20〕    
    五、 会 战 简 析    
    第六战区根据其拱卫陪都安全的任务,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和战区地幅东部为河沼地区、西部为山区,不利于大兵团机动的特点等,按惯用方针制订了第一线兵团利用有利地形以逐次抵抗消耗敌人,最后吸引日军于澧水、沅江之间,俟增援部队到达后,依常德守军之抑留与外线兵团协同,向心攻击,将日军压迫于洞庭湖畔而歼灭之的计划。就计划本身而言,应当说是符合客观的。第57师固守孤城12昼夜,广大官兵艰苦奋战,勇猛冲杀,直至城破后仍浴血拼搏,寸土必争,巷战达4昼夜;全师8000余人,除极少数人在完全无望的情况下突出重围外,绝大多数官兵,特别是主动承担掩护师长突围的柴意新团长所部200余人战斗至最后一人,宁死不屈,全部牺牲,确实最大限度地尽到了固守常德,吸引、抑留日军的责任,并给予日军以严重的打击。然而,综观会战的整个过程,日军能按照其预定计划长驱而入,复扬长而去;而第六战区伤亡4万之众(据军事委员会统计),牺牲3位师长,作战计划却未能贯彻实施,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许多高级指挥官缺乏积极进取精神,作战不力,致战斗行动不能保证作战指导的落实。    
    第六战区第一线阵地及纵深均为河湖交错、池沼密布的天然障碍地带,易守难攻,而且战区已经经营多年。如果各级指挥官以第57师保卫常德的精神,用机动防御逐次抗击日军,则本应可以迟滞其前进速度,并给予相当大的损耗;但由于多数指挥官一触即退,致日军发起进攻后短短5天时间就深入至暖水街、王家厂及澧水之线,而且极少损耗和伤亡。最初还计划在撤退时留置一部兵力袭扰、破坏日军后方。但事实上日军后方没有遭到任何袭击和破坏。作战一个多月,日军后方仅有的一条补给线畅通无阻。另外,第六战区和军事委员会部署的第33、 第26集团军及第五、第九战区的策应作战也并未积极、坚决地执行,因而丝毫也没有对日军第11军进攻常德起到任何有效的影响。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即使是部队形成了有利的态势,也难以发挥其作用。如初在石门附近的第73军、第10集团军,后期在常德附近的第10军、第74军、第100军都已形成战术上极为有利的钳形态势,但均未能获得优越态势应有的效果。追击时期更为消极,完全无法与第三次长沙会战等战役相比。许多军、师的《战斗详报》多自溢美,而实际上日军在未受任何损失的情况下仅用3天时间就从澧水一线撤至松滋河畔。由此可见,没有各级指挥官,特别是高级指挥官积极进取的战斗精神作保证,再好的作战指导也难以使战役企图变为现实。    
    其二,逐次使用兵力,未能形成绝对优势的打击力量。    
    第六战区作战计划的构想甚好,但本战区控制的机动兵力根本不足,必须依靠其他战区的部队。军事委员会先后从第九战区抽调第100、第10、第99军及欧震兵团,用以形成决战主力。但由于上述第一个原因的关系,会战发展迅速,而驰援的部队行动迟缓,形成逐次投入战斗,未能在第57师在常德吸引住日军的有利时刻及时、同时到达战场;无法适时集中可期必胜的优势兵力,在预期的决战地域给予敌人以致命的一击,却基本上形成了被日军各个击破的局面。第99军及欧震兵团到达常德时常德早已失守,形势已经变化,徒劳往返,未起作用。这也是此次会战自身损耗甚大而并未能实现战区作战企图的重要因素之一。    
    附表7…6…1常德会战日军参战部队指挥系统表(1943年10月)    
    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    
    


第八部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抗战常德会战 10

    第3师团山本三男    
    步兵第6联队(2个大队),第34、第68联队(各欠1个大队),野炮兵第3联队(2个大队),工兵第3联队(3个中队)及辎重兵第3联队(2个中队)    
    第13师团赤鹿理    
    步兵第65、第104联队(各3个大队),第116联队(欠2个大队),山炮兵第19联队(主力)、工兵第13联队(主力),辎重兵第13联队(主力)    
    第39师团澄田赉四郎    
    步兵第233联队、第231联队第3大队、第232联队第2大队,野炮兵第39联队(3个中队),工兵第39联队,辎重第39联队    
    第68师团佐久间为人    
    步兵第57旅团清水正雄    
    独立步兵第61、第62、第63大队    
    步兵第58旅团太田贞吉    
    独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