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作者:德鲁克-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可能后果吓人,那么决策者就没有理由不去坚持这一决策。但是,如果觉得心中有…种莫名其妙的不安、烦恼以及被困扰的感觉,那么最好不要立刻采取行动,就是缓…会儿也是好的。我所熟悉的一位擅长决策的朋友这样对我说:〃当我觉得思绪纷乱时,我就会暂停任何决策。〃这种不安的心情十次中有九次都是集中在一些无足轻重的细节上。可是到第十次,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一件最为重要的事实,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因此使自己的判断发生了偏差。这就好像福尔摩斯在一篇很多人部熟知的侦探故事中所做的那样,突然想起了〃一件最为重要的事,那就是当凶手出现的时候,巴斯克维尔猎犬居然没有发出吠声〃。不过,讲究效率的决策者不会等得太久,一般是几天,最多也不过是几个星期。如果到了那个时候,他的〃守护神〃并没有向他发出任何声音,那么不管他个人喜欢与否,他就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将决策付诸实施。
有人雇用管理者并不是要让管理者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管理者的责任是要把该做的事做好,具体地说,就是要进行有效的决策。
决策与电脑
今天我们有了电脑,那么关于决策的这些原则是否仍然管用?有人正在告诉我们:电脑将会取代决策者。至少在中层管理部门是这样。几年后,电脑将代替人们作各种经营方面的决策。要不了多久。电脑还可以代替人们来作战略性的决策。
实际上,管理者今天正在作的往往只是一些就地适应性的变动,而电脑的出现将会迫使他们将今天正在采取的这些适应性变动提高到真正决策的高度。电脑将会把许多传统上只喜欢〃奉命行事〃的管理者改变成真正含义上的管理者,改变成真正的决策者。
电脑是管理者的有效工具。它就像是锤子或钳子,但却与汽车或锯子这样的工具不同,人没法做的事,电脑也做不来。不过它能代替人做加减法,其速度要比人快不知多少倍。电脑作为工具,它对工作从来不会感到厌倦,永远不会感到疲劳,加班也不需要付加班费。像其他所有能帮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工具一样,电脑可以使人的能力成百上千倍地增长。可是电脑也像其他所有的工具一样,能做的事情总是有限的,具有它自己的局限性。电脑的这种局限性将使我们的管理者不得不自己承担起做真正决策的责任,并可将目前这种适应性变动的做法提高到真正决策的水平上来。
电脑的长处在于它是…架逻辑机器。它能按照输入的程序进行精确的运算,可以说是又快又准。正由于这样,它也是白痴,因为逻辑基本上是无知觉的。它只能进行推理。相比之下,人类不是逻辑机器,而是有感觉的动物,因此有时会马马虎虎,反应也不够快。但是人有洞察力,会根据现场的情况作出灵活反应。这就是说,人也可以根据少量的信息来推断事物的全貌,即使是一点信息也没有,人照样可以作出类似的臆测。人不需要任何程序就能记住大量的事情。
一位典型的传统的经理经常会遇到的便是关于库存和运输方面的决策。而他做决策时。通常采用的办法是根据当时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一位典型的地区销售经理虽然不能确切了解情况,但对下列事情他心中却十分有数:客户A的工厂严格按照生产计划进行运转,如果已经答应的供货不能按时到达。将会引起很大的问题;另一位客户B通常手头总会保留一些库存备件,因此就是供应晚了几天,问题也不大;第三位客户c对本公司已心怀不满,正在寻找适当的借口,以便另找商家购货。他还了解在本公司的制造厂里,只要他对这位或那位负责人说点好话,他就有可能会得到某些额外供应。就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典型的销售经理就会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作出一些适应性的决策。
而电脑却无法了解这些情况。或者可以这么说,如果别人不明确地告诉电脑公司对某个客户或某种产品已有了哪些政策的话,那么电脑是无法了解这些情况的。电脑能做的只是对输入的程序和指令作出反应。
如果公司想用电脑来管理库存,那么它必须先制订一套库存的规则和政策。在这过程中,公司又发现关于库存的基本决策实际上不仅仅是库存决策,它竟成了风险极高的企业决策。库存其实只是平衡各种风险的一种手段,这些风险包括:客户对供货和服务是否满意;产品生产的能力是否稳定;将资金积压在商品上,而商品可能会变坏、过时或失去价值。
传统式的陈词滥调并不能给电脑帮上多大的忙。比如,一个典型的说法便是,〃我们的目标是要为90%的客户完成90%的交货承诺。〃如果将这一条改编成循序渐进的电脑逻辑时,就会发现这句话其实毫无意义。这是不是说所有客户只能得到90%的订单?这是否意味着对关系的确良好的客户应该如期交货?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来定义〃关系良好的客户〃呢7这是否是说我们的目标是要使各项产品都能如期供货?或者仅仅只是主要产品能够如期供货?那么还有好几百种其不上是重要的产品是否也应该有一项政策?这些产品对公司来说也许不算重要,但对前来订货的客户来说,也许就相当重要。
解决上述每一个问题,都需要有一项充满风险的决策,特别是需要有一项原则性的决策。只有做出这些决策之后,才能盼望电脑来管理库存。由于这些决策都带有不确定性,因此不太容易给有关事项以明确的定义,但这些定义却是运用电脑所必不可少的。
为了使电脑能按照人的要求平稳地运行,对有关的事件作出预期的反应(不管这些事件是装载着核弹头的敌方导弹的突然出现,还是炼油厂里的原油中发现超乎寻常的硫化物),那就必须对决策进行周密细致的考虑,而且还要使决策有一定的预见性。做这种决策不可以随心所欲,也不能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它必须是一项原则性的决策。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并不在电脑。电脑作为一项工具,它不可能成为任何问题的原因。它只不过是将正在发生的情况明白无误地摆到了人们的眼前。其实,这种从琐碎的适应性变动到原则性决策的这一转变过程的出现已有相当一段时间了,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这种趋向在军队内部早巳变得愈加明显。由于作战巳成为一种大规模的、相互依存的行动,它要求有为各战区、各部队服务的后勤支援系统,所以中层指挥官们就越来越有必要了解战略决策的大概情况。否则他们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他们越来越需要做出真正的决策,而不再是只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贯彻上级的命令。一些级别稍低的将军,其中德国的隆美尔、美国的布雷德利、苏联的朱可夫等,后来都成了二战中了不起的军事战略家,但在当时他们还只是〃中层领导〃,他们善于思考真正的决策,与过去战争中那些只知冲锋陷阵的马背将军们完全不同。
这样一来,决策不再是最高层中少数人的事。在现代机构户,几乎每个知识工作者或多或少都已成为决策者,要不至少也得在决策的过程个发挥着积极的、主动的和令人大开眼界的作用。在过去,决策是一件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它是由极少数人和专业部门来做的。而对其他部门来说,只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模式贯彻执行这些决策罢了。可是在当前那些规模较大的知识机构中,决策正在变成一种常规工作。尽管目前尚未达到日常工作的程度。进行有效决策的能力。现在已越来越成为知识工作者工作能力强弱的一种表现,至少对那些想提高工作效率、负有一定责任的知识工作者更是如此。
电脑新技术的出现。迫使我们在决策上进行转变,在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人们常常谈起的〃计划评估及审查技术〃(PERT)。这种技术可在高度复杂的程序中 (比如研制和生产航天飞船)为我们提供完成关键任务所需的路径。它是一种控制程序的技术、它能对一项任务中的每件工作进行顶先计划和定义,确定它们之间的先后次序和相互关系,并能估汁出每件工作完成的最后期限、从而使整个任务能按照要求如期完成。这样一来,可以大大削减作临时适应性决策的必要性,取而代之的却是高风险的决策。当然,刚开始使用这…技术时,操作人员还 得印出…张计划评估及审查计划表,而表上对每项工作的判断都会有些错误,这是因为他们仍旧想采用临时适应性决策的办法来解决只有系统的风险决策才能解次的问题。
电脑对战略决策也有着同样的作用。电脑当然不可能代替人们来作战略决策。但是只要人们对心中尚不太有数的未来作出了某些设想,那么电脑就能推理出这些设想将会产生哪些结果;或者倒过来说,电脑可以推理出在某些行动方案的背后是由哪些设想在起作用。电脑做这些事,主要还是依靠运算。为了便于运算,电脑需要人们为它准备好思路清晰的分析,特别是对决策必须达到的界限条件有极为明确的陈述。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先做出重要的、但却带着风险性的判断。
电脑当然还可以用于决策的其他方面。比如,只要使用适当,电脑可以帮助高级管理者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由于缺乏可靠的信息,他们往往不得不埋头于那些事务之中。有了电脑后,管理者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走到外界去看一看,因为只有外界才是企业效益的真正根源。
电脑还有可能会改变决策过程中常犯的一个错误的性质。从传统上来说,我们过去常常容易将一般性的情况当作特殊事件来加以处理,因为我们习惯于按表面的症状来进行诊断。但电脑只能处理一般性的情况,因为电脑里的逻辑只能识别一般性的情况。因此,在未来,我们很可能会犯另一种错误。那就是会将有些独持的、例外的情况当作一般性的情况来加以对待。
因为电脑有这种倾向,于是人们开始抱怨说,在军事决策上,决不应该让电脑来取代那些经过考验的军事人员的判断。我们不向该把这种抱怨仅仅当成一些高级将领们的牢骚。反对军事决策标准化的最为有力的论据来自一位杰出的〃管理科学家〃索利*朱克曼。他是英国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是英国国防部的科学顾问。他在开发电脑分析和运用研究的工作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电脑带给我们的最大冲击,恰恰在于其自身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将会迫使我们去做更多的决策,特别是迫使中层经理们从决策的执行者转变为管理人员和决策者。
其实,事情早就应该如此了。像通用汽车公司这样的企业。还有诸如德军总参谋部这样的军事决策单位,他们早就把一些具体的操作事项当成了真正的决策了。这是他们的一大长处。
业务经理们若能早点学会通过对风险和不可知因素的研究和判断的方法来进行决策的话,那么我们就有望克服目前大企业里存在的一种通病——对上层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缺乏培训和测试。如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总是可以通过临时凑合的办法,而不必进行仔细思考来处理事务的话,如果我们总是可以跟着自己的〃感觉〃定,而不必借助知识与分析来处理事务的话,那么不管是政府部门、军队内部还是企业界里的操作人员将永远不可能得到应有的培训。不可能受到磨练,他们的决策能力也不可能得到测试。而这些人当他们被提升到高级管理职务时,将会面临非要作出战略抉择的考验。
当然,电脑也不可能把普通职员都变成决策者,这就好像计算尺不可能把一个高中生变成数学家一样。但是电脑将迫使我们早早作出选择;是当一名普通职员呢,还是当一名潜在的决策者?电脑将为潜在的决策者提供目标明确、讲究效果的决策学习机会。不过他必须敢于去操作。并把它操作好,否则的话电脑是不会自行运转的。
的确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说明,电脑的出现已激起了人们对决策的新兴趣。但这并不是说电脑将会〃取代〃人来进行决策。电脑真正的好处是它可以代替人进行复杂的运算,从而使机构内的各层管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学习如何当好管理者,如何做出卓有成效的决策。
结 论必须学会卓有成效
本书讨论的内容是以以下两点作为前提的1。管理者的工作应该是卓有成效的;2。卓有成效是可以学到的。
人们聘用管理者,就是希望他的工作卓有成效。管理者应在机构内开展有效的工作,否则就对不住聘用他的机构了。为了不辱没这一称号,管理者应该学点什么,做些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本书把机构和管理者的工作绩效作为两大目标。
上面提到的第二项前提是:卓有成效是可以学到的。因此,本书从各个方面展现了管理者工作绩效,其编排的次序将有利于读者自己学会如何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当然,本书不是教科书,因为卓有成效虽然可以学到,但是如果光靠教是教不会的。它毕竞不是一门〃学科〃,它只是…种自我约束性的实践过程。不论是从书的结构上看,还是从全书的内容上看,有一个问题始终贯穿全书:是什么东西促成了机构和管理者的卓有成效?不过本书很少提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追求卓有成效2因为卓有成效对管理者而言是理所当然地应该做到的。
回顾本书各章所提出的论点和论证结果,读者会发现管理者的卓有成效还有另一个完全不问的侧面。它对个人的提高,对机构的发展,对现代社会的生存和运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1。要做到卓有成效首先必须履行一个程序:记录好时间使用情况。这是一件机械性的工作,管理者甚至不必自己去做,他可以请秘书或助手代劳。假如管理者确能这么去做,那么他的收获必然会很大。虽然不敢说立竿见影,但是效果还是来得很快。如果能够持之以恒,那么这种做法还将会推动他更好地接受我们的第二条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