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淡如水-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你不能告诉任何人这笔钱是哪里来的。”男孩点点头。“第二,你必须保持学习拔尖,我不是把你送到大学去当花花公子。”
“第三,这是一笔借款,当你有了能力后,必须还给我。最后一点,你必须承诺在你的一生中也为其他人做这样的事。”
“感谢你,弗雷德先生,”20岁的年轻人说,“我决不会让你失望。”
年轻人每个月都去看望弗雷德,报告他的成绩。他在马尼托巴大学才华出众,是班级的尖子生,还被选为学生会主席。
在这三年时间里,马克斯•;弗雷德借给理发师的儿子990元。年轻的学生读完大学后一找到工作就开始还借款。第一年他寄给弗雷德100元,第二年100元,毕业后的第三年还清了全部借款。
理发师的儿子一生中从来忘记给他机会走向成功的那一天。他当然还记得他对弗雷德的承诺。所以从那时起,他照样帮助几位年轻人完成了高等学业。
这孩子答应马克斯•;弗雷德的承诺有一件他没做到:虽然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他的神秘赞助人的身份,但他最终决定说出.他的故事,因为他认为这将鼓励人们来帮助别人;他还认为,尽管马克斯•;弗雷德想隐姓埋名,但应得到公认。
我经常讲这个故事。故事提醒我,生活中我们不管做了些什么,在成功的阶梯上爬了有多高,我们将始终被人记住的应该是,我们是怎样帮助了不如自己幸运的其他人。
我之所以喜欢这个故事的另外一个原因——我就是理发师的儿子。
(本文作者:鲍晓明译)
第五章改变一生的邂逅
这个面貌和蔼可亲、像是一位老朋友一样的乞丐对我说,他有些重要的东西要给我看并要与我分享。
14岁那年,我读高中。也许我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材料,或者是由于我学习不刻苦的缘故,总之,我的成绩真是太差了,因此我不得不中途辍学。我决心要到社会的大风大浪里去闯荡一番。
那天,在快要进入爱坡索市中心区的时候,我看到有一个老头坐在街道的拐角处,他是一个乞丐。当我就要从他的旁边走过去时,也许是见我对他熟视无睹,没有向他施舍一两个美元感到不满,或者是对我行色匆匆的样子感到好奇,他竟突然开口向我发问。他问我是不是偷着从家里跑出来的。我想他这么问我一定是看我太年轻,觉得我太嫩的缘故。
“才不是呢,先生,”我对他说,“是我爸爸开车把我送到休斯敦的高速公路上的,他为我祈祷,求神保佑。他还鼓励我说‘孩子,学会追寻你的梦想和憧憬是非常重要的。’”
“噢,是这样的,”那个乞丐听后,点了点头,“我请你喝杯咖啡怎么样?”
“不,先生,我想来点苏打水。”
于是,我们走进街道拐角处的一家酒吧,面对面地坐在转椅上,一边喝着饮料,一边天南海北地闲聊。
几分钟后,这个面貌和蔼可亲、像是一位老朋友一样的乞丐对我说,他有些重要的东西要给我看并要与我分享。
我紧紧地跟在他的后面,穿过了几个街区,来到了市图书馆。我们沿着它前面的台阶向上走,在一处小小的咨询台前停了下来。咨询台后面坐着一位笑容可掬的老太太。老乞丐上前向她说明来意,并请她帮我照看一下行李。我放下行李,跟着老乞丐走进了这个神圣而又庄严的知识殿堂。
老乞丐把我带到一张桌子前,让我先坐下来稍等片刻,而他则到那些林立的书架中去寻找他刚才对我说起的特别重要的东西去了。
不一会儿,他腋下夹着几本旧书回来了。接着,他打开了话匣子,开始了那改变我一生命运的谈话。
“年轻人,我想教你两件事,”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意味深长地说,“第一,切记不要从封面来判断一本书的好坏,因为封面有时也会蒙骗你。我敢打赌,你一定认为我是个老乞丐,是不是?”
“嗯,是的,先生,我是这么想的。”我坦白地说。
“喂,年轻人,我就知道你会这么想的。不过,我会让你大吃一惊的。”他一边说着,一边神秘地笑望着我,“你可能不知道,其实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人们梦寐以求的任何东西我几乎都有。”
说着,他收敛起笑容,目光也从我的脸上移向了远方,仿佛陷入了回忆之中。
“我原来住在东北部,凡是金钱能买的东西,我全都有。但是一年前,我妻子死了,我为她祈祷,请求上帝保佑她的在天之灵。从那以后,我开始沉思,追忆过去的岁月,深刻反省人生的意义。我知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我还有很多东西都没有体验过,比如做一个沿街乞讨的乞丐。于是我决定要做一年的乞丐。就这样,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从一个城市流浪到另一个城市,到处飘泊,到处乞讨。”
说到这儿,他把目光再次移向我,“所以,年轻人,千万不要以貌取人,否则会受骗的。”他顿了顿,咽了口唾沫,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我要教给你的第二件事是要学会如何读书。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是别人无法从你的身上拿走的,那就是智慧!”
说到这儿,他伸出一双肮脏不堪的手握住我的右手,把刚才从书架上找到的书放到了我的手上。那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的不朽的经典。
然后,他又带着我走回来时经过的那个过道,向那位笑容可掬的慈祥的老太太道谢之后,下了台阶,返回到我们第一次相遇的街上。
在我们即将分别的时候,他再三叮嘱我永远不要忘记他的教诲。
我发誓:我将永远铭记于心。
(本文作者:李威编译)
第五章枕头底下的信
当生命之海遭遇风暴的时候,我知道在我的枕头底下有世上最坚固、最持久、最无条件的爱,作为我改变命运的可靠保证。
那一年,我13岁。我的家在一年前从北佛罗里达搬到南加利福尼亚。
那时候,青春期的我很暴躁很反叛,对父母所说的每一件事都持一种逆反的态度,一点也不尊重他们,尤其是当我不得不照他们的意思去做的时候。
像其他许多十几岁的青少年一样,我挣扎着奋斗着,极力摆脱那些与我理想中的世界有冲突的事情。我认为自己是个“无需指点的才华横溢”的天才,拒绝任何爱的关怀。实际上,我对即使是只提到“爱”这个字也感到很愤怒和腻烦。
一天晚上,在经历了一个特别难熬的白天之后,我怒气冲冲地跑回房间,狠狠地关上房门,倒在床上。我的手指滑到枕头下面,那儿有一个信封!我把它拉出来看到信封上写着:“当你孤独的时候,读读它。”
既然我是独自一人,那么反正不会有人知道我是否读过它,于是我就打开它。只见里面写着:
“迈克,我知道你的生活现在很艰难,我知道你很失落,我知道我们做的事都不合你的心意。我也知道我全心全意地爱你,不管你做什么或者说什么,都不会改变这一点。
如果你需要和人交谈,我会随时奉陪;如果你不想,也没关系。我只是希望你知道,不管你去哪里,不管你做什么,在你的一生中,我永远爱你,永远以你是我的儿子而感到骄傲。
我会永远站在你的背后支持你,我会永远爱你,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爱你的妈妈。”
那是第一批“当你孤独的时候读一读”的信里的一封。
成年后,我曾经在佛罗里达州的萨拉索培主持过一个课堂讨论会。那天快结束的时候,一位女士走到我身边,把她和儿子之间的隔阂告诉了我。我们一起来到海滩上,我把妈妈对我的永恒的爱,以及她那些“当你孤独的时候读一读”的信的事情告诉了她。
几个星期后,我收到她寄来的一张卡片,上面说她已经给儿子写了第一封信。
那天晚上,上床睡觉的时候,我把手伸到我的枕头底下,回想起以前每次摸到信的时候所感到的安慰。
十七八岁的时候,我知道我之所以被爱不是因为我杰出或者不杰出,而是因为我是妈妈的儿子,那些信就是最可靠的保证。我为我的妈妈知道什么是我——一个十几岁的青少年所需要的而感谢上帝。
今天,当生命之海遭遇风暴的时候,我知道在我的枕头底下有世上最坚固、最持久、最无条件的爱,作为我改变命运的可靠保证。
(本文作者:艾草)
第五章屋顶上的月光
“屋顶上的月光”——他将所有的挫折都包含在一句简单而美丽的句子里。这不仅意味着他灵魂深处对音乐的热爱,而且充满感人至深的力量。
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而惟一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只能靠辛勤地演奏来赚取生活费。家境贫寒,生活很是艰苦,然而这一切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400公里外的汉堡拜师学艺。当时交通不便,经济又拮据,于是哥哥劝他说:“在家里学吧,我来教你。”少年摇摇头,坚定地说:“就是走,我也要走到汉堡。”
他一路风尘仆仆,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泉水,累了在农家的草垛旁或是马厩里歇一晚,历尽千辛万苦地走到了汉堡。长途跋涉,使他的脚上磨起了无数水泡,人也变得又黑又瘦,但是他的信心却有增无减。
困难接踵而来。虽然来到了汉堡,音乐教师的收费却很昂贵,使囊中羞涩的他力难胜支,剩下的钱居然不够一星期的学费。他不愿就此放弃,跑遍了几乎所有的音乐课堂住址,忍受着嘲笑与讥讽,终于得到一位老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
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求学,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忍饥挨饿地走到撤勒。经过苦苦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人学习,天赋与勤奋使他很快脱颖而出。
少年渐渐不能满足于手头简单的几套练习曲,渴望得到更多的更精深的曲谱来练习。他知道哥哥保存着很多著名的作曲家的曲谱,回乡后向哥哥提出了请求。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十几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好好弹你的练习曲吧!何况,那么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
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因为家里很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曲谱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乎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中任意翱翔。
半年过去了,他抄写了厚厚一大叠曲谱,即将“大功告成”。那天,他边抄写一支优美哀怨的管风琴曲,边琢磨曲子的意境,竟忘了哥哥回来的时间。当哥哥发现弟弟欺瞒自己,偷了曲谱来抄,气怒交加,竟把他珍藏的抄本一页页撕得粉碎。
又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支优美而哀婉的旋律,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曲的变奏。音乐在夜色中飘荡回旋,他不知不觉也被感染了,深为其悲。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的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悲,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光明的无限渴望。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着,眼泪潸然而下。他终于相信,弟弟足以有天分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在音乐上继续深造。
少年终于一偿宿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
有人曾经问他,是什么支持着你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他笑着说:“是屋顶上的月光。”
“屋顶上的月光”——他将所有的挫折都包含在一句简单而美丽的句子里。这不仅意味着他灵魂深处对音乐的热爱,而且充满感人至深的力量。
有时候,照亮我们的理想并照亮我们的心灵,真的只需要那微弱的屋顶上的月光,就如同当初它同样照亮了巴赫的理想,使他漠视所有的困苦和劳累,而最终达到自己的音乐天堂一样。
(本文作者: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