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死法-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以前也是不信,但是也还是以前,我受了村上人的感染,也在几年里深信不疑。
克夫是怎么一回事呢?由于我不太懂看相,也更不懂得算命,看八字。但是听长辈们说这克夫便是女人的问题了,阴气太重,男人承受不起,所以男人不是重病不起,便是突然死去。不过重病不起的,到头来也还是会死去的,而且死得也不怎么好看。
克夫的实例是很少的,大概是这种女人一出生便被父母克死了,但是也有特殊的,父母不知道,她们也就出来害人了。当然,在这儿我是用村上的说法。小孩刚出生,父母便会找人给孩子看相、算命,但十之八九,看相的算命的都用惯了老套。再说,他们的胡乱说说,作父母的也不一定信,说得好,多得一点钱财,说得不好,也还是平常那点钱。
我在这儿是写一位克夫的女人。她先是从安徽嫁到四川某地,然后又嫁到某地,最后嫁到我们村上时已嫁了六嫁——此,听长辈们说而已,但也的确是真实的,因为她——那女人也曾经亲口承认过,而且她的在我村的男人也是知道她的掌故的,只不过那年头为了找个婆娘不计较那个而已。
那女人姓什么,我不知道,只知道——村上的人在她男人——第七个男人未死之前常说,这下好了,她终于找上克不死男人了。
她在我们村一共生活了十五六年,而且尤为重要的是她给她男人,也即为李家留下了种。大的是男孩,小的是女孩,不过十分不幸,后来,也即几年前,大约八九年前她又改嫁了,把李家的种也嫁到了外地外姓作别人家的种。
村上的人说,如此说,
“也不知道那婆娘还得不得害人,命也太强了,克死了七八个男人。”
2
她的第七个男人,也即我们村上的,前面就已说了,姓李,而她的大儿子,以前我也认识,而且由于她儿子上小学时降过两三次级也和我是同学,只是到了四年级便辍学了,原因是父亲死了,母亲没法供给。
至今,我想,我怕是认不得她的儿子了,事隔多年,长相也应该大变了,我想。
她的小女儿,我曾经也认识,但是时下也记不清楚模样了——女大十八变,不是么?
男人死后,她没有即刻改嫁,而是带着儿女寻寻觅觅,过了一年又几个月的守寡的日子。终于有一天,或者也不是一天可以做成的事,有媒人找上她了,她见了人,也很快答应了。但是有个条件,那男的要嫁过来,而不是她嫁过去。原因是她知道那男的上了年纪,儿女都成了有家,自己嫁过去不好面对男的儿子儿媳。男的答应了,婚礼也未办,请上家里的亲戚,两三桌人,喝几口小酒也算是结婚了。
也来得真快,狗改不了吃屎,天生就那副德行,要想狗嘴里吐出象牙,比登天还难。村上的某些人如是说。大多的人也很瞧不起那女人,那男人,即使那男人都六十有余了,当着面不说,背地里却是一大串一大串的风凉话。
当工人的也不会好死,不信等着瞧。村上的人说。
3
克夫至多能克几夫,村上的人谁也说不出来。以前村上的人只听说过克七夫的,而且也已经是村上的人的共识了。看相的,算命的也更是拿不准。干他们那一行的,也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克八九夫的女人,所以如此一来,村上的人便想,当工人的也该和他们不同了吧。
然而不到两年,而且的确没有等到两年,工人也不行了,死了。
村上的人开了眼见,而且这样的眼见还是第一次,第八个男人死去后村上的人更是搞不明白了,怎么那女人就不明不白地消失了呢?
李家的两个种是在那女人嫁出去之后的不久便嫁到她那儿的。而这,似乎应了农村的“嫁鶏随鶏,嫁狗随狗”的俗话,我却不得而知,因为自此而后,李家的血源也算是嫁得无影无踪了。
所以在那女人第九次找上男人,嫁出去的那一段时间里,村上的人议论说,害人的精也不知要害多少男人,有多少男人会死在她的石榴裙下。
第七个男人死去后,她借张家的人外出打工,借着帮张家守房屋的机会开了个小卖部。小卖部是先前张家就已做了的,但张家幷没有让她开下去的意思。她一天照料着小卖部,因为张家的房屋本就当道,在公路旁,所以与他人的交往也多了。村上的人也因为要买东西也时不时地给她打招呼,久而久之,十多年的不相识变作了老相识,她对村上的人说,自己天生就不是干活的料,天生就是吃现成的,吃男人做的,挣的,找来的。
她很有几分姿色,还未从我们村嫁出去之前,她也不过五十岁,看起来也竟然仅四十来岁。
如果不是她长得有点姿色,就她那克夫的命,没哪个男人敢要。
她能够克死那么多的男人,她的姿色便起了关键的作用。村上的人不知道“一顾倾人城,二顾倾人国”的典故,但是姓李的竟然在与她生活了十几年后被克死却足以说明她的姿色是会“倾人命”的。
四五十岁的人都还要擦脂抹粉,打口红,画眉毛。这事,如此的精细打扮在农村是罕见的,而且至今也是罕见的。但是在村上的人的记忆里,她就是那样的爱打扮的女人。
4
第八个男人——那工人的很快死去是她决定迅速地嫁出我们村的主要原因。短短的几年里,她的克夫命就克死了两个体格健壮的男人,的确对她来说打击也够大了。但是,也未必是,因为她嫁到我们村上时也不过三十余岁,前面还有六位体格健壮的男人呢?村上的人如是说,八成是把男人搞死的,不然不会那么快,十余年的时间,六个男人,一个接一个地来,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够吓人的了。
那工人的死去,那工人的儿女,儿媳一次又一次登门造访。这,在工人在世时是不曾有过的。
为什么工人的死去,工人的儿女、儿媳会一次又一次登门造访呢?想知道原因也很容易,稍微开动一下脑筋便知道了:其一,拿回父亲的工资,不能白白地让克夫的女人拿走了;其二,父亲的死,死得不明不白,得讨个说法,让人信服;其三,当父亲的死了,作儿女的,当儿媳的不去办理后事于人情也是不合情理的。所以简单的原由,充分的理由,工人的儿女、儿媳把她——他们的后妈当作了众矢之的。
父亲的钱拿来。
父亲的钱拿来,有好多拿好多,若是不拿出来,门都没有。
一分也没有。
没有?
就是没有,老不死的一天吃三天的药,有钱都吃药去了。
鬼才信你这妖婆的话,把钱拿出来。
工人的儿子儿媳一天又一天地追讨,可她就是不想把钱交出来,所以趁其不备嫁了。神不知鬼不觉地居然嫁得很远,很远,村上没一个人知道她嫁到何方去了。
没办法,工人的儿子儿媳发怒了,把李家的三间瓦房拆了,卖了,屋里的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卖了,有一两千块钱,虽是消了口气。但是问题是她的神不知鬼不觉地嫁了还留下了两个子女。大的虽然外出打工了,但小的还在家还得在家活着。没办法,只得靠着院子里的人的救济了,也只得住在张家的房屋里了。
半个月后,或许不到半个月,那女人居然趁着黑夜把女儿也带走了。谁也不知道。至此,她与我们村,与李家便没有任何关系了。
真是来得快,又勾搭上了新的男人。谁敢不信呢?谁也不得不信,因为她有姿色,而男人又大多是花心的,好色的。
九、幺公的死因再探讨
1
那年,建明哥正在G中学上初三。幺公的死他事先也不知道,因为五爹没有告诉他。再说那时也不方便,村上没一家安装了电话,而且即使有,也无法打给建明哥,因为那时的G中学的学生宿舍也与现在差不多,未安电话。
建明哥是在幺公下葬的那天的那个时刻的前几分钟赶回家看着幺公,他的公的最后一眼的——没有亲见——吉时快到了,且不能违背习俗。
建明哥算是有运气的,幺公也算是有福气的。他——幺公的最小的孙子居然赶上了安葬的时间。五爹忙叫人回家拿了根孝帕,给建明哥戴上。建明哥流眼泪了,因为幺公是看着他长大的,幺公在世时很疼爱他。
院子里的人说,“建明那孩子也真有运气,还好赶上他公的葬日。”
幺公安葬的那天,是星期三,没有放假,我知道,但没有回去。不过,他们说建明哥很伤心——幺公是没有白疼他的,我认为,现在,之后,过去。
2
在这儿我得随便提示一下,大概在前文我便说了,在我们村上王姓是一大姓,所以这儿要写的就不是前面所写的幺婆的搭配了。
幺公死的时候已上了七十,而且七十已过半了。照理说,这样的年龄,不知哪一天会死去也很正常。
幺公是怎么死的呢?外人都不清楚,连左邻右舍的族人也不清楚。死就死了,不就是祭奠一下么,又不是什么大事,因此谁也没有关心过。
但没有关心不表示不怀疑,尤其是幺公在死之前还精神得很,和左邻右舍还有说有笑的,谁也没有想过他会死去。
幺公是喝药死的,而且是他自己下的药。
小孩子的知道什么,别乱说,幺公是老掉的。大人们不准许小孩子乱说,但童言无忌,而且也有八九分的可信。
在农村,小孩子的胆子是不小的。而因为胆子不小,所以在知道幺公死了后,飞一般地去看死人了。
幺公的死状很不好看,而且有股特殊的气味,孩子们看了,又飞一般地跑了,玩去了。
二爹、三爹、四爹。五爹最后才从会龙赶回来,是五哥赶车通知他的。
院子里的人知道幺公死了,在幺公死后不久便因二爹、三爹、四爹的叩头而得到了证实。
在我们那儿,家里死了人得由死人的最亲的亲属去请左邻右舍。如果死人的亲属不去请,那么左邻右舍的人即使与死者有莫大的姻缘也未必会主动登门造访——在死者的灵位前烧一炷高香。
习俗归习俗,反正俗不同于礼,《礼记》上所记载的丧礼也不等于俗,尤其是在我们那儿。《礼记》上说,“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也就是说当邻里有殡丧之事时,就应该默舂,不在巷中歌唱,以示同哀之心。习俗也差不多,但幺公死的那年,俗也没有俗到礼上来。
关于礼与俗的差异与联系,我在这儿不便多说,而且我的知力也不够,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这便是:圣人因俗以制礼。礼循理而作。
3
幺爸昨天上午都好好的,他还叫我走他那去,怎么今天就死了呢?
幺公的死的确让院子里的某些人诧异过,听到他死的消息,谁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见到了死人,也真的相信了。
幺公前几天是回光返照,他精神格外好,便是最好的说明。不明事情真相的人说。
回光返照的事例也是有着的。人在死之前的精神奕奕便是回光返照的征兆,但是幺公在死前的精神决不是回光返照,因为他的精神本就那么好,村上的很多人都认为他至少可以活上八十岁。
但是他还是在没有到八十岁便死去了。七十几岁死去,而且死因还值得探讨。我想,这也便是我写此文的原因之一了。
不是二爹、三爹、四爹、五爹他们不孝顺,所以幺公就气得要去寻死。二爹他们对幺公很好,幺公能活到哪年他们便会保证幺公在死之前衣食无忧。
然而,幺公为什么要去死呢?他死前与邻居的谈话或许能告知我们他想死的目的。
人活久了,即使死不了,也不觉得在世上稀罕,幺婆都死了三十来年,我还活着,真的没什么意思。
幺公是为幺婆死去的么?院子里的人相信是这么回事。幺公死得很安详,即使他的死状不太好看,但是对他来说是没有苦痛的,他没有挣扎。二爹、三爹、四爹、五爹他们都知道幺公的死是十分奚巧的,也大概知道幺公的死是为了幺婆——是对幺婆的思念。他到了阴朝地府大概是可以和幺婆相见的,然而真的有阴朝地府么?幺婆会在阴朝地府等他么?幺公那样地死去的确不值——于他也还是值得的,因为他深信他与幺婆的爱。
爸也真是的,咋就这么封建,走了呢?
幺公生前,在死前几天,在五爹那小住了十来天,五爹说,爸也常在他面前提起妈的事,可我就没放在心上。谁能想到爸会那么做呢?五爹有深深的歉意,他在刚接到幺公死的消息时,几乎昏倒过去。
爸辛苦了一辈子,我们四弟兄也该好好地孝顺下他老人家。二爹、三爹、四爹、五爹商量好主意,给幺公作了五天的道场,请人扎了个很好很漂亮的灵房——不过,二爹、三爹、四爹、五爹他们是出于真心的,不像前头所写的“大孝顺”,孝顺到头来也还是喜气的多。
入乡都得随俗,在乡更是要随俗了。我们那儿的习俗,死了人,请上道士,做一两天的道场,找几个人扎个灵房,说句实在话也不能叫什么封建迷信,相反,我倒以为现在某些地方,尤其是在城市所倡导的火葬、殡葬制度更为封建、迷信。因为从始到终,那些所谓的现代化的殡葬制度都是“帝王心态”的延续。而且浪费得很,从中抽取的油水的人也很多。
五天的道场,幺公的至亲——二爹、三爹、四爹、五爹他们都在,都在尽孝。
而这,院子里的人也没有说他们的不对,如果说幺公的死曾经让他们吃惊过,诧异过,那么五天下来,待知道幺公是自寻短见之后,也不得不说幺公死得值得了。早晚不都得死么?只要死得坦然,怎么样死去倒也没什么样的差别,院子里的人说。
4
幺公死后的第二天,我放假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