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流行哲理小品(中国卷) >

第25部分

流行哲理小品(中国卷)-第25部分

小说: 流行哲理小品(中国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边缘人   
  ○刘锡诚 
  人有不同的活法。对个人而言,各有各的追求;对社会而言,各有各的贡献。 
  进入权力中心,是一种生活追求,也是一种人生欲望。但仅从人生欲望这一精神层面来阐释,似乎还嫌不够,起码忽略了物质层面的因素。进入了权力中心的人,自有许多政治的、物质的、名誉的利益和乐趣。唯其有利益、有诱惑、有乐趣,才滋生出形形色色的手段,供那些千方百计想往权力中心部位钻的人玩弄。进入权力中心的人,也许能够比普通人有更多的机会左右一个城市、一个乡镇、一个单位的历史,但也伴随着许多的烦恼和风险,曾在历史上和现实中演出过多少令人扼腕的悲喜剧。 
  也还有另一种活法。那就是甘愿做个边缘人。历史上,有才华、有思想、有学识、有能力而称自己无能,甘居边缘者,多有人在。相传东汉严光少年时与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严光隐居不见。刘秀数次遣使请他,并拜为谏议大夫,而严光坚辞不就,一生耕钓于桐江之滨。严光拒绝到东汉王朝的权力中心去做官,而甘愿在桐江之滨躬耕垂钓,做一个边缘人,其高风亮节倒也受到后人景仰。在现代作家中,也有许多有做官甚至做大官机会而拒绝做官,甘愿做个无权无势、穷困清淡的文人。 
  真正的文人多自谦,戒浮躁,胸怀平常之心,甘为边缘人。 
  粗茶淡饭,布衣裘褐,倒可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写出多少能够传世的作品来。   
  战士和苍蝇   
  ○鲁 迅 
  Schopenhauer说过这样的话:要估定人的伟大,则精神上的大和体格上的大,那法则完全相反。后者距离愈远即愈小,前者却见得愈大。 
  正因为近则愈小,而且愈看见缺点和创伤,所以他就和我们一样,不是神道,不是妖怪,不是异兽。他仍然是人,不过如此。但也唯其如此,所以他是伟大的人。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现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 
  的确的,谁也没有发现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去吧,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 
  你们这些虫豸们!   
  人生如茶   
  ○余玉奇 
  现在的茶具可算得上是五花八门,陶质的、瓷质的、不锈钢的什么都有,但我还是喜欢用玻璃的。 
  一只玻璃杯,晶莹剔透,一把茶叶,清香盈鼻。开水冲下,顿时上下翻腾,浮起的一片片沉下,沉下的又努力地浮起。茶叶,有的急急地展示,匆匆地沉寂,有的则渐渐舒展,慢慢升腾。清澈的水,因茶而绿,碧绿的茶,因水而明。 
  小小的茶杯,就像一个大千世界,而每片茶叶则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品茶时,我俯视着各样的人生。人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本无区别,只是融进诸如家庭的、历史的、社会的等因素,界定了贫富贵贱。有的为名孜孜以求,不惜“为伊消得人憔悴”;有的为利益奔波劳碌,不惜反目成仇。有的成功者,得意洋洋;有的失败者,垂头丧气。人常在利害得失之中,为利所困,为名所累。 
  其实,人的生存需要极其有限,只不过“一草食,一瓢饮。”而且,何必吃着碗里还望着锅里?芸芸众生,生老病死谁都不能躲掉,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万贯家财抑或赫赫声名,一样都不能带走。 
  记得一位领导在退休之前说过这么一段话:“金钱是子女的,位子是暂时的,身体是自己的,友谊是长存的。”此话出自肺腑,发人深省。还有一位老人,死时慨然叹道:“人到临死的时候,手里捏着的除了自己的指甲外,什么也没有。”古人说得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当然,讲这些,也不是把生活归于虚无,让人消极遁世。人没有追求就没有生活的动力,人生离不开奋斗,奋斗自有奋斗的乐趣。 
  我只是说在追求的过程中不要过于偏执,来到手中的欣然接受,要从手中溜走的,怡然放手。快乐未曾志记,苦恼尽力摆脱,这样才能多一份坦然少一点落寞。 
  我品茶也品人生,人生如茶。   
  其实大家都是一样的   
  ○贾平凹 
  对人生我确实不是说特别乐观,但是你还得活下去,你总不能成天愁眉苦脸的,但总体上你感觉,人生苦难得很。我当年第二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我就不主张再生孩子。我说大人都活得累,你何必再生个孩子?不光是你把她养起来,咱也要受很多罪,孩子长大了也是,将来要活受罪。你说现在这孩子,7岁就得上学,自从7岁以后一直到她死,她就没有一天能过得轻松,受那个罪干啥?当时我心里说,要生个孩子,还不如去种一棵树,树还无忧无虑的,种棵树总比你生个孩子要强。但是世俗吧,你不要孩子又不行,你还得过这种日子,那就过这种日子吧,那就只好这样受罪吧。小孩你要监管她,长大以后,上学、就业、结婚、生子……那事情是多得一塌糊涂,咱这一生就为那些奋斗了,不说奋斗了,就挣扎了一辈子吧,生下那个娃又继续……但是你想一想,人类本来就是这样过来的,你总得……就像农村有句话说是,年儿好过,月儿好过,日子难过。这每一天它都难过,这每一天每一天都得要过去。你说现在我活得多痛快?我倒不觉得活得多痛快呢。但是死活总得要过下去,对人来说,小段小段的,它有它的欢乐在里头,但总体来说它不是欢乐的。 
  换一个角度来讲吧,我看过托尔斯泰有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原话不是这样的):“我们都诞生于爱的”。父母在做爱过程中才诞生我们的生命,他是从爱的角度来探索,我们活着的这个世界是充满爱心的,我们就来自爱。 
  但是现在基本上好多年轻人要孩子吧,它不是爱,它是爱的附加品。它那是没办法的,无奈的结果。原来吧都是为了传宗接代,现在倒不谈这个传宗接代了。我老讲,传宗接代那个意义对现代人来讲已经淡漠了。你比如说,问你爷爷是谁,叫啥,一般人都不知道他爷爷叫啥,更不知道他爷爷那个父亲叫啥,你连你爷爷的名字都不知道,你怎么给他传宗接代?所以说传宗接代对他爷爷或者对他父亲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一般人都是为了自己来活着,要一个孩子还是想为自己带来笑声、欢乐、玩耍,解脱这个苦闷,但是孩子长大以后,就为孩子开始奔波。现在好多父母都是为了孩子最后能有出息啊,瞎耗工夫。我看到那些吧,自己简直是觉得很可悲。但是轮到自己身上吧,自己不做那又不行。你比如说现在教育孩子,要按我那意思就叫孩子不学习,想玩就玩,多好啊,小孩嘛!但是又没办法,整个中国都是那样,你在教你孩子玩吧,你孩子学习不好就考不上学,这个很矛盾。 
  人这一生就是很矛盾地、很无奈地跟着人家朝着这个方向走。所以我在想吧,咱们或许就是芸芸众生,随大流,别人怎么走你就得怎么走,你不走就不行。就像“文化大革命”,你不去上街游行,你感觉自己都不是个人了。 
  潮流到了这个时候就没办法了,不停地有对抗,但是最后它还是没办法的,一个人的一生太渺小了,不是说对大自然相对而言,它是渺小的。我总想吧,自己一转眼都五十多了,五十年都过去了,你还能活多久呢?好像没干出个啥东西马上就老了。你看就包括这世界上多伟大、多厉害的人物,他一生也就干了一两件事情,更多的人是一两件事也没干成。刚才看凤凰卫视采访戈尔巴乔夫,作为一个个体生命来讲,每个人都是悲剧的,不管当年多显赫……我没看完,我打开时已经放一半了,当时马上吸引我的是看一下他这个人本身。他作为一个领导人来讲,或者在历史上有重要的一笔可以记载他,但是作为他的个体生命来说,很悲凉的,这辈子很可悲的。我看他一个月只拿两美元的退休金,叫现在咱一般人都想象不来。尤其是最后他还不是到那个农场去,到老家去?那个老太太,他的亲属吧,他抱住她,他说我老了,为这样为那样…… 
  那一看就和咱平常生活差不多。平常他在位置上的时候,咱把他当成伟人,与咱们多么遥远,其实他也就是……每个人都有很可悲、悲凉的一面。其实任何人,不管他是干啥的,原来说一家不知一家难,你要他说起自己的事情,他都和咱是一样的。   
  不枉此生   
  ○'台湾'李黎 
  蓦然面对伟大的自然或人为的瑰丽奇观,顿时感动到屏息凝神,毛发竖立。周遭世界忽然静止,时间停滞——原先一切与之有关的知识、疑惑与期待悉数退位,连语言文字也似乎多余了,天地间只剩下渺小的自我,与那巨大的绝美素面相对…… 
  这般的身心震撼经验,我能够清晰记得的至少有四次。依照发生的次序,应该是——万里长城,金字塔,敦煌莫高窟和印度泰姬陵。第一次与第四次之间的,时光差距正好是二十年。也就是说,在我人生不同的阶段里,总有这样的际遇,让我体会绝对的美感经验,并且不因年岁的增长,影响到感受的强烈与深远。 
  因而想到,类似这样的经验,在每个人的生命里,似乎都应该体会一下吧。于是又想还有什么其他的人生经验,是一个人一生至少能有一次,才算不枉此生呢?我随想随记了许多则,删去那些实在并非必要的,最后剩下这寥寥几桩,却是我个人的精选…… 
  ——在一个全然陌生、语言文化迥异的国度居住一段时日,并且尽可能像当地人一样地生活。 
  ——对一个人或一群人付出一份重大的、而且绝对不要求任何回报的恩惠。 
  ——谈一场奋不顾身的热烈恋爱。 
  ——投入一种不为功利,而是纯属精神层次的热情奉献——无论是宗教、政治,或某类理想……甚至可以只是某类的兴趣。 
  ——长夜痛哭。 
  ——全心全意地爱护照顾一个小孩一段时日(那个孩子不一定是你自己的子女)。 
  ——全心全意地爱护照顾一个老人一段时日(那位老人也不一定要是你自己的父母)。 
  ——熟读一本令你废寝忘食、感动莫名的书(至少一本,多多益善)。 
  ——完成一桩你一直想做、但始终以为此生绝无可能做到的事(事实上,这很可能也正是上面诸事中的一件)。 
  写完了算一算,连同开头引发我写下这些项目的美感经验,总共正好是十项。当然,人们价值观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计;若请周遭每个人都列举自己心目中的“十大”,必然是林林总总、千奇百异。何况有些事对某个人可能很容易做到,对另一个人却可能难如登天。能够达成与否,要凭决心也要看机缘,强求亦不得。 
  所以,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若能遇上另一个与自己有着完全相同的项目的人,那种近乎奇迹的际遇,绝对可以列入“不枉此生”的外一则。 
  至于我自己做到了多少呢?事关个人,可以透露的是绝大部分都已完成了。这样最好:既不会有此生虚度的遗憾,也还不至于觉得“活够了”。何况,即使十项目标全部达成,仍然可以再接再厉,继续列举,世间总有做不到的事——能够领略体会缺憾也是一种美,又是一桩不枉此生之事。   
  白 发(1)   
  ○冯骥才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 
  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 
  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 
  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开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一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 
  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我,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 
  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感叹,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 
  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支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时,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做?”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么多的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可是她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侃侃而谈中,还是在不舍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 
  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还是那件事……几乎伤透了她的心,一夜间骤然生出这么多白发? 
  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的、凄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