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2074-隋文帝私秘生活全记录 >

第2部分

2074-隋文帝私秘生活全记录-第2部分

小说: 2074-隋文帝私秘生活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556年,恭帝禅位于孝闵帝,周代西魏。越明年,孝闵帝被权臣宇文护废杀,明帝即位,杨坚被任命为右小宫伯,进封为大兴郡公。伯宫掌管皇宫宿卫、右小宫伯为副职。在此之前,杨坚已被授予散骑常侍、东骑大将军伙同三司的勋衔,封成纪县公。明帝虽然即位,但皇权旁落,掌权的仍是宇文护。    
    宇文护是宇文泰的侄儿,曾随宇文泰参加过西魏建立初年的历次战役,有勇有谋颇有政治头脑。宇文泰是西魏的实际领袖,代魏之心路人皆知,临终前,他托孤于宇文护。    
    继立的明帝宇文毓是宇文泰的长子,早已成年,又聪明好学,再说又是独孤信的女婿,宇文护始终放心不下。对明帝的监视更甚于孝闵帝。为了避免嫌疑,就连独孤伽罗也少与姐姐往来,虽然姐姐已贵为皇后。    
    面对这种复杂的政治背景,杨坚的感觉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也练就了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政治敏锐和果敢机智的应变能力。    
    在小宫伯的位置,做得机灵,上可博得权臣宇文护的赞赏,下可获得众大臣的尊重,跟奴才太监也可处得融融洽洽;而做得呆板,只会吃力不讨好,里外不是人。    
    这些对于初入仕途的杨坚来说,哪里能体会得到呢。父亲杨忠不仅是员虎将,也是位具有清醒头脑的政治干才。父亲的言传身教使杨坚受益非浅,但更多的时候,是和夫人独孤氏两人共同探讨。    
    杨坚夫妇感情诚笃,无所不谈,宫中的风云变幻,杨坚谈得最为细致。独孤氏提醒杨坚,对左小宫伯——杨坚的顶头上司,要表面上尊敬,凡事多向左小宫伯汇报,请他指教;对下属宫卫,要多体贴,多关怀,在生活上多照顾他们,要突出一个“义”字,宫卫家中发生困难要出钱出人去帮助;对朝中勋臣干才不要得罪他们,要有分寸地尊敬他们;而对皇帝身边、宇文护身边的近臣或耳目,只需同他们发展私人关系,不结伙,不入帮,处事的准则是大事清醒,小事糊涂。特别是同宇文护的关系要格外慎重,既不能亲近他,又不能疏远他,因为此人虽然可以逞雄一时,但处于矛盾的中心,仇家又多,恐难善终,敬而远之乃上上之策。    
    独孤氏的分析确有见地,杨坚开玩笑地对妻子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后来形势的发展,一再证明他的处事策略是完全正确的。    
    明帝执政期间,杨坚经历了三次生死考验。    
    闵帝死后,太监小九因出力不少而荣升宫中总管,成了宇文护面前的大红人,在宫中权势炙手可热,连明帝也不得不畏他三分。一天午后,他派小太监递给杨坚一封信,信中大意是说对杨坚敬慕已久,想邀杨坚到他府上一叙,届时务请光临。这封信写得软中带硬,着实让杨坚大伤脑筋。从感情上说,杨坚看不起这种人,卖主求荣,无德无行,怎能与之共事;从理智上讲,这种人是小人得志,如若惹怒了他,他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再深一层想,他这样做未必不是奉着宇文护的指示办的,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就更糟,杨坚犹豫不已。    
    回到家,父亲杨忠当即表示不能去,亲近小九等于明示与众勋臣为敌,因为此人的行径已引起不少老臣的厌恶,夫人的意见亦是如此,只是如何化解这一难题,着实让人颇费思量。怎样才能既不引起小九的不满,又能顺利推掉邀请呢?“你不是说你有个太学同学在宫里很得势吗?”夫人的一句话提醒了杨坚:“对,找郑译去。”    
    杨坚从心里不喜欢这个老同学,他不但学业疏陋,而且品行不端,是个见利忘义之徒。虽然如此,但毕竟同窗三载,而且郑译对杨坚佩服得五体投地。“对,让郑译去为我消这个灾!”    
    杨坚派家人持书信把郑译请到家中,郑译本有意结交杨坚,所以乐意前来。这时,杨坚已装扮得七分病态,他拉着郑译的手,先叙旧情,又谈现在的苦闷,最后说:    
    “我实在只是个书呆子。小宫伯尚且力不从心,常恐有负圣意,有负丞相大人的栽培,哪堪重任呢?你看看我这样子,唉!三天五日便生一场病,可不巧,今天又接到了小九公的请谏。我这个样子,怎么去得了呢?还请老同学您百忙中为我在小九公面前多谢美意,请他多多包涵。病愈后,杨坚当登门谢罪。”    
    说毕令家人端上八锭裸金。    
    “还请老同学代我多多周旋,杨坚感激不尽。”    
    “客气!客气!老同学相托,我力当效劳。好在我同小九公交往甚厚,这话我一定带到。”这一次侥幸过关,杨坚有种劫后余生之感。但接踵而至的人祸,几乎使他措手不及。    
    不知是哪个阴险之徒,向宇文护进言,说杨坚面藏反相。仅这一句话就可置杨坚于死地,那时节,杀人放火犹可赦免,惟有反叛一罪,杀无赦!没有反叛,有反相亦是必死无疑。可怕的是宇文护又将此事禀明了皇上。明帝也是将信将疑,于是暗中派人给杨坚相面。说来也是天佑杨坚,这两个相面术士都认识杨坚,也曾给杨坚相过面。一个是名满京城的来和,一个是北齐国的名士张宾。两人相面后都向明帝和宇文护说明道:“此人虽面目清奇,但无大贵之相,也不存反相,将来最多官至大将军,不必太虑。”其实他们中只要一人稍有微词,杨坚顷刻间便会人头落地。后来来和两人又暗见杨坚,告之一切,杨坚自然感激不尽。    
    “大恩不言谢,将来杨某若有出头之日,一定要重谢二位的再生之恩!”从此以后,杨家上下无不为杨坚捏把汗,不知何时便会祸从天降。独孤夫人整日焚香祷告,求佛保佑。    
    时过不久,明帝被宇文护派人鸩杀,凶手是小九。但宇文护贼喊捉贼,下令彻底追查,严惩凶手和玩忽职守的宫女、太监和护卫。一批无辜者被杀,成了替死鬼。杨坚身为小伯宫,犯有统领失职之罪,难辞其咎,着令斩首。    
    消息传来,全家震惊,杨母当即昏厥过去,杨忠此时亦悲痛欲绝,却不能出面,如果出面,事情可能会更糟。这时独孤氏虽也五内俱焚,但情急生智,忽地想起父亲的老部下侯伏侯万寿,当年是父亲一手提拔的,虽多年少有走动,但他总不至于不念旧恩吧。再说他现在是宇文护的左右手,他的话份量很重。他虽然投靠了宇文护,但那是情不得已,生活所迫。    
    侯万寿听完独孤伽罗的哭诉,二话没说,立即吩咐备马,上马直奔丞相府,他一路飞驰,进到相府,三步并作两步,直趋议事厅。宇文护正与几个下属商谈议事,见侯伏急匆匆赶来,忙问何事,侯伏气喘吁吁地喝了口茶,急切地道:“我闻护公要斩杨坚,可有此事?”    
    “我正有此意。”    
    “我以为不可。现在新君刚立,宜做安抚,若大开杀戒,恐人心不安。我为君想,当下应免去杨坚死罪,让其感恩戴德,带罪立功。如此可稳住一大批老臣之心,望丞相三思!”    
    说完又望了望其他几人。内中一人名刘昉,与杨坚交厚,见侯伏为杨坚求情,也跟着求情,其他几人亦一齐紧随求情。


第一部分第3节 杨坚承袭父爵隋国公

    宇文护见此情景更坚定了除掉杨坚的决心,心下暗想:连我身边的人都能为他求情,可见此人能量之大,此人绝不能留!但众人面子又不好驳,何不顺水推舟,日后再图良策。宇文护稍作沉思,忽地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爽然答应道:    
    “诸君既然一致求情,那就免去死罪,但不做惩罚又难向皇上交代,姑且罚他一百大板。”    
    行刑时,几个曾被杨坚帮助过的护卫将棍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只听“叭叭”的响声,实际并没打多重,所以一百大棍下来,并非伤筋动骨,十天以后即可行走如常了。可杨坚在家一呆就是半年多,名为养伤,实为避难。    
    继位的周武帝宇文笆,是孝闵帝明帝的皇弟,宇文护继续把持朝政,权势日炽。宇文护见到武帝不行君臣之礼,而以家礼相待,朝内朝外,宇文护一手遮天。    
    这样,杨忠父子的处境更为艰难了。宇文护故意冷落杨忠,对杨坚更是不信任,杨坚虽已左迁至左小宫伯,但有名无实。    
    保定三年,杨忠出兵塞北,与突厥合击北齐,兵锋所指,捷报频传,数日连下齐朝二十余城,兵临晋阳城下,北齐朝野震惊,急派大军驰援晋阳。晋阳乃北齐重镇。杨忠虽兵微将寡,但战绩辉煌,国人皆翘首以望。武帝对此评价甚高。后宇文护率军伐齐时,骁勇善战的杨忠却只能偏师策应。    
    对此,杨忠倒不以为然,但年轻的杨坚已怒火中烧了,杨忠反复告诫儿子,要保护好自己,必须要伪装好自己,更给人一种淡薄名利、无心政治的印象。    
    此时的杨坚内心充满了矛盾与迷茫。少年的壮志时时冲击着他,师父的教诲声声激励着他。但眼前,时而是宇文护狡诈而凶狠的面容,时而又是鲜血淋淋的杀人场面。面对高悬在头顶的随时可能落下的屠刀,杨坚在苦苦思索着对策。    
    记得七岁上下,师太告诉杨坚:“你不是凡人,是护法金刚转世,将来是要成就一番事业的,要成为一代天骄,就一定要记住我的话。”这话从此便在杨坚的心里扎下了根。    
    智仙不仅教习他佛理,传授他佛经,还注重培养他的气质和意志力。师太让他从面壁开始,一练就是半年,直到心如止水,稳坐如佛。冬天,滴水成冰的天气也在院子里跑上一百圈;夏季,烈日当头的时候,还要练习“禅功”。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年的功夫一晃就过去了。十来岁的孩子看上去沉稳老练,言行举止中自有一种内在的成熟。    
    当十三岁的杨坚来到太学,处在一群半大的孩子中间时,立即引来众多复杂的目光:有羡慕的,有友善的,有轻视的,也有嫉妒的……这些孩子们毕竟都出身豪门,对杨坚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似曾相识,杨坚不在乎同学们的议论和态度,依然按照师父和父亲的要求习文练武。    
    在太学期间,他结识一批志趣相投的同学。有后来成为其姐夫的窦荣定,成为妹夫的李礼成,还有后来支持其完成大业的柳裘等人。他们几个常相约至长安郊外踏青赏春,谈古论今,他们也爱在月光皎洁的秋夜饮酒赋诗,尽展才华,有时也骑马驰骋,看山川地理,谈行军布阵,壮怀激烈的神情令人称羡不已。    
    一日他们共聚到杨坚家中,杨坚突然向大家提出一问:“周、汉国祚久长,而纵观近代,各朝却如此之短,是何原因呢?”    
    “因为制度完善,才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应该是君王英明,才能够使臣民忠心不二。”    
    “我看是应注意发展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才会有国富民强,稳固江山。”    
    “你们讲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却以为是他们注重教化,让老百姓懂得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让百姓都具备仁爱之心、羞耻之心、礼让之心。老百姓懂得了礼节,还有什么事不好办的?”杨坚刚说完,大家都投以敬佩的目光。    
    杨坚在太学的几年里不仅学到了本领,更主要的是结识了一批贵族子弟,为他的帝业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武帝继位以后,北周国力继续增强,而与此相反,与其相对峙的北齐和陈朝却国势日衰。北周积极调整战略,南御陈军,北伐齐人。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搁置多年的杨坚终于获得了升迁的机会,被提升为大将军,赴随州任刺史。临行前,杨坚与父母洒泪相别。此次之行,他没有带上妻子和孩子,因为路途遥远。杨坚准备在随州安定下来以后,再接他们。独孤氏没有送他,她不忍看丈夫离去的背影,只让长女杨丽华、长子杨勇代母送行。    
    随州地处偏远,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易守难攻,因此,周陈两军在此争夺十分激烈。宇文护派亲信宇文直镇守这一带。    
    杨坚刚到这里,就意外地见到了太学时的同学庞晃。庞晃现在是大司空卫国公宇文直手下的大将军,也是宇文直的亲信。但他并不是死心踏地为宇文直效力,他有自己的主张和处事原则。他对杨坚的印象向来很好,杨坚的到任使他非常高兴。庞晃作为重要官员陪同宇文直盛情款待了杨坚。宇文直虽是宇文护的心腹,但对杨坚并无恶感,甚至对他的才华略有所闻。    
    出于礼节,宇文直三天后派庞晃回访了杨坚。杨坚设家宴予以招待,席间谈话甚多。“杨兄此次出任随州刺史,又进位大将军,可喜可贺啊!”    
    “多蒙皇上错爱、宇文丞相大人栽培,今后还望庞兄多多指点。”杨坚话语平静,面无喜色。虽然庞晃一再表示出友好,但屡遭厄运的杨坚,心中的坚冰依然冷固,他对庞晃的戒备也不例外,更何况庞晃和宇文护集团的关系特别。    
    “杨兄的处境和遭遇小弟也有耳闻,但自古英雄多磨难,兄长吉人天相,自有神灵护佑。我观兄长,日后定有大贵之日!”    
    “兄弟岂可乱讲,今日虽酒后之语,但若传嚷出去,是要祸及他人的。”    
    “小弟绝非醉话。当今形势,虽宇文护掌权,但他心狠手辣,杀人太多,已四面树敌,迟早要天降大祸于他。兄长虽暂处下风,怎知不是天意安排?”    
    杨坚默然无语,他遥望着辽远的星空,心里暗自祈祷:“愿佛祖保佑我杨坚成为那颗最亮的星辰!”庞晃自此与杨坚交往甚密,遂成知己。    
    一日,两人到山中打猎,时已黄昏,林中森然,蓦然间一道五彩光环现于杨坚头顶上方,庞晃万分激动地告之杨坚,杨坚先是一惊,继而淡然一笑,“一向如此,不然何以有诸多灾难。”    
    他们返回途中,突然从林棘中窜出一只斑斓猛虎,挡住了去路。这一带山高林密,常有猛兽出没。猛虎向着他们长啸一声,围着他们转了三圈,又伏于地上望了一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