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归类,“质为阴,文为阳”。凡漆器朴素无纹的称质,属阴;有花的称
文,属阳。而“文亦有阴阳”,例如,描饰为阳,因为“其象凸”;雕镂
为阴,因为“其象凹”。第二个标准是根据制造技术方面来分类的,例如,
描饰类的,都是用笔画花的漆器;戗划类的,都是用刀刻划花纹的漆器。
黄成这一比较合理的分类,为漆器的研究者开辟了方便的途径。
(3)《髹饰录》提供的宝贵材料对当前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油漆工艺
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该书是一部记述漆工技术最完备的著作,内容涉及制
造漆器的原料、工具、方法、品种与形态等各方面。尤其是第十七章,详
述了■■、合缝、捎当、布漆、垸漆、糙漆等6 个生产过程。各种漆器不
问最后文饰如何,都必须经过这几道工序。这些都是漆工必须掌握的基本
知识,也是今天继承传统工艺应当重视的法则。《髹饰录》还含蕴着关于
漆器的形态和制作方法的大量宝贵材料,有待我们去研究并加以利用。
黄成在书中还强调漆匠要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反对粗制滥造和违
反操作规程;反对技术保秘和“独巧不传”;反对造假古董,用以牟利欺
人。如仿古器,他主张有款可以照摹,但应另加一款项“某姓名仿造”。
黄成的这种严格要求自己,重视质量,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文献
原始文献
'1'(明)黄成撰,(明)杨明注:髹饰录,托跋廛丛刻本,1927。
研究文献
'2'王世襄:髹饰录解说,文物出版社,1983。
'3'索予明:髹饰录解说,(台北)商务印书馆,1974。
'4'王世襄:髹饰录——我国现存唯一的漆工专著,文物参考资料,
1957,7,第14—17 页。
王肯堂
伊广谦
王肯堂字宇泰,一字损仲,号损庵,又号念西居士。镇江府金坛(今
江苏金坛)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 年)生;万历四十一年(1613 年)
卒。中医学。
王肯堂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王皋官至兵部主事,父王樵任右都御史,
赠太子少保。王肯堂少时即喜欢阅读医书,涉猎了《素问》、《难经》、
《金匮要略》、《甲乙经》等中医经典著作。因母亲有病未遇良医而锐志
学医,渐精医术,曾治好其妹濒于垂危的乳疡症,在乡里颇负医名。万历
十七年(1589)考取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因职务之便,得以广
泛浏览馆阁中收藏的医学秘籍。万历二十年(1592),因上书抗倭被降职,
于是称病返回故里。家居14 年,钻研医学,深造有得,陆续编撰并刊刻了
《证治准绳》、《郁冈斋笔麈》等著作,以医术闻名于世。万历三十四年
(1606)重被起用,任南京行人司副,后官至福建布政使司右参政。他与
万历年间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M.Ricci)等交游密切,接受了一些
西方天文、历法知识。
王肯堂在医学上的贡献,主要是他编辑了《证治准绳》一书。这是一
部具有医学全书性质的巨著,共44 卷,历时11 年(1597—1608)完成。
由于这部书对疾病的证候和治法叙述详细,意在使不明医理的人也可作为
准绳,“因证检书而得治法”,故名《证治准绳》;又因其包括杂病、类
方、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等六科,故亦名《六科准绳》。其编写方法
是按证分类辑录历代医家有关证治方面的论述,立论平正,不偏执一家,
内容丰富而有条理。其中《杂病证治准绳》8 卷,分13 门,主要论述中风、
水肿、痰饮、眩晕、黄疸、咯血、腹泻、癫、狂、痫、疠风等内科病证,
及目痛、雀盲等证的证治。书中对多种精神神经疾病所做的认真观察和真
实记述,被认为是全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卷七“目”部几乎将今日肉眼所
能检知的症状记载无遗,所述眼科“五轮八廓”说,被认为是历代医籍中
“叙述最精”者。《杂病证治类方》8 卷,分类收辑诸家及王肯堂经验方
2925 首,可谓集明以前杂病用方之大成。《伤寒证治准绳》 8 卷,总结了
明以前诸家的成就,以证归类,重新编排张仲景《伤寒论》条文。《疡医
证治准绳》6 卷,广集历代外科名医方论,共辑外科成方1170 余首,并最
早逐一记述人体骨骼的名称和形状。《幼科证治准绳》9 卷,重视天花和
麻疹的防治,对各种症候的观察也更趋精细。《女科证治准绳》5 卷,以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为蓝本,广集张仲景、孙思邈、薛己、戴思恭
等50 余位医家的论述和方药,足以代表17 世纪时中国妇产科的知识水平。
其后武之望的《济阴纲目》、阎纯玺的《胎产心法》、汪嘉谟的《胎产辑
萃》等书,都是以《女科证治准绳》为蓝本加以改编而成。由于《证治准
绳》采摭繁富,记述详尽,条理分明,详而有要,故深受医家欢迎,以致
有“三百年来承学之士奉《六科准绳》为宝山玉海”之说。流传甚广,明
以来多次翻刻,有近20 种版本,并被收入清代御纂《四库全书》。
其他著作尚有《医镜》4 卷,为医学入门书,分述各科病证,提要钩
玄,令读者一览而知辨证用药。《郁冈斋笔麈》4 卷,笔记著作,涉及诗
文、书画、天文、历法、名物、禅理等。医药内容约占十之三四,有不少
独到见解。后人择取这部分内容,编为《郁冈斋医学笔麈》2 卷。《灵台
要览》2 卷,是其读书心得,扼要记述中风、疟、痰、喘、泻、水肿等42
证的证候和治法。《医学穷源集》6 卷,医案著作,按年代运气分类。又
曾辑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收辑上自《内经》下迄明陶华《伤寒明理
续论》历朝有代表性医著44 种,是一部对后世颇有影响的大型医学丛书。
此外尚撰有《论语义府》、《尚书要旨》、《律例笺释》等书。
王肯堂是一位主要依靠自学取得成功的医学家,他一生无棋酒之好,
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从事医学研究和著述。他受范仲淹“不为良相,愿
为良医”思想的影响,以治病救人为己任,还在青年时期求诊者即已应接
不暇。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对那些其他医生束手无策的重病
患者,凡来求诊无不立应,毫无厌烦之意。他在编撰《证治准绳》时不怀
偏见,兼收并蓄诸家之长;他从临床实际出发,周密精细地观察疾病证候;
在比较忽视解剖学的明代,他最早详细而又比较准确地记述人体骨骼解
剖;他在中国医生中最早接受西方的天文、历算知识,都体现出他在学术
上的严谨态度和开明作风。
文献
原始文献
'1'(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2'(明)王肯堂:医镜,日本皇都书铺唐本室宗兵卫等翻刻魏里香雪
林本,1714。
'3'(明)王肯堂:郁冈斋笔麈,北平图书馆据明万历刻本铅印,1930。
'4'(明)王肯堂:肯堂医论灵兰要览,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1986。
'5'(明)王肯堂:医学穷源集,汤世质刊本,1808。
'6'(清)张廷玉等:明史·王樵传,中华书局,1974。
研究文献
'7'李涛:明代医学的成就,医学史与保健组织,1957,1,第43—63
页。
'8'王重民:王肯堂传附论肯堂与利玛窦关系,医史杂志,1951,2,
第41—42 页。
'9'刘元:明代医学家王肯堂的生平和著作,中医杂志,1961,1,第
67—70 页。
'10'郭霭春:中国分省医籍考,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第506—507 页。
赵士桢
王兆春
赵士桢字常吉,号后湖。乐清(今属浙江)人。约明嘉靖三十二年
(1553 年)生;约万历三十九年(1611 年)卒。火器。
赵士桢的祖父赵性鲁,官至大理寺副,博学多才,工诗词,精书法,
曾参加修订《大明会典》。赵士桢自幼受祖父熏陶,亦擅长书法,于万历
六年(1578)被授为鸿胪寺主簿,任职18 年后,受召入直文华殿,至万历
二十四年(1596)晋升中书舍人,又过10 余年后病故。
赵士桢从小生长海滨,少经倭患,深受被侵扰之苦,因此关心国家前
途,注意研究军事及火器技术书籍,留心访求神器,向当时《火攻大全》
的作者请教,从抗倭名将戚继光、胡宗宪的部下处了解倭寇所用火器的情
况,认识到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并同在抗倭作战中屡立战功的将领林芳
声、叶子高等,朝夕探求学问,研讨火器。万历二十四年,当他在温州同
乡游击将军陈寅处见到外国传入的火绳枪后,即仿求因进贡而留居北京的
土耳其掌管火器的官员朵思麻,见到了朵思麻收藏的噜密(Rum,又作鲁迷,
在今土耳其境内)铳,并详细学习了该铳的制造和使用方法,经过精心研
究后,仿制成比同期欧洲火绳枪威力大,比日本火绳枪轻巧灵便的噜密铳,
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献朝廷。由于此枪安有良好机械回弹性的枪机,
具有扣机即发,射毕即自动弹起的特点,因而被军工部门大量仿制,装备
明军使用。之后,赵士桢又在此基础上,历经艰难困苦,勤奋钻研,不惜
自解私囊,散金结客,募工制造,先后制成各具特色的火绳枪等十多种火
器。其中单管火绳枪(明代称鸟枪)有轻便灵巧的西洋铳,安于战车上的
鹰扬铳,能安放子铳进行连续发射的掣电铳,集轻便、快捷、平稳三个特
点于一身的三长铳,镢与铳合一的镢铳,锨与铳合一的锨铳;双管火绳枪
有震叠铳;五管火绳枪有迅雷铳;还有滑槽式古代火箭发射装置“火箭溜”。
上述各种火绳枪的创制,把明代后期单兵枪的研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
阶段。“火箭溜”的创制,保证了火箭能沿目标方向飞行,颇与近代火箭
导轨的作用相类似,是我国古代火箭发射技术的一大飞跃。
赵士桢在研制上述各种火器的过程中,还以不同的文体,撰写成《神
器谱》、《神器杂说》、《神器谱或问》、《恭进神器疏》、《防虏车铳
议》、《铳图》、《倭情屯田议》等研制和使用火器的论著,《玄览堂丛
书》第85、86 册集纳了这些论著的万历刊本。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刊本。1974
年,日本古典研究会发行的《和刻本明清资料集》第六集中,以《神器谱》
为名,比较集中全面地集纳了赵士桢的主要论著。其中第一卷刊印了万历
二十六年和三十年的两篇《恭进神器疏》、《防虏备倭车铳议》等7 篇奏
稿、皇帝的八道圣旨和两道题复等文献;第二卷名为《原铳》,分上、中、
下三部分,刊有噜密铳、掣电铳、迅雷铳等10 多种火绳枪,以及各种火器
的图形和文字说明;第三卷是《车图》,内有鹰扬车、冲锋火车、车牌的
构造和阵法,以及各种火箭的制造使用之法;第四卷是《说铳》69 条(《玄
览堂丛书》作《神器杂说》31 条),用条文形式阐述了各种火器的地位、
作用和制造、使用的许多问题;第五卷是《神器谱或问》55 条(《玄览堂
丛书》为44 条),以设问与作答的形式,对各种火器的制造、使用的许多
问题,作了补充性的叙述。5 卷共有6 万余字,附图200 余幅,是赵士桢
关于火器制造与使用所获成果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许多独到之
处。
《神器谱》各卷,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赵士桢关于火器制造与使用的理
论。在明代中期东有倭寇侵掠、北有游牧民族袭扰的严峻军事形势下,赵
士桢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建议朝廷大力发展火器制造,认为这是抗倭寇、
挫凶锋、张国威的长治久安之计。为了保证所制火器的质量和毁杀威力,
赵士桢从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首先,他选用福
建等南方各地的上好木炭作燃料,炼出色泽光亮、质地坚韧的钢材,作为
制造枪炮管的原料,避免了北方用煤冶炼的钢材,因含硫磷过多而使枪炮
管容易脆裂的弊病。其次,采用向熔炉内濒洒稻草屑的多次脱碳法,炼成
含碳量适当的可制枪炮管的优质钢材。其三,要求火药配制者要根据各地
天气晴朗、阴雨、凉爽、郁蒸的不同,分别确定火药中硝硫炭的组配比率,
配制成适应当地使用的火药,以保证火药的毁杀威力。这是赵士桢对提高
古代火药配制科学性所做出的独特贡献。其四,选用技精艺熟、不辞劳苦
的工匠进行制造,以便造成质量精良的火器。
为了使精良的火器充分发挥作用,他反对滥造滥用,提出造器用器统
一的主张,要求造器者必知用器之法,用器者必知造器之理,这样才能运
用自如,临战无患。为此,他要求统兵将领必须善于指挥部队使用各种火
器,必须善于因时、因地、因我、因敌、因众、因寡、因动、因静而不断
改变使用火器的方式,切不可拘泥死板;在使用火器时要做到势险节短,
使人猝不及防;阖■张弛,使人莫知其妙;虚虚实实,使人莫测端倪;险
地、易地,都能操射自如。只有这样,才能使用火器战胜强敌。
上述成果表明,赵士桢不愧是我国明代万历年间杰出的火器研制家,
他一生辛勤,刻意研制火器,钻研理论,以至“竟成锻癖。。似醉若痴”,
“千金坐散而不顾”,“备极劳苦而不辞,不惜以蒲柳孱弱之躯,。。孳
孳■■,恒穷年而罔恤”,可以说他是一位具有献身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
的火器研制家。由于他创制的火器,都是“韬钤奇正,再观古人兵器,触
类变通,加以妙悟”而成,所以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的《神器谱》
等论著,是继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之后,关于火器制造
与使用理论的水平更高、科学性更强的著作,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
把明代后期火绳枪的研制,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对明末清初
火器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果说戚继光是一位熟谙火器制造使用的
戎马倥偬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