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

第47部分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47部分

小说: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染病,他强调“始觉不佳,即须救疗”的早期治疗思想,提倡“天地有斯
瘴疠,还以天地所生之物以防备之,命曰知方,则病无所侵矣”的注重预
防的指导思想。孙氏还提出许多比较有效的预防技术和方法。例如,用雄
黄、雌黄等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组成的“太一流金散”,在“逢大疫之年,
中庭烧之”,对传染病人亦可烧熏之,均有很好的空气消毒作用。与此同
时,孙氏还强调在因传染病而死亡的尸体旁燃烧消毒药进行处理,对吊丧、
探望传染病患者的人也要口服消毒药物进行预防。关于消化道传染病,孙
氏强调对水源要进行消毒,他建议用上色朱砂等药物定时定量投入井、泉
中。

孙思邈对医学发展的贡献可以说远远超过了张仲景《伤寒论》的水平。
晚年,孙思邈终于阅读到张仲景《伤寒论》的全部内容,他将悉心研究所
获得的启发和心得,系统总结在《千金翼方》一书中。他认为《伤寒论》
的要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此之三方,凡疗
伤寒不出之也”。基于对《伤寒论》的这一认识,他大胆地对张仲景关于
治疗传染病的学说和经验进行了整理。按以上三个方剂所治疗的证候群,
分为适应三个汤证的辨证治疗方法,自创了三纲论治传染病的新学说,对
明清医学家研究张仲景《伤寒论》以很大影响。明清医学家之倡导三纲鼎
立学说者即源于此。

4.在诊治内科杂病和外科病方面的成就
孙思邈医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视一个病一个病地观察和总
结,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水平,这比传统的视所有传染病、流行病为伤
寒,或笼统以六淫等认识疾病是一个显著的提高。孙氏对许多内科杂病、
外科病等都有了比较正确的描述,有的甚至作出了科学的论断。例如,他
对消渴(糖尿病)与化脓性感染的关系,指出糖尿病人并发化脓性感染是一
个必须注意预防的严重问题,他忠告医生千万不可以给患者施行针灸治
疗。同时,患者要防止碰破擦伤皮肉而引起化脓的危险,可常备些预防治
疗化脓性感染的药物以用于急需。糖尿病一旦并发化脓性感染,在当时几
乎成为不治之症。可见孙思邈的上述认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又如关于霍
乱(指食物中毒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肠胃炎,因为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在


唐代尚未传入我国)的病因,孙氏力排前非,明确指出:“霍乱之为病也,
皆因食饮,非关鬼神。”再如对■毒(相当于血吸虫病)的病因、发病、症
状、预后等,均作了比较全面的描述。孙氏对痢疾更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
他将痢疾分为四种,即热、冷、疳、蛊痢。前两种实属多见,而后两种按
现代认识或不属于痢疾。尽管如此,也说明孙氏对痢疾之鉴别诊断能力已
达到一定水平。他在治疗上更取得了重大成绩。如他所强调的“热痢则多
加黄连”,黄连至今仍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必用的佳效药物。其他如对
骨关节结核病的认识,特别是好发部位的描述;水肿病的认识,强调治疗
要注意忌盐;对麻风病的认识,特别是经治600 余例的经验总结都有其独
到的见解。

5.强调妇、儿疾病的特点,奠定妇、儿分科基础
孙氏将妇、儿科疾病列于《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临床病证
之首位,并以两书的六分之一共10 卷的篇幅进行论述。其中妇人病在他的
两部医著中有7 卷之多,小儿病有3 卷,而且对妇、儿医学理论和医疗技
术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许多疾病的认识水平明显高于前人,使妇、儿
科医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妇、儿科分别形成专科奠定了良好的学术
基础。譬如,对胚胎发育,他引用了徐之才逐月养胎法,叙述了妇女妊娠
后胎儿逐月发展之形状等发育过程。孙氏所论述的初生儿护理等在现代仍
有其实际价值。他在《少小婴孺方》中,首先论述了初生儿产后一年间之
发育成长及应注意的保健防病知识后,强调择乳母之重要。他要求作为乳
母至少应不是狐臭、瘿瘘、咳喘、疮疥、痴癃、秃疮、麻风、口涎、耳聋、
鼻窦炎、癫■者,才可以哺乳,这对婴幼儿正常哺养确是十分必要的。关
于接生和初生儿一系列正确医护,孙氏的论述和处理方法之科学也令人叹
服。孙氏用了很大篇幅,详述新生儿初生、20 日、30 日、百日内乃至3
岁、10 岁儿童在健康方面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出现的异常情况以及常见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的甚至现今产科医生或乳母、母亲尚未能做到。因
此,孙氏的撰著对现代仍有着很好的指导价值。

6.总结多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方药
针对病因而进行的治疗是最富有成效的。虽然孙氏对一些疾病的病因
尚不确知,但在其处方中所用药物还是考虑到这些疾病病因的。例如,地
方性甲状腺肿,是长期饮用含碘缺乏的水而引起的,病因治疗当以碘剂服
用最为有效。孙氏在分析瘿(即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症)的病因时指出:“凡
遇山水坞中出泉者,不可久居,常食作瘿病。”他的治疗用药多用含有丰
富碘的海藻、昆布等海产药物,更于多处论述了鹿靥、羊靥等制成五瘿丸
等。靥,据考为动物甲状腺,含有丰富的碘,故用鹿靥、羊靥作为治瘿方。
又如雀目(即夜盲症),现已知是因缺乏维生素A 引起的,孙思邈虽然未能
确知其病因,但在其两部巨著中论述雀目的治疗时指出:治眼暮无所见方,
用猪肝一具,细切以水一斗煮取熟治之。再如,治疗因维生素B 缺乏引起
的脚气病,孙思邈应用谷白皮煮水去渣后用以“煮米粥常服之”,强调“治
脚气常作谷白皮粥防之法即不发”。

7.在诊疗技术上的创建

仅举数例简要说明。如用在胸背脓肿之“验透膈法”,即采用薄纸或
竹内膜平贴于胸背疮口上,在明亮处观察病人呼吸,如纸不动,则未透穿
胸膜,若薄纸随病人之深呼吸而内陷和外凸者,则是已成脓胸之确证,此
法无疑十分可靠。又如孙氏所论以针刺疮中心深至疮根,并刺疮四畔令血
出,以刀刮取血并药如豆大许,内疮中,即愈。又说,取父脚中血贴小儿
所患疮疖上,即愈;还有取患疮中脓汁及刺四畔取血汁接种健康肌肤则疮
即愈。上述技术富有血清疗法和免疫思想。又如“下颌脱臼的手法整复术”,
阴囊撕裂睾丸脱出的手术还纳缝合术,运用葱叶实以盐经由尿道插入膀胱
的导尿术,利用铁钉或烙铁烧红烧烙出血伤口的烧烙止血法等等,在我国
乃至世界医学史上都是比较先进的。再如灌肠术,根据记载,孙氏明显超
过张仲景。他所应用者为竹筒,其方法有吹法、射法和灌法。如所用药为
散剂则用竹筒吹入,如所用药为丸剂则可用竹筒或用中指直接推至一定深
处,如所用药为汤、水、药汁则用竹筒灌之,或射灌之。根据其“灌入肛
内,旦一灌,晚一灌”用以治疗疳症,则说明已有保留灌肠之技术。另外,
治疗背部化脓性感染,尚未化脓时之冷敷法也很先进。其法:一是“可以
冷水射之”,一是“浸石令冷熨之,日夜莫止至愈”。以冷水射之的冷敷
法说明孙氏已使用了注射器类之器具。

8.丰富针灸疗法,改进针灸教学
孙思邈论述针灸时首先指出:经络循环腹背,无所不至,往来出没,
难以测量,故强调“非图莫可”。认为古之明堂传写错误不足以为指南。
他依据隋唐之际的著名针灸学家甄权等新编绘之《针灸明堂图》,加以修
订并彩绘以别于各经之走行方向部位。并指出其十二经脉用青、赤、黄、
白、黑五色作之,奇经八脉以绿色为之,正面、背面、侧面共三幅图,计
孔穴650 处。这对学习针灸、掌握经络、孔穴之规范化,以及提高针灸的
临床疗效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孙氏在针灸治疗上十分强调选穴要精少而
有效,提倡针灸辨证施治,主张综合治疗。他认为“若针而不灸,灸而不
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知药知针,固是良医”。
孙思邈在发展针灸学术上还有一个可以称道的贡献,即他所创用的以痛为
穴位的“阿是”穴,已被千余年来无数针灸学者验证肯定。

9.发展养生长寿学说
孙思邈是我国历史上年逾百岁不多的老人之一,也是精于养生的医药
学家,因此,他所论述之养生延年术更有说服力。他的学说特点是把老庄
学说中吐故纳新所发展而成的“静功”,与古代熊经鸱引而经华佗加以发
展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思想的“动功”,大胆结合起来,并辅之以
食治、食疗、食养和讲究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等等,从而使我国的养生之
道和防治老年病以延年益寿的学说,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可贵的是,孙
氏深受儒、释、道思想影响,然而他却能对服五石的长生不老派思想进行
严厉的批判,公然提出若遇此类书籍要立即烧掉,并喻服五石为饮鸠一般。
他指出,人的寿限最长为100—200 岁。他认为神仙之道难致,养性之术易
崇;善养生者,则治未病之病。强调养生方法易则易知,简则易从;食啖
鲜肴,务令简少;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他在衣
食住行等等方面都有很多有科学价值的论断和具体方法,如强调每日必须


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便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预防诸病
也。在批评一些不科学的方法方面和不利于延年益寿的生活习惯方面也颇
多卓识灼见。

10.在医疗道德方面的建树
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中,首先以“大医习业”与“大医精诚”
为题,论述了作为一名有修养的医生必须达到的医疗技术水平和道德修养
水平,并将二者结合起来,向医者树立典范。仅就医疗道德修养而言,就
其所论归纳为八个方面,即“大慈恻隐”——医学事业的神圣天职;“誓
愿普救”——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无欲无求”——不为名利的廉洁品
德;“一心赴救”——全心全意的服务态度;“普同一等”——平等待人
的高贵品质;“精勤不倦”——刻苦钻研的学习风格;“尊重同道”——
虚心谨慎的高尚作风;“举止端庄”——文明礼貌的仪表行为。孙氏在其
医疗生涯中,身体力行。也正因为此,千余年来,他在国内群众甚至在国
外医学界一直享有崇高的声誉。

孙思邈在医学上的代表作《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被誉为
中国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至今,无论在中医学的科学研究还是高等
中医学教育或医疗上都是最为常用的参考书。在国外也有着比较广泛的影
响。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等最晚在公元9 世
纪前已传至日本,中川壶山《本朝医家古籍考》中有:在日本的最古老的
异邦医书有《太素》、《甲乙经》,“药方唯用《小品》、《千金方》是
其后传入并见到的”。成书于公元897 年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在医
方家下第166 部中记有《千金方》,孙思邈撰。加之成书于10 世纪前半叶
的日本药物学著作《本草和名》和成书于公元984 年的《医心方》等已引
用《千金方》内容等,均可证明。日本学者多认为中国医学对日本影响最
大的著作是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在日本广泛流传的《备急千金要
方》和《千金翼方》,除抄自和来自中国的版本多达近20 种外,日本翻刻
本也有10 种之多。中国已绝之宋刊本,在日本较好地保存着。

《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撰成后,在中国即有广泛流传,影
响也日益扩大。北宋政府成立校正医书局,孙思邈的两部巨著是其校正刊
行的10 种古典医著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重刻、铅印达60 余种次,1955—1982 年间,仅人民卫生出版社曾五次影印,累计多达60000 余册,已为
许多国家图书馆和个人收藏。日本“《千金要方》发行会”于1974 年,将
其珍藏的宋版《备急千金要方》仿宋线装500 套,发行赠送各国元首等,
认为该书是“人类之至宝”。孙思邈的医学著作和其他著作计约10 余种,
在现代国际科学史、医学史界也很受重视,有作为医学研究之重要参考文
献者,有引以为医学发展史之重要依据者,有探索其在医学、化学、伦理
学之贡献者。

孙思邈终生钻研医学,以“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
此”,故撰书名《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他一生“善谈庄老及百家
之说,兼好释典”,他据“道法自然”之理,劝告人们和医学家们“还须
蓄数百卷书,《易》、《老》、《庄子》等,闷来阅之,殊胜闷坐”。因
此,他不但注过《老子》、《庄子》等,而且在其医著中,无论疾病发生
之理论学说,或治疗原理和方法之论述、比喻,也不论人体之生理、病理


解释,或养生延年益寿之论,每可见其端倪。对于治学,他自谓“十有八
而志学于医”,年过百岁,仍“研综经方”,“手不释卷”,他称赞古代
哲医“寤寐俯仰,不与常人同域,造次必于医,颠沛必于医”,要求医学
家们“屏弃俗情,凝心于此”。他批评那些没有修养的医生时说:“世有
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他还告戒“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
“深自误哉”。孙思邈的疾病观是矛盾的,在他的著作中有时还把“天”
视之为万能的主宰,认为人“为善为恶,天皆鉴之”,“勿谓暗昧,神见
我形,勿谓小语,鬼闻我声”。在某些疾病的认识上,仍然视鬼神为致病
因素,治之以符咒等。有时则否定“天”的意志,把疾病看作生命过程中
难以避免的现象,又强调“天无一岁不寒暑,人无一日不忧喜,故有天行
温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