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 >

第37部分

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第37部分

小说: 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看看,这个埃米尔其实并不真的淘气,虽然所有的淘气事件都与他有关。    
      几乎所有的人说起埃米尔都摇头——“做这种事情,除了埃米尔还能有谁?”爸爸也拿他没办法,把他关进木工房,只是促成了一个小雕刻家的诞生。惟有妈妈,越看埃米尔越喜欢,她常常把双手放在心口,感叹道:“哦,可爱的小天使!”她总在想,这个小天使将来肯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伟大人物,就像社区委员会主席一样。是的,这个埃米尔长大后,真的做了社区委员会主席,当然是慢慢做上去的。    
      林格伦就像拉家常一样,一个一个地讲述了埃米尔的淘气故事,这些故事虽然略有些夸张,却是那么生动、幽默,你在读过、笑过后必会终身难忘。林格伦就像埃米尔的妈妈一样,对这个小淘气包表现了极大的宽容和热爱,她把孩子的一切看作天性,她看到的天性就是天使的性格。    
      孩子们能从埃米尔的故事中感到极大的慰藉。而为人父母的大人们,能深刻地理解这种宽容和热爱。谁家的孩子,对于爸爸妈妈来说,不是天使呢?    
      埃米尔的淘气故事对于孩子,可以说纯粹是一种娱乐,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大人,可谓充满了教益。孩子天性如此,从有利于成长的角度看,重要的不是我们如何去约束他们的天性,而是学会如何去理解和看待。孩子是否能成为“了不起的人物”,取决于我们是否能把他看作“了不起的孩子”。    
      


第九篇成长故事(3)

    【小淘气尼古拉】    
      法国人是天性浪漫的民族,他们肯定不会忘记要拿童年来幽默一把。《小淘气尼古拉》就是两位法国的漫画大师合作逗乐的杰作,葛西尼负责写故事,桑贝负责配图。故事的叙述也是用漫画的手法,而图画本身也是绝妙的故事。    
      尼古拉是一个刚上学不久的小学生,他有一帮“死党”,就是在学校里的一帮弟兄哥们儿。这帮小家伙天真烂漫,快乐无比。无论他们到哪里,哪里就变得乱七八糟。    
      他们一窝蜂地冲过马路去上学,看得交通警察实在心惊,于是征得校长的同意给他们上一堂现场的交通秩序课。能到校外去上课,孩子们非常乐意。警察很耐心地带着他们以安全的方式走过来走过去,他们很快就学会了。可就在警察满意地夸奖他们,并宣布下课后,这帮小家伙又一窝蜂冲过了马路。    
      给小家伙们上课不是件容易事,真佩服老师坚强的神经系统。有一次学校组织身体检查,开始的时候,医生们还觉得很有信心应付这帮看起来很可爱的小家伙。可是没多久这帮小家伙就开始让医生们头疼了,最后负责测评孩子们智力状况的医生几乎精神崩溃,他感觉自己成了神经病。    
      学校不远处新开张了一家书店,孩子们放学后涌进书店里。老板看见来了这么多爱看书的孩子,高兴得乐不可支。可这帮小家伙进去后,只是好奇地东看西问,这也翻翻,那也摸摸,一转身还“稀哩哗啦”碰倒一堆书。什么也没买,他们又一阵风似地蹿出了书店,一路上聊着“这地方真好玩”、“老板真和气”、“下次还来”!    
      他们一起玩踢球时就更加热闹了。随时都在吃零食的亚斯特有一个新足球,约了一帮死党一起来踢球。全部来齐,一共18个人,大家先要就各种问题争论个明白。阿南学习成绩好,当然只能做裁判,可是只有鲁夫有口哨,因为他的爸爸是警察。可鲁夫不愿意把哨子给阿南,大家只能决定,阿南要吹的时候就告诉鲁夫,由鲁夫来吹哨。然后大家抢着当队长,各有各理由,说不到一块儿,就要动拳头。尼古拉说用硬币来决定吧,可是硬币抛出去却找不着了,大家又忙着找硬币。好不容易鲁夫吹响了开场哨,可尼古拉又与杰夫争论起来,两人扭打在一处。阿南对鲁夫没经过同意就吹哨抗议,鲁夫说哨子是自己的,爱吹就吹。渐渐地,大家乱作一团,又跑又叫,你推一把我打一拳,开心得不得了。这时候,正在吃零食的亚斯特突然发现,原来那个足球根本没带过来,忘在家里了。    
      尼古拉也有破天荒被人夸奖“乖”的时候。他喜欢和邻居一个女孩子玩,所谓一起玩,就是在女孩面前表演翻跟斗。他被邀请参加女孩的生日派对。拿着礼物兴冲冲地跑上门,却发现自己是惟一被邀请的小男生,他不得不坐在一堆叽叽喳喳的女孩中间。女孩的妈妈把尼古拉送回家时,直夸他是个斯文的小绅士。可回到自己的房间,尼古拉放声大哭,让妈妈莫名其妙。还是爸爸理解他,带他出门下馆子、看电影,看的是西部牛仔片,总算让小尼拉找回了平衡。    
      尼古拉的故事就是由这样一个个好玩的故事组成,有的发生在家里,有的发生在学校,有的发生在放学后的校外,有的发生在度假的海滨。两位漫画大师只是看来随意地把故事勾画出来,于是在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人物,一幕幕家庭和学校里的轻喜剧,还有一幅幅令人捧腹的童年快乐即景。    
      如果说埃米尔的故事还多少想给我们一点教益的话,尼古拉和他的那帮小“死党”们的故事纯粹就是逗我们开心。几十年来,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在法国、在欧洲非常畅销,并被改编成电视剧。孩子和大人都从尼古拉的故事里,获得了极大的快乐。每个人的童年,可能有不同的滋味,但几乎每一个人都乐意,让回忆中留下更多的开怀大笑。    
      【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    
      《小淘气尼古拉》被翻译引进到中国后,引起了一定范围的关注,它似乎更受到大人们的欢迎,因为它也可以被看作是以儿童为主角的漫画故事,大人们乐于把它当作休闲读物。接触过它的中国孩子不多,主要原因是大人通常不向他们推荐,一方面可能觉得它未必是适合的儿童读物,另一方面觉得还是有一些文化上的差异。    
      不过这个小淘气迷倒了一位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他也是一位儿童文学教授,同时也是一位书评家。他认为《小淘气尼古拉》应该列入最棒的童书目录中,写给孩子的文学本就该如此。他逢人就推荐尼古拉,既推荐给孩子,也推荐给大人。凡经他的推荐读过尼古拉的人都非常喜欢,他们说:“啊,太有趣了,我好喜欢!”梅子涵觉得这还不过瘾,终于下定决心,自己也来创作一个“中国的小淘气尼古拉”。    
      2002年,由作家梅子涵与儿童插画家沈苑苑合作的“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出版了。这个儿童小说系列到目前已经出版了三集:《我们的公虎队》、《我们全是马》和《淘气的故事》。    
      戴小桥是个刚入学的小男孩,他有一帮一起上课又成天玩在一起的哥们儿,而且每个人都有外号,比如林晓琪叫林小气、马儿帅叫摔马儿什么的,他自己的外号也好不到哪儿去,叫“大香蕉”。    
      不过林晓琪并不真的小气,他的爸爸常能弄到一些肯德基的票子,他会大方拉着哥们儿一起去。一路上,这帮小家伙浩浩荡荡地走在马路上,哇啦哇啦,打打闹闹,来回奔跑,没有一个不开心得要命。繁华的马路上,只听见他们的喧闹声。可是到了门口,差点连票子都找不到。    
      这帮小家伙,到哪儿都不消停。课间一休息,就拍着屁股把自己当作马,“驾——”的一声,像马儿一样跑起来。老师们见了只是笑着说“你们疯掉了吗?”他们并不真疯,只有两匹马例外,那就是汪小中和马儿帅,他俩居然把赛马的终点设在老师办公室,结果吓坏了上算术课的吴老师,惹来一顿哇哇的批评。吴老师的外号本来就是“哇哇老师”。    
      他们是一帮爱踢球的小男孩,踢起球来可有创意了。他们一路踢,一路为这样那样的事情争论不休。踢到一半,马儿帅嚷着要转会到林晓琪一方,林晓琪不愿意,杜家严说不许转会他就不踢了。林晓琪只好同意,因为球是杜家严带来的。可是转会过来的马儿帅却连进自家大门两球,大家才明白,原来他是个“足球特务”。    
      “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在故事的不少细节上和绘画的风格上,大量借鉴了《小淘气尼古拉》,整体上也是那种逗人发笑的漫画式的儿童故事。不过梅子涵并没有停步于对尼古拉的模仿,他在戴小桥的故事里添入了新的元素,使它在根本上与尼古拉的故事区别开,成就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首先,他努力尝试使自己的故事能够让孩子自己阅读。戴小桥的故事适合已经初步识字的学龄前到小学三年级之间的孩子阅读。为了做到这一点,梅子涵精心拣选着所使用的文字,确保它们不会超过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大纲所要求的难度。这一点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其实相当困难。不信你自己试试。    
      其次,他努力使这个充满笑料的儿童故事成为真正的“本土化”的故事。我们常说“拿来主义”,但要做好也很不容易。这需要眼光,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梅子涵从不避讳戴小桥的故事是从尼古拉的故事中借鉴而来的,他很认真地向两位法国的老师学习,琢磨儿童心理的普遍规律,也探讨中国孩子所面临的特殊问题。他对问题的处理很现实,也很艺术,戴小桥的故事绝不是尼古拉的故事的翻版,而是一种全新的创作。    
      梅子涵非常清楚中国孩子在学校和家庭里遭遇的问题。早在70年代末,他就开始创作以学校生活为背景的成长小说。他在1979年发表的处女作《马老师喜欢的》,就获得了“第二届江苏儿童文学评奖”的一等奖第一名,并从此走上了为孩子们创作的道路。为他获得声名和人气的中篇小说《女儿的故事》,也是一部讨论孩子成长问题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他把中国孩子的成长问题谈得非常透彻、非常诚恳,以致于引来社会上广泛的共鸣。甚至在海峡彼岸台湾,不少亲子读书会也将它作为阅读和讨论的素材。    
      在涉及儿童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望子成龙的社会心态,以及孩子在课内外的负担等问题方面,这位学者型的作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地,而他以一位父亲的身份讲述的故事,给家长和老师们以很大的启发。    
      在“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的系列故事中,梅子涵站在孩子们的角度,继续在讨论上面这些问题。    
      他给这帮调皮捣蛋的小家伙们带来了一个很另类的班主任——毛小弟,这个年轻未婚的班主任居然也是孩子们的哥们儿,他对付这帮孩子另有高招。比如孩子们打打闹闹得过火了,他也不生气,只是过来让打闹的孩子重新示范一下,然后根据“实际战况”让孩子们补打一下,扯成平手;两个孩子“骑马”去吓坏了”哇哇老师“,他并不严厉责罚他们,只是让他们去赔礼道歉,而且特别交代“不要骑马去”;当他发现这帮淘气包脱了鞋子,光着脚丫翘在课桌上比比看谁的脚不臭时,他命令他们不要把脚放下去,赶忙取来照相机要为他们摄影留念,让他们将来有机会告诉自己的孩子,自己小时候原来是多么调皮……    
      你看看,戴小桥的故事与尼古拉的故事根本是不同的。戴小桥的故事有更多的负载,梅子涵并不打算让我们纯然一笑了之。因为现实本来就是如此,中国的孩子就是比法国的孩子有更多的负载。    
      梅子涵毕竟是一位师范大学的教授,他总是忍不住要对学校的教育问题“指手划脚”。最为典型的例子要数毛小弟老师上的作文课。这位另类的语文老师教孩子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要学会“两面派”,“考试的作文”和“自己写而不交的作文”要有两种不同的写法。汪小中有一篇自己写而不需要交的作文,毛小弟大加赞赏。我在这里敬录如下:    
      昨天,妈妈帮我洗澡,把我短裤、棉毛裤和外面的裤子一起脱下来。我说:“你为什么把我裤子一起脱下来?”妈妈说:“洗澡呀!”我就说:“那么你早饭、中饭、晚饭可以一起吃吗?”妈妈说:“这和早饭、中饭、晚饭一起吃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你可以把我三条裤子一起脱下来,那么就可以三顿饭一起吃!”    
      妈妈没有办法,只好把我的裤子穿上,重新脱,我说:“一定要一条一条脱知道吗?”    
      妈妈说:“知道了,知道了。”    
      事情应该一件一件做,饭应该一餐一餐吃,洗澡的时候,裤子也应该一条一条地脱。这个道理,不但我们小孩儿应该知道,大人也应该知道。    
      这样的故事和这样的作文,是法国人葛西尼和桑贝想不出来的,他们做梦都想不到。不过他们想不到,反倒是法国孩子们的幸福。真让人羡慕!    
      


第九篇成长故事(4)

    【调皮的日子】    
      国内在专门给少年朋友讲故事的作家中,秦文君是最为著名的一位。2002年,当她获得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的提名后,更是声名鹊起。如果你熟悉她早期创作的那些少年成长故事,肯定会对《调皮的日子》这样的故事感到很惊讶——这位相当严肃的作家居然在用一种“独角戏”式的语言讲儿童趣事。    
      我叫朱多星,但许多人都叫我智多星,这样我就等于有了两个名字。    
      我养的那只猫也有两个名字,大名叫朱咪咪,意思是朱家的猫;小名不怎么好听,叫臭美。朱咪咪是天下最爱出风头的猫,总蹲在窗台上左右顾盼,还爱拍风景照,另外,它似乎还有跳迪斯科的天才。    
      ……    
      姑妈不能笑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是个超级胖子,胖得简直就像是熊的亲戚。如果,她弯下腰抱住腿,那就成了一个地球仪。姑妈名叫朱好好,名字中有两个好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