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

第122部分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122部分

小说: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明代后期火绳枪的研制,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对明末清初
火器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果说戚继光是一位熟谙火器制造使用的
戎马倥偬的军事家,那么赵士桢则是一位精通战略战术的火器研制家。

文献

原始文献

'1'(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三·金华二名士,清道光年间
刊本。
'2'(明)赵士桢:神器谱,《玄览堂丛书》第85、86 册,影印本,
1941。
研究文献

'3'杜婉言:赵士桢及其《神器谱》初探,中国史研究,1985,4,第
59—73 页。
'4'洪震寰:赵士桢——明代杰出的火器研制家,自然科学史研究,2(1983),1,第89—96d 页。

陈实功

李经纬

陈实功字毓仁,号若虚。东海崇川(江苏南通)人。明嘉靖三十四
年(1555 年)生于江苏南通市西门将军巷;崇祯九年(1636 年)卒于故居。
中医学、外科学。

陈实功少年时期即开始习医。他随师一面精研医理和道德修养,一面
临症实地观察诊断和治疗技术等。在此阶段,他还师事文学家兼医学家李
沧溟,李先生关于“医之别内外也,治外较难于治内。何者?内之症或不
及外,外之症则必根于其内也”的一席话使他深受启迪,并成为他数十年
习医诊疗的座右铭。陈实功对先古名医确论之书,或内或外,均手不释卷,
一一参明,融汇贯通,并力求“印之在心,慧之于目”。他还广泛阅读古
今前贤书籍及近时名公新刊医理、词说,以至成为一名既通文学、儒理、
哲学,又精医理的外科学者。他在改变过去外科只重技巧不深研医理的落
后状况,以及发展外科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集中反映陈实功学术思想与学术成就的代表作品,是他40 余年的医术
结晶《外科正宗》。全书4 卷,现存有1617 年之首刻本,先后刊刻十余次。
1785 年,经张鹜翼重订析为12 卷本,名《重订外科正宗》,先后刊刻近
20 次。1860 年,徐灵胎批注之12 卷本,又得先后刊刻石印者20 余次。

在陈实功之前,中医外科虽也有若干著作流传,但对外科疾病之医理
却研究得比较少。不少外科医生往往仍然偏于技巧而乏医学修养。陈实功
正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吸取前辈关于“外之症则必根于其内”的教导,
在攻读外科疾病诊断、治疗等方面书籍时,特别重视钻研外科疾病的学理。
因此,《外科正宗》在许多外科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医疗技术、
医案记录、护理以及其有关科学依据和学理等方面,都明显地超过前人。
这是中国外科学史上一部承前启后的重要著作,不仅使明代外科学的发展
达到新水平,对明以后外科学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陈实功在发展中医外科学方面的贡献十分突出,现分述如下。

他撰著的《外科正宗》,系统论述了外科疾病150 余条,素有“列证
详,论治精”之赞誉。例如现代医学之阑尾炎,中国古代医学家称之为肠
痈。他在描述肠痈的三大病因时指出:男子暴急奔走,可引致消化道传送
食饮糟粕不能舒利畅达,使浊气、败血壅塞肠道不出而成;妇人患肠痈则
多由于产后体虚多卧,多不起坐运动等,以致肠内容物长期停滞而引发;
饥饱劳伤、担负搬运重物、醉饱生冷并进、肠胃道功能减低运化不通以及
其他因素,均可引起肠内容物凝滞。陈实功不但能正确地描述诱发阑尾炎
的病因,还绘制了肠痈图,确定出肠痈的体表部位。这说明他对外科疾病
的认识水平较先辈们有所提高。


骨关节结核在古代是比较多见的,由于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证候不
同,医学家们采用的命名也有许多不同,如发于膝关节因其证候酷似鹤膝,
故命名为鹤膝风;以其好发部位而命名者称之为附骨疽;以其发病后坏死
骨不断由疮口出者,命名为多骨疽;以形象命名的前臂骨结核为蝼蛄串等
等。陈实功认为这类疾病在病因、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上十分相似,虽然
在其著作中仍然沿用原来的病名,但在论述和治疗大法上已作了合理的安
排。它把鹤膝风(膝关节结核)附于附骨疽(前臂、下腿骨结核)条下,
在治法上以参见、互见的方式,对这些疾病类同的症状、病因、相似的预
后、有区别的诊断要领,以及基本一致的治疗用药和方法等进行了有关的
论述。他还指出,这类疾病的保守治疗只能“渐渐取效”,“俱不效者,
终成痼疾”。也指明骨关节结核在当时是难治愈的。

在癌肿方面,陈实功论述的癌肿有乳岩(乳腺癌),翻花疮(皮肤癌
等)、茧唇(唇癌)。对颈部、鼻咽以及内脏等癌肿转移至颈淋巴等出现
的恶液质,陈氏命名为失荣。他对这类恶性肿瘤均作了比较科学的论述。
例如,“不痛不痒,渐渐而大”、“溃烂深者如岩穴、凸者若泛莲”,或
谓“空似岩穴,边肿若泛莲”,“若菌无苦,无痛,揩损每流鲜血”,“坚
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动”,“形容瘦削”等是对癌肿症状及特征体
表形态的描述。在论述病因和病因与预后关系时指出,忧郁、心所愿不志
以及炙■刺激等因素在发病上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失荣症是因先得后失、
始富终贫、六欲不随所致,指出:中年以后无夫之妇得此症者“死更尤速”。
他的这些见解,使中国医学对癌肿的认识明显提高了一步,一些论述至今
还有其科学的价值。必须指出,他虽认为癌肿是不治之症,却还是总结了
许多治疗药物和手术方法,并客观地指出,虽不能获全愈,而不夭折速死
者,诚缓命药也。

化脓性感染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外科病症,它包括痈、疽、疖、疗等等。
对此,如何正确诊断和确定科学的治疗方法,历来存在着保守与非保守的
争论。保守者对待已化脓的感染主张用药助其自溃排脓,反对手术切开。
非保守者则主张在用药提高患者抵抗力的同时,手术切开排脓引流。陈实
功是后一观点的积极倡导者,他以大量的成功病例,赢得了许多外科学家
的赞许。陈实功在痈疽治法总论中明确指出:内有脓而不得排出体外者,
即应手术切开。若有顽肉腐肌,更当用剪刀剪除,并叙述了不同部位应当
切开之深浅、大小等等,并认为“此举世自然之良规也”。陈氏关于切开
引流的原则、时机和方法是科学的,至今仍有其指导意义。关于处理深部
脓腔,他强调背部蜂窝组织炎由于误治或治不得法而成大疮者,在包扎时
必须用绢帛4—5 层压垫,再用绷缚带扎紧,以力求压缩脓腔,促进脓腔愈
合,避免形成窦道。陈氏还要求外科病人必须得到良好的护理。例如,局
部一定要保温,冬要温床暖室,夏宜几净窗明。他还破除传统习俗,大胆
提出“饮食何须戒口”。已往人们均视鱼、肉、蛋、禽之类为“发物”,


认为食用不但对化脓性感染不利,反而会刺激痈、疽等疮疡,使预后更加
严重。陈实功主张“但所喜者,便可与之,以接补营养”,这可以视之为
外科医疗护理上的一次革新。

陈实功在一般化脓性感染的诊断、治疗、护理方面极少保守思想,他
倡导的许多革新和创造,大大提高了痈、疽、疮、疡的治愈率,扩大了传
统外科的治疗范围,而且继承发扬了中断失传近千年的外科手术疗法。从
某种意义上说,使中医外科学有了现代外科学的雏型。

在鼻息肉手术摘除及有关器械的设计制造方面,陈实功首先论述了鼻
痔(即鼻息肉)的形成、症状、发展过程以及一般的治疗原则等,并叙述
了初起时的药物治疗方法和方剂(包括内服药和外用药),这一直是一种
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长期保守治疗而无明显效果者,陈氏创造了外科手术
疗法,即“取鼻痔秘法”。此法是先用茴香草散向鼻腔连吹两次进行局部
麻醉,次则用细铜箸(铜筷子)二根,箸头各钻一小孔,用丝线穿孔内,
使两铜箸相连距离五分许,然后以穿丝线一头直入鼻息肉根部,将两箸线
绞紧鼻痔根部即向下一拔,其痔自然拔落,再用预先制好的止血药吹入鼻
内,伤口出血即止。陈氏所创制的鼻息肉摘除器械和手术方法与现代的手
术器械、方法相比较,在原理和基本要求上是完全一致的。

对于刎颈自杀之抢救,陈实功强调:自刎者乃迅速之变,必须尽早抢
救,不可迟延。其方法是急用丝线缝合刀口,敷上桃花散止血消炎,用绵
纸4—5 层盖住伤口,并以长绷带缠绕颈部使头能抬起。绷带扎紧后,即令
患者仰卧高枕,枕置脑后以促伤口紧合不开为宜。衣、被和房间要温暖,
待呼吸从口鼻通后,即喂以人参粥汤等流质饮食。3 日后换药,再如以上
包扎2 日,以后可用软绢蘸消毒药水洗伤处,换用消炎止痛生肌的药膏,
以药棉薄盖,再用长4 寸、宽2 寸的膏药粘贴伤口及其周围健康皮肉处,
再用绷带绢条围缠三转,用线缝绢头使不脱落,每两日换药一次。陈氏指
出,他所抢救的十余刎颈者,单纯气管切断者, 40 日即愈;气管与食管
均断者,须百日方可痊愈。由此可知,陈实功吻合食管、气管的外科手术
已达到很高水平。

下颌关节脱臼的复位手法在唐代已有记述,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其手术方法步骤尚较简单。陈实功的整复固定手法已达到与现代基
本相当的水平。他认为下颌关节脱臼的病因是“气虚”不能收束关■。整
复时令患者平身正坐,医生用两手托住患者下颌,左右两拇指伸入口内,
捺两侧臼齿上,用力端紧下颌骨,并向前下方向捺开下颌关节,然后向脑
后送上,脱位之下颌骨即复原位,再用绢条兜下颌于头顶约一小时许,去
之即愈。

陈实功记述误吞针、铁、骨刺哽塞咽喉治疗技术虽不是首创,但较前
代有所发展,使之更加丰富,仅举两例说明。一法是用乱麻筋一团,揉搓
成龙眼大,以线穿系■之,留一线头在外,以热汤浸湿,使麻团柔软,急


吞下咽,顷刻慢慢拉出,其针、铁钉、骨刺等多能刺入麻团中同出。如异
物不出,可再吞再拉,以出为止。一法是用乌龙针,即用细铁丝烧软双头,
用黄蜡作丸(龙眼大),裹铁丝头上,外用丝绵裹之,推入咽下,针、铁
钉、骨刺等可自然顺势推下进入胃肠,然后服用含纤维多的食物、蔬菜以
促其从大便排出。一是从口腔取出,一是推入胃肠从大便排出,虽然还比
较原始,但其用心、原理和治愈率等在当时还是高水平的。

陈实功所论述的脱疽,相当于现代医学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这种病
至今在世界各国都还没有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学在两千年前虽早已
有所认识,但也没有较理想的治法。《内经》有“急斩之,不则死”的论
断,但未作急斩的方法叙述,截去趾、指、肢的方法实际上失传了。唐代
孙思邈也只原则指出:在肉则割,在指则切。从文献看,陈实功是继承前
人先进思想,总结出根据病情进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截趾(指)方法的主要
代表。陈氏通过大量病例总结认为:脱疽多生手足,且以足趾为多,其发
病严重者皮犹煮熟红枣,黑气浸漫相传,五趾传遍则上至脚面,疼痛如烫
泼火燃。在手术截趾方法和步骤上虽然尚不详尽,但强调要早期手术的原
则,确系科学的创见。陈氏的手术方法是用头发十余根,在患趾的近心关
节处缠扎十余圈,并渐紧之,勿使毒气攻延良肉。继而用麻药作饼放在坏
死趾上,加艾灸至肉枯疮毒死为度。次日,病趾当尽黑,再用利刀寻至病
趾与健康关节间缝中,将患趾徐顺取下(即关节离断手术),术毕用止血
药敷之,以止伤口流血。术后根据不同情况予以不同的治疗。陈实功有着
丰富的截趾手术经验,并作了较长期的预后观察。他指出:如果手术早,
治疗中无并发症,有30—40%的患者可以治愈。

陈实功治疗外科疑难重症每获奇效,深为乡里、医学界所赞颂。万历
进士、主管皇室膳食官员、词作家范凤翼,称赞陈氏医理精良,慷慨仁爱,
在40 余年医疗生涯中,从不张言■祸病危以伤人心,不以故作高貌傲岸以
难人之请,不以夸耀紧急以钩人之贿,不厚求拜谢以殖己之私。陈实功年
老时,积生平经验与心得体会,编撰《外科正宗》一书,于万历丁已(1617)
七月成书之时,已是须鬓皆白。官员顾比部等,更嘉其有益于世,各褒以
言,冠于其书之首。

陈实功一生,因医术高明,日久随着诊金收入的增加,家境也逐渐富
裕,他以其诊金收入投向社会公益活动,例如,用于赈济穷苦病人的柴米
油盐,为无依无靠之死者购置薄棺以埋葬,还不惜千金建祠堂以纪念医圣
和先代良医。有的巨富、高官往往以重金酬谢他尽心诊治,陈氏每每谢绝。
一次,苏州抚军慕天颜(后曾任江苏巡抚)之太夫人,患疽病(搭背)垂
危,经陈氏数日治愈,遂以重金酬之,陈氏辞而不受,惟言“通州通济桥
年久失修,通行甚难。。”。慕天颜知陈实功之心意,当即许诺,只数月
已叠石成桥矣!更于西门将军巷建报功祠,赠一长匾“医德长存”。用以
报陈氏救母不忘之恩德。《通州直■志》载有“通济桥明天启元年(1621),


陈实功易石”。

陈实功一生埋头外科学的钻研,为人恬淡潇洒,意境高雅,十分重视
学术和道德修养。他仅留后世的一首题为《山后闲步》诗:“游山不问径,
历险自攀跻。憩足坐危石,探奇走曲溪。鸟声村落外,树影夕阳西。席地
兴长啸,烟霞满袖携。”或可视之为陈氏对自己的生动写照。

文献

原始文献

'1'(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人民卫生出版社据1631 年刻本影印,
1956。
研究文献

'2'李经纬:中国古代外科成就,见《科学史集刊》第5 集,科学出版
社,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