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

第138部分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138部分

小说: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收博采,集录诸家之说,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著成《医方集解》一
书相辅而行,互资为用。此书共3 卷,选收方剂近700 首(包括正方与附
方),按功能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
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
痈疡、经产计21 门。各门之首,均简要阐述其功能、适应证及主治病证的
病因病机。各方名之下,简注功效及方剂出处,次列主治病证、方药组成,
再次方义解释及附方加减等,并对各方所治病证的病源、脉候、脏腑、经
络以及治法,无不备录。书后尚附“救急良方”一章,记载了20 余种意外
或暴发危证的抢救方法,以备仓猝之需。书后附《勿药元诠》1 卷,以简
要、流畅之笔叙,晓示读者防病养生之大要。汪昂所辑诸方,多为临床所
常用的历代名方,大多属于药味精炼、药性平和,方效可靠者。其选方范
围,博取于历代医书;选方宗旨,以理法精当、实用有效为原则,大多属
名医创用之方,亦有出自名不见经传的医家效验之方,体现了其选方较为
客观、求实的态度。书中所载述的一些后世常用名方(如百合固金汤、金
锁固精丸等),由于原始文献已散佚不存,幸赖汪昂收载而得以传世。在
方剂分类上,汪氏参考“十剂”说,按功能分类并予以扩充,又揉合前贤
的见解,创立了将方剂学按病因和治法予以综合归纳的分类方法。这种方
剂分类法较为完善,便于临床应用,并使方剂学成为一门不依附于本草学
或病证学的独立学科。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同类方剂的有关内容,便于据病
选方;同时也避免了同一方剂的重复出现。这不仅在当时是一个创举,对
后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汪昂以后的方剂学专著(如吴仪洛《成方切
用》、张秉成《成方便读》等),大多沿袭此法进行分类,甚至目前出版
的《方剂学》教材,也基本沿用汪昂的医方分类法。在对待各方的方解方
面,汪氏汇古今数十位医家之学术精髓,上自《内经》、《伤寒杂病论》,
下迄金元四大家和明代、清初诸贤之论,均予选录,博览约取,附以己见,
阐发立方蕴旨。他释方着意于“辨证论方”,“虽名方解,而病源脉候、
脏腑经络、药性治法,罔不毕备”,释方与临床密切结合,从而使理、法、
方、药相应贯通,为后世方书之释方树立了规范。《医方集解》由于有以
上特点,问世之后,流传甚广,对后世影响很大,长期以来深受广大读者
的欢迎,成为中医门径书中之重要著作。刊本多达50 余种,现存最早为康


熙二十一年(1682)刻本。

在《医方集解》刊行之后,通过10 余年的实践,汪昂编撰了一部使读
者能在较短时期内学习并掌握临床常用方剂的著作《汤头歌诀》,遂于康
熙三十三年(1694)刊行问世。此书选常用方剂300 余首,编成流畅易读
的七言歌诀200 余首,并在每方之下附有简注,以补方歌因音韵限制或过
简之不足。汪氏此编的特点在于粗分门类(按功能分20 门,类似《集解》),
便于检索;且“歌不限方,方不限句;药味药引,俱令周明;。。并示古
人用药触类旁通之妙,便于取裁”。此书受到初学者的欢迎,流传甚广,
对后世方剂学之教与学有很大影响。刊本达30 余种之多。后人多有仿此体
例而编写方歌,或予续补,或改编,或增注,或作白话解,多不胜数。至
今学习中医者,尚多以此书作为入门读物。

汪昂的治学观点较为纯正、客观,他既重视阐扬《内经》等经典医籍
之蕴旨,对汉唐以降之方药著作及临床名著亦均所探究,还善于接受新的
科学知识。明末清初,西方医学随传教士渐入我国,汪昂对此采取比较开
明的态度。他认为西医虽不明气化之理,但对人体形态方面的论述较为确
凿;并认为前贤所说“脑为元神之府”、“灵机记忆在脑”之说亦颇可取。
他在《本草备要》辛夷条下说:“吾乡金正希先生尝语余曰:人之记性,
皆在脑中。。。昂思今人每记忆往事,必闭目上瞪而思索之,此即凝神于
脑之意也。“汪昂在学术思想上崇古而不泥古,乐于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即医不分中西,当择善而从,对后世之“中西汇通派”在学术上产生了一
定的影响。

此外,汪昂对养生学亦颇有研究。他所编撰之《勿药元诠》、《寿人
经》等养生学著作,简要介绍历代养生要言,并阐述导引、气功、摄养等
防病健身方法和对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以及饮食、起居等方面应注意的
问题。汪昂从壮年业医至耄耋之年,精勤不倦,矢志普及,著述不息,在
《本草备要》自序中可以明确地看到署有“休宁八十老人”字样。

“利物利人”、“有禅世道”是汪昂一生追求的目标。他立志以医济
世拯疾,为祖国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难能可贵的是,汪昂
为古代名医中自学成才的医药学家,谦虚好学,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他在《医方集解》凡例中说:“余不业岐黄,又学无师授,
寡见鲜闻,尤称固陋,安能尽洞古人立方之本意哉。”这种谦虚、求实的
态度,值得大家学习。汪昂的主要贡献,体现于他丰富的医学著述,除上
述多种外,另有《脉诀歌》等手著,总计近10 种之多。汪氏的学术影响及
其对后世学习医药方剂学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屈指可数
的重要人物。

文献


原始文献

[1](清)汪昂纂辑:素问灵枢类纂约注,紫文阁,1880。
[2](清)汪昂:本草备要,人民卫生出版社,1966。
[3](清)汪昂:医方集解,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4](清)汪昂:汤头歌诀,上海卫生出版社,1956。
研究文献

[5]马仁智:汪昂对中医学普及的贡献,江苏中医杂志,1987,4,
第38 页。
[6]肖衍初:试论《医方集解》的学术特点及贡献,广西中医药,1984,6,第1 页。
[7]张志远主编:中国历代名医百家传,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8]李矢禾等:历代名医传略,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9]葛廉夫:古今名医言行录,春先堂,1931。
[10]中医研究院、北京图书馆编辑: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北京图书
馆出版,1961。

雷发达(样式雷)

孙剑

样式雷又名样子雷、样房雷,是清代巧匠雷氏世家的俗称。雷氏世
家先后7 代,其中9 人具有重要影响。建筑学。

雷氏世家祖居江西,为江右巨族,子孙散居江西、江苏等地。自明代
以来,雷氏作为营造工匠,世代传授其业。清康熙时雷发达与堂兄发宣被
召募赴北京,参加皇家园林建筑工程,即为雷氏北迁,形成“样式雷”一
门的开始。雷发达应当是“样式雷”世家的始祖。

雷发达,字明所。明代南康建昌(今江西永修)人。明万历四十七年
(1619)生;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卒于金陵(今南京)。

雷发达召募入京后,现在只知道:康熙中叶营建三大殿,发达以南匠
供役其间。具体情况不详。据北京图书馆善本部藏同治四年初,雷金玉玄
孙雷景修所立“雷金玉碑记”及有关资料证明,康熙时有关太和殿的修建
及重修工程,雷发达都不可能参加。以前有关雷发达太和殿上梁的传闻与
佳话,并不可靠。后来他一直到70 岁“解役”。但其活动还不清楚。

在“样式雷”世家的形成中雷发达长子雷金玉则具有重要地位。“样
式雷”在清代声名显世以雷金玉为肇始,雷氏世家族谱也以雷金玉为迁京
的祖先。

雷金玉,字良生。顺治十六年(1659)生;雍正七年(1729)卒。

雷金玉入仕以监生考授州同。康熙二十八年(1689)雷发达“解役”,
雷金玉继承父业,任营造所长班。后投充内务府包衣旗,供役圆明园楠木
作、样式房掌案。康熙年间,在海淀修建清代第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畅春园,由包衣工匠营造。雷金玉领楠木作工程。当正殿上梁时,康
熙帝亲临上梁典礼,雷金玉大显身手,使上梁得以顺利完成,受到康熙皇
帝召见,赐掌内务府总理钦工处,赏七品官,食七品俸。后来他参加雍正
朝圆明园的再建工程,任楠木作样式房掌案,带领样式房样子匠进行设计
(画样)、制模(烫样),圆满地完成了工程的设计施工,受到雍正皇帝
重视。他七十寿辰,雍正命太子书赐“古稀”二字匾。第二年去世,又蒙
皇恩赏赐盘费,奉旨归葬江苏。

雷金玉六娶,生子五人,当雷金玉归葬南国,其他四子随灵南归,出
生才三日的雷声■随母留居北京,成为“样式雷”世家的又一位传人。

雷声■,字藻亭。雍正七年(1729)生于北京;乾隆五十七年(1792)
卒。

雷声■幼,留居北京,由母张氏抚养,但不久样式房掌案被同僚攘夺。
后张氏抱声■到工部泣诉,才“恩准以声■嗣业”。雷声■承值内廷正值


乾隆中叶大兴土木之际,但各类记载对声■一生遭遇及事迹述及甚少。

雷声■长子家玮、次子家玺、幼子家瑞三人,重操先祖事业,并力合
作,才使样式雷世家再次繁昌。

雷家玮,字席珍。乾隆二十三年(1758)生于北京;道光二十五年(1845) 
卒。雷家玺,字国贤。乾隆二十九年(1764)生于北京;道光五年(1825)
元霄节猝死。雷家瑞,字征祥。乾隆三十五年(1770)生于北京;道光十
年(1830)卒。

乾隆南巡,沿途各省,修建行宫。雷家玮奉派查办外省各路行宫及堤
工等工程,以及淮内盐务、私开官地等事。事迹不详。乾隆五十七年(1792), 
雷家玺承办万寿山、玉泉山、香山园庭工程及热河避暑山庄的修建。中途
又赴办昌陵工程。随后又主持圆明园楠木作事,直到猝然去世。雷家瑞因
兄家玺赴办昌陵工程,他便接替圆明园掌案,在样式房料理一切官事,后
因内务府苏大人添派为样式房掌案头目。嘉庆时营造南苑工程,家瑞又主
持楠木作内■硬木装修,并赴南京采办紫檀、红木、檀香等名贵材料,并
经手在南京雕镂完毕。返回北京后又主持“料木归公安拢”,竣工后辞归
回家。

家玮、家玺、家瑞兄弟三人,生当乾嘉盛世,先后“继武供事于乾嘉
两朝工役繁兴之世”,不仅参加并主持过当时主要皇家园陵的建造活动,
而且还承办其他庆贺典礼工程,如宫中年例灯彩以及西厂焰火,乾隆八十
万寿典景楼台等,颇负盛名。

到雷家玺三子雷景修一代,国运日衰,样式雷几代经营过的著名园林
建筑圆明园被焚毁。雷景修及其后代就在这样的时世中继续着祖先的事
业。

雷景修,字先文,号白璧(一为字白璧,号先文),又号鸣远。嘉庆
八年(1803)生于北京;同治五年(1866)卒。

雷景修16 岁时就随父亲在圆明园样式房学习“世传差务”。父亲家玺
突然辞世后,因他年纪较小,又差务繁重,恐办理失当,按照遗嘱,将掌
案名目请伙伴郭九承办十余年。“雷景修墓碑”云,于道光己酉年,即道
光二十九年(1849)“正回”自办。雷景修生逢乱世,土木兴造远不如前
代,直到咸丰八年(1858)才因“遵旨筹饷例报捐,恩赏九品职衔”。后
才因营建定陵,受清室器重,在同治二年(1863)封“诰授奉政大夫之职”。
去世后,因后代之功,又于光绪六年(1875)受敕赠“通奉大夫、赐之诰
命,为二品封典”。咸丰十年(1860),圆明园罹难兵火。设于其中的档
房关闭后,便移居西直门内东观音寺。在这里雷景修搜集承接保存了大量
设计图纸及模型。《样式雷考》云:“景修一生中工作最勤,家中裒集图
稿、烫样模型甚多,筑室三楹为储藏之所,经营生理,积赀数十万。”其
中一部分今天仍可看到。

雷景修的儿孙又赶上同治朝园陵重修或扩建等工程,“样式雷”世家


又一次引起时人注目。

雷思起,字永荣,号禹门。道光六年(1826)生于北京;光绪二年(1876)
卒。雷景修第三子。

雷思起同治四年以定陵工程之功,以监生赏盐大使衔。后来众议修复
圆明园,他进呈图样,与其子廷昌受同治帝召见五次。具体不详。

雷廷昌,字辅臣,又字恩绶。道光二十五年(1845)生于北京;光绪
三十三年(1907)卒。

光绪朝先后有几次较大规模的皇家园陵建筑活动。光绪三年惠陵金券
合拢,隆恩殿上梁,当时供职样式房的雷廷昌有功,以候造大理寿丞列保
赏加员外郎衔。随后又参加建造普祥、普陀二陵及修筑三海,筹办万寿山
庆典工程,朝野关注,“样式雷”世家最后一次令朝官侧目。

随着清王朝的灭亡,样式雷世家也随之零落。至20 世纪20—30 年代,
因生活所迫,雷氏后代陆续将先辈的遗物出售,散于国内外。据云有《雷
氏大成族谱》传世,但自20—30 年代以后,再无人见得,而其后代的下落,
经查找,也无线索。

在清代皇家宫廷、园林、陵墓的建造活动中,自康熙中叶以后近二个
半世纪的时间里,样式雷氏世代在样式房或楠木作主持工程的进行。在进
行某项建筑工程之前,按惯例要由“样式房”联合其他相关机构,提出完
整详细的设计方案。雷氏家族是制作纸硬样模型及小木作装修雕刻(楠木
作设计)的世业专家。雷氏在主持样式房、楠木作工作时,将这些技术运
用于建筑设计,从而在皇家建筑的设计与营造以及器服典礼工程的设计方
案中,表现出了高度的建筑设计艺术成就。

清代大量兴建苑囿,最为著名的有承德避暑山庄和北京西郊的三山五
园。这些建造活动与样式雷氏是分不开的。关于雷发达,现已知道的不多
了,到后代雷金玉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