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宗白华讲稿 >

第2部分

宗白华讲稿-第2部分

小说: 宗白华讲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Lipps——为同感论中之最重要者,常谓寻常人之同感总不能十分客观,不能断绝一切与己之关系,而美之同感,则为绝对客观的,静观的,一身之全副精神集注之,而不外役也。惟美术才有此魔力,其与他物不同之处,善即在是,彼又进一步讨论美术为何能使吾人如此圆满无憾。作者在下面旁注:“1.感入为直接的Proses;2.视为客观的表现;3.感入之形式不同。”按:Proses:英文,散文、平凡无奇的性质、普通的事;无趣而平凡的谈话。——编者    
    1.艺术品所表现为幻界而非真界,故画中虽有若何危害物,人不怕之,然又非完全假的;若全为假的,吾人当作假的看之,亦无同感之作用矣。故艺术之世界,乃另一世界,介乎真假之间,名曰艺术之真实(aesthetic realityaesthetic reality:英文,美学的真实,审美的真实。——编者),吾人所以能感入者以此。    
    2.艺术品可免除一切真实界所有之障碍。真实界之现象,时为他事障蔽之,故人不易得,其真象如人,本怒而强作镇静,若无事者,外人不易看出之,艺术家可将此等障蔽脱去,表其特点,精神既集中,见者易感入。    
    3.艺术所表现的,多系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近代画家则不尽然,使人见之,易起联想,如某人画拿破仑失败后归至某王宫之怒容,备极愤慨,见而惹人注意,且起全功将东流之想也。    
    4.使人人格提高,此系从第三生来。再如见某之义愤,某人之悲惨,彼既系有价值之人物,见而易赋同情之感,个人人格亦提高。他如大川、高山、深海、巨石,见而器重增大。再,艺术品最易使人格受理想化,见伟大人物,必摹仿之,亦可提高人格。Lipps之分析固详,然其失败亦即在是。因第(一),生美非尽由同感而来,审美亦有绝大关系,且美为第三的实在;(二)增高人格,虽由同感而来,然实为另一作用之现象(如情绪等等),所谓复杂之意志是也(彼亦承认复杂意志,故其自说,实相矛盾)。    
    彼又常解释几何形体之形式,谓如正方形,四边本等长,吾人视之,两旁线似短两上下线为长者,此则因人系立的,故觉两线向上增长也。亦系摹仿之说法,然殊觉牵强。    
    K.GroosKarl Groos(1861—1946):谷鲁司,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美学家。著有《美学导言》、《动物的游戏》、《人类的游戏》、《审美的鉴赏》等。——编者——与Lipps同时,其学说与同感论极仿,而异其名称,彼谓审美为内心模仿,如看诗则如将其内容模仿一遍,看画亦然,实与Lipps谓“吾心之内容感到此境界感入此物”无大差异,不过名词略变而已,照此亦可说读书一遍,系模仿一遍也,惟此名词不合用,名曰模仿,不如名为幻境之创造,如多人看画所感到的境界,必不尽同,故审美富含有少许创造性,非全模仿也。且彼谓模仿完全为客观的,则人人所模仿必极同,今因人之经验不同,而实际上殊不然,则其说不圆满可知也。    
    彼说施行于戏剧较为确当(因戏剧系纯客观的模仿),然有时亦不尽然,因才高者时出特态,亦可博美感之同情也。


第一部分审美方法:实验说

    审美方法之三:Gustav Theoder Fechner(德国之哲学家、心理学家,首创实验美学者)。十九世纪讲美学者,多以数个名词合起来讲,至Vischer则渐从事于实验方面,所谓speculative aestheticsspeculative aesthetics:英文,思辨的美学。——编者之美遂稍衰,Fechner出,谓当先从具体的形体默想着手,谓自己的美学,系从下往上升的,他人的则系从上往下来的,如拿极简单的几何形体,令多数学生看,如都以那几个形体为好,则再进而讨论其学之所在,以及如何去建设,故谓为普通的,形体的,实验的。此其学说之大概也。至其所用之方法有三:    
    1.选择的——即须经多人认可;    
    2。配成法——令个人拣择;    
    3.测量法——何者形体能生美感,何者不能。    
    彼常将美原质分为六种,约言之,则可分为三大类,一、二两种可名为(1)质的原质;三四种可名为(2)量的原质;五六种可名为(3)内容的原质;其最大供献则在联想方法,associations principleassociations principle:英文,联想原理。——编者之学说(六种美学原则之一),今将其六种美学原则说明如下:    
    (1)刺激阶级——美的对象总得超过吾们感到的一种相当阶级,才能生美,不然则不觉其美,如看不见的、听不见的,吾人既得不到刺激,又何美之可生,此为心理上一定之现象也(心理上普通事物亦然)。    
    (2)凑合——必须凑合,始生美感,如音乐仅有调子,仅有节奏,仍不能感到美,图画亦然。    
    (3)复杂的一致——单调固不生美,纯复杂而无章亦不美,必复杂中再有一致的和谐始美。如音乐,虽各器俱全,同时再表一致的节奏,则美感生。房子亦然,各式竞立中再有一致的趋向,才能好看。    
    (4)真实——物须真实而不矛盾的,美才能生,如画一物而去事实太远,则美不能生,故对象须求真实。    
    (5)清楚——有明白的表现始可生美,暧昧则不行矣。    
    (6)联想原则:A.direct factordirect factor:英文,直接因素。——编者:对象的形体颜色等,如桃子,只见其外表为直接感触者。    
    B.associative factor:此则于感触之后,即可感到别的方面,如见桃子而思及其味道、桃树、桃花以及咏桃之诗、画桃之画等等,然吾人若见木作之桃,其联想决不至如此之多。    
    凡任何对象,皆有此两面,故联想为内心的经验,吾人寻常所见者,不过形体与颜色,而内中之意义,大半由经验而来,惟知此种联想与客观的对象已溶化,故虽非直接经验所有,却能直接感觉进去,不待迟回,也如见桃子,立时想到甜味。    
    彼又谓美感的内容,大概皆系联想作用,艺术之功用,亦即在如何能使人见其作品,发生联想,盖联想愈多,美感愈浓也。    
    彼尝自名其说,系从下往上的,从简单进至复杂高深的,已如上述,此其在美学史上之价值也。至其美学说之内容,已见上述六原则,彼之联想论,完全基于直接的观察与原有之经验于溶合而成为另一感觉,故物所表现之内容乃吾人所赋予者,如一见椅子,而使立刻知其系硬的,可坐的,为立体的,固不待诸试验以后也,若物能将境界完全托上,吾人亦无所用其联想,转觉兴趣索然矣,设告以此桃为木所制者,则各项联想,定不发生,故美之实际即存在于联想中间。    
    批评——彼说之缺憾:(1)联想为普通之心理作用,并非美学之特有原质,彼不能与美原质与其他普通原理分开,且不能指出何者为美的联想,何者非美的联想,殊为缺憾。    
    (2)direct factor之本身亦有问题,彼谓direct factor为物之对象,即形式及颜色,设完全没有联想,则美的direct factor与普通的direct factor亦必有不同之点,如颜色等等,也当分别什么样为美术品之factor,什么样为非美术品之factor也。又如看见椭圆形、长方形(几何上的形体),直接觉其比他样形式为美,并非因为有什么联想,故联想论施诸一切为不全合,故某为直接的factor,某为联想的factor;真实分析之,实难做到,故direct与associative云云,亦不过对待言之而已。    
    惟其说影响后人则甚大,彼弟子且常用各种实验,遂开后人实验美学派。


第一部分审美方法:幻想论

    审美方法之四:Illusions theory幻想论——Konrad LangeKonrad Lange(1855—1921):朗格,德国美学家、艺术学家。著作有《艺术的本质》、《电影的现在和将来》等。——编者此派在德国势颇大,彼谓吾人感觉艺术品之美,由于自觉的幻像,故艺术者,自觉之幻想也,如做梦然。再如看戏时,感戏之愉快,同时有二联想:(1)认为真实——然仅为真实则亦无大意味,故同时破坏第一联想,而另立一联想。    
    (2)认为假的——系表现的。    
    凡审美皆有此二联想作用,彼常用雕刻物来举例,谓各雕刻二力士在一处打架,如二人真打然,亦无美之价值,然在雕刻上,则生美感,其理由即因美系幻想实事,不过一种联想,而雕刻则有二种联想同时并生也,然有两联想为何生美?彼解释之曰:“吾人精神界摇动于两联想之间,故不单调而生美感。”彼意,美有两种成分,第一,即幻想,第二,为破坏幻想者,二者之分量实等重也。如画则有画框子,如戏则有台及观众,皆系用以破坏幻想者,故虽表演惨悲之事,而不觉有流血杀人之痛也。在他方面,如蜡人院及假山水等,几如真者一样,反不觉其有艺术之价值,故纯粹幻像,反不足引起美感。    
    审美方法:批评论    
    批评——Lange之说,虽觉伶俐,然多不满人意,因审美第一须用Contemplation之态度,忘自己之成分愈多,则艺术品之价值愈高,故艺术品以能引人用全副精神注意之者为上乘,若精神摇荡于真假之间,反感不安,又有何美感之可言?且纯粹艺术,系一致的,不能任意分析之,艺术品之贵,即在逼真,令人几忘其为假的,如观戏时,到好处几忘己身置于何地也。彼谓戏台为扰乱纯粹幻觉之成分,反重视之,适与此向相反也。即艺术品之本身,决不容此扰乱成分,参与其间,他如蜡人院及假山水,其不能令人生美感,并不在其无破坏幻觉之物,乃其他方面,配不适宜也,见真发蜡手真衣假发等等,配不调和,遂失一致,其不美处,正因其不似真物之故,如纯粹大理石者,人反觉其美,即可见也,故Lange之说,适得其反面。再,吾人看画看戏,并无单注意其框与戏台者。    
    自然界之审美方法    
    至如自然界之真山水,只有对象,并无所谓幻觉。彼对此层解释,尤感勉强,彼谓先当做艺术品看,然后可知其为真的,故精神仍能摇荡于两者之间,而生美感。惟吾人实际感受自然时,则觉精神愈能与自然溶合愈好,并不有先当作艺术品看之观念。艺术是表现一个对象,故为另外之实际——艺术世界——前曾言之,吾人看艺术品而知其非真者,盖当吾人初拟看时,已先知之,故戏台影戏之杀人放火,既不惊走,亦不往救。Lange之所谓破坏真实,与此相似而实非,彼不知艺术所表现之境界,即系如此者,故一方面,表现之对象,务求逼真,一方面,仍不失其艺术世界之真面目,与一面表真,一面破坏者,迥不相同。即就艺术之创造家而论,亦不能一方创造幻境,一方再创造破坏,此幻境之物,如Lange所言者,盖求真实与求破坏二事,绝难同时并容也。    
    


第一部分美感分析各学说之评价

    美感分析各学说,以上各家可为代表,其言论无可令人十分满意者,亦无全体不对者,其弊盖在欲以一原理用以解释一事实也。德之DiltheyWilhelm Dilthey(1833—1911):威廉·狄尔泰,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新康德主义者、生命哲学和人文科学认识论的奠基人和解释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建立描述和分析心理学。主要著作有《人类科学导言》、《精神科学导言》、《世界、哲学和宗教》、《体验和诗》、《当代美学的三个时期及其当前的任务》等。——编者——哲学家兼心理学家——谓从前心理在研究普通之感情意志理智等事,今则渐趋向于个别心理,因个性不能尽同,不能以一以概其他也,越是专家,越是有特殊之个性,艺术家亦莫不然,执一理而分析之,鲜有不谬者。    
    美学家分析美感,因其着重之点不同,遂有各派别发现,故SprangerEduard Spranger(1882—1963):斯普朗格,德国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为狄尔泰的学生。以“理解”为中心概念,试图把握精神现象和“生活方式”。著有《社会科学概念》、《威廉·狄尔泰》、《生活型式论》、《人本主义与青年期心理学》、《人的类型:个性心理学和伦理学》等。——编者谓吾人不当先研究某派之学说,如应当先研究某家个人之态度,如有着重Contemplation之态度者,有着重同感论者,如看画与看戏,其感想必不同,故各家分析美感之说,对于其个人所认之点,必有相当之价值,若遽施于一切,则不合矣。    
    MullerFreienfelsRichard MullerFreienfels(1882—1949):理查德·缪勒—费赖恩费尔斯,德国艺术学家。主张真正的艺术家的本领,存在于体验的创造性表露于形式的统一本质之中。——编者为着重观察个人态度者,如吾人看戏时,以戏中的情节为真实而完全同感者,小儿及无知之人,多有此态度,若批评家则必以客观的冷静的态度用在审美,故彼之观察与前者大异。    
    美感分析方法    
    美感既不能用一种态度来解释,故须用多法分析之,如:    
    1.O.KülpeOswald Külpe(1862—1915):奥斯瓦尔德·屈尔佩,德国哲学家、实验心理学家。著有《情感的学说》、《心理学纲要》、《心理学讲演录》、《实验美学的现状》、《美学基础》等。——编者用两步分析之,其法为:    
    (1)用古人已用过的方法来分析;    
    (2)用时间来分析,如第一次印象如何,第二次印象如何(惟其说与同感论不甚合)。作者在屈尔佩的两步分析方法上,加()。——编者    
    2.DessoirMax Dessoir(1867—1947):马克斯·德苏瓦尔,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心理学家。著有《美学与普通艺术学》、《哲学概论》等。——编者谓美感有五阶级作者旁注:“分析美感之前后,即有美不美之分。”——编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