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

第67部分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67部分

小说: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颂于仁宗庆历二年(1042)与王安石同榜登进士,时方23 岁。初任宿
州(今安徽宿县)观察推官(宿州驻军长官的僚属),在此后长达50 余年的官
宦生涯中,他当过江宁县、颍州(今安徽阜阳)、婺州(今浙江金华)、毫州(今
安徽毫县)、应天府(即宋代的南京,今河南商丘)、杭州、开封府、濠州(今
安徽凤阳)、河阳、沧州、扬州等地的长官,当过中央政府中的礼、吏、刑、
工各部的官员,掌管过财政,主持过法院,代皇帝起草过文件,为皇帝讲
过课,整理过皇家的图书、档案,修撰过皇朝的历史,当过外交特使,处
理过民间饥荒瘟疫的特别任务等等。丰富的经历使他掌握了大量的知识,
也锻炼了他干练的办事能力。有时候他也有点认死理的书生脾气,这是他
得罪皇帝和同僚的一大原因。在50 多年官场生涯中他曾三次被免官或贬
职,但终因他的办事能力而得复起、升迁,真可谓尽官海浮沉之事。元■
七年(1092)他被拜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这是右宰相的官位,也是他一生
政治生涯的顶峰。但不过一年,他就受到言官的攻讦而辞相,被降为观文
殿大学士等闲职,未几又被贬出京城去知扬州。又过一年,即绍圣二年(1095)
又要调他去知河南府(今河南洛阳)。此时他已是75 岁的高龄,于是,他上
书辞官了。朝廷先让他留任知扬州。他又三次职官。遂以太一宫使的荣衔
闲职留居京口(属今江苏镇江)。绍圣四年(1097),再次要求告归,被准以
太子少师衔(从二品)退休。不过,他并未回到福建老家,而是终老在与其
父庐墓相近的京口。宋徽宗登位后又进他为太子太保(从一品),封爵赵郡
公。卒后被赠司空荣衔,葬于丹徒县之五州山东北(一说葬丹阳县)。

苏颂的科技活动最重要的有两项。一是从仁宗皇■五年(1053)他被调
京任馆阁校勘起,到嘉■六年(1061)受左、右相富弼、韩琦推举出知颍州
止,在这长达9 年的时间中他从事皇家藏书的校勘整理工作。这使他见到
了许多罕见的典籍,知识的积累得到了飞跃的增长。在此期间他奉命和掌
禹锡等人校勘了8 部医药学著作,修撰了《嘉■补注神农本草》;整理了
全国各地绘好交来的大量药物图、说,撰成《图经本草》一书。这些工作
为我国本草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二项重要科技活动起自哲宗元■元年(1086)。这一年他奉命检验皇
家所有的新旧浑仪。乘汇报结果之便他提出了制造水运仪象台的建议,建
议得到批准后由他组织一个班子进行设计制造。此后,他又领导制造了一


具假天仪,并撰写了《新仪象法要》一书,为我国的天文学事业立下了伟
大的功勋。

1.关于《图经本草》的编撰
本草著作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唐代的《新修本草》
开始,我国有了由政府组织编撰和颁行的本草著作(相当于今国家颁布的药
典)。到了宋代,早在太祖开宝六年(公元973 年)就组织了《开宝新详定本
草》的修撰,次年又加校勘,定名《开宝重定本草》。该书载药从唐本草
的850 种增至983 种。到仁宗时,先是在嘉■二年(1057),应当时的枢密
使韩琦的建议,仁宗下诏命直集贤院检讨掌禹锡和苏颂等四人为校正医书
官,在编修院内设置校正医书局(后改称所)。校正医书所共校正了《灵枢》、
《素问》、《甲乙经》、《广济方》、《千金方》、《外台秘要》、《太
素》和《神农本草》等8 部医药书。其中对《神农本草》的校正已不限于
经文文字,而是在《开宝重定本草》的基础上吸收了《蜀本草》等各家之
说,加以正误补注而成,因而称之为《嘉■补注神农本草》。此书于嘉■
五年(1060)完稿,次年印行,共21 卷,载药1082 种,在内容和文字两方
面较《开宝重定本草》都有很大进步。

在补注《神农本草》过程中,人们又一次认识到,光有文字不足以明
确无误地辨别、认识各种药物,还必须吸取《新修本草》的经验,要有描
绘药物的图形和图说,才能使人得到正确的鉴别。因此,在嘉■三年十月,
校正医书所奏请朝廷下诏全国各地,将所产药物详细绘图,并加说明(包括
药用动、植物的生长情况、各个有效药用部位、收取时间、药性、主治疾
病和有关的处方等),连同标本一起送京,以撰写一部与本草经平行的图
经。此奏得准,遂产生一场全国规模的药物普查,送来了数量巨大的药物
图和说。面对这一大堆工拙不一的图,详略、雅俗、正讹万状的说,没有
丰富的博物学和药物学知识简直无法下手,纯粹的校书官如掌禹锡等已无
此能力来主持这项编纂撰述工作,于是,他们荐举苏颂来从事这项工作。
得到朝廷的任命后苏颂即将那一大堆资料进行了鉴别、分类、整理、考订,
于嘉■六年十月撰成《图经本草》一书。此时他已在颖州任职,遂派人将
稿送校正医书所抄写,次年十二月进呈朝廷,奉482 敕镂版印行。

苏颂在《图经本草》中共收入药物780 种,药物图933 幅。药物图绝
大多数是写实图。这些图至今还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许多植物图至今仍可
用作鉴别该植物的科、属、种的可靠依据。在编纂过程中苏颂非常重视各
地所报材料中的大量的民间实际医疗经验。《图经本草》一书与前代的本
草著作相比,增加了63 种新的药物。这些药物大多是各地民间发现的有效
药物。例如,用狼把草可治疗血痢;紫背龙牙“彼土野人云:解一切蛇毒
甚妙”,还可兼治咽喉肿痛;瓜藤治疗诸热毒疮;石南藤治疗腰痛等等。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实际治疗经验。苏颂在《图经本草》中保存了大量的
这一类宝贵资料。

苏颂既继承了古代本草学的优良传统,还做了进一步发挥。他一般都
先引述《神农本草经》或《名医别录》等经典著作关于产地、形态、性状、
收采时节、炮炙方法、主治功用等内容,然后又详述当代出产该药的军州
郡府的名称,还对古今、各地的产品进行比较。这对于考察宋代以前直至
汉代中药材产地的变迁和北宋中叶地道药材、生态学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苏颂对药物基原及原植物的鉴别和描述,也做了重要的贡献。一般说,
他对每一药用植物是按苗、茎、叶、花、果、实、根的顺序记载的,还对
花萼、子房、种子的形态都有不同的描述。他还对南北朝的《本草经集注》
及唐代的《新修本草》中一些常用的植物药,进行了植物学的研究,用比
较研究的方法,对包括术、白前、石韦、连翘、泽泄、使君子、茵■蒿、
桔梗等多种植物在内的常用药做了深入的探讨。他尤其注重那些外形相似
实则品种不同的植物,以及同一植物药的不同品种的比较。这种方法,为
尔后的本草学家所推崇和采用,直至今日,仍有其实际意义。苏颂所用的
一些植物形态术语,都是科学的。如对茎的生长状态,用“苗如丝综、蔓
延草木之上”来描述缠绕茎,用“苗蔓延木上”来描述攀缘茎,用“布地
蔓生”来描述匍匐茎,用“独立而长”来描述直立茎;对于植物叶的着生
部位,他提出丛生叶为“叶作丛”,轮生叶是“四叶相对而生”,对生叶
是“两两相当”、“两两相对于节”等等,表明苏颂的药用植物学水平已
经相当高了。

对于药物炮制,苏颂给予足够的注意。中药的炮制是一门专门学问,
南北朝开始有炮制专著。由于中药本身的性质,其炮制内容早已超出狭义
的中药炮制了。如苏颂提到当时各种食盐的制取法,包括海盐、山盐、大
盐、戎盐、石盐、青盐、光明盐、绿盐等的制备过程,对了解当时制盐工
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其他如制茯苓酥法、汉中干姜法、蜀人■莶丸法
等等,对后世的药物炮制也有启发意义。

苏颂在《图经本草》中,还为我们保留了十分宝贵的文献资料。他当
时在校正医书所参加实际编纂工作,该所因工作之需要,征集大量医书,
其中不乏宝贵的珍本、善本医书,也有一些其他类的好书。由于我国本草
学的博物学性质,从事本草著作需要参考大量的各种有关著作和所有的医
籍。苏颂利用他的有利条件,参考了大量医书及经、史、子、集等各类书
籍达200 种左右。在这些辑录的著作中,有些是已佚的重要医方书,这样,
苏颂在《图经本草》中就保存了一些重要的医学文献,具有珍贵的文献学
价值。如他引用了相当一部分汉晋隋唐各代的医方,如在人参条下,他引
了汉张仲景治疗胸■证的理中汤,南北朝胡洽治霍乱的温中汤,还有四顺
汤等。通过与晋葛洪《抱朴子》和唐王焘《外台秘要》所引《小品方》对
照,可见到《图经本草》所述的四顺汤反映了六朝时该方在治疗霍乱证中
的作用。该书所保留的这类资料是相当多的。

苏颂十分重视药物的实用性,把药物与方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他
的《图经本草》问世之前,药物与方剂著作是分别著成的。六朝及唐代的
方书很多,重要本草著作也有一些,但这两类内容结合在一起的著作还没
有出现,苏颂是最早把本草著作与方剂放在同一部书中叙述的医家。他在
每一种药物的最后,基本上都附上以该药为主要成分的方剂,例如书中卷
八桔梗一味之下,录有《古今录验方》疗卒中蛊下血如鸡肝者,昼夜出血
石余,四脏皆损,用桔梗捣屑,以酒服方寸匕。又引《集验方》疗肺痈,
表现为胸中满而振寒,咽燥不渴,时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粳米粥,
用桔梗、甘草各■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再服。又如吴茱萸一药之
下,引方三首,即张仲景治呕而胸满者,用茱萸汤:吴茱萸一升,枣二十
枚,生姜一大两,人参一两,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每服七合,日三次;《姚
僧垣方》治大小便突然不通顺,取吴茱萸南行枝,取一节如食指中节长,


含口中,即可通顺;《删繁方》治疗脾劳热,脾中有白虫,病人频频■心
呕吐,用东行吴茱萸根一尺,大麻子八升,桔皮二两,用酒一斗浸一夜,
再用微火煨暖,然后于清晨饮汤,虫便可打下,或死或半烂。就此两药所
引的《古今录验方》、《集验方》、《姚僧垣方》、《删繁方》等,都是
六朝、隋唐时期重要方书,并已全部遗佚。苏颂所辑的这些方剂,每方大
多包括病因、病位、症侯、病程、预后及处方、制剂方法、服法、疗效等
等内容,这就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宝贵的医药资料。苏颂开创了这种以药带
方的本草学体例,为其后的医药学所继承。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
中,每药之后,以“附方”为目,详列有关方剂,颇受苏颂的影响。

《图经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刻板印刷的本草图谱,然而很遗憾,它失
传了。至今我们只能在其后的著作如北宋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及其衍生发展出来的著作(如艾晟等修订的《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曹
孝忠等修订的《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和南宋张存惠增订的《重修政和
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等)和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巨著中读到苏颂当年所
定的图文。虽然完璧已无缘得见,但从后世的大量征引中还可看出苏颂原
书的重要性和对后世的影响力。当代科技史家王振铎称该书是“隋唐到元
明之间医药学的桥梁”,“是嘉■以后各家本草的研究能取得辉煌成就的
开路者”,这些评价是非常精辟的。

当然,苏颂的书也是有缺点的。李时珍在肯定该书“考定详明,颇有
发挥”的同时,也指出了书中还有多处“图与说异,两不相应”的疏漏。
然而,李时珍又正确地指出,这是“小小疏漏耳!”

2.关于水运仪象台和假天仪
北宋时代对天文仪器的制造非常重视。在苏颂造水运仪象台之前,宋
政府至少已造了4 架观测用的铜浑仪。除了大中祥符三年(1010)所造置于
宫内龙图阁之外,其他至道元年(995)、皇■三年底(1052)和熙宁七年(1074)
所造的分别置于测验浑仪刻漏所、翰林天文院及太史局等天文机构内使
用。既是不同机构所用,则以何者为准的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早在宋神
宗元丰四年(1081)就有人提出,应有人来详定(按,即鉴定)。当时还专门
任命了一位天文学家欧阳发为详定浑仪官。欧阳发详定的结果是,这几架
仪器都不行,应该重造。有记载说宋神宗也曾下诏命欧阳发再铸一套浑仪、
刻漏和圭表。但嗣后未见下文,是否开铸和铸成,均无可考。几年之后神
宗去世,哲宗登位,太皇太后高氏听政。元■元年(1086)又提出详定3 架
浑仪的事。这次的任务下给了苏颂。苏颂召集了许多政府内的天文学家,
查阅了各种文书档案,再到各天文机构进行实地调查。这次鉴定的结果却
是认为至道、皇■所造的2 架“并堪行用”,否定了熙宁中所造的仪器,
认为是“环、器怯簿,水跌低垫,难以行使”。

苏颂趁汇报鉴定结果之便,也提出了他的新建议。他指出,自汉代张
衡以来直到本朝太平兴国年间的张思训都造过一种水运浑天仪。把这类演
示用的仪器和观测用的铜浑仪配合起来,才能使天文仪器的妙用得到最大
的发挥。因此,他提出了建造一架把铜浑仪和水运浑天仪合在一起的仪器
——水运仪象台。元■二年(1087)八月,此事得到朝廷的批准,就命苏颂
组织一专门机构水运浑仪所,来从事仪器的制造。

先前,苏颂在他的吏部里访到一位守当官(部里的中下级吏员)韩公廉


善算,通天文学。苏颂将从张衡以来直到张思训的设计思想告诉了韩公廉。
韩公廉认为运用数学知识是可以重新设计制造的。过了若干时日,韩公廉
交出了《九章勾股测验浑天书》一卷,和一座木样机轮。自从朝廷批准了
苏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